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知秋

落叶知秋,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落叶知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uò yè zhī qiū
成语正音
落,不能读作『là』。
成语简拼
LYZQ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落葉知秌
成语辨形
知,不能写作『智』。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通过迹象便可预测未来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一叶知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见微知著

成语接龙

1、落叶知秋→秋波盈盈→盈满之咎→咎由自取→取巧图便→便宜从事→事不过三→三长两短→短吃少穿→穿云裂石→石火电光→光前启后→后顾之忧→忧盛危明→明白了当→当仁不让→让再让三→三夫之言→言归正传→传为美谈→谈优务劣→劣迹昭著→著述等身→身退功成→成败论人

2、落叶知秋→秋风过耳→耳闻眼见→见雀张罗→罗织构陷→陷入僵局→局天蹐地→地上天官→官运亨通→通宵彻夜→夜长梦短→短褐穿结→结发夫妻→妻荣夫贵→贵不期骄→骄傲自满→满腹狐疑→疑信参半→半壁河山→山南海北→北鄙之声→声求气应→应节合拍→拍案叫绝→绝其本根

3、落叶知秋→秋风红叶→叶落归根→根牙盘错→错落参差→差三错四→四至八道→道存目击→击碎唾壶→壶天日月→月白风清→清天白日→日新月著→著作等身→身远心近→近乡情怯→怯声怯气→气壮理直→直言勿讳→讳莫如深→深仁厚泽→泽及枯骨→骨寒毛竖→竖起脊梁→梁孟相敬

4、落叶知秋→秋风红叶→叶瘦花残→残暴不仁→仁柔寡断→断珪缺璧→璧合珠连→连阡累陌→陌路相逢→逢场竿木→木心石腹→腹热肠慌→慌手忙脚→脚不点地→地网天罗→罗织罪名→名山胜川→川壅必溃→溃兵游勇→勇往直前→前歌后舞→舞榭歌台→台阁生风→风流潇洒→洒扫应对

5、落叶知秋→秋风落叶→叶散冰离→离世遁上→上嫚下暴→暴雨如注→注玄尚白→白蚁争穴→穴居野处→处之泰然→然糠自照→照猫画虎→虎斗龙争→争锋吃醋→醋海翻波→波光鳞鳞→鳞次相比→比肩随踵→踵迹相接→接袂成帷→帷灯箧剑→剑戟森森→森罗万象→象齿焚身→身先朝露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明·汤显祖《南柯记·第二出》:『恨天涯摇落三杯酒,似飘零落叶知秋。』

成语造句

(1)成语「落叶知秋」是一个紧缩式成语。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落叶知秋”几个大字。

(3)军军不会写成语“落叶知秋”的最后一个字。

(4)军粮城第二中学的单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落叶知秋”。

(5)乐乐写不出成语“落叶知秋”,所以单元测试只有99分。

(6)熊阿姨给女儿和小儿子讲了“落叶知秋”的故事。

(7)去瞿塘峡的高铁上,闳阿姨给小虾和他的同学讲了『落叶知秋』的典故。

(8)恨天涯摇落三杯酒,似飘零落叶知秋。见明·汤显祖《南柯记·侠概》。

(9)也不知世上过了有多少岁月,这日,忽觉洞外有一枯叶飘落,才是橙黄橘绿,落叶知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分字解释

落叶

落叶:[luòyè] 落叶植物在生长季节末或一短时间内的叶子分离或脱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内断断续续的自然掉叶。

落:luò 1、<动>树叶、花朵脱落。《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动>落下;下落;掉落;降落。《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3、<动>陷入;落入。《梅花岭记》:『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4、<表>衰败;衰落;残败。《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5、<名>居住的地方;村庄;村落。《赤壁之战》:『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兵车行》:『千村万落生荆杞。』6、<量>相当于『座』、『所』。《阿房宫赋》:『蜂房水涡,矗不知春几千万落。』7、<名>篱笆。王褒《僮约》:『缚落锄园。』[落草] (1)被迫逃往山林沼泽进行抗暴斗争。(2)婴儿出生。

叶:(一)yè 1、<名>植物的叶。《采草药》:『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2、<名>世;时期。肖统《文选序》:『自炎汉中叶。』3、<名>书页。一张称为一叶。王彦泓《寓夜》:『鼠翻书叶响。』(二)xié<形>和洽。王充《论衡·齐世》:『叶和万国。』[引] 合;共同。《旧五代史·汉隐帝纪》:『股肱叶谋,爪牙宣力。』[注] 1.『叶』是『协』的古字,古代不当树叶讲。除『叶韵』、『叶句』等少数情况外,一般写『协』,不写『叶』。2.在古代,『葉』和『叶』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一)义项都不写作『叶』。现『葉』简化为『叶』。

知:zhī 1、<动>知道;了解。《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2、<动>认识;识别。《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名>知觉;感觉。《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4、<动>感到;觉得。《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5、<动>交好;相亲。《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6、<名>交情。《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7、<名>朋友。鲍照《鲍参军集·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8、<动>主持。《国语·赵语》:『吾与之共知赵国之政。』zhì通『智』。智慧;聪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遇] 得到赏识和重用。

秋:qiū 1、<名>年成;收成。《尚书·盘庚》:『若农服田穑,乃亦有秋。』2、<名>年。《五蠹》:『穰岁之秋,疏客必食。』3、<名>秋天;秋季。《诗经·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明年秋,送客湓浦口。』4、<名>时机;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娘] 唐代歌女常用名字,泛指美人。[秋水] (1)秋天的水。(2)喻剑。(3)喻境。

