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牛奶并非多多益善

浏览

你一定会记得进入20世纪80年代,社会上健康养生的话题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出书者发了大财,演讲者鼓了腰包。各种诱人的说辞满天飞转,让迫切需要养生保健知识的读者无所适从,心生疑窦。

让健康学家担忧的是,已经被证明是片面的、甚至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目前仍在鱼目混珠地坑人骗人。其中表现之一就是过分夸大了牛奶和大豆的营养价值,有人竟宣称它们可以防癌.以至于这两样东西的市场价格不断飙升。

但实际上,大饮特饮牛奶并不科学,包括豆制品也并不适合大量食用。因为中国人作为农耕民族的后代,五谷才是养生之本,而牛奶并不适合大多数中国人每天饮用。据介绍,目前媒体最常见的关于牛奶补钙功效的报道,常以日本二战后全民喝牛奶为例证。说当时为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日本政府倡导国民饮用牛奶,因此,不仅全民健康素质提高了,还使日本青少年的身高增长逐年上升,直至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中国人。实际上,这样的报道是笼统而偏颇的。首先,从统计学上说这种排他性结论就有问题。饮食对健康影响是多方面的,因为还没有单一饮食的民族。日本人不仅喝牛奶,他们人均食鱼量是全世界最高的,达到每年70公斤。在他们食谱中最常见的紫菜,其含钙量是牛奶的20倍。此外,近年来日本青少年的骨折率与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有日本科学家猜测这与大量饮用牛奶可能存在某种关系。

研究健康医学的人都知道,只要是奶都含有激素,即使母乳中也有这一成分,只是母乳中的激素含量对婴儿的需求来说是正好,而牛奶中本身含有激素,尤其是近年来因喂食饲料的原因,激素水平更是有所上升。各地医院都有病例显示,青少年因长期饮用牛奶或奶粉而发生血糖偏高的现象,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个别牛奶消费量高的地区,乳腺癌和肠癌的发病率也比较高。

大豆的主要成分虽然对人体有益,但对某些人却是不适宜的。患肾功能不全、肝脏疾病、结石和高尿酸症等患者,都应少食或忌食大豆类及其他高蛋白的食品。

美国有研究表明,吃豆奶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引发甲状腺和生殖系统疾病的风险系数增大,原因在于婴儿摄入大豆中高含量植物雌激素,其中只有5%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其余的在体内积聚,可能为成年后的性发育埋下隐患。

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会在一些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同型半胱氨酸,而这是导致血管硬化的重要因素,比胆固醇的危险要高3倍之多。此外,常吃豆制品还能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容易使人嗜睡、疲倦、贫血等。

权威专家称,营养学可以写成厚厚的几本书,要是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什么都吃,但要适量”,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