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悲愤

满腔悲愤,满腔:充满心中。心中充满悲痛愤怒。

满腔悲愤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ǎn qiāng bēi fèn
成语简拼
MQBF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滿腔悲憤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满腔:充满心中。心中充满悲痛愤怒。

成语用法

作谓语;用于十分悲痛愤怒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满腔悲愤」是一个补充式成语。

(2)达军哥哥给叶雯和绮秋讲述了“满腔悲愤”的成语典故。

(3)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满腔悲愤”几个大字。

(4)霍州煤电集团二中的帅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满腔悲愤”。

(5)侃侃写不出成语“满腔悲愤”的拼音。

(6)小君不会写成语“满腔悲愤”的最后一个字。

(7)曹植眼含着热泪,还未走到七步,便满腔悲愤地吟出了着名的七步诗:

(8)只是她生平未杀过人,虽然满腔悲愤,这一剑刺到他胸口,竟然刺不下去。

(9)前往铜壁关中学的大巴上,婕婷叔叔给韩苏和昕燃讲解了『满腔悲愤』的历史故事。

(10)这一场捶胸痛哭,才把他闷了整天的满腔悲愤尽情发泄,哭到后来,竟伏在南希仁的尸身上晕了过去。

(11)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见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12)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别无选择。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穆青《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吴吉昌满腔悲愤,他在家里对老伴激动地说:「我相信总有一日,会重见青天……」』

分字解释

悲愤

悲愤:[bēifèn] 悲痛愤怒。悲愤填膺。

满腔

满腔:[mǎnqiāng] 心中充满。满腔热忱。满腔仇恨。

满:mǎn 1、<动>充满;布满。《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2、<形>充实;充足。《吕氏春秋·审时》:『多秕而不满。』3、<形>自满。《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受益。」』4、<形>全;遍。《琵琶行》:『满座重闻皆掩泣。』[满贯] 钱穿满了绳子。贯,穿钱的绳子。比喻已到最高限度,多指罪恶。

腔:qiāng(1)(腔儿)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胸腔;口腔;满腔热血◇炉腔儿。(2)(腔儿)话:开腔;答腔。(3)(腔儿)乐曲的调子:高腔;花腔;唱腔儿。(4)(腔儿)说话的腔调:京腔;学生腔。(5)量词,用于宰杀过的羊(多见于早期白话)。

悲:bēi 1、<形>悲哀;伤心。《柳毅传》:『悲泗淋漓,诚怛人心。』《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 <形>可悲的。《察今》:『以为治岂不悲哉。』[又] <形为动>为……而悲伤。《韩非子·和氏》:『吾非悲刖也。』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动>怜悯,同情。《捕蛇者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指南录后序》:『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3、<动>顾念;怀念。《汉书·高帝纪》:『游子悲故乡。』4、<动>悲伤。《游褒禅山记》:『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摧] 悲痛;悲伤。[悲秋] 受到秋天景色的触动而产生伤感。[悲角] 号角。以其声悲壮而名。

愤:fèn 1、<形>郁闷;抑郁不平。《五人墓碑记》:『卒以吾郡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2、<动>怨恨;气愤。《卖柑者言》:『岂其愤世疾邪者耶?』《书博鸡者事》:『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愤悱] 形容冥思苦想而难以言表。[愤咤] 愤恨发怒。

满:《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莫旱切《集韵》母伴切,□音懑。《说文》盈溢也。《书·大禹谟》不自满假。〈传〉满谓盈实。《正义》满以器喻,故为盈实。《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为,命曰土满。人衆[音zhòng]而不理,命曰人满。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满。又姓,晋满奋。又《集韵》莫困切,音闷。同懑。《说文》烦也。或省作满。《前汉·霍光传》忧满不食。又《韵补》叶美辨切,音免。《苏轼诗》南都从事亦学道,不恤枯肠夸脑满。问羊他日到金华,应时相将游阆苑。又□、満、□。

腔:《未集下·肉字部》《唐韵》苦江切《集韵》《韵会》枯江切,□音啌。《说文》内空也。《集韵》骨体曰腔。又马膁也。《齐民要术》相马法,肠欲充,腔欲小。又《正字通》俗谓歌曲调曰腔。今俗从音作〈音空〉。又《集韵》苦贡切,空去声。羊腊。《五音集韵》羊肋。《集韵》或作□。《六书正伪》俗作羫,非。

悲:《卯集上·心字部》《唐韵》府眉切《集韵》《韵会》《正韵》逋眉切,□音□。《说文》痛也。从心非声。有声无泪曰悲。《诗·豳风》女心伤悲。《毛传》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郑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阴气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一曰心非为悲。心之所以非则悲矣。《淮南子·原道训》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又叶补皆切,摆平声。《楚辞·九辩》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愤:《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正韵》房吻切《集韵》《韵会》父吻切,□坟上声。《说文》懑也。从心贲声。《周语》阳瘅愤盈。〈注〉积也。郁积而怒满也。又《集韵》或作□。亦作贲。《礼·乐记》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音义》依注读为愤,扶粉反。又作冯。《庄子·盗跖篇》侅溺於冯气,郭象读。又《韵会》《正韵》□房问切,音与分同。满也。《论语》不愤不启。〈又〉发愤忘食。◎按注□上声,字书有上去二音。又叶符筠切,音焚。《苏辙·祭范镇文》力谏不从,遂致为臣。开门接士,不怨不愤。《说文》愤本字。愤字从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