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魄悠悠

七魄悠悠,形容因惊恐过度而失神。

七魄悠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ī pò yōu yōu
成语简拼
QPYY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七魄悠悠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因惊恐过度而失神。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那众强人那容分说,赶上前,把寇员外撩阴一脚踢翻在地,可怜三魂渺渺归阴府,七魄悠悠别世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七回

(2)…寇员外撩陰一脚踢翻在地,可怜三魂渺渺归陰府,七魄悠悠别世人!众贼得了手,走出寇家,顺城脚做了软梯,漫…——明·吴承恩《西游记》

(3)…双双死于一日之内。正是:三魂渺渺『满天飞』,七魄悠悠『着地滚』。——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4)…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三魂渺渺归水府,七魄悠悠入冥途。——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成语造句

(1)大宝写不出成语“七魄悠悠”的拼音。

(2)德祥乡第二中学的鄞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七魄悠悠”。

(3)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七魄悠悠”几个大字。

(4)小路不会写成语“七魄悠悠”的最后一个字。

(5)韵伶哥哥给苏佑和欣瑜讲解了“七魄悠悠”的故事。

(6)七魄悠悠,等候鬼门关上去;三魂荡荡,安排横死案中来。

(7)众人看张横时,四肢不举,两眼朦胧,七魄悠悠,三魂杳杳。

(8)前往鸡东县第四中学的巴士上,曦阳大哥哥给琛琳和花妮讲了『七魄悠悠』的典故。

(9)七魄悠悠,已赴森罗殿上;三魂渺渺,应归枉死城中.紧闭星眸,直挺挺尸横席上;半开檀口,湿津津头落枕边。

(10)那众强人那容分说,赶上前,把寇员外撩阴一脚踢翻在地,可怜三魂渺渺归阴府,七魄悠悠别世人!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回:『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

分字解释

悠悠

悠悠:(1)长久;遥远:悠悠长夜;悠悠山川。(2)<书>众多。(3)形容从容不迫:悠悠自得。(4)<书>荒谬:悠悠之谈。

七:qī <数>七。《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魄:pò 1、<名>迷信指依附于人的形体,人死后可以继续存在的精神。《梦游天姥吟留别》:『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2、<名>夏历月初时的月光。《论衡·譋时》:『月三日魄,八日弦,十五日望。』[魄门] 肛门。[魄兆] 迹象;先兆。

悠:yōu 1、<动>思念。《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形>长;远。《晋书·凉武昭王传》:『江山悠隔。』[悠尔] 满不在乎的样子。[悠忽] 指虚度时光。

七:《子集上·一字部》《唐韵》亲吉切《集韵》《韵会》《正韵》戚悉切,□音桼。少阳数也。《说文》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衺出也。《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注〉七政,日月五星也。《诗·唐风》岂曰无衣七兮。〈注〉侯伯七命,车服皆以七为节。又词家以七名篇,虽八首,问对凡七。七者,问对之别名,始枚乗[音chéng]七发,后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启,张协七命,继之凡十余家。又三七,药名。《本草纲目》言叶左三右四,故名。一说本名山桼。又姓。明七希贤。又人名。《续仙传》殷七七,名文祥。《苏轼诗》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正字通》或通作□桼漆。柒。

魄:《亥集上·鬼字部》(古文)霸《唐韵》《正韵》普伯切《集韵》《韵会》匹陌切,□音拍。《说文》阴神也。《玉篇》人之精爽也。《礼·祭义》魄也者,鬼之盛也。〈注〉耳目之聪明为魄。〈疏〉魄,体也。若无耳目,形体不得聪明。《关尹子·四符篇》因意有魄,因魄有精。《白虎通》魄者,迫然着人,主於性也。又《晋语》其魄兆乎民矣。〈注〉魄,形也。又《尔雅·释诂》魄,间也。〈疏〉间谓间隙也。又《尔雅·释木》魄,榽橀。〈注〉魄,大木,细叶,似檀。〈疏〉魄,一名榽橀。又《后汉·西南夷传》哀牢夷出虎魄。〈注〉虎魄生地中,其上及旁不生草,深者八九尺,大如斛,削去皮成虎魄,如斗。初时如桃胶,凝坚乃成。又《书·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传〉月二日近死魄。〈疏〉魄者,形也。谓月之轮廓无光之处名魄也。《释文》魄,汉书律正志作霸。详雨部霸字注。又《集韵》白各切,音泊。声也。《史记·周本纪》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注〉马融曰:魄然,安定意也。又与粕同。《庄子·天道篇》古人之糟魄已夫。《音义》司马云:烂食曰魄。一云糟烂为魄。又作粕。又《广韵》《正韵》他各切《集韵》《韵会》闼各切,□音托。落魄,贫无家业。《史记·郦生传》家贫落魄。《汉书注》应劭曰:志行衰恶之貌。师古曰:失业无倚也。○按《史记》《汉书》俱音薄。又与薄同。《史记·司马相如传》旁魄四塞。《荀子·性恶篇》亲能旁魄而无用。〈注〉旁魄,广博也。

悠:《卯集上·心字部》《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音由。《说文》忧也。从心攸声。《诗·小雅》悠悠我里。〈注〉悠悠,忧也。又思也。《诗·周南》悠哉悠哉。〈笺〉思之哉思之哉。又远也。《诗·鄘风》驱马悠悠。〈注〉悠悠,远貌。又《周颂》於乎悠哉。〈传〉悠,远也。又行貌。《诗·小雅》悠悠南行。又眇邈无期貌。《诗·正风》悠悠苍天。又间暇貌。《诗·小雅》悠悠旆旌。又通作攸。《孟子》攸然而逝。《前汉·班固叙传》攸攸外寓。又通作繇。《前汉·韦贤传》犬马繇繇。读作悠悠。又叶延知切,音移。《梁竦悼骚赋》彼皇麟之高举兮,熙太清之悠悠。临岷川以怀恨兮,指丹海以为期。考证:(《诗·大雅》悠悠南行。)谨照原书大雅改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