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

善有善报,善:好的。报:报应。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常与『恶有恶报』连用。

善有善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àn yǒu shàn bào
成语注音
ㄕㄢˋ ㄧㄡˇ ㄕㄢˋ ㄅㄠˋ
成语简拼
SYSB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善有善報
歇后语
千日拜佛,一朝添丁
成语英文
goodness necessitates a sharing of itself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善:好的。报:报应。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常与『恶有恶报』连用。

成语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作善降祥、佐饔得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反义词

恶有恶报

成语接龙

1、善有善报→报冰公事→事在萧墙→墙花路草→草草收兵→兵无血刃→刃树剑山→山长水远→远见卓识→识字知书→书香世家→家骥人璧→璧合珠连→连镳并驾→驾雾腾云→云屯蚁聚→聚萤映雪→雪案萤灯→灯蛾扑火→火耨刀耕→耕耘树艺→艺不压身→身价百倍→倍道而进→进退中绳

2、善有善报→报仇雪耻→耻居人下→下阪走丸→丸泥封关→关门闭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肉枯骨→骨腾肉飞→飞声腾实→实偪处此→此中三昧→昧旦晨兴→兴趣盎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沉璧碎→碎身粉骨→骨鲠在喉→喉长气短→短刀直入→入火赴汤→汤烧火热→热血沸腾

3、善有善报→报仇雪耻→耻居人下→下气怡色→色仁行违→违世绝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齿穿龈→龈齿弹舌→舌战群儒→儒雅风流→流离播越→越瘦吴肥→肥遁鸣高→高才绝学→学疏才浅→浅见寡闻→闻融敦厚→厚貌深辞→辞微旨远→远愁近虑→虑周藻密→密密层层→层出叠见

4、善有善报→报仇雪恨→恨相知晚→晚生后学→学无常师→师心自是→是非口舌→舌敝唇枯→枯木发荣→荣古虐今→今愁古恨→恨海难填→填街塞巷→巷尾街头→头昏眼晕→晕头转向→向壁虚造→造极登峯→峯回路转→转忧为喜→喜出望外→外巧内嫉→嫉闲妒能→能言快语→语短情长

5、善有善报→报雠雪恨→恨海难填→填街塞巷→巷议街谈→谈圆说通→通达谙练→练兵秣马→马不解鞍→鞍马之劳→劳筋苦骨→骨肉团圆→圆木警枕→枕冷衾寒→寒气袭人→人地生疏→疏而不漏→漏尽锺鸣→鸣金收兵→兵无血刃→刃树剑山→山光水色→色胆包天→天王老子→子夏悬鹑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2)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

(3)…乐祸之意。海老公道:『拜佛念经未必有用,不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话,总是对的。』顿了一顿,慢吞吞的道…——当代·金庸《鹿鼎记》

(4)…可晓得,古老有几句言语么?是那几句?古语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那天公算子,一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5)…齐绑赴法场,剐的剐,斩的斩,干干净净。正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几个大字。

(2)小笔写不出成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拼音。

(3)小雷不会写成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最后一个字。

(4)小寨初级中学的聂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5)应琴叔叔给澜森和荷雪讲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历史故事。

(6)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善有善报”几个大字。

(7)成语善有善报的结构和「绊手绊脚」一样,都是ABAC形式。

(8)春齐叔叔给美琪和覃摇讲解了“善有善报”的历史故事。

(9)龙溪第二中学的相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善有善报”。

(10)它不是讲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道理的欢乐故事。

(11)也有些人说有冥冥之中有所谓因果报应确保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2)回想孩提时代,我相信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曾认为正义的实现有如瓜熟蒂落般自然,善有善报,邪不压正。

(13)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4)因为我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5)而这就是每个人生活的写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6)每个人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7)善人说得好,蝼蚁贪生,它岂不惜命?天地间,善有善报,恶有恶因。

(18)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见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

(19)去阜新市第一中学的公车上,令闯哥哥为我讲述了『善有善报』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便好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若不降严霜,松柏不如蒿草。」』

