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浏览

【摘要】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予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塞通注射液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我科从2003年12月~2005年6月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男46例,女40例,年龄36~73岁。均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并经颈椎片、经颅彩色多普勒(TCD)证实,均经CT和/或MRI检查,除外脑梗死、脑出血及肿瘤所致的眩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中性别、年龄、血液流变学检查、TCD检查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血塞通注射液(徐州莱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4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250ml静滴,两组均治疗14天。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可能影响疗效判定的中西药物。

1.3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及TCD检查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采用Ridit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43例,临床治愈36例(83.72%),有效5例(11.63%),无效2例(4.65%),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43例,临床治愈18例(41.86%),有效10例(23.26%),无效15例(34.88%),总有效率65.1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TCD检测结果

TCD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前的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组相比治疗组血流速度提高的程度更加明显,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两组用药前后疗效比较 (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3 血液流变学检查

观察治疗组、对照组前后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结果显示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VBI是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供血不足的总称,主要病因为脑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及颈椎病变,致椎-基底动脉狭窄、痉挛,从而引起急性或慢性脑缺血。VBI反复发作最终易形成脑干小脑或枕叶梗死。目前西医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不是很多,而祖国医学对此有独到的认识,不乏有效的治疗。

VBI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历代医学治疗眩晕多从痰虚着手。明代医家提出“血瘀致眩”,《医灯续焰》云:“血死则脉凝涩,脉凝涩则上注之力薄矣,薄则上虚而眩晕生焉”。血塞通注射液以三七为主要成分,三七有活血化瘀,畅通脉络之功。现代研究表明,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本研究表明,血塞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眩晕症状,显著改善血液粘稠度,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促进脑循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血塞通注射液是治疗VBI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4-2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