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词赘句

冗词赘句,冗:繁杂;赘:多余无用的。指诗文中多余无用的话。

冗词赘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ǒng cí zhuì jù
成语注音
ㄖㄨㄙˇ ㄘㄧˊ ㄓㄨㄟˋ ㄐㄨˋ
成语简拼
RCZJ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
冗詞贅句
成语英文
superfluous words and sentences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冗:繁杂;赘:多余无用的。指诗文中多余无用的话。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废话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长篇大论、空洞无物、废话连篇

反义词

言简意赅

成语接龙

1、冗词赘句→句比字栉→栉比鳞差→差强人意→意前笔后→后手不接→接连不断→断手续玉→玉友金昆→昆弟之好→好行小惠→惠子知我→我黼子佩→佩紫怀黄→黄天焦日→日月其除→除恶务尽→尽其在我→我心如秤→秤锤落井→井渫莫食→食不餬口→口燥唇干→干名采誉→誉满天下

2、冗词赘句→句比字栉→栉比鳞差→差三错四→四战之国→国富民强→强词夺理→理直气壮→壮发冲冠→冠屦倒施→施绯拖绿→绿林豪客→客死他乡→乡壁虚造→造因得果→果不其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光寳气→气冲霄汉→汉官威仪→仪态万方→方外之人→人涉卬否→否极泰来

3、冗词赘句→句比字栉→栉风沐雨→雨愁烟恨→恨之入骨→骨肉相连→连二赶三→三十三天→天不假年→年登花甲→甲冠天下→下车作威→威风祥麟→麟角凤嘴→嘴直心快→快马加鞭→鞭辟向里→里应外合→合盘托出→出言吐词→词不逮意→意在笔先→先人后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

4、冗词赘句→句比字栉→栉风沐雨→雨栋风帘→帘视壁听→听微决疑→疑团满腹→腹中兵甲→甲第连云→云中仙鹤→鹤长凫短→短褐穿结→结不解缘→缘悭分浅→浅尝辄止→止戈为武→武偃文修→修桥补路→路人皆知→知过能改→改政移风→风驰霆击→击其不意→意惹情牵→牵肠萦心

5、冗词赘句→句比字栉→栉风沐雨→雨过天青→青黄沟木→木本水源→源清流洁→洁己奉公→公平交易→易地而处→处之泰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诵一时→时不再来→来者勿拒→拒谏饰非→非意相干→干净利索→索隐行怪→怪事咄咄→咄咄逼人→人强胜天→天朗气清→清心寡欲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凡荣哥哥给婉暹和星宇讲解了“冗词赘句”的故事。

(2)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冗词赘句”几个大字。

(3)可儿写不出成语“冗词赘句”,导致语文测试才97分。

(4)庐阳中学的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冗词赘句”。

(5)小京不会写成语“冗词赘句”的最后一个字。

(6)这篇文章思想明确,语言简练,没有冗词赘句。

(7)去花江大峡谷的车上,秀隽姐姐给仪慧和媚火讲了『冗词赘句』的历史故事。

分字解释

冗:rǒng 1、<形>闲散。《汉书·申屠嘉传》:『故冗官居其中。』[又] 流离失所。《汉书·成帝纪》:『关东流冗者众。』2、<形>繁杂;多余。《新唐书·康承训传》:『承训罢冗费,市马益军。』3、<形>忙;繁忙。刘宰《走笔谢王去非》:『知君束装冗,不敢折简致。』

词:cí 1、<名>言词,词语。《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柳敬亭传》:『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2、<名>一种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如『宋词』、『辛弃疾词』。[词话] 1.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词的作者的书,体裁同诗话相似。2.元明时说唱艺术的一种,形式有说有唱。3.明代章回小说里夹有诗词的也叫词话。[词林] 1.指汇集在一起的文词。也指文人聚集在一起。萧统《答晋安王书》:『殽核坟中,渔猎词。』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忆昔李公存,词有根柢。』2.翰林院的别称。如《沁园春》、《水调歌头》、《永遇乐》、《蝶恋花》等。词牌规定的韵律、段数、句数、字数、句式、声律等的规格。不同的词牌,其规格也不同。[词藻] 诗文中富丽华美而有文采的词句。也作『辞藻』。[词章] 诗文的总称。也作『辞章』。[词致] 文辞的意趣、情调。

赘:zhuì 1、<动>抵押。《汉书·严助传》:『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2、<动>入赘,旧指结婚后男住女家。《汉书·贾谊传》:『家贫子壮则出赘。』3、<动>通『缀』。连结。《韩非子·存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引] 会;聚集。《汉书·武帝纪》:『毋赘聚。』4、<名>病名。赘疣,俗称瘊子。《庄子·骈拇》:『附赘县疣,出乎形哉。』[引] 多余的;无用的。刘勰《文心雕龙·镕裁》:『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

句:jù <名>句子;文句。《过小孤山大孤山》:『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gōu<动>勾勒;勾画。后写作『勾』。《柳敬亭传》:『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句读] jùdòu文章中应停顿之处。主意较完整,能断开的为句;语意欠完整,只需稍作停顿的为读。

