常吃夜宵有损健康

浏览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观念和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近些年来,吃夜宵似乎也成了一种“时尚”。无论是夜间加班的工作人员,还是从娱乐圈、社交圈中走出来的各色人群,或者是频频约会的情侣、逛夜市的男男女女,吃夜宵的时间大多集中在晚上10~12点,凌晨1点左右仍滞留在夜宵点进餐者亦不乏其人。殊不知,这种吃法极不利于健康,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多种疾病,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首当其冲遭受损害的是胃肠道。腹满神疲之际,倒头便睡,充盈食物的胃肠蠕动减弱,容易引起急性消化不良,或导致慢性胃肠疾病。日本学者栗田英男教授经过对30~40岁年龄组的人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胃癌患者中晚餐无规律、吃得过晚者占38.4%。为什么吃夜宵容易引发胃癌呢?专家们分析认为,人的胃粘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二三天就要更新再生一次,而这一修复过程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间进行的。如果经常夜深进餐,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胃粘膜势必得不到正常修复。再者,夜间睡眠时,吃的夜宵长时间滞留在胃中,使胃液大量分泌,刺激性损害胃粘膜,长此以往则导致胃粘膜糜烂、溃疡、抵抗力减弱。诚如中医所谓:“中满不消,而脾胃大伤矣”。倘食物中含致癌物质,如常吃的一些油炸、烧烤、煎制、腊制的夜宵食品,更易对胃粘膜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胃癌的发生。

还有研究指出,尿道结石的发生与晚餐太晚、常吃夜宵有关。日本松下医院曾对270名尿道结石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97人大都在晚上9点以后进晚餐,25人有吃完夜宵就上床睡觉的习惯。大家知道,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而食物中含的钙除一部分被肠道吸收利用外,多余的钙全部从尿液中排出。人体排尿高峰一般在饭后4~5小时,而晚餐过晚,人们大多不再进行活动,就去上床睡觉,餐后形成的尿液就会全部潴留在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也就不断增加,久之就会在尿路中沉积凝成结石。

不仅如此,常吃夜宵还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所以,吃夜宵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应尽量避免、及早克服,同时晚餐的量也宜适当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