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湖山村的历史沿革

浏览

湖山村地处湘湖的上湘湖东南部。长滩,历史上是古湘湖中一高地,现70%以上的村民为郑姓,相传是从浦江郑家坞迁入。从这一带出土文物考证,在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期,沿湖两岸已有人类活动的遗迹。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卧薪尝胆,屯兵固陵城越王山,离湖山村西北近二公里。古湘湖为萧山城西的自然湖,北宋政和二年(1112),杨时为萧山县令时,以湖南北山脉作依托,淹土筑堤蓄水,以浇灌下游14.68万亩农田,当时湖面为3.7万亩。自宋后,历代对湘湖有“禁”、“垦”两种不同主张。年长日久,泥沙不断淤积,湖面缩小,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乡宦孙学思在湘湖的狭腰处筑堤建跨湖桥,于是加速上湘湖湖底的淤高。自明朝后,在今湖山村邻近始出现围湖垦种,至

湖面仅存万亩,到民国时期成了东一塘,西一池,面目全非。古湘湖不仅风光秀丽,而且历史悠久,文物胜迹众多,历史上萧山八景之一的石岩望秋和湘湖八景中的览亭远眺、光照晨曦,均在村南山顶和邻村交界处。在湖山村区内有明永乐年间吏部尚书魏骥的墓。现墓道、坟茔已毁,但尚存墓道旁的石人、石马、石麒麟、石羊共8只。在村东南的罗家坞,因其山中石质坚细,历史上村民采石制作臼磨,而当年的县令以“石岩山乃县治龙脉所关”,曾立碑禁采,今尚存《罗家坞禁采石记》和其残迹。此外,村历史上还有湘湖土步鱼、鲫鱼、樱桃诸土特产,现只留传茶叶及稀少的白水团杨梅等名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