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径以待

扫径以待,径:小路;待:等待。洒扫庭院的小路,准备欢迎客人的到来。

扫径以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ǎo jìng yǐ dài
成语简拼
SJYD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掃徑以待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径:小路;待:等待。洒扫庭院的小路,准备欢迎客人的到来。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章先生商务繁忙,我们就不打扰了,改日请一定光临舍下,梁某扫径以待!▲霍达《年轮》第四章

成语造句

(1)畅畅写不出成语“扫径以待”,导致语文测试才97分。

(2)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扫径以待”几个大字。

(3)罗罗不会写成语“扫径以待”的最后一个字。

(4)歧奶奶给她的外甥讲解了“扫径以待”的成语故事。

(5)一0六中学的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扫径以待”。

(6)挂一漏万,管窥之见;执经叩问,扫径以待。

(7)章先生商务繁忙,我们就不打扰了,改日请一定光临舍下,梁某扫径以待!见霍达《年轮》第四章。

分字解释

扫:、sǎo(1)用笤帚、扫帚除去尘土、垃圾等:扫雪;把床扫一扫。(2)除去;消灭:扫雷;扫盲。(3)很快地左右移动:扫射;眼光向人群一扫。(4)归拢在一起:扫数。、sào义同『扫』(sǎo),用于『扫帚』。

径:jìng 1、<名>小道;小路。《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2、<动>取道貌岸然;途经。《江水》:『江水又东,径巫峡。』3、<副>径直;直接。《狼》:『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4、<名>直径。《张衡传》:『员径八尺。』《核舟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待:dài 1、<动>等待;等候。《荆轲刺秦王》:『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垓下之战》:『乌江亭长舣待。』2、<动>对待。《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3、<动>防备。《谋攻》:『以虞待不虞者胜。』《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亦盛设兵以待秦。』4、<副>将要;要。《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便待出门,店小二拦住道。』[辨] 俟,待,等候。『俟』和『待』在先秦时期都有等待的意思。『等』和『候』作等待讲是后起意义。『等』在上古时多作『等同』或『等级』讲。如《陈涉世家》:『待死,死国可乎?』

扫:《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老切,音嫂。弃也,拚除也。《诗·大雅》洒扫廷内。又闹扫,髻名。《三梦记》闹扫,犹盘雅堕马之类也。唐诗云:还梳闹扫学宫妆。又《唐韵》《广韵》苏到切《集韵》《韵会》《正韵》先到切,□音噪。义同。《论语》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本作埽。又与骚通。别详土部,马部。

径:《寅集下·彳字部》《集韵》古定切《韵会》《正韵》吉定切,□音径。《说文》步道也。《徐锴曰》道不容车,故曰步道。《玉篇》小路也。《易·说卦传》艮为山,为径路。〈疏〉徯径,细小狭路。《周礼·地官·遂人》夫间有遂,遂上有径。〈注〉径容牛马。〈疏〉径不容车轨,而容牛马及人之步径。《礼·月令》审端径术。《三辅决录》蒋诩舍中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又《广雅》径,袤也。《礼·曲礼》送丧不由径。〈注〉径,邪路也。又疾也,直也。《史记·大宛传》张骞曰:今使大夏,从羌中险,从蜀宜径。〈注〉如淳曰:径,疾也。《唐书·卢藏用传》仕宦之捷径。又直波也。《尔雅·释水》直波为径。〈注〉言径涏。又《集韵》径,直也。《礼·檀弓》有直情而径行者。又犹行也。《左传·僖二十五年》晋赵衰以壶飱从径,馁而弗食。又《集韵》坚灵切,音经。行过也。《史记·高祖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又《韵会》通作俓[音jìng,古同径]。《史记·司马相如传》俓[音jìng,古同径]峻赴险。又与竟通。《史记·淳于髡传》不过一斗,径醉矣。

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待:《寅集下·彳字部》《唐韵》徒在切《集韵》《韵会》《正韵》荡亥切,□音殆。《说文》竢也。《易·系辞》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礼·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又《增韵》遇也。《论语》以季孟之间待之。又备御也。《鲁语》率大雠。以惮小国,其谁云待之。又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赋》衆[音zhòng]帆张,羣櫂起,争先逐进,莫适相待。又叶时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后埶富,君子诚之,好以待。富音沸。又叶徒帝切,音兑。《欧阳修·祭龙文》浸润收畜,足支一岁。旱则来告,否则当待。又叶杜兮切,音啼。《屈原·离骚》路修远以多艰兮,腾衆[音zhòng]军使径待。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朱注》待,徒奇反。考证:(《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后世富,君子诚之,好以待。)谨照原文世改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