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药用植物园建设 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浏览

中等中药专业由于专业性质的要求,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的同时,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中药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地处平原地区的学校,药用植物稀少,根本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要完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就要按专业需求,规划药用植物园建设,标本馆建设,及相关实验体系。为了满足中药专业教学需要,我校从1993年开始,规划实施了药用植物园建设,发展到今天,药用植物园已形成中药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基地。

药用植物园经过三次合理改建,已初步形成了集美化、观赏、教学、实践、标本采集、制作、生产加工制备为一体的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花苑药圃,成为我校中医药专业学生学习、实践的理想课堂。

1 适应专业需求

中药专业最好的实践基地,是应具备完整的种植体系,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适应教学为目标,完善药用植物的科属配置,完善药用植物的重点科与相关科属植物的教学需求,同时也兼有普通植物园应有的各种功能,如药用植物栽培的引种驯化、适应气候条件的南药北移,地道药材的不同地域的栽培种植。更进一步为学校中医药专业提供所需的植物标本、实验材料和制药原料。

我校地处辽中平原,野生植物也只有十几个科,药用植物不过百种,重点药用植物根本不能满足中药专业教学所需,特别是成片生长的药用植物同地域生长数量更少,根本不能满足教学生产需求。为了尽快的改变教学资源匮乏的自然条件,三次对药用植物园进行种植改造,从原来的单一科属多种种植,发展到多科属多种种植,从单一的地产药发展到全国范围内的地道药材的大汇集,并且涵盖了草本、木本、藤本和灌木,种植药用植物38科206种。

为了适应药用植物教学需要,对药用植物园进行了三次改造,目的就是更加适合教学,适合观赏,对药用植物的栽培以教材为依据选择重点科38种,外围以木本、藤本、裸子植物为主,栽培的品种有松科植物马尾松,银杏科银杏、柏科侧柏、木犀科连翘、杜仲科杜仲等乔木、灌木植物。为了适应观赏和景观需求,形成了花盛开、园常绿、果满枝,满园飘药香、环境空气使人醉的异地美景。以药用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不同的药用部位、不同的植物形态、不同的植物品种,不同的开花季节,不同的采收时间进行栽培定位相互搭配,形成了季节不同花常开、采收之后药不衰的良性循环。药用植物局部摄影图片见图1、图2。

药用植物园的建设,提高了我校中药专业学生的教学实验能力,中药专业多学科实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药用植物学、栽培学学科课程,学生可以在药园中得到原植物的特征鉴定,中药栽培的亲身体验,在实验中使他们可以充分掌握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科的特征及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专业知识。

充分利用药用植物园条件,学生在教学实验中,开展了多项教研活动,如中药绿色水浸标本的采集制作,中药原植物蜡叶标本的压制,中药饮片的加工等,在几年的时间中,中药专业学生先后开展了校园药用植物调查,绿色原植物水浸标本的制作,校园药用植物摄影等课题研究。由学生自己制作的水浸绿色原植物标本200多瓶,制备蜡叶标本308种,校园药用植物摄影图片280幅。在中药饮片的制备中,每年秋季都要根据教学需要切制各类饮片100多种,基本满足中药鉴定、炮制、药剂、调剂实验教学的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

2 适应社会需求

通过规划药用植物栽培,基本完善了中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每年的夏秋季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进行1~2周的野外实践和药厂实习,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任课教师注重实践培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较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技能操作训练,使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较高的独立工作能力,我校00届毕业生,在毕业后,回到家乡,自己开办了中药种植基地,进行天麻引种栽培,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01、02届毕业生,90%都有了自己用武之地,工作在药厂和相关医药企业。通过规划药用植物园建设,使实验体系更加完善,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03、04届学生80%已经成为定单培养,他们即将走出校门,走进药厂和大型药材种植基地,找到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岗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