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中的“狗联”

浏览

民间传说的对联不计其数,其中有些嵌“狗联”颇为有趣。

古时有个近视眼秀才,一日坐在窗内读书,抬头见纱窗上有芙蓉、牡丹花晃动,以为是隔壁小倩妹逗他玩。秀才蹑足出门不见倩妹,却惊飞了窗台上的黄莺和蝴蝶,遂即兴作一“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的上联,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下联。后来有天下雪,他见狗和鸡在板桥上踏出的脚印,才对出了下联:“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但有资料“牡丹”作“玫瑰”。

昔有一书生,每天清晨起床后就坐在门外琅琅读书。他屋前住的一个员外非常讨厌这读书声,但又不好直说。有一次,员外装作自言自语样子,挖苦书生道:“门外马嘶,想必腹中少料?”书生知道是员外在骂他,也装作读书的样子,大声念道:“堂前犬吠,肯定目内无珠!”员外自讨没趣,从此再也不讨厌书生的读书声了。

旧时,张家庄有位对联高手名叫张不凡。他小时候因家境贫寒而无钱上学,便每天到村上的私塾门外听先生讲书论经。有一次学生们下课后出来玩,见张不凡站在门外望着教室里,有个学生说道:“门前一犬。”张不凡一听是在骂自己,随即对道:“塾内群鸡。”其余学生一听张不凡冲着大伙而来,其中一个同学说:“门前一犬吠。”张不凡说:“塾内群鸡噪。”又一个学生说:“门前一犬吠门前学子。”张不凡对句也不凡:“塾内群鸡噪塾内先生。”学生们对不过张不凡,都围上来准备用拳头对付他。张不凡毫不示弱,紧握拳头说:“来罢,对罢口对对掌对,这叫‘紧握拳头一对众’,请对下联!”学生们面面相觑,既不敢和张不凡对拳头,也一时对不出下联。这番情景全被老先生看在眼里,出门叫学生对以“斗智联对单胜群”。接着,老先生出了“老夫塾内论五经讲四书,尔何来偷听”和“家父拾柴火,头点腰哈肩背草”两比上联要张不凡对,张不凡分别对以“小辈家里饱两顿饥一餐,我为的求学”和“师娘轧棉絮,脚登手搅眼观花。”老先生佩服张不凡的才智,终于免费收他为学生。

“四维羅,马累骡,羅上骡下羅骑骡;八牛朱,犬者猪,朱前猪后朱赶猪。”这是民间广为传诵的一副谐趣联。相传卖猪的朱某与卖骡的羅(已简化为“罗”)某同去赶集。两人边走边聊,互对对子。罗某以自己的姓和赶的骡子出上联。朱某知道这是罗某以拆字法将姓和骡融入了联中,遂也用同样的手法对出了下联。

越剧《彩楼记》是说北宋吕蒙正对课招亲的故事。相传刘宰相的女儿在彩楼上抛绣球选偶。她撩开珠帘,见彩楼下的吕蒙正一表人才,早有几分情意,遂命贴身丫环梅香去问过姓名,便出一上联云:“黑白未分,此去不知南北。”吕蒙正脱口对道:“青黄不接,特来讨点东西。”接着,刘小姐又出了“荷叶鱼儿伞”、“一杆银枪能挡雄兵百万”两比上联,吕蒙正分别对以“花絮虱子窝”和“半段竹秆赶走恶狗千条”。就这样,吕蒙正终于与刘小姐结为夫妻。

“狗联”常用来讽刺贪官污吏。传说清代有个名叫王寅的县官,一贯贪脏枉法,鱼肉百姓,怨声载道。一日,有人写了副首嵌联(又称藏头联、丹顶联),偷偷贴在衙门两傍:“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王好货”典出《孟子·梁惠王》,说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宣王,惯于贪财,见了金银财宝就眼红。王寅比齐宣王还要贪,连铜、铁也不放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