冗:《子集下·冖字部》《篇海》同宂。宂从儿。

词:《酉集上·言字部》《唐韵》似兹切《集韵》《韵会》《正韵》详兹切,□音祠。《说文》意内而言外也。《释名》嗣也。令撰善言,相嗣续也。《广韵》说也。《正韵》言也。《字汇》文也。《公羊传·昭十一年》春秋之信史也。其词则丘有罪焉尔。《史记·儒林传》是时天子方好文词。《晋书·郭璞传》璞词赋为中兴之冠。《旧唐书·张九龄传》张说常谓人曰:后来词人称首也。又《陆贽传》贽以博学宏词登科。《韩非子·问田篇》驱於声词,眩乎辩说。又《博雅》已也。又《广韵》请也,吿也。○按《说文》本作意内言外。韵会引作音内言外。又引徐曰:惟也,思也,曰也,兮也,斯也。若此之类,皆词也,语之助也。声成文谓之音,此词直音内之助,声不出於音,故曰音之内。直言曰言,一字曰言,此词皆在句之外为助,故曰言之外。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些,亦词也。未详音发为言,言之成文为词,未可以内外岐之,且词与兮些各别,非语助例也。字汇剿用韵会旧注,非是。又按说文辞,讼也。辤,不受也。与言词、文词之词各别。今经史以辞为言词之词,如《礼·曲礼》,不辞费是也,以辞为辤受之辤,如《论语》与之粟九百辞是也。以辤为文词之词,如《杨修传》绝妙好辤是也。循用已久,不能更正,然究心六书者,不可不辨。

赘:《酉集中·贝字部》《唐韵》之芮切《集韵》《韵会》朱芮切,□音□。《说文》以物质钱,从敖贝。敖者,犹放贝当复取之也。又《诗·大雅》具赘卒荒。〈传〉赘,属也。〈疏〉赘,犹缀也。谓系缀而属之。又《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县疣。《释名》赘,属也。横生一肉,属着体也。又《史记·滑□传》淳于髠者,齐之赘壻也。〈注〉索隐曰:赘壻,女之夫,比于子,如人疣赘是余剩物也。《前汉·贾谊传》家贫子壮则出赘。〈注〉师古曰:赘,质也。家贫无有聘财,以身为质也。又会也。《前汉·武帝纪》毋赘聚。〈注〉如淳曰:赘,会也。又行不当也。《老子·道德经》其于道也,若余食赘行。〈注〉行之无当曰赘。又言烦也。《曾巩·讲官议》问一告二谓之赘。又《博雅》赘,定也。又《玉篇》最也,得也。又《集韵》牛交切,音敖。《类篇》頝赘,不媚。

句:《丑集上·口字部》《唐韵》九遇切《集韵》《韵会》俱遇切,□音履。《玉篇》止也,言语章句也。《类篇》词绝也。《诗·关雎疏》句古谓之言。秦汉以来,衆[音zhòng]儒各为训诂,乃有句称。句必联字,而言句者,局也。聮[音lián,古同联]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又偻句,地名,龟所出也。《左传·昭二十五年》初,臧昭伯如晋,臧会窃其宝龟偻句。又《礼·乐记》句中钩。〈疏〉谓大屈也。言音声大屈曲,感动人心,如中当於钩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句兵欲无弹。〈注〉句兵,戈戟属。《释文》句,俱具反。又音钩。又《史记·叔孙通传》胪句。〈注〉上传语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又高句骊,辽东国名,汉为县。《前汉·地理志》元菟郡高句骊。又句容,县名。《地理志》丹阳郡句容县。又《广韵》古□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切,□音遘。《广韵》句当。《宋史·曹彬传》江南句当公事回。又姓。《华阳国志》王平,句扶,张翼,廖化□为将。时人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又《类篇》拘也。又与彀同。《诗·大雅》敦弓既句。《释文》句,说文作彀。张弓曰彀。又《唐韵》《集韵》古侯切《韵会》《正韵》居侯切,□音沟。俗作勾。《说文》曲也。《礼·月令》句者毕出。《左传·哀十七年》越子为左右句卒。〈注〉钩伍相着,别为左右屯。《前汉·赵充国传》入鲜水北句廉上。〈注〉句廉,渭水岸曲而有廉棱也。又《集韵》亦作区。《礼·乐记》区萌达。〈注〉屈生曰区。《释文》区音勾,古侯反。又句芒,春神。《礼·月令》其神句芒。又句龙,社神。《左传·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又句绎,邾地。《春秋·哀二年》盟于句绎。又句渎,齐地。《左传·襄十九年》执公子牙于句渎之丘。《前汉·地理志》济阴郡,句阳县。〈注〉左传句渎之丘也。又寃句、句章,□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句章县,济阴郡寃句县。〈注〉师古曰,句音钩。又句吴。《史记·吴世家》自号句吴。〈注〉吴言句者,发声也。犹言于越耳。又《五音集韵》亦姓。《史记·仲尼弟子传》句井疆。〈注〉正义曰:句作钓。又《广韵》其俱切《集韵》权俱切,□音衢。须句,地名。《春秋·文七年》公伐邾,取须句。《音义》句,其俱反。又句町,县名。《前汉·地理志》牂牁郡句町县。〈注〉师古曰,音劬挺。又《字汇补》与絇同。履头饰也。《周礼·天官·履人》青句。〈注〉句当为絇。《前汉·王莽传》句履。〈注〉师古曰,其形岐头。又《集韵》恭于切,音俱。本作拘。或作佝,□止也。又《史记·孝文纪》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军句注。〈注〉应劭曰,山险名也。索隐曰,句音俱。包恺音钩。又与矩同,方也。《庄子·田子方》履句履者知地形。《陆德明·音义》句音矩。徐云:其俱反。李云:方也。又古有切,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说文》本作□。□篆文句字,从口□(丩)声。考证:(《史记·仲尼弟子传》句井疆。〈注〉正义曰,句作勾。)谨照原文勾改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