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基础讲座(三)

浏览

准备书写的时候,首先要作好心理准备。要使心静下来,抛开乱思杂念。古人写字前,有沐手、焚香、静坐片刻等等一系列程序,实质也是心理的调节和准备。如果带着烦躁的心绪进行学习,势必无法专心致志,学习则会事倍功半,收不到良好效果,书写、创作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有些书法家当众挥毫往往有失水准,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写字的姿势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才有可能把字写好。有些人或弓着背,或侧着身,或歪着头,或搁着脚,都是不正确的姿势,这样不仅写不好字,长期形成习惯,还会有害体形和健康。一般说来,写字分坐姿和立姿两种。立姿适宜于写大字,因为大字毛笔运动的范围广,需要手、臂、肩,甚至腰的协同运作;而中、小字都宜以坐姿书写。一般的初学者,以学习中楷为好,因缩小则为小楷,放大则成大字。所以,一般初学者的书写姿势以取坐姿为宜。

坐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所谓“头正”,即头部应正位、自然,稍稍俯向桌面,使视线正对胸前纸张欲书写部分的位置。所谓“身直”,即是应当直腰、平肩,上身略向前俯并使前胸离开桌沿10至15厘米,胸部虽不要求达到“挺胸”的上限程度,但亦基本应该扩挺如常,切勿含胸耸肩。所谓“臂开”,即两臂应自然撑开,不要使臂紧挟身侧,以致妨碍书写时的动作。所谓“足安”,即两脚分开,平稳地踏在地上,两脚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以舒适为是。做到以上这些,可以说是“坐正”了。当然,如上所说,首先还得是“心正”。

书写的时候,纸要放正,笔要执正。那么,怎样执笔呢?

毛笔的执笔方法与硬笔不同,采用的是“五指执笔法”(如图1),这是“积累历代祖先的经验适应高案高椅用来写中、小字的一种比较妥善的形式”(沙孟海语)。拇指(按)的作用是给笔管以一个由内向外的力,无名指(顶)是给笔管以一个由右内方向左外方的力;食指(压)的作用则是给笔管以一个由外向内的力,中指(钩)是给以一个由左外方向右内方的力,小指(抵)则紧抵无名指以增加无名指对笔管的作用力。这样,便使毛笔在手指中被紧紧夹住,无法抽拔。清朝书家包慎伯所谓的“指死”,其实质说的就是这一点,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指实”。五指的“紧紧夹住”,虽要用力,但勿用力太过,太过易使手指肌肉紧张而产生颤抖,作用将适得其反。

执笔除要求“指实”外,还应“掌虚”、“腕竖”。“掌虚”,就是要使掌心虚空,这样能使手指的运动空间增大,前后伸展弯曲自如,其关键在于五指的正确到位和用力的适当平衡。“腕竖”,就是在前臂基本水平的基础上,腕相对而言是“竖”的,掌心上悬,这样才能使笔杆直、笔锋正,使笔毫可以向四面扩展、移动,也就是明朝徐渭所说的“锋正,则四面势全也。”

五指执笔管,位置勿太低,低则笔锋活动余地减小;也勿太高,高则运笔不易稳健(这是对坐姿写中、小字而言)。

执笔书写的时候,可以有着腕、枕腕(见图2)、提腕、悬腕悬肘(见图3)等多种不同方法,但这也要视书写字体的大小不同而进行选择。“着腕”,就是腕靠着桌面,一般用于写小字。“枕腕”,就是在腕下置垫适当高度的物体,以便于增加手腕和笔毛的运动范围。运动范围越大,置垫得就越要高一些,例如把左手握拳竖垫在右腕下,也可以用不同高度的小书册来代替左手的置垫,但一般置垫的最高尺寸不宜超过左手握拳竖垫的高度。枕腕法根据所枕物高度不同,宜于写小字或中字。“提腕”,便是手腕离开桌面,但肘部仍着桌沿,宜于写中字。而“悬腕悬肘”,则是腕、肘均离开桌面,这是写大字不得不用的方法。因为大字范围已占相当的面积,如果不悬腕悬肘,线条就无法一次完成,也就是说写大字是完全不可能的了。所以,用哪一种方法,是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的,而不必用人为的刻意限定。如有些人为了要锻炼控制毛笔的能力,增加“笔力”,就是写小字,也试图用悬腕悬肘来练习,实在没有必要。写字,还是要以自然、舒适、方便为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