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共和国的历史沿革

浏览

喀麦隆最早的居民是俾格米人的巴卡部落。说班图语的族裔最也早起源于喀麦隆的高地地区,但在欧洲人入侵前,大部分已经迁走。到1884年为止,国王—杜阿拉(Douala)是喀麦隆当地最具有权力的来自非洲本土的君主。

早在1472年,来自欧洲的葡萄牙海员已经开始在喀麦隆的海岸登陆。喀麦隆这个名字源自于盛产虾的河流Wouri,以前这条河曾经被命名为(虾河Rio de Camar?es)。从1520年起,这里开始与葡萄牙进行象牙、棕榈油、原料糖贸易交易。这期间,贩卖黑人的奴隶交易在这里从未兴起。直至1820年,贩卖黑人奴隶贸易在喀麦隆也开始相继兴盛起来。最终在1840年7月10日,国王—杜阿拉(Duala)与英国签署了在世界范围内全面禁止贩卖人口、奴隶的公民条约(作为对比,美国在1865年、巴西在1888年才全面禁止贩卖人口、奴隶)。

从1868年起由于汉堡Woermann商会在Wouri河口开始建立分号,有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来到喀麦隆。1884年7月14日,德国总领事Gustav Nachtigal博士作为德皇特使同国王—杜阿拉(Duala)以及喀麦隆其他地方的藩王一起签署了保护条约,由此宣布喀麦隆成为德国所谓的“保护地”,实质上就德国海外殖民地

1960年1月1日,法属喀麦隆托管区在联合国授权的托管协议结束后进行了一次全民投票,确定脱离法国控制,国名定为“喀麦隆共和国”。与此同时,英国托管的喀麦隆同样也进行了一场全民投票,位于英属区的北部地区决定与尼日利亚合并,南部地区决定与喀麦隆合并(1961年10月1日),国名改为“喀麦隆联邦共和国”。

1984年国名再改为“喀麦隆共和国”。这就是今天喀麦隆使用两种官方语言(英语、法语)的背景原因。

喀麦隆独立后上任的总统:芙拉人—阿赫马杜·阿希乔(Ahmadou Ahidjo)建立起一个血腥的独裁统治,并对一切反对者进行镇压。这期间阿希乔通过法国顾问的帮助,为了确保他的政权稳定,一直在进行血腥的镇压。

1966年9月1日,建立起了一支名叫喀麦隆民族联盟Union Nationale Camerounaise(缩写:UNC)的统一党,并从1985年起改名为喀麦隆人民民主运动(Cameroon People's Democratic Movement缩写:RDPC)。

1972年喀麦隆通过改革,国家由原来的联邦制改为联合一体的共和制。

1982年11月6日总统—阿希乔退位,继任者政府前总理保罗·比亚(Paul Biwa)成为新的喀麦隆国家元首,以及统一党喀麦隆民族联盟(UNC)的主席。

1984年比亚赢得了大选,并挫败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政变。在之后建立起的新统一党喀麦隆人民民主运动(RDPC)中,比亚承诺要使喀麦隆全国实现更多的社会公平以及民主。

在1988年的大选中,比亚又一次赢得了多数,这期间他没有遇到任何竞争对手、候选人。

由于1980年代他的政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社会问题,这些事情重创了保罗·比亚和他腐败的内阁。由于受到反对党派的压力,总统比亚决定在1992年实行自由大选,结果是:比亚再次赢得大选。大选结果表明,统一党RDPC获得89个议席,必须与最大的反对党UNPD(65个议席)联合执政。

1997年通过法国帮助送给他的反对派竞争者,保罗·比亚巧妙的利用这名法国派来的反对派候选人获得了大选的绝对多数议席,并在大选后的第二年得到了确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