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运行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91-120问

浏览

今天为大家介绍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在运行中出现问题及解决对策第91-120个问题,内容如下:
问题91:
工业废水,昨天发现生化池活性污泥颜色突然变得灰白,而且SV30上清液有絮状的污泥不易沉降,进水指标、DO和镜检都正常的,请问这对生化系统有何影响?
答:
(1)是否工业废水有固体颗粒或者带色物质流入,导致活性污泥颜色变化。
(2)另外重点看看SV30和MLSS是否异常,排除污泥流失后污泥浓度减低导致的污泥颜色变化。
问题92:
无论老化还是进入惰性物质都要加大排泥吧?
答:
(1)是的,如果进入生化系统的废水没有物化预处理的话,可能有很多惰性物质流入的,就需要通过排泥来及时置换出去这些惰性物质。(2)此外,还需要检测MLVSS看看有效成分来判断是否排泥。
问题93:
现在沉降比260左右,COD污泥负荷0.3--0.4,B/C在0.4--0.5,上清液有悬浮,中心凸起及沉降污泥上层有白色絮状物,镜检上清液有丝状菌,曝气池上清液COD以前40mg/l左右,现在60mg/l左右,到底是按丝状菌膨胀调还是按污泥老化调,亦或者过负荷?
答:
(1)SV26%的话谈不上污泥膨胀。
(2)是否污泥老化可以看看生物相,这个最直接。不知道你的MLSS值是多少,如果没有超过3500PPM的话,按照你给出的负荷,应该不会污泥老化的。
(3)污泥负荷似乎高了点,所以上清液浑浊,且间隙水不清澈,呈现弥漫浑浊的话,反而要看看是否污泥负荷高了,也就是活性污泥浓度低了。
问题94:
我厂是选用工艺,进水就曝气,进水完毕后停止曝气,每次进水时间大概80-100分钟。DO在1.5-2.3左右。MLSS在3600-4300mg/l左右,沉降比是37-40,现在我厂有几个问题:1、现在出水很清,但是色度看上去不好,色度测出来的却很低,从池子上远看水面是黑色的,俯看的话可以看到滗水器的大管,但是水是黄的。2、在回流的时候,选择区的泥呈现出来是比较粘稠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呢。应该怎么处理?3、之前泥有点黑,现在进水流量减低,加长曝气时间,泥变褐色了,但是有点臭味。这样污泥是变好了吗?
答:
(1)不知道色度是否达到处理放流水的要求指标;如果不是,不需要太关注的。黄色一般是除了进水带色导致的,通常是活性污泥老化解体溶解到水里所致。
(2)这个和浓度有关。也和选择区负荷高,污泥吸附有机物后性状改变所致。
(3)可以看看生物相,微生物好转,必定原生动物会变化的。
问题95:
为什么越排泥SBR池SV越高呢?
回答:
可能原因:
(1)污泥增长速度受进水有机物充沛,溶解氧足够的情况下,大于你的排泥速度,特别是本来污泥浓度就很高时.
(2)排泥计量是否有问题。
(3)是否发生了污泥膨胀。
问题96:
污泥龄怎么控制?我知道好像是通过排泥控制,但是具体怎么控制呢?假如我想让好氧池的污泥龄在10~15天具体怎么控制?
答:
通过污泥龄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影响要素是排泥量,如果排泥多了,相对污泥龄就短。按10天污泥龄计,污泥总量/1天排泥量=10。
问题97:
关于如何判断是污泥老化和污泥中混入惰性物质。书中提到污泥沉降速度快,上清液浑浊是污泥老化的现象。那如果污泥混入了惰性物质好像沉降实验是一样的,也是沉降快,上清液浑浊。能解释一下吗?
