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读书笔记优秀作文400字

浏览

整理了《非典英雄》读后感(441字)、《青铜葵花》读后感(413字)、《两种时刻》读后感(392字)、三顾茅庐读后感(431字)、读《海蒂》有感(396字)、诠释幸福优秀作文(444字)、读简爱有感(385字)、大海宝藏读后感(449字)等400字左右的初中三年级读书笔记优秀作文10篇,供您参阅。

《非典英雄》读后感_400字

看完《非典英雄》这本书后,我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激动,因为书中的一些感人场面令我至今难忘。

一个新病毒忽然侵入了这个世界,使人们措手不及,令人心惊胆战,甚至令人们失去了亲人。这样的情况,令多少人痛哭?多少人恐惧?无法计算,因为这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这种情况下,一位位医护人员勇敢地站出来与病魔作斗争,为了这,他们曾不顾家里的亲人的反对,也不顾朋友的劝阻,夜以继日地为非典病人献出了心血和汗水,献出了青春,甚至献出来宝贵的生命。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这场“战争”等于面对“死神”!

这重要而危险的任务由谁来担任?你敢吗?不,普通人不敢。只有他们——白衣天使才敢!此时此刻,我不能不把我收藏在内心的一阵崇敬之情喊出来:“白衣天使,我佩服你!”以前,我总觉得世上没有一个真正替别人着想的人。现在,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世上处处都有温暖。

全体医护人员,我现在给你们深深地致敬!我向你们说声“谢谢”。是你们挡住了病毒,成为我们普通民众的保护神,让我们觉得世上有温暖。

成语心惊胆战:心惊胆战[xīn jīng dǎn zhàn],意指形容十分惊慌害怕。语本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源]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引)维摩发笼离垢之缯,手柱(拄)弱梨之仗(杖),谓我言道:“弥勒:汝久居圣位,已出烦(樊)笼,三僧只劫修行,百万生中精进。福惠具足,种性尊高,六度已圆,十身备历。所以世尊授仁者记,一生成佛。未委三生之中,何生得记,过去未来现在?若言过去,过去已灭;若言未来,未来未至;若言现在,现在不住。况生住异灭,念念迁移,云何弥勒得授记乎?又莫是无生得受记也?若是无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真如不属生灭,无去无来。又一切众生,皆有真如。若弥勒得授记者,一切众生,亦合得记。若过去得菩提,即是菩提无住相。若未来得菩提,未来之事有何凭,现在推穷又是无。”……弥勒告世尊:“世尊,维摩居士说尔许多来由,我於当日都无 (祗)对。会中有二百天人,闻居士谈扬,尽怀欢喜之心,皆获无生法忍。唯增惭 (赧),尚自忧惶,闻说便瞻(胆)战心惊,岂得交吾曹为使,伏乞世尊,特开惠镜,朗鉴卑情,会中菩萨极多,且望慈悲别请。”[典故]“心惊胆战”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典源出自〈维摩诘经讲经文〉。其中有一段叙述维摩诘假称身患疾病,藉着众人来探视他时,得以教化众生。释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视,但是大家都因为维摩诘的辩才太了得,没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视。於是世尊要弥勒菩萨去探视维摩诘,弥勒菩萨回答世尊说:“世尊,我恐怕也不能胜任。因为我曾在兜率天宫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修习到得不退转法时,维摩居士的对我的一段反论,现场的人听了後,都同时证入无生法忍的境界。当时,我觉得十分惭愧,忧虑惶恐,对自己的不足感到惊慌害怕。我与他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所以恐怕没有办法代表大家去探视维摩居士,希望世尊能够改派别人去。”原文的“胆战心惊”就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後来“心惊胆战”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如《西游记·第一〇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

成语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如: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又如: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

