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西区的历史沿革

浏览

涧西区

涧西区

1955年,国务院批准涧西建区。因居涧河之西而得名。

1999年,涧西区辖11个街道:湖北路街道、长春路街道、天津路街道、长安路街道、重庆路街道、武汉路街道、郑州路街道、珠江路街道、南昌路街道、周山路街道、徐家营街道。

2000年,将原郊区的工农乡、孙旗屯乡划归涧西区管辖。区划调整后,涧西区辖11个街道、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55611人,各街道、乡人口:湖北路街道43149天津路街道30249长春路街道24852南昌路街道33335长安路街道61356重庆路街道22274郑州路街道52910武汉路街道27608徐家营街道9667珠江路街道37118周山路街道16076工农乡58923孙旗屯乡32664高新技术开发区虚拟街道5430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涧西区辖11个街道、2个乡:长春路街道、珠江路街道、南昌路街道、湖北路街道、重庆路街道、长安路街道、天津路街道、周山路街道、郑州路街道、武汉路街道、徐家营街道;工农乡、孙旗屯乡。

涧西区位于洛阳市涧河以西,东以涧河为界,与西工区相望,西接新安县,南临洛河,北临涧河。东西长13.2公里,南北宽10公里,面积88.8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3′~112°24′,北纬34°32′~34°41′之间。

涧西有悠久的历史,辖区王湾、孙旗屯、东马沟等村落的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五六千年之前,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耕作生活。自商代开始,相继有13个朝代、91个帝王在洛阳建都,历时长达1295年。涧西作为京畿禁苑,在历史上闪烁过灿烂的光辉。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在涧河东岸构筑王城,城墙西跨涧河七里河村至兴隆寨一带。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营建东都,涧西为皇家西苑,苑内造山为海,海中造蓬莱、瀛洲、方丈诸岛,海北有龙鳞渠,沿渠建有16座宫院。据《海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洛阳牡丹始盛于此。唐时,改西苑为禁苑,又称东都苑或神都苑,有离宫、亭、观10余所,富丽堂皇的西上阳宫也建于苑内。随着时代的变迁,北宋以后,洛阳逐渐荒废,涧西林苑也荡然无存。迨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仅有十几个自然村庄,沿着洛(阳)潼(关)古道,有几家小饭铺、车马店、铁匠炉。人民生活极其贫困。

1948年4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再克洛阳,涧西这块古老的土地才永获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属洛阳县第四区,1954年7月19日改为洛阳市第四区,区直机关设在谷水镇。

1954年,新中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计委决定将“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的6个规划到涧西。拉开了开发涧西、建设涧西的帷幕。

1955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洛阳市委员会决定,原洛阳市第四区改为洛阳市涧西区。涧西工业带在七里河以西谷水以东基本形成。涧西区辖7个乡(镇),后合并为七里河、符家屯、浅井头、南村四乡和谷水镇。随着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956年3月17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涧西区设市辖区一级政权组织。10月,根据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4乡1镇建制,按人口分布划分为厂西、厂北、武汉路、四川路、青岛路、天津路、长春路、湖北路、和洪泽路9个街道办事处,下辖38个街坊和七里河、西干沟、符家屯、崔家村、王府庄、同乐寨、兴隆寨、寄驾河、南村、二郎庙、谷水、老菜园、小元头、李家村、朱家村、俞家村、唐村17个自然村。

1957年12月,区直机关由谷水镇迁至西苑路办公。

人民公社化时期,辖区范围多次变动,街道办事处也多次分合,机构名称变动频繁。

1959年4月,辖秦岭、邙山、涧河、武汉路、青岛路、天津路6个人民公社。8月,改为第一安装公司、冶金安装二处、热电厂、省建三公司、火电一处、有色金属加工厂、矿山机器厂、耐火材料厂、拖拉机厂、轴承厂、湖北路、重庆路12个管理区。

1960年3月,组建武汉路、长春路、长安路、天津路等4个基层公社和秦岭分社,下辖12个管理区和22个生产大队。

1961年后,辖区范围渐趋稳定。

1961年6月,辖长安路、长春路、重庆路、天津路、湖北路、武汉路、郑州路7个街道办事处和谷水、七里河两个人民公社。

1965年3月,撤销谷水、七里河人民公社,成立工农人民公社。

1968年8月,工农人民公社划归郊区。

1976年2月,设徐家营街道办事处。

1980年1月,设南昌路街道办事处。

1990年11月设珠江路街道办事处。

1993年8月设周山路街道办事处。

1955年,国务院批准涧西建区。因居涧河之西而得名。

1999年,涧西区辖11个街道:湖北路街道、长春路街道、天津路街道、长安路街道、重庆路街道、武汉路街道、郑州路街道、珠江路街道、南昌路街道、周山路街道、徐家营街道。

区划调整后,涧西区辖12个街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