答:
(1)污泥老化的浑浊,其中颗粒物之间的水是清澈的,而惰性物质流入的话,浑浊的上清液是弥漫性的,不存在颗粒间隙水清澈与否的。
(2)另外,惰性物质多了才会影响沉降,而沉降物惰性物质太多,所以会出现污泥颜色变化。即颜色不新鲜,灰暗。
问题98:
工艺是格栅+隔油沉淀+气浮+水解酸化+A/O+BAF,设计水量为100m3/h,实际运行也基本上100m3/h;进水COD2000mg/L,氨氮120mg/L,由于电力不足,气浮工艺没有运行,有大量的SS进入水解池。出水COD现在400多,出水浑浊,有很多细小的颗粒。溶解氧A池0.5以下,O段5左右。O池表面有大量的泡沫,粘性很大。今天测SV30基本为零。刚开始污泥浓度在2000左右,现在感觉浓度很低,基本看不到絮体状的污泥,都是很小的颗粒,COD变高,出水浑浊,污泥变成细小颗粒的原因是什么,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答:
三种可能导致你的污泥流失:
(1)操作不当,排泥过多,导致直接降低了活性污泥的量。活性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活性污泥重新培养,导致泡沫多,污泥沉降性差。
(2)污泥受进水的冲击,导致污泥解体,继而出现污泥大量流出系统,和第1点一样,污泥处于重新启动状态,泡沫多,出水整体混浊。
(3)曝气过度导致的污泥大量流出也有可能。
问题99:
我现在有一食品废水项目(做海鱼罐头的),水量250m3/d,进水COD2000mg/l,BOD800mg/l左右,出水要求COD200mg/l,BOD100mg/l,采用混凝初沉-AO-二沉-混凝终沉的工艺,生化进水COD1500左右,停留时间大约有40小时。调试已一个多月,就是没有形成活性污泥,生化池取一杯水几乎没有什么沉淀,但是每天进水100多m3的情况下出水COD倒也能降到300多,不知是什么原因?还有设计时没考虑氨氮,实测氨氮有250mg/L,是不是氨氮太高了,污泥培养不起来啊?
答:
1)培菌如果没有接种,完全自己培养的话,也是要比较长时间的。从你的工艺看,问题不大,AO工艺也有一定的去除氨氮效果的,届时你污泥起来了也可以看到效果的。
2)现在污泥没有起来的原因分析如下:
(1)持续曝气太多,太大,导致污泥无法形成(建议降低曝气)
(2)气温、水温过低导致培菌时间长
(3)某些营养物质缺失,比如磷(可以检测看看缺不缺)
(4)进水盐度高,导致微生物生长困难。
以上可以针对查查看看,找找原因。
问题100:
池子在培菌阶段,一直未进过污水,一直投加食品级淀粉和葡萄糖、磷酸三钠等营养剂,期间加过PAM,污泥浓度接近4000mg/l左右,一直未排过泥。期间停止投加营养剂一天,正常曝气(设备原因曝气不均匀)、沉淀一天后,SV30从60降到40左右,大的絮条状污泥没有了,还存在一些很细小的上浮污泥情况,要保持在此污泥浓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培菌阶段未进水的情况下如何计算F/M?污泥培养期间,测的SV30前五分钟几乎看不到自由沉降现象,操作上需注意哪些事项?
答:
(1)如果做实验还可以理解,是实际系统的话,保持这个污泥浓度,不论是经济角度还是操作角度,都是不推荐的。
(2)这是由于不进水,不排泥导致的,污泥上浮现象也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问题101:
污泥沉淀后,漂浮在水面上的絮条状污泥,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
回答:
虽然有浮泥,但是出水是清澈的,如果你是工业废水,可能这种现象存在有一段时间了。原因有:
(1)进水中的有些成分对微生物有抑制,导致部分污泥淘汰所致。
(2)进水中含有难降解物质,特别是无机物,导致污泥吸附后活性降低,此部分污泥上浮所致。
(3)局部有死角,导致污泥定期上浮。
(4)生物膜剥落所致。
这里比较倾向于第1、2种的可能性高。即进水水质导致你的系统出现此现象。
问题102:
现在这边有两个垃圾剩滤液处理,一个是AO工艺,一个是氧化沟工艺,都是填埋4年的剩滤液,COD进水浓度一个700mg/l上下,一个400mg/l上下,氨氮都是350左右。一天也都是进水35-50吨这样(设计150吨),现在出现的情况是进水量一旦稍稍加大,AO池、氧化沟上成片黑色的死泥漂浮,曝气气时呈气泡加黑泥的形式,一旦停止曝气就成片漂浮。处理效果也是不佳。我们初步判断是微生物中毒,但是又一直得处理剩滤液,所以一再的减少进水量,污泥维持不下去了就投几袋面粉。想问下可以解决的方法?
