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俱尽

扫地俱尽,指彻底干净,毫无存留。

扫地俱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ǎo dì jù jìn
成语注音
ㄙㄠˇ ㄉㄧˋ ㄐㄨˋ ㄐㄧㄣˋ
成语简拼
SDJJ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补充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掃地俱儘
成语英文
completely sweep away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彻底干净,毫无存留。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破坏净尽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扫地以尽、扫地出门、扫地无余、扫地无遗

成语接龙

1、扫地俱尽→尽欢而散→散伤丑害→害羣之马→马马虎虎→虎啸风驰→驰声走誉→誉满天下→下笔成章→章句小儒→儒雅风流→流芳千古→古调单弹→弹觔估两→两脚居间→间不容发→发纵指使→使愚使过→过时黄花→花簇锦攒→攒三集五→五毒俱全→全神关注→注玄尚白→白发千丈

2、扫地俱尽→尽其所长→长途跋涉→涉海登山→山阴夜雪→雪操冰心→心如古井→井底之蛙→蛙鸣蚓叫→叫苦不迭→迭床架屋→屋下架屋→屋下作屋→屋乌推爱→爱憎分明→明哲保身→身做身当→当之无愧→愧悔无地→地主之谊→谊不容辞→辞严义正→正正之旗→旗开得胜→胜任愉快

3、扫地俱尽→尽人皆知→知来藏往→往古来今→今夕何夕→夕阳西下→下坂走丸→丸泥封关→关门闭户→户告人晓→晓以利害→害人不浅→浅见寡闻→闻风而起→起居无时→时移世易→易地而处→处之怡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璧交辉→辉光日新→新亭对泣→泣不可仰→仰观俯察

4、扫地俱尽→尽释前嫌→嫌长道短→短寿促命→命中注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前裕后→后会无期→期颐之寿→寿山福海→海涸石烂→烂漫天真→真情实意→意满志得→得胜回朝→朝种暮获→获陇望蜀→蜀犬吠日→日上三竿→竿头日进→进退两难→难乎其难→难言之隐→隐介藏形

5、扫地俱尽→尽力而为→为渊驱鱼→鱼目混珍→珍禽奇兽→兽心人面→面无人色→色如死灰→灰心丧气→气喘如牛→牛衣岁月→月下老儿→儿女夫妻→妻梅子鹤→鹤长凫短→短刀直入→入土为安→安若泰山→山止川行→行易知难→难以预料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隋书·高祖纪下》

成语造句

(1)成语「扫地俱尽」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斐斐写不出成语“扫地俱尽”,因此期中考试只得了98分。

(3)欢欢不会写成语“扫地俱尽”的最后一个字。

(4)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扫地俱尽”几个大字。

(5)经奶奶给小外甥囡和孙囡讲了“扫地俱尽”的成语典故。

(6)立五甲国中的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扫地俱尽”。

(7)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见《隋书·高祖纪下》。

(8)前往西域明珠塔的时候,阴哥哥给墨书和詹芦讲述了『扫地俱尽』的历史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书·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

分字解释

扫地

扫地:(1)用笤帚、扫帚清除地上的脏东西。(2)比喻名誉、威风等完全丧失:威信扫地。

扫:、sǎo(1)用笤帚、扫帚除去尘土、垃圾等:扫雪;把床扫一扫。(2)除去;消灭:扫雷;扫盲。(3)很快地左右移动:扫射;眼光向人群一扫。(4)归拢在一起:扫数。、sào义同『扫』(sǎo),用于『扫帚』。

地:dì 1、<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6、<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7、<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8、<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地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地起一阵大风。』[地镜] (1)地面的积水。(2)传说中的宝镜。

俱:jù 1、<动>在一起;同行;同来。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来,好风与之俱。』2、<副>一起;同。《游褒禅山记》:『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3、<副>全;都;皆。《祭十二郎文》:『吾与汝俱少年。』4、<形>相同;一样。王充《论衡·逢遇》:『伊尹、箕子才俱也,伊尹为相,箕子为奴。』

尽:jìn 1、<动>完;完尽;完了。《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2、<动>全部用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又] 〈动使动〉使……完尽;竭尽;用尽。《黔之驴》:『断其喉,尽其肉。』《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3、<动>完结;消亡。《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尽。』4、<名>尽头。《赤壁之战》:『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5、<动>达到顶点;穷极。《张衡传》:『妙尽璇机之正。』6、<副>全部;全都。《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7、<副>极端;最。《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8、<动>同『进』,进行。《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规。』jǐn 1、<动>尽量;尽可能。《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后。』2、<副>任凭;任随。武衍《宫词》:『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扫:《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老切,音嫂。弃也,拚除也。《诗·大雅》洒扫廷内。又闹扫,髻名。《三梦记》闹扫,犹盘雅堕马之类也。唐诗云:还梳闹扫学宫妆。又《唐韵》《广韵》苏到切《集韵》《韵会》《正韵》先到切,□音噪。义同。《论语》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本作埽。又与骚通。别详土部,马部。

地:《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埊□埅□嶳《广韵》徒四切《集韵》大计切《韵会》徒二切《正韵》徒利切,□音弟。《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埽地。○按吴棫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考证:(《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何凭。曰,大气举之。)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

俱:《子集中·人字部》《唐韵》举朱切《集韵》《韵会》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庄子·天运篇》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乗[音chéng]车,两马,一竖子俱。又姓。南凉将军俱延,唐江州监军俱文珍。

尽:《寅集上·尸字部》《正字通》俗尽字,详皿部尽字注。(尽)《唐韵》《正韵》慈忍切《集韵》《韵会》在忍切,□秦上声。《说文》器中空也。《小尔雅》止也。《玉篇》终也。《广韵》竭也。《集韵》悉也。《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左传·哀元年》去恶莫如尽。《谷梁传·定十年》孔子正阶而上,不尽一等。《礼·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史记·礼书》明者,礼之尽也。《荀子·正名篇》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注〉适可而止也。又《韩鄂岁华纪丽》大酺小尽。〈注〉月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又姓。见《万姓统谱》。又《唐韵》《正韵》即忍切《集韵》《韵会》子忍切,□津上声。《类篇》极也。《正韵》尽之也。《书·康诰》往尽乃心。《诗·小雅》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左传·闵二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曰:尽敌而反。《礼·乐记》殷周之□尽矣。又《韵会》皆也。《左传·昭二年》韩宣子曰:周礼尽在鲁矣。又《类篇》任也。《增韵》纵令也。《左传·文十四年》公子商人,尽其家贷於公。《礼·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俗作尽。又尽尽,极视尽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学者之嵬尽尽然,盱盱然。又《韵会》徐刃切《正韵》齐进切,□秦去声。亦竭也。《周语》齐国佐其语尽。〈注〉尽其心意,善恶褒贬,无所讳也。《世说新语》可以累心处都尽。〈注〉尽,犹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