落:《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卢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正各切,□音洛。《礼·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又《尔雅·释诂》落,始也。又《左传·昭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注〉宫室始成,祭之为落。又叔孙为孟钟,飨大夫以落之。〈注〉以豭猪血衅钟曰落。又《博雅》居也。《纲目集览》人所聚居,故谓之村落、屯落、聚落。又《后汉·窦宪传》蹑冒顿之区落。又蕃篱曰虎落。《前汉·鼂错传》为中周虎落。〈注〉以竹篾相连遮落之也。又废也。《庄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无落吾事,耕而不顾。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经》落落如石。又牢落。《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又陆落。《论衡》见文吏便而儒生陆落,则诋訾儒生,以为浅短,称誉文吏,谓之深长。又拓落。《扬雄·解嘲》何为官之拓落也。又《韵会》错落,间厠貌。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大荒落。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军西为垒,旁有一大星为北落。又山名。《水经注》伊水东北过郭落山。又草名。《本草》土落,生岭南山谷。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独茎。又木名。《尔雅·释木》檴,落。〈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韧,绕物不解。又姓。《通志·氏族略》汉有落下闳。又与络通。《庄子·秋水篇》落马首,穿牛鼻。《前汉·李广传》上召禹刺虎,禹从落中斫绝累,上壮之。《师古注》谓当时繦络之而下也。又《唐韵古音》读路。《晋庾阐·吊贾谊文》张高弦悲声激柱落。叶下濩韵。

叶:《丑集上·口字部》《玉篇》古文协字。《后汉·律历志》叶时月正日。余详十部六画。又《集韵》同旪。《前汉·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纪。〈注〉师古曰,旪读曰叶。又《正韵》同汁。《张衡·西京赋》五位相汁,以旅于东井。〈注〉汁、叶同。(叶)《唐韵》与涉切《集韵》《正韵》弋涉切,□音枼。《说文》草木之叶。《陆游诗注》吴人直谓桑曰叶。又世也。《诗·商颂》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又《博雅》聚也。又书册。《欧阳修曰》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后有叶子,似今策子。又姓。《通志·氏族略》叶氏,旧音摄,后世与木叶同音。又与□通。《仪礼·士冠礼》赞者洗於房中,侧酌醴,加柶,覆之面叶。〈注〉古文叶为□。又式涉切,音摄。《左传·及叶注》叶,今南阳叶县。又《韵补》叶,逆约切,音虐。《易林》桑芳将落,陨其黄叶。又叶於急切。《易林》同本异叶,乐人上德。东邻慕义,来兴吾国。又《集韵》徒协切,音牒。与□同,书篇名。《韵会》或作□,非。

知:《午集中·矢字部》《唐韵》陟离切《集韵》《韵会》珍离切《正韵》珍而切,□智平声。《说文》词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识也,觉也。《增韵》喻也。《易·系辞》百姓日用而不知。《书·臯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又汉有见知法。《史记·酷吏传》赵禹与张汤论定诸律令,作见知法。〈注〉吏见知不举劾为故纵。又相交曰知。《左传·昭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注〉相亲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适郑,鬷蔑一言而善,执手遂如故知。《楚辞·九歌》乐莫乐兮新相知。又《尔雅·释诂》匹也。《诗·桧风》乐子之无知。〈注〉匹也。又《广韵》欲也。《礼·乐记》好恶无节於内,知诱於外。又犹记忆也。《论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又犹主也。《易·系辞》乾知大始。《左传·襄二十六年》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魏了翁·读书亲抄》后世官制上知字始此。又《扬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谓之知。《黄帝素问》二刺则知。〈注〉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为知。又药名。《日华志》预知子,取缀衣领上,遇有蛊毒,则闻其有声。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七年》公徒败于且知。又《集韵》《韵会》知义切。《正韵》知意切。□与智同。《易·临卦》知临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谓之知。又姓。《左传》晋有知季,即荀首也。别食知邑,又为知氏。又《諡法》官人应实曰知。

秋:《午集下·禾字部》龝□《唐韵》七由切《集韵》《韵会》雌由切《正韵》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时。《尔雅·释天》秋为白藏。〈注〉气白而收藏也。《释名》秋,就也,言万物就成也。又缯也,缯迫品物使时成也。又《说文》禾谷熟也。《礼·月令》孟夏麦秋至。《□澔曰》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书·盘庚》乃亦有秋。又《礼·乡饮酒义》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注〉愁读为揫,敛也。察严杀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状也。又九月为三秋。《诗·王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轻重乙篇》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故曰:农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谓春之秋。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此谓夏之秋。大秋成,五谷之所会,此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此谓冬之秋。又《广韵藻》竹秋,三月也。兰秋,七月也。又秋秋,马腾骧貌。《前汉·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又《扬雄·羽猎赋》秋秋跄跄入西园。《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注〉秋秋,犹跄跄。谓舞也。又春秋,鲁史名。又大长秋,皇后官名。《前汉·百官表》景帝更将行为大长秋。《师古注》将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又姓。又七遥切,音鍫。《扬雄赋》秋秋跄跄。萧该读。又《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箫。秋与箫为韵。又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记》北方老妪八九十岁,齿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婴儿,名秋姑。秋读如蒭酒之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