《青铜葵花》读后感_400字

读了《青铜葵花》这本书,我深受感动。

葵花是一位小女孩,也是青铜的妹妹,葵花的亲父母因病相继去世了,所以葵花是青铜一家领养过来的。青铜是一个哑巴,青铜家也很穷,但是他们商量好了,无论怎么样,都要供葵花读书,让她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青铜对葵花可好了,带她出去玩,有好吃的东西都给她吃。虽然他们不是亲兄妹,但是葵花的亲生爸爸却觉得他们俩很像。不知过了多少年,有城里人要来接葵花了,葵花真舍不得青铜一家,便执意要躲起来。但是最终葵花被接走了,青铜日日夜夜思念着妹妹,忽然过了好几天能说话了,这真是奇迹!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地被他们那种兄妹之情感动了,虽然葵花不是他们亲生的,却依旧对她那么好,这真是在世界上难以罕见的呀。

突然,我想到了,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但好人占大多数,就像青铜家一样。有时好人虽然没有好报,但总是被上天看在眼里的,不然怎么会有好人有好报这个词呢?所以,让我们都来做好事吧,让世界处处充满温暖!

成语日日夜夜: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如:洪深《青龙潭》第二幕:“这里,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车的晕倒在水车上。”又如:在重庆红岩的日日夜夜,你英勇斗争,临危不惧。——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

成语临危不惧: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如:《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又如:在重庆红岩的日日夜夜,你英勇斗争,临危不惧。——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

《两种时刻》读后感_400字

读《两种时刻》使我懂得:生命在于,时常不能够正确的分辨对与错,对过去总感觉抱有遗憾,其实不是,只是如今的生活过的没有以往舒畅,所以念念不忘从前,席慕容十九岁那年看过的风景二十年以后在他脑海里依旧清晰可见,二十年的时光改变了他内心的世界,已然明白了生活与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一段时光,去做所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慢慢变得世故、坚强。

这样一段时光,是真实需要的,对以往生活模糊的记忆,需要这样一段时光来理清头绪,然后才会慢慢发现,原来那些年的执着,是完全不必要的,可是年少时那么敏感、那么喜欢较真的情绪也许是这漫长人生里弥足珍贵的。

而今我同席慕容那年站在山坡上一样,“远远望去,仿佛所有的峰峦、所有的江流都充满了一种令人振奋的希望。”一样的感觉,切身的体会,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却不知道这一路怎么走,也许二十年以后,同他一样,会对所有的事情有所感悟。

成语念念不忘: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如:《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又如:此吾所以感刻于心,而念念不忘者也。——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三顾茅庐读后感_400字

上星期,我们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刘备两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就是不见他。后来刘备没有灰心,他没有放弃,通过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访,终于见到诸葛亮,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以后得到三分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任务多么艰巨,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一定会成功。

另外,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感觉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说明刘备胸怀大志,尊重人才,善于团结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充分发挥大家的长处,努力提高自己,使整个集体充满战斗力。联系到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

读了《三顾茅庐》,在赞叹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的同时,我又不免为诸葛亮担心。公元207年,刘备被曹操追杀,屯兵新野。徐蔗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否则,中国的历史上是否还会记下“诸葛孔明”这个名字。

成语胸怀大志: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又如:年轻人要胸怀大志,报效祖国。

成语三顾茅庐: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意指指汉末刘备往访诸葛亮,凡三次,才得见。◎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後用“三顾茅庐”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源]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据《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引)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後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闲,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典故]东汉末年天下纷乱,打着“复兴汉室”名号起兵的刘备,在屯田新野时,从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阳隆中的诸葛亮是个能人,於是前去拜访,一连去了三次,才见到人。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提到了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刘备不顾身分,一连三次专程拜访的诚心,终于感动诸葛亮答应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後来“三顾茅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

读《海蒂》有感_400字

暑假的一天我一口气读完了《海蒂》这本书,它太好看了,令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的叫海蒂的小女孩,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在一个六月的清晨,小海蒂被送到了阿尔卑斯山上的爷爷家,景色秀美的自然风光立刻令海蒂着了迷并爱上了这里.同时,她用她稚嫩亲情的举动感动着性格孤僻的爷爷,并让他重新点燃对生活的希望……还有,在她细心的照料下,也让体弱多病的富家女克莱奇迹般地恢复了行走的能力……

读到故事的最后,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一句话:当我们给海蒂的故事画上句号的时候,我们一定不会忘记克莱是站起来道别的,而这到底是谁的功劳呢?

