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夏朝,今临西县域属兖州。

商代末叶,本域属纣畿内地。

西周初,本域属三监地;邢国封建后为邢国聂北之地,春秋时期邢灭属卫;战国系赵国辖域。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本域属巨鹿郡(治所邢台平乡)。

西汉初,建清渊县,属巨鹿郡。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改属魏郡。始元至元凤间(前86一前75年),汉昭帝封太常江德为榆阳侯(国),治在吕寨一带。初始元年(9年),新朝立,郡县置尽废,更易无定规,本域所属,莫知所从。刘秀灭莽,东汉立国,遂复西汉旧制。

三国魏,清渊县仍名。黄初二年(221年),更隶冀州部阳平郡。西晋,咸宁中(275—279年),清渊县改称清泉县,易属司州部阳平郡。十六国后赵

建平元年(330年),改清泉县为临清县(临清之名始此),治仓集镇东附近一带。前燕,临清县改隶司州部建兴郡。前秦后燕、魏仍之。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设清渊县,治迁清水,隶相州阳平郡,临清县与其并置,治徙仓集镇,属相州清河郡。北齐,清渊、临清合,复称清泉县,治清水,属司州阳平郡。

隋初,袭清泉县旧称。开皇六年(586年)复置临清县,仍治仓集镇,属冀州部清河郡。开皇十六年(596年),析临清县另置沙丘县。大业二年(606年),省沙丘县入临清县。

唐武德四年(627年),析临清县复置沙丘县,属毛州。贞观元年(627年).复省沙丘县入临清县,改属河北道瀛州。大历七年(772年),析临清县南境别置永济县,唐末废,先隶魏,后属贝州清河郡,治张桥店。

后梁、后汉、后周,临清均隶大名府。后唐属兴唐府澶州,后属广晋府。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临清县属大名府。熙宁五年(1072年),临清县入宗城县为镇,旋复设。熙宁六年(1073年),更隶河北东路大名府。

金天会五年(1127年),临清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因避水患徙治曹仁镇(今临清旧县)。正隆二年(1157年),改属大名府路恩州。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临清县属大都路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濮州。至顺元年(1330年),属中书省濮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临清县属山东东昌府。洪武二年(1369年)徙治中州纸马巷。洪武七年(1374年),割堂邑县会通乡来属。洪武九年(1376年),改隶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景泰元年(1450年),徙治砖城。弘治二年(1489年),升为临清州,领馆陶、丘县。弘治后(1505年后),割威县16村来属,孤悬域外,其地分二区,南北不衔接,北区数倍于南区。

清初,临清袭旧称,不领县,属山东省东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为直隶州,领夏津县、武城县、丘县。

民国二年(1913年),临清州降为县,属山东省济西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隶东临道。

民国十五年(1926年),更隶德临道。

民国十九年(1930年),直隶于山东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第四专署驻临清。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袭占临清城。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成立伪临清县公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中共于临清县西北部(今威县境)建临清县战委会,翌年于临清县西境(今临西县域)建临清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领导。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中共划临清县、企之县、清河县三县邻接地域建立宏毅县,属冀鲁豫行署冀南办事处。同时,馆陶县的果子园、魏僧寨划入临清县,为八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31日临清解放,县国民党政权被推翻,中共革命政权迁驻临清县城。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临清在威县16村及馆陶县的果子园、魏僧寨一带归旧属。翌年,临清县、市并置,驻地临清城,属冀南区一专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初,改属冀南行署一专署。同年9月26日,更隶华北人民政府冀南行政公署一专署。同时,市升为专级。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市降为县级。8月10目,改称临清专署。不久,临清县、镇并设,为河北省邯郸专署所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袭原称。

1952年11月32日,由河北省划归山东省德州专署。同年12月19日改隶聊城专区。

1954年,临清镇改称市。

1950年,撤销清平县,其三、四、五区并入临清县。

1958年,临清县并入市。

1963年,称县。

1964年12月,析临清县卫运河以西5个区,置临西工委,驻河西,归河北省邢台专区管辖。

1965年3月27日,成立临西县。

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地区,继辖临西县。同年,县驻地徙至童村(今临西镇)。

1993年邢台市、地区合并为邢台市,临西县仍属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