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的历史沿革

浏览

郑陆地区是古老文明之乡,历史悠久。据南京博物院在本镇寺墩遗址发掘分析:“寺墩遗址的下文化层属菘泽类型,上文化层属良渚文化。”由于良渚文化早于商代,可见,我们的祖先远在四

千年前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郑陆地区建乡,宋代已有明文记载,分属晋陵永丰东乡、安丰北乡、大宁乡辖制。明代晋陵县并入武进县,郑陆地区分属武进县永丰东乡、安丰北乡、大宁乡管辖。清代又分属阳湖县丰东、丰北、大宁三乡。辛亥革命后,武进、阳湖两县合并。

1949年4月23日武进解放,全县划分为10个区,一个县属镇(郑陆桥镇)。后经过多次区划调整,1961年,武进县设立8个区,郑陆区工委设在郑陆桥,1968年建立郑陆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3年农村体制改革,郑陆人民公社改建为郑陆乡人民政府,90年代撤乡建镇。

1999年郑陆与东青合并为新的郑陆镇。2007年郑陆与焦溪合并为新的郑陆镇。

常州东大门展开道路建设大会战

大刀阔斧拉骨架,合力建设东大门。5月6日上午,常州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东大门道路建设3年会战方案,初步拟定今年到2012年,常州东大门区域内将建设20条主次干道,总里程达120公里,

总投资50亿元。  根据方案,未来包括常州市戚区和武进东北部271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形成六纵七横的路网结构。六纵,即青洋路、大明路、常青路、232省道、江南路、朝阳路;七横,即工业大道、武澄路、潞横路—横芙路、东方东路、漕上路—戚蓉路、中吴大道、长虹路—新312国道。  根据方案,常州市今年开工项目总里程约39公里,总投资近20亿元,力争通过一年的建设,将路网骨架基本确立,同时大大完善戚墅堰区内的纵横向道路,为沪宁城际枢纽站的集疏运提供条件。2011-2012年,将继续完善东西向和南北向通道,加强东大门与中心城区及无锡、江阴的沟通,初步形成路网结构,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调集优势兵力,立马挥师东进。”市长王伟成指出,常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加快东大门建设,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现代化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的需要,相较中心城区功能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南北新城的突破性进展,东部地区较为薄弱,城市现代化水平较为落后,必须迎头赶上;二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需要,东部地区目前很大一部分区域还是农村,只有道路骨架拉开了,功能布局优化了,才能稳步迈出城乡一体化步伐;三是东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前些年由于财力不足,东大门建设的步子不快,现在则到了全力突破的时候。  王伟成强调,东大门建设任务重、周期长,交通建设三年会战是当头炮,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具体实施中,一要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全

市要迅速成立东大门道路建设三年会战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二要深化规划,不仅20条主次干道的建设规划要合理超前,东大门27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布局也要深化,明确功能区分;三要各司其职、明确责任,由各区负责实施,武进当先锋、戚区要先行;四要协同作战、加强协调,市建设、交通、规划、国土等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会战中;五要加快推进、抓紧实施,确保三年会战按质按量完成。  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俞志平,副市长居丽琴、张耀钢、王成斌、高清、朱锐和市政府秘书长赵忠齐参加会议。(马浩剑)   连接:  从“通江达海,发展南北”,到“三城联动”,再到“挥师东进”,常州城市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交通路网先行,对东大门建设至关重要。 铁路、运河、高速路口等重要交通节点汇聚于此,既是优势,也限制其发展腾挪——这些交通线路将空间割裂,区域内的交通不是“上跨”就是“下钻”,导致交通联系不便。但随着20条主干次道的陆续建设,不仅打通区域内“任督二脉”,也最大限度地对接了邻近无锡、江阴等主要道路,东大门满盘皆活。  眼下,常州全市正形成合力,全力以赴投身大会战。如武进本月下旬就集中开工戚蓉路、潞横路等4条干线,同时进一步明确城镇布局和功能定位。市规划、交通、建设等部门也挑灯夜战,加快进度。  作为融入沪宁经济发展带的前沿地带,东大门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据统计,东大门内的戚区和武进郑陆、横山桥、横林、遥观“一区四镇”,去年的GDP约425亿元,占全市比重的17%。大手笔的基建投入下,未来的东部新城,不仅形成以沪宁城际戚墅堰站为中心的综合客运枢纽,更有望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和宜居板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