对,是她--海蒂,这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女孩,她用她那颗无私的心温暖了这些孤独弱小的人,这高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海蒂一样帮助那些可怜无助的人们,那么生活的奇迹就会出现在你我的身边.

读《海蒂》这本书让我受益非浅.

成语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如: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又如:虽是不合他的路数,可奈文有定评,他看了也知道爱不释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成语乐于助人:很乐意帮助别人。如: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康同璧的乐于助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响。”又如: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康同璧的乐于助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响。”

诠释幸福_400字

幸福,这个词语包含了许多层意思,直到今天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才知道,幸福是成长、乐观、自信、超越、感恩、分享、宽容、赞美、努力、奉献……其实幸福就是一个字“爱”。

奥运会中的李娜、邓亚萍,她们就像一朵朵成功的花,人们只敬慕她现时的明艳,却不知道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李娜自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她付出的努力和汗水,邓亚萍没有选进河南队里,可她不放弃,后来成为了世界冠军。邓亚萍到清华大学念书,她是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可她这样想: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佩杰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开了她,把她托付给邻村的一户人家。可是,命运仿佛又在折磨她,在八岁时,养父野离开了人世,养母患上了重病,她担起了家庭重任,她踩着板凳给妈妈做饭。她起得很早给妈妈做饭,然后再上学,这样的生活坚持了十二年。

什么是幸福?是“爱”,爱就是老师对我们精心的辅导;爱就是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爱就是同学间真诚的话语。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时刻感受到幸福与温暖。

指导教师:周秋莲

成语无微不至: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如: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局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又如:还是在剑波十八岁的时候,要到战斗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曲波《林海雪原》一

成语义不得辞:义:道义;得:得到;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如:唐·杜佑《通典》卷一百一:“震以王官司徒吏,皆先由州郡之贡,而后升在王廷,策名委质,列为帝臣,选任唯命,义不得辞。”又如: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宋·苏轼《醉白堂记》

读简爱有感_400字

对简爱,我有的是欣赏和赞美。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

简的反抗精神固然自然率直,令人振奋,在简受到勃洛克赫斯特的诽谤和污辱时,她看到海伦眼中闪出奇怪的光芒。而且明了那是高智慧和真勇气的流露,凭借着这圣光的支持,简抑制住将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但简只能以此抚慰自己无助又不安的灵魂,却无法踏入海轮的精神殿堂

简爱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也值得我们敬佩,我们想要的东西应该自己去争取,而不是依靠别人的力量,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长大。

成语轰轰烈烈: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如:宋·文天祥《沁园春·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又如: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成语唾手可得:垂:垂下。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如: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八回:“那个姿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又如:只除教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唾手可得!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八回

大海宝藏读后感_400字

在暑假里,我在家里看了一本冒险类的书,内容非常的精彩。

故事的内容是:有一天,包小焱突然有了个奇妙的想法,他就和文一博和王笑天一起开了个少年侦探社。

有一天,一个神秘人请他们寻找拉比斯的宝藏,还给了他们一张藏宝图。还给了他们一个字条上面写着之后他们都有了不同的想法不过正确的答案是一家酒店1623房门。

之后,文一博首先打开电脑查找关于拉比斯的宝藏的事情,他在网上找了羊皮纸,那个羊皮纸写着那是一个不巧的名字,有着世间最美的地方,是人站在峰之上,远远超过他的同类,时间给他做出了检验,那是一个古老的轮回,另一个神明也给了他两次机会是属于勇者的宝藏。

