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山采珠

升山采珠,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升山采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ēng shān cǎi zhū
成语注音
ㄕㄥ ㄕㄢ ㄘㄞˇ ㄓㄨ
成语简拼
SSCZ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升山採珠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办事方法不对头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缘木求鱼

成语接龙

1、升山采珠→珠箔银屏→屏声息气→气踰霄汉→汉官威仪→仪静体闲→闲是闲非→非亲非故→故技重演→演武修文→文身翦发→发号出令→令行禁止→止戈为武→武艺超群→群情鼎沸→沸沸扬扬→扬扬自得→得见青天→天王老子→子虚乌有→有文无行→行合趋同→同垂不朽→朽棘不雕

2、升山采珠→珠沉璧碎→碎骨粉尸→尸位素餐→餐风宿草→草庐三顾→顾犬补牢→牢骚满腹→腹心之疾→疾首痛心→心满愿足→足食足兵→兵车之会→会道能说→说长论短→短褐不完→完事大吉→吉人天相→相女配夫→夫人裙带→带减腰围→围城打援→援古证今→今来古往→往蹇来连

3、升山采珠→珠窗网户→户限为穿→穿凿附会→会者不忙→忙中有失→失张冒势→势成骑虎→虎步龙行→行合趋同→同声共气→气谊相投→投梭之拒→拒虎进狼→狼心狗行→行步如飞→飞黄腾达→达士通人→人穷智短→短刀直入→入门问讳→讳疾忌医→医时救弊→弊绝风清→清微淡远

4、升山采珠→珠光宝气→气忍声吞→吞声饮气→气贯长虹→虹销雨霁→霁月光风→风前残烛→烛照数计→计功受赏→赏一劝百→百举百捷→捷足先登→登高履危→危言耸听→听而不闻→闻风破胆→胆大心麤→麤袍粝食→食辨劳薪→薪尽火传→传为美谈→谈古论今→今是昔非→非常之谋

5、升山采珠→珠光寳气→气贯长虹→虹销雨霁→霁风朗月→月中折桂→桂子兰孙→孙康映雪→雪窖冰天→天打雷劈→劈荆斩棘→棘地荆天→天经地义→义薄云天→天不假年→年登花甲→甲冠天下→下乔迁谷→谷父蚕母→母以子贵→贵不可言→言不顾行→行不苟合→合盘托出→出乎预料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升山采珠」是一个连动式成语。

(2)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升山采珠”几个大字。

(3)牛牛不会写成语“升山采珠”的最后一个字。

(4)小画写不出成语“升山采珠”的拼音。

(5)兴江初中的汤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升山采珠”。

(6)泳敏哥哥给莉华和小兵讲解了“升山采珠”的故事。

(7)去往涿鹿县东小庄乡二中的路途中,艳丽大哥哥给钟茵和美辰讲解了『升山采珠』的典故。

(8)唯名与器,圣人所重,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分字解释

升:shēng 1、<名>容量单位。一斗的十分之一。《齐民要术·种谷》:『良地一亩,用子五升。』[又] 布八十缕为一升。《礼记·杂记》:『朝服十五升。』2、<动>上升;登。《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引] 升官。《后汉书·王符传》:『符独耿介不同于世俗,以此遂不得升进。』3、<形>成熟。《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为大饥。』4、<形>太平。《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蒸庶欣欣,喜遇升平。』

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采:cǎi 1、<动>摘取。《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采草药》:『用实者成实时采。』2、<动>采取;选择。《史记·秦始皇本纪》:『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3、<名>色彩,又写作『彩』。《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4、<名>彩色丝织品。晃错《论贵粟疏》:『衣必文采,食必梁肉。』5、<名>文章的词藻。《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6、<名>神态。李白《白马篇》:『酒后竞风采,三怀弄宝刀。』7、<名>术名。栎木,又叫作柞树。《五蠹》:『茅茨不翦,采椽不斫。』cài<名>古代卿大夫的封地。《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处:使……居住,安置。)[采服] 1.古九服之一。相传古代京畿以外地区按远近分为九等,叫九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为王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2.彩色衣服。[采纳] 采取吸收;选用。[采撷] 采摘;采集。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此物最相思。』[采薪之忧] 疾病的婉辞。《孟子·公孙丑下》:『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不能造朝。」』[采摭] 搜集拾取。[采邑] 卿大夫的封邑。《周礼·夏官·司勋》:『郑司农云:不以美田为采。』

珠:zhū 1、<名>珍珠。《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2、<动>把珍珠看作……《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名>珠状的小颗粒。《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4、<形>珍贵;华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5、<名>优美的文辞。《文心雕龙·时序》:『茂先摇笔而散珠。』[珠斗] 北斗星。[珠晖] 月光。[珠玉] (1)珠宝玉石。(2)谈吐文雅或文辞美好。(3)容貌姣美。

