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现状。

浏览

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目前仍高达50%以上,所以,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其发生机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治疗上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路。

  1.对发生机制的新认识 认为脂多糖(IPS)激发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索一1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2.治疗的新观点 力求增加氧输送及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不能单纯满足于血流动力稳定。

  3.治疗的新思路

  ①针对IPS的被动免疫治疗

  ②针对细胞因子的治疗,如应用TNF一α单克隆抗体,己酮可可碱和白介素一1拮抗素(IL一1ra)等;

  ③针对一氧化氮(NO)的治疗:如N一单甲基一1精氨酸、N一硝基一1精氨酸甲酯和亚甲蓝等。

  虽然出现了上述新的认识,但至今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