答:
(1)如果进水时没有什么杂质(SS含量)的话,成片的污泥漂浮,可以判断为污泥不适应进水导致的解体和自然淘汰。(2)污泥和浮渣呈现黑色主要还是进水颜色黑色导致的。目前的处理量还没有上来,如果上来了估计处理更加困难了。(3)在目前处理水量不大的情况下,建议对部分出水进行回流处理,一方面可以让微生物逐渐适应高水力负荷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可以高去除效率。
问题103:
工艺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出水达标,由于特殊原因,接着有三个月不能连续进水。想要保住这些活性污泥,请问这期间需要进行哪些操作和检测?
答:
(1)三个月一点水不进的话,活性污泥保住是困难的,可以尽量降低污泥浓度,以便恢复时缩短时间。
(2)如果可以投加些补充底物的话,通过回流和少量曝气,也是可以维持最低污泥浓度的,也同样有利于正常进水后加快恢复速度,比之重新培菌要快。
问题104:
沉降比低,污泥浓度高,是因为泥营养不够导致的吗?
答:
污泥浓度高,可以是进水有机物浓度高导致的,也可以是排泥不足导致的,排泥不足,往往出现污泥中无机物杂质过度,看上去污泥浓度高,实际是有效承成分不高,处理效果就差,沉降比来看,虽然污泥浓度高,实际沉降比较低。
问题105:
现调试一医院污水处理,每天处理350方,ICEAS工艺,两组反应池,单池有效容积70方,滗水量26方,于8月5日每池投加1.5方左右经压滤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最初闷曝2天后开始进水,进水后曝气时间为8小时,运行3天后出水稍清,污泥沉降快,有少量悬浮物,后曝气时间改为5小时,运行3天后,曝气池内漂有一层污泥,还伴有透明泡沫产生,出水中有大量悬浮物,经自己分析怕是污泥解体了,所以又把曝气时间设为3小时,但运行了2天仍不见好转,曝气时反应池表面都被一层污泥覆盖还伴有透明的泡沫,现测得污泥沉降比分别为11%和14%,污泥前5分钟基本全部沉降。因条件限制其它指标都未测,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采取什么措施?
回答:
应该还处以系统自动筛选污泥阶段,如果有污泥上浮,流出,这个是好事情,是系统把不适应的污泥排除,如此留下来的污泥就会不断增殖,系统污泥浓度也会不断提升,最后形成真正高效的废水处理菌胶团。
问题106:
我们有个中试试验,印染废水水量为每天10方,已经有10天了发现里面有很多水丝蚓,现在大量繁殖,污泥一直上去,怎么办?
回答:
1)污泥量是否上去取决很多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进水可降解有机物浓度如果过低,则污泥增殖速度会降低。
(2)印染废水是否缺乏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如果出水很低,则前段需要补充些。
(3)另外,培菌时曝气过度的话,也会无味消耗形成的污泥,所以不需要过度曝气。
(4)最后,有关丝蚓的问题,如果你是带有生物膜的系统的话,存在是正常的,如果没有生物膜,待你系统恢复,培菌成功,其量也会不断降低的。
问题107:
我们是处理的是垃圾渗滤液,工艺:原水——氨气吹脱塔(鼓风机不开)——UBF厌氧流化床——A/O氧化沟——竖流沉淀池——消毒池——出水。现在氧化沟进行污泥培养,氧化沟池体700立方,菌种是别的污水厂的脱水污泥,投放污泥约12吨,现在已培养一个星期,进水COD500-600mg/l,出水300mg/l左右。由于生产设备比较落后,除COD,PH,SS,BOD外,别的设备均没有,DO测定仪也没有,现在进水量是设计水量的20%,曝气方式转刷曝气,白天曝气2-3小时,停止曝气半小时。晚上曝气2小时。通过肉眼观察,污泥浓度一直没有提高,还是成散状的,现在我不知道怎么能把这个污泥培养好?