分字解释

善报

善报:[shànbào] 迷信的人指做好事后得到好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善:shàn 1、<形>好;善良。《〈论语〉六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愿无伐善,无施劳。』《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又] <动>具有杰出的(惊人的)成就。《墨池记》:『羲之之书晚乃善。』[又] <形意动>认为……好。《史记·留侯世家》:『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2、<动>喜欢;羡慕。《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3、<形>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4、<名>好的行为;长处。《墨池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为以废,而因为及其迹邪?』《原毁》:『一善易能也。』5、<动>亲善;友好。《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6、<动>善于;擅长。《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7、<副>好好地。《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8、<形>熟悉。《林黛玉进贾府》:『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9、<动>通『缮』。修治;整理。《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

有:yǒu 1、<动>与『无』相对。《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动>占有。《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3、<动>掌握。《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4、<形>富有。《货殖列传序》:『礼生于有而废于无。』5、<名>收获;出产的东西。《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6、<连>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君子有不战,战则必胜。』7、<助>用在动词前,以助语气。《少年中国说》:『干将发硎,有作其芒。』酉yòu 1、<副>通『又』,表示进一层。《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连>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间] (1)时间很短;一会儿。(2)有缝隙。(3)有仇怨;有矛盾。[有司]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做具体工作。后泛指官吏。

报:bào 1、<动>断狱,判决罪人。《韩非子·五蠹》:『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2、<动>报恩;报答。《陈情表》:『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3、<动>报仇;报怨。《荆轲刺秦王》:『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动>答复;回信。《廉颇蔺相如列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西门豹治邺》:『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5、<动>到……去,前往。《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善:《丑集上·口字部》(古文)譱《广韵》常演切《集韵》《韵会》《正韵》上演切,□音蟺。《说文》吉也。《玉篇》大也。《广韵》良也,佳也。《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又《诗·鄘风》女子善怀。〈笺〉善,犹多也。《礼·文王世子》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注〉善谓多于前。又《礼·曲礼·入国不驰注》驰善躙[音lìn]人也。〈疏〉善犹好也,车驰则好行刺人也。又《礼·王制注》善士谓命士也。又《礼·学记》相观而善之谓摩。〈疏〉善犹解也。又《礼·少仪》问道艺,曰:子习于某乎,子善于某乎。〈疏〉道难,故称习。艺易,故称善。又《前汉·西域传》鄯善国,本名楼兰王。又与单通。《前汉·匈奴传》单于曰善于。又《广韵》姓也。《吕氏春秋》善卷,尧师。又《韵会》《正韵》□时战切,音缮。《毛氏曰》凡善恶之善则上声,彼善而善之则去声。《孟子》王如善之是也。○按《玉篇》《广韵》《集韵》《类篇》善字俱无去声。又《正字通》与人交讙曰友善。《史记·刺客传》田光曰:所善荆卿可使也。又与膳通。《庄子·至乐篇》具太牢以为善。《集韵》或作嬗。

有:《辰集上·月字部》(古文)《唐韵》云久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九切,□音友。《说文》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九经字样》有,从月。从冃,伪。又《玉篇》不无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系辞》富有之谓大业。又《诗·商颂》奄有九有。〈传〉九有,九州也。又《左传·桓三年》有年。〈注〉五谷皆熟书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质也,寀也。又姓。《论语》有子。〈注〉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韵》尤救切。与又通。《书·尧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诗·邶风》不日有曀。〈注〉有,又也。又《韵补》叶羽轨切。《前汉·叙传》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寄言淫丽,托风终始。又叶演女切。《徐干·齐都赋》主人盛飨,期尽所有。三酒既醇,五齐惟醹。

报:《丑集中·土字部》《唐韵》博耗切《集韵》《韵会》博号切,□保去声。复也,酬也,答也。《诗·郑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礼·郊特牲》报本反始。〈注〉谢其恩之谓报,归其功之谓反。《史记·范睢传》睚睚之怨必报。又告也。《前汉·吴王传》无文书,口报。《天宝遗事》新进士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又犹合也。《礼·丧服小记》下殇小功带澡麻,不绝本,诎而反以报之。又论囚曰报。《前汉·张汤传》爰书论讯鞫报。又下婬上曰报。《左传·宣三年》郑文公报郑子之妃曰□嬀。〈注〉郑子,文公叔父子仪也。《汉律》婬季父之妻曰报。又与赴通。《礼·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注〉报,读为赴,急疾之义。虞以安神,不可缓也。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