原本他们以为在教堂里面,其实在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餐馆里之后他们才知道神秘人是坏人,然后他们报了警,警察抓住了坏人,钻石也保住了。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勇敢、机智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书中几个小伙伴们齐心协力与坏人斗智斗勇的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们要一书中的主人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正义与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精神。

成语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如:《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又如:往后咱们齐心协力,一块打反动派!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成语戮力同心:戮力同心[lù lì tóng xīn],意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语出《墨子·尚贤中》。[源]《墨子·尚贤中》今王公大人中实将欲治其国家,欲修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且以尚贤为政之本者,亦岂独子墨子之言哉!此圣王之道,先王之书距年之言也。传曰:“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则此言圣之不失以尚贤使能为政也。故古者圣王唯能审以尚贤使能为政,无异物杂焉,天下皆得其利。《左传·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勳,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国语·齐语》即位数年,东南多有淫乱者,莱、莒、徐夷、吴、越,一战帅服三十一国。遂南征伐楚,济汝,踰方城,望汶山,使贡丝於周而反。荆州诸侯莫敢不来服。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与诸侯饰牲为载,以约誓于上下庶神,与诸侯戮力同心。[典故]墨子,名翟,战国时鲁人,提倡兼爱、非攻、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贤〉篇中,墨子主张当政的人要以尊敬贤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为为政的根本。这个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汤誓〉篇也说:“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贤能的人,和他们齐心合力来治理天下。後来“戮力同心”被用来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瑞恩的井读后感_400字

前几天,我们学了《瑞恩的井》这篇课文。文中6岁的小学生瑞恩的事迹让我很感动。他把自己辛苦用劳动换来的钱全部捐给了非洲儿童。尤其是他牺牲了出去玩的时间做家务来挣钱,让我很佩服,不像我,一听到做家务便逃之夭夭了。

当读到“四月的一天,瑞恩穿得整整齐齐骄傲地把七十美元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时,我感动不已,他能把自己挣得钱全部交给负责人,真是太伟大了,而我呢,想到这,不禁有点惭愧。玉树地震时,学校组织捐钱,妈妈给了我20元钱,我还觉得自己捐的多了。面对异国的孩子,瑞恩都能够慷慨解囊,而我看到本国受难的同胞时却舍不得自己的一点钱,真是太自私了。

瑞恩,一个6岁的小孩,都懂得帮助别人,我都11岁了,还让父母操心,不主动做事,不能帮助有困难的人,真是太不懂事了,我要学习瑞恩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成语逃之夭夭:逃之夭夭[táo zhī yāo yāo],意指“逃之夭夭”之“逃”,典源作“桃”。比喻逃跑得无影无踪。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源]《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典故]“逃之夭夭”这句成语是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之夭夭”转用过来。本来“桃之夭夭”是形容桃树的花、叶茂盛美丽。“夭夭”是美丽茂盛的样子,所以底下一句“灼灼其华”,强调了桃花开放得鲜艳明亮的样子。这两句是《诗经》非常有名的句子,後来又因为“桃”和“逃走”的“逃”同音,所以有人就开玩笑地将人逃跑了的这件事,借用了“桃之夭夭”来比喻,更将“桃花”的“桃”改成“逃走”的“逃”,於是就成了“逃之夭夭”这句成语,此处的“夭夭”已经不具原来的意思了。