回答:
(1)不知道你培菌多久了,垃圾渗滤废水属不易降解的废水,去除率一般不高。你目前COD去除率在50%左右吧。(2)由于是培菌阶段,受水质影响(难降解),污泥比较松散,对此如下对策参考:1、尽量降低曝气量,采取增加曝气间隔,用以降低过曝气氧化,你目前可能是3小时曝气,再停1小时,实际可以的话,调整为20分钟曝气10分钟停止的方式来进行。2、适当投加易降解的有机物,扶助培菌,待培菌OK后再逐步停止。比如引入生活污水,投加甲醇、工业黄糖等。
问题108:
就是A、O池上没曝气的时候都有一层泥,打散后冒出一堆的气泡。(之前系统听正常的,但是工作人员不小心把活性污泥都被流走了。SV5只有10左右,SV30只有4、5左右。这两三天我们加面粉,然后少量进水闷曝。SV5有14了,但是O池还是跟之前一样一层泥。不过没加面粉之前的泥是打不散的死泥,现在可以打散来),是什么情况?
回答:
1)这些应该是生化池产生的浮渣。如果你的生化池出水口有堰口挡板,那么这些浮渣会在生化池堆积,当然有挡板可以减轻对二沉池的影响。
2)产生浮渣的常见原因有:
(1)污泥老化(老化就伴随有一部分被淘汰的污泥,曝气后黏附气泡而成为浮渣)
(2)无机物质流入(看看生化池前段的物化处理情况,如果没有物化处理段,那么,进水含有的一些大SS物质容易在生化池堆积的)
(3)工业废水常常含有某些成分会影响污泥活性,此时,污泥也会常常产生浮渣。
(4)以上是一些可能的原因,请参考。至于前后浮渣有些不一样,这个没有什么的,关键都是浮渣。
问题109:
请问为了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又对微生物没有太大的危害,投加点为生化池,一般投加什么絮凝剂?
回答:
投加在生化池不妥,最多投加在生化池出口,毕竟絮凝性体现是在二沉池。另外,生化絮凝性与处理效率成正比(除了丝状菌),所以,提高絮凝性应该是调整活性污泥状态为好。
问题110:
改良AAO工艺,缺氧,厌氧池老是飘浮泥,用水冲过好点,第二天又起来了,是什么原因?
回答:
(1)如果飘泥不影响到好氧池,问题不大。
(2)如有影响可以在缺氧池出口设挡板,做成出口淹没式,浮泥就被截留在缺氧池了。
(3)大量产生的话,主要看看厌氧和缺氧池的去除率,如果恶化明显,要注意是否进水成分变化导致的。
问题111:
活性污泥镜检很好,但是曝气就产生这种黄色泡沫,堆积久了就变成泥层,是怎么回事?
回答:
(1)由于泡沫没有白色成分,所以可以排除污泥负荷高导致的。
(2)另外,根据泡沫的颜色,可以判断是污泥老化或者是进水中工业废水某些成分导致污泥性状不好所致(比如解体、死亡等,多半COD去除率也不高)。
(3)如果是污泥老化,可以适当加大排泥,但是你的也不严重,也可以忽略的。
问题112:
我这边是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一个污水处理站,设计一天处理180吨。采用的A/O工艺,一般氨氮在120mg/L,COD大约在500mg/L。设计缺氧池停留时间14小时,曝气池停留时间27小时。但是由于水量不足,前一段时间一般一天处理大约40吨,外加葡萄糖和氢氧化钠,间歇进水一天两次,上下午各进水差不多2.5小时,每次加葡萄糖和氢氧化钠大约10千克,罗茨风机早上8点开,晚上十点关,夜里就停了所有设备。由于出水氨氮较高,近一个月末端溶解氧在5-6.5之间,PH维持在7.35。三至四天排泥一次。这几天春运水量增大到60吨吧。还是按之前的方式运行,但是污泥沉降比在一天天的降低,有十几天前的35降到28,上清液浑浊,前几分钟沉降的很快,二沉池水像棕黄色出水也在变差变浑浊,出水呈土黄色。是不是因为前一段时间曝气过量和进水冲击负荷所致?