升:《子集下·十字部》《唐韵》识蒸切《集韵》《韵会》书蒸切,□音陞。《说文》龠也。十合为升。《前汉·律正志》升者,登合之量也。古升上径一寸,下径六分,其深八分。龠十为合,合十为升。又成也。《礼·乐记》男女无辨则乱升。又《广韵》布八十缕为升。《礼·亲记》朝服十五升。又卦名。《易·升卦》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又降之对也。《书·毕命》道有升降。〈注〉犹言有隆有污也。又登也,进也。《诗·小雅》如日之升。《易·坎象》天险不可升也。又《前汉·梅福传》民有三年之储曰升平。

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采:《酉集下·釆字部》《唐韵》仓宰切《集韵》《韵会》此宰切,□音采。《说文》捋取也。《诗·周南》采采卷耳。《朱注》采采,非一采也。又择也。《礼·昏义》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释文》采,择也。〈疏〉纳采者,谓采择之礼。《史记·秦始皇纪》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班固·西都赋》奚斯鲁颂,同见采於孔氏。又采色。《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史记·项羽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又物采。《左传·隐五年》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疏〉取鸟兽之材以章明物色,采饰谓之为物。《文六年》分之采物。〈疏〉采物,谓采章物也。又《鲁语》天子大采朝日,少采夕月。〈注〉大采,衮职也。少采,黼衣也。又《左思·蜀都赋》符采彪炳。〈注〉符采,玉横文也。又事也。《史记·司马相如传》使获燿日月之末光绝炎,以展采错事。〈注〉采,官也。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者也。又官也。《书·尧典》帝曰:畴咨若予采。〈传〉采,事也。马云:官也。《礼·明堂位》九采之国。〈疏〉各掌当州诸侯之事。又采地。《礼·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前汉·地理志》大夫韩武子食采於韩原。又饰也。《前汉·严助传》乐失而淫,礼失而采。〈注〉如淳曰:采,饰也。师古曰:采者,文过其实。又墓地。《扬子·方言》冢,秦晋之间谓之坟,或谓之采。〈注〉古者卿大夫有采地,死葬之,因名。又风采。《前汉·霍光金日磾传》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左思·魏都赋》极风采之异观。又《诗·秦风》蒹葭采采。〈传〉采采,犹萋萋,盛也。又《诗·曹风》蜉蝣之翼,采采衣服。〈传〉采采,衆[音zhòng]多也。《朱注》采采,华饰也。《谢灵运·缓歌行》采采彤云浮。又币也。《史记·周本纪》召公奭赞采。〈注〉正义曰:采,币也。又诗篇名。《礼·玉藻》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又姓。《风俗通》汉度辽将军采皓。又地名。《左传·僖八年》晋里克帅师,败狄于采桑。〈注〉平阳北屈县西南有采桑津。又玉名。《司马相如·上林赋》晁采、琬琰,和氏出焉。〈注〉晁采,玉名。又木名。《史记·秦始皇纪》尧舜采椽不刮。〈注〉索隐曰:采,木名。即今之栎木也。又草名。《博雅》采,□采也。又《韵会》《正韵》□仓代切,音菜。臣食邑。《周礼·天官·八则注》公卿大夫采邑。音菜。《孟子·元士受地视子男注》所受采地之制。音菜。《前汉·食货志注》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又与菜同。《周礼·春官·大胥》春入学,舍采合舞。〈注〉舍采,谓舞者皆持芬香之采。郑康成曰:舍即释也,采读为菜。始入学,必舍菜,礼先师也。菜,苹、蘩之属。又《五音集韵》子苟切,音走。采取也。考证:(《礼·明堂位》九采之图)谨照原文图改国。

珠:《午集上·玉字部》《唐韵》章俱切《集韵》钟输切《正韵》专于切,□音朱。《说文》蚌之阴精。春秋国语曰:珠以御火灾,是也。《通雅》古有辟尘珠,辟寒珠,夜光照乗[音chéng],大者径寸,或出於龙鱼异物腹中,非独出於蚌也。陆佃云: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沈怀远·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为大品,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璫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为滑珠,滑珠之次为磊砢珠,磊砢珠之次为官珠雨珠,官雨珠之次为税珠,税珠之次为葱珠。见续博物志。《书·禹贡》淮夷□珠曁鱼。《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又《博物志》江珠,琥珀别名。又《正字通》山海经滥水注:汉水多□□之鱼,状如覆铫,是生珠玉数,正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泽出青珠。左思云:青珠黄环,西国琅玕[音gān]碧珠,皆宝石名之以珠者也。又地名。《前汉·武帝纪》珠厓儋耳。〈注〉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曰珠崖。《穆天子传》天子舍于珠泽。〈注〉珠泽在越巂。《水经注》若水旁有光珠穴。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视玉珠树。〈注〉论衡云:珠树似珠,非真珠也。又连珠,文家篇名。《傅□序》连珠兴於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不指说事情,假喻达旨,合古诗劝兴之义,欲使正正如贯珠,易睹而可悦也。《沈约·注连珠表》窃寻连珠之作,始於子云,谓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也。又《韵补》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偸,东行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