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任丘的历史沿革

浏览

上古颛顼时期,制天下为九州,今任丘境域为鄚,属颛顼地,冀州域。

唐尧之世,划天下为九州,鄚仍属冀州。

虞舜之时,析天下为十二州,冀州分并、幽二州,鄚地属幽州

夏商时代,幽、并二州合为冀州,鄚属冀州。

西周初年分封诸侯,鄚为鄚国,为燕国附庸,属幽州域。

春秋期间,鄚仍为燕国附庸,属冀州。

战国时期,鄚为燕、赵之附庸,地属幽州域。

秦朝,设鄚县,属上谷郡。

西汉时期,今任丘境内有鄚县、阿陵县、高郭县三县,均属幽州刺史部涿郡。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筑此城为防海口,此地遂名“任丘”。

新莽时期,鄚县改称言符县,阿陵县改名为阿陆县,仍属涿郡。

东汉时,鄚县属冀州刺史部河间国所辖。东汉末年,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后,归属曹操。

三国魏时,鄚县属冀州河间国。魏景元三年(262年),河间改国为郡,鄚县属之。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河间复郡为国,辖鄚县。

十六国时期,河间郡辖鄚县,治陵城,属瀛州。

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始置任丘县,仍属瀛州河间郡。

隋朝初年,废任丘县,设鄚县,属河间郡。另据《隋书·地理志》载:河间郡,旧置瀛州高阳县,大业初并入任丘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鄚县属满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瀛州。景云二年(711年),于鄚县置鄚州,将原瀛州的鄚县、任丘、文安、清苑和幽州的归义等五县划入。开元十三年(725年),以“鄚”类“郑”字,遂改为“莫”。开元十九年(731年),分文安、任丘二县,利丰县改为长丰县,均属河北道莫州管辖。天宝元年(742年)更州为郡,任丘属河北道文安郡。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莫地属契丹。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长丰县为镇,又省鄚县入任丘。时任丘县属河北东路莫州文安郡。

辽占领时期,任丘属辽南京道之涿州。

金天会七年(1129年),置河间总管府,辖一府(河间)八州(莫、蠡、深、献、沧、清、冀、景),任丘属河北东路河间总管府之莫州。贞钓二年(1214年),废莫县置莫亭县,仍属河北东路河间总管府莫州。

元代,任丘、莫亭二县属中书省河间路。至元二年(1265年),二县俱省入河间,后复置,属莫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河间郡为河间府,任丘为河间辖,直属京师。洪武七年(1374年),莫州省入任丘县,属河间府。

清沿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为避孔子讳,将“任丘县”改为“任邱县”。

民国元年(1912年),任邱属直隶省河间府所辖。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府为道。

民国三年(1914年),原直隶长城以南地区的渤海道改为津海道,任邱属之。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8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成立,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全省共置17个督察区,辖109县。任邱属河北省第六区所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抗战的需要,任邱县古洋河以东地区划为任河县,县政府在今大城县文香村。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冀中政治主任公署成立,任邱县属冀中公署三专署(八分区)管辖。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冀中行署十专署(九分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为冀中区十专署(九分区)所辖。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属冀中区行署九专署(九分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任邱全部解放,行政隶属不变。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任邱县属河北省沧县专区;任河县撤销,并入任邱县。

1952年,任邱县划归天津地区管辖。

1958年,任邱、文安、大城三县合并成立任邱县,县政府驻任邱,属天津市

1961年分县,恢复原县治。任邱县属沧州专区,后改为沧州地区管辖。

1986年5月,撤销任丘县,设立任丘市(县级),由沧州市代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