回答:
(1)如果目前曝气后有白色粘稠泡沫产生,那么可以理解为进水量增加导致负荷升高。曝气的话,如果没有进水了,不建议还进行曝气的,集中处理是可以的。
(2)另外,排泥可以少量多次进行,但总体排泥量不要大,应该避免一次多量排泥,最大限度减少排泥对系统的波动影响。
问题113:
葡萄糖废水系统,最近污泥膨胀,二沉池浑浊。今天突然发现二沉池跑泥。二沉池为周进周出,出水堰一直有偏流问题。因为负荷不高,一般半边出水半边不出水。一直没有太大的影响。今天突然发现跑泥,现象;1、局部跑泥,局部不跑泥。观察发现似乎有周期性(不确定),局部跑泥的地方有时跑泥,有时不跑泥,似乎和刮泥机转动有关1、怀疑因为膨胀,同时二沉池没有泥位计,排泥不足导致泥位太高,紧急加大排泥。2、怀疑周进布水管道堵塞,逐个疏通。经过两个小时处理,没有发现明显改善。因为没有硝化的条件所以不可能是硝化。也没有爆气过度的迹象。请问:1、是否是刮泥机底部刮泥板有问题?七八年了二沉池从来没有排空检查过。2、排泥处理是否恰当?3、跑泥现象的原因和处理。
回答:
(1)硬件设备不适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污泥膨胀导致沉降变差,在水力负荷升高后,污泥就会流出去了。
(2)这个也是比较难处理的故障,因为最好的方法是降低进水流量来降低水力负荷,当然排泥也要注意,即在排又有流出去的话,污泥浓度会下降很快的。必要时可以在二沉池适当投加些PAC,但是不可以投加太多,投加不要超过2天。
问题114:
我们前期停产系统投了十天葡萄糖运行,正常投入生产废水到现在有一个星期了,水质变差,膨胀严重,30分钟沉降只有950,镜检没有发现丝状菌大面积滋生。生化池有气泡,气泡表面有棕色碎泥。生化池出口滤液COD80,二沉池出口TSS100多。沉淀池可见度几乎没有,水面为黄色(不是棕黄)。通过镜检分析,判断前期投葡萄糖为高负荷,现在为低负荷。昨天发现生化池5/6处爆气管道堵塞,估计有半月没有通气,昨晚正常通气。今天早上停止生化池爆气后半小时,观察真个生化池水面为黄色,可以看到上清液中悬浮多量的污泥絮团(黄色,颜色不深,就像絮凝胶团样),胶团镜检没有活生物。前几天作滤液时过滤非常困难,今天过滤速度趋于正常。前期投葡萄糖时CL为30,正常废水为2000。请问:上清液中悬浮的是胶团是什么原因?现该如何调整?
回答:
两个要点需要注意:
(1)前期连续投加葡萄糖后,生化系统微生物种群会变化为以葡萄糖为食料的微生物群,后来你停止葡萄糖,进生产废水后这部分微生物就不能适应,必将淘汰(表现为解体、沉降性变差)。
(2)曝气管道堵塞,修复再开启,会导致,之前沉淀的大量无机物被搅动泛起,导致整个池体内无机物多分布增多,直接后果是系统处理效果降低,沉降性变差(较重的物质沉淀快速,但上清液混浊)
(3)对策的话,除了以上2点的规避外,及时加大排泥,置换微生物种群和无机物可以加快恢复系统。
问题115:
我厂奥贝尔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出水水质基本达标,总氮有时不太稳定,因此对表曝机的曝气时间进行了调整(缩短),目前二沉池水体看起来感观不太好,有少量浮泥块同时还有点浑浊,但出水清澈。看了《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一书了解到:当水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时,污泥活性高,会导致污泥不易沉降。请问,当出水氨氮很低几乎检测不出来的情况下,二沉池水体浑浊是因为污泥活性高的原因造成?还是说因为回流量过低造成?
