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的历史沿革

浏览

在距今1.2万年以前,兴义市境即有人类活动,那时的“兴义人”虽穴居野处,但已过着以渔猎为主的群居生活,是兴义市最早的聚落起源。

战国时期,兴义属夜郎国。秦代设吏属象郡。西汉元鼎(公元前116~111年)年间司牂牁郡。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南部将李恢率军“追奔逐北,南至盘江”,以功封汉兴亭侯,始设汉兴县于今市境。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设附唐县于市境,为盘州治,系戎州都督府所辖之羁縻州。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市境立自杞国(后为元军所灭)。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属云南行省普安路总管府。明属四川布政司;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徐霞客考察市境记述:“东西南三面与两异省错壤,北去普安州二百二十里。其地田塍中辟,道路四达,人民颇集,可建一县。而土司恐夺其权,州官恐分其利,莫为举者。”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清廷诏准以红水河南盘江)为界划定黔、桂边界,增兵驻守市境,并由普安州设州判一员于黄草坝治理。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黄草坝因距普安州远,考试赋役不便,公推代表赴省呈请设县治理。嘉庆三年(1798年4月)清廷诏准云贵总督鄂辉所奏,置兴义县,改隶兴义府、添巡检1员分治捧乍。十四年(1809年6月)改普安州为直隶州,将兴义划归普安直隶州改为直隶厅,兴义县还隶兴义府。到嘉庆末年,全县共15条等48个屯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贵州巡抚林绍年主持划拔兴义府属各州、县及普安厅瓯脱插花地段,兴义县辖有所变化。

民国2年(1913年1月),贵州设立都督府和行政公署,实行军民分治,省以下设道分巡各县、兴义县为大县,属贵西道。

民国3年,兴义县署奉贵州巡按使署令,再次与邻县划拔插花地段。

民国6年(1917年)4月,贵州省设贵阳、郎岱、镇远3个地方审检厅、兴义县为郎岱审检厅兼管。是年,贵西道署由安顺迁毕节,兴义县仍属贵西道。

民国12年(1923年)撤贵西道,兴义县直属省公署。

民国21年(1932年)3月,奉省公署令划分区、乡、镇,兴义县划分为7区,7乡、6镇。

民国24年(1935年)12月奉省令裁撤捧乍分县并入兴义县。

民国25年(1936年)3月,全县改划为9区,56联保、266保、2634甲。

民国26年(1937年)再改划为8区,26联保、272甲。

民国30年(1941年)奉国民政府令实行新县制,调整区乡,区署为县政府派出机关,全县有4区、2镇、28乡、262保、3370甲。

民国31年(1942年)再次调整区乡为4区、2镇、28乡、262保、2375甲。

民国34年(1945年)裁撤区署,各乡镇直属县政府,全县划为2镇、28乡、251保、1988甲。

1949年12月兴义解放。

1950年将民国时期所设保甲改为行政村组,全县划分为7个区,30乡镇,250村。

1951年11月,兴仁专区党、政、军机关迁兴义。

1952年12月,兴仁专区改兴义专区,兴义县隶兴义专区。

1953年,县普选民主建政后,划为9区,104乡、1镇、13等。

1954年撤销郑屯区、设置仓更、七舍二区,城关区改为城关镇。

1956年将盘县所属阿衣乡大部分划归兴义县。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区级镇,9区、68乡。同年7月,撤销兴义专区,兴义县隶属安顺专区。

1958年,全县按“政社合一”将城关镇及9区改建为10个人民公社,102个管辖区,353个生产大队、3527个生产小队。

1959年2月,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0个公社,67个乡、98个管理区。

1965年恢复兴义专区,兴义县复隶兴义专区。

1966年4月将“四清”运动中划分的79个公社调整为1镇,9区、56个公社,4个办事处。

1978年全县行政区划有1个区级镇、9个区、56个公社,4个街道办事处,367个生产大队,2324个生产队。

1981年10月,撤销兴义行署,设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府驻兴义县城关镇。

1987年10月国务院批准兴义撤县建市。

1992年兴义将原10个区56个公社撤并建为26个乡镇,373个村。

兴义置县至今已有206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