成语慷慨解囊:慷慨解囊[kāng kǎi jiě náng],意指“慷慨”,大方而不吝啬。语或出《水浒传·第五回》。“解囊”,拿出钱财帮助他人。语或出《聊斋志异·卷四·鬼作筵》。“慷慨解囊”指轻财仗义,毫不吝啬地捐助钱财给人。[源]《水浒传·第五回》李忠、周通椎牛宰马,安排筵席,管待了数日。引鲁智深山前山後,观看景致。果是好座桃花山,生得凶怪。四围嶮峻,单单只一条路上去。四下里漫漫都是乱草。智深看了道:“果然好险隘去处。”住了几日,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悭吝,只要下山。两个苦留,那里肯住。只推道:“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李忠、周通道:“哥哥既然不肯落草,要去时,我等明日下山,但得多少,尽送与哥哥作路费。”次日,山寨里一面杀羊宰猪,且做送路筵席,安排整顿,却将金银酒器,设放在卓(桌)上。”《聊斋志异·卷四·鬼作筵》杜秀才九畹,内人病。会重阳,为友人招作茱萸会。早兴,盥已,告妻所往,冠服欲出。忽见妻昏愦,絮絮若与人言。杜异之,就问卧榻。妻辄“儿”呼之。家人心知其异。时杜有母柩未殡,荧欋灵爽所凭。杜祝曰:“得勿吾母耶?”妻骂曰:“畜产何不识尔父?”杜曰:“既为吾父,何乃归家祟儿妇?”妻呼小字曰:“我端为儿妇来,何反怨恨?儿妇应即死;有四人来勾致,首者张怀玉。我万端哀乞,甫能得允遂。我许小馈送,便宜付之。”杜如言,於门外焚钱纸。妻又言曰:“四人去矣。彼不忍违吾面目,三日後,当治具酬之。尔母老,龙锺不能料理中馈。及期,尚烦儿妇一往。”杜曰:“幽明殊途,安能代庖?望父恕宥。”妻曰:“儿勿惧,去去即复返。此为渠事,当毋惮劳。”言已,即冥然,良久乃苏。杜问所言,茫不记忆。但曰:“适见四人来,欲捉我去。幸阿翁哀请。且解囊赂之,始去。”[典故]“慷慨解囊”系由“慷慨”及“解囊”二语组合而成。“慷慨”见於《水浒传·第五回》。故事中,花和尚鲁智深路过桃花庄,遇上桃花山上的盗贼周通要强娶庄主女儿,他打跑了周通替庄主解围,却引来大头目李忠,没想到李忠和鲁智深原是旧识,於是尽弃前嫌,邀请鲁智深到山寨做客。住了几天,鲁智深觉得李忠、周通为人吝啬,“不是个慷慨之人”,於是兴起下山离去的念头。“解囊”则见於《聊斋志异·卷四·鬼作筵》。内容大意是说:杜秀才发觉病中的妻子,在恍惚中好像和人说话,并且喊他“儿子”,原来是已过世的父亲之魂,附在妻子身上。原来是有四个人要来捉拿杜秀才妻子的魂魄,经老父百般恳求,并解囊拿出银两来贿赂,这四个人才答应放人。等妻子醒来,探问之下,所言和其父相同。後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慷慨解囊”,用来指轻财仗义,毫不吝啬地捐助钱财给人。

《车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读后感_400字

我读了很多充满幻想的书,其中就包括《车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这本书,总觉得这本书格外的好看也很有趣,感触很多。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开着一辆天空颜色出租车的叫松井的司机的奇遇。他第一次遇到的是两个装成人的小狐狸;第二次是遇到了一群奇怪的鱼;第三次讲法国梧桐路三段……一次比一次有趣。其中,我最喜欢半夜的乘客,主要写松井司机开车到半夜12点的时候,开着开着他遇到了一个身穿肥大黄衣服的小丑、一个大眼睛的女孩、一头穿金褐色玩偶服的熊。松井问去哪里啊?小丑她们说:“我们也不知道啊!”松井就一直往前开,往前开,这时后座的小丑们唱起了歌:月亮的光辉……

女孩说刚才不是从玩偶大道上下来的吗?我们都是玩偶。松井司机和它们一起玩了起来,他明白了只有12点它们才会出来,松井在大会结束后把它们送回家。

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因为我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更多的幻想,从而写出好的作文。我喜欢这本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