回答:
(1)当水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时,污泥活性高,会导致污泥不易沉降;是指进水有机物高,则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活性高而不易絮凝沉淀。
(2)这个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曝气过度,污泥负荷过低,是可以形成你说的状况的。也和污泥回流比没有太大关系。
问题116:
活性污泥法,生化池进水温度25,出水温度38,什么原因呢?是否是空气温度加热,还是生化反应产生的呢?
回答:
这个与生化反应关系不大,不可能生化反应使得水温增加13度的。可能如你说的,水体停留时间长,在曝气时把热空气鼓风到水体里所致吧。
问题117:
每年冬季我厂都发生丝状菌膨胀,夏季则没有。几年来与某大学联合搞一个课题,发现是丝状菌的种类是以微丝菌为主,此种细菌适合低温(10-15度)生长。冬季我们通过增加排泥量,减小MLSS进而提高DO等方法,可有效减轻膨胀发生的程度。冬季泥龄要小于夏季的,(夏季为减小剩余污泥量,降低脱水成本,采用较高MLSS,此时处理效果也很好),这与书上说的冬季较夏季要采用长泥龄有些出入,但实际运行效果很好。如何正确解释?
回答:
(1)这个恐怕不是从控制丝状菌角度说的,而是从有机物去除率而言的。
(2)通过某些操作控制了丝状菌,但是丝状菌如何发生的没有回答,我的观点是水质成分决定的。
(3)至于冬季用长污泥龄是为了冬季水温低,有机物去除效率不高采取的对策,否则污泥龄太低,处理效率不高的话,排放水容易超标。你的系统没有有机物超标的压力,所以可以通过减低MLSS来冬季运行。
问题118:
我们处理的是葡萄糖和麦芽糖醇废水,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废水COD在3500--5000mg/l,CL离子在3000mg/l左右,经过爆气水解池后COD在3000左右,PH5.3左右,镍离子一直都在2--6PPM之间,有微量活性炭粉末(进水前没有过滤系统),缺少N(少量补充尿素),进水量15立方/小时,回流污泥浓度11000,回流量6立方/小时,生化池容积2000立方,DO为2.0mg/l,生化池污泥浓度3000mg/l,S30为25%,压泥后滤液回流到生化池首端,每8个小时压泥4个小时,滤液回流时的量大概是12立方/小时。镜检菌胶团松散碎小,生物有钟虫、盾迁虫、腹毛虫、个别轮虫、最近草履虫突然增加。生化池和幅流沉淀池没有明显的泡沫和浮泥。我们的系统水质一直不能稳定运行,水质波动很大,COD一直在100--200mg/l之间波动,PH为8,而且出水中一直有细小的悬浮污泥絮体。这是什么原因?
回答:
进水流量不大,但生化池容积很大,导致停留时间长,这为处理充分降解确保。但是容易污泥老化。建议加大排泥看看效果。
问题119:
为什么会出现加大了排泥量,污泥浓度还是居高不下的状况?出水没什么问题,但二沉池出水堰经常出现跑泥,且带刺激性气味是什么原因?
答:
(1)微生物的增长是几何级的,不是一生一的关系,在你微生物浓度本来就不低,加上进水有机物多的情况下,会出现上述问题。
(2)这个问题比较广,要看原因了,比如污泥老化,丝状菌膨胀等独有可能的。
问题120:
有一污水厂,每天三万吨印染废水,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好氧池污泥一直较黑,二沉池出水COD100mg/l以内,但色度较高,有些黑。溶解氧非常充足,不知什么原因?我们分析了下,去年8月份开始在不停产情况下更换曝气器,更换成悬挂链式的曝气器,更换后的曝气器把底泥搅起来,停留在底部时间较长的死泥较黑。但快半年了,一直还是很黑。该情况怎么解决?
回答:
先要排除是否进水带了黑色的显色物质导致你出水黑,一般来说还是进水原因导致的,半年了的话,不太会是之前底泥起来导致的黑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