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据清康熙版《吴桥县志》载:“陶唐时治水分九州,邑当兖州之分”。在奴隶社会时期,黄河流域分九州,吴桥属兖州。春秋战国时,吴桥县地属齐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灭齐,置齐郡,今县地属齐郡。

西汉初,在今县地置安县、重平县。安县故城在今水波乡窑厂店,重平县故成在今铁城镇南三十里。安县属青州平原郡,重平县属幽州渤海郡。东汉时废安县,今县地为 县,属州渤海郡;三国时为魏地,今县地仍为 县,属幽州渤海郡。西晋泰始元年(265),在安县故址置东安陵县(因区分于扶风之安陵县,故加“东”字),后,晋室东迁,县地先后为后赵前秦后燕所属。至北魏天赐五年(408),改东安陵县为安陵县,属冀州渤海郡。

隋开皇六年(586),析东光县之东廊城置安陵县。开皇十六年(596),析安德县(故址在今山东省陵县)置将陵县(故址在今陵县赵寨镇)。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大业二年(606),析东光县之宣府镇得置安陵县。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安陵县属观州(今景县);将陵县属德州。

隋末,河北窦建德起义,占据此地,国号“夏”,后为唐灭。

唐开德四年(621),析东光县之宣府镇复置安陵县。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安陵县属观州(今景县),将陵县属德州。贞观十七年(643)安陵县划属德州;永徽二年(651),安陵县治徙白社桥(故址今景县安陵镇)。

宋景祜元年(1043),将陵县析长河镇,置长河县(故址今山东陵县境内),属永静军(今景州)。景祜二年(1035),废安陵县,并入将陵县,靖康二年,宋室南迁,县地属金。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徙将陵县之吴桥镇,置吴桥县(址今铁城镇)属河北路景州。元设中书省,吴桥县属中书省燕南河北道河间路景州。明洪武元年(1386),吴桥县隶属京师河间府景州。清沿明制,吴桥县属直隶省河间府景州。

民国元年(1912),吴桥县属直隶省河间府。

1913年,撤销府级建置,隶属直隶省渤海道。

1914年,属津海道。

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吴桥县为河北省属县。

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9月,日军占据津浦铁路沿线,国民党吴桥县政府解体。

1938年初,国民党地方武装二路军在高家集(今属山东省宁津县大赵乡)设立吴桥县政府。

1940年末,二路军被八路军消灭,所属吴桥县政府亦随之瓦解。

1939年2月,日军侵占吴桥县城,组织吴桥县公署,隶属沧州渤海道道尹公署。

1941年4月14日,中国共产党在吴桥东光边境地区,建立吴桥县抗日政府,仍属冀鲁边区第六督察专员公署。

1944年4月,东吴县抗日政府与东南县抗日政府合并为东南吴县抗日政府,隶属渤海区一专署。

1944年9月,东南吴抗日政府,复分划为东吴县抗日政府与东南县抗日政府。

1945年9月15日,吴桥县城解放,东吴县抗日政府进驻吴桥县城。

1946年2月,山东省政府决定按原疆域恢复东光、吴桥建制。吴桥县政府驻今吴桥镇,属山东渤海行署一专署。

1949年5月,吴桥县属山东省渤海行署沧南专区。

1950年6月,改属山东德州专区。

1952年10月7日,吴桥县划归河北省,属沧县专区。

1958年11月,吴桥县与故城、景县合并,仍称吴桥县。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桑园镇,属天津专区。是年12月20日,划归天津市辖。

1961年7月,吴桥、景县、故城三县分治,恢复原建制。吴桥县划归沧州专区,县治桑园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