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白芥子的处方(四)

浏览

白芥子[别名辣菜子(《中药志》)],辛,温。①《品汇精要》:味辛,性温,无毒。②姚可成《食物本草》:辛,热。③《本经逢原》:辛,温,微毒。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①《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口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②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③孙思邀: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④《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⑤《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⑥《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赤药。⑦《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胃,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剂。⑧《东北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剂。小编整理出含有白芥子的处方共254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1~240共60个。

处方1、五子散

处方白萝卜子15克 紫苏子15克 白芥子15克 山楂子(去核)3克 香附子(去毛)3克

制法共研为末。

功能主治治气膈,膨胀噎食。

用法用量白开水送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2、三子养亲汤加味

处方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生山药60克,元参30克。

功能主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主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刘长天方

处方3、清肝利咽汤

处方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栀子12克,枳实12克,桔梗10克,射干12克,蝉衣9克,苏子15克,半夏12克,前胡10克,白芥子9克,甘草10克。

功能主治清肝利咽,降逆化痰。主肝气上逆,壅滞咽喉。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宋根信方

处方4、廓清饮

处方枳壳6克 厚朴4.5克 大腹皮3~6克白芥子1.5~2.1克或3~6克 萝卜子(生捣)3克(如中不甚胀,能食者不必用此)茯苓<连皮用)6~9克 泽泻6~9克 陈皮3克

功能主治行气消肿,化湿利水。治三焦壅滞,胸膈肿胀,气道不清,小水不利,年力未衰,通身肿胀,或肚腹单胀者。

用法用量水220毫升,煎取160毫升,空腹时温服。如内热多火,小水热数者,加栀子、木通各3~6克;身黄,小水不利者,加茵陈6克;如小腹脓满,大便坚实不通者,加生大黄9~15克;如肝滞胁痛者,加青皮;如气滞胸腹疼痛者,加乌药、香附;如食滞者,加山楂、麦芽。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5、摄魂汤

处方生枣仁15克 麦冬30克 熟地30克 白芍30克 当归15克 山茱萸15克 人参30克 茯神15克 远志6克 巴戟天15克 柏子仁9克 白芥子6克

功能主治治心肾不交,神魂不定,幻觉自身为两。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6、竹沥枳术丸

处方白术(去芦,土炒)苍术(泔制,盐水炒)各60克 枳实(麸炒)陈皮(去白)白茯苓(去皮)半夏(白矾、皂角、生姜水煮干)南星(制同上)黄连(姜炒)条芩(酒炒)当归(酒洗)山楂(去核)白芥子(炒)白芍(酒炒)各60克 人参15克 木香3克

制法上为细末,以神曲180克、姜汁150毫升、竹沥200毫升,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火,顺气除湿。治头目晕眩,肢体麻木。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7、阳和活络汤加减

处方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化痰祛瘀。主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摘录郑国珍方

处方8、宣郁定痛汤

处方白芍30克 川芎 当归 丹皮各9克 柴胡6克 甘草 白芥子 大黄 牛膝 炒栀子各3克

功能主治治两胁作痛,日久不愈,时作时止,作时身发寒热,不思饮食,属肝胆气郁,肝血瘀阻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9、止嗽神丹

处方人参3克 白芍3克 酸枣仁6克 北五味子3克 麦冬15克 苏子3克 益智仁1.5克 白芥子3克

功能主治治久漱不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二

处方10、消痰汤

处方海藻9克 半夏9克 白芥子9克 贝母9克 南星3克 人参9克 茯苓15克 昆布3克 附子0.3克 桔梗9克

功能主治消痰散结。治喉患大肿,忽痛忽不痛,外现五色之纹,中按之半空半实,此乃痰病结成,似瘤非瘤,似瘿非瘿。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疡医大全》卷十八补。

摘录《石室秘录》卷四

处方11、定吼丸

处方南沙参1.5千克 豆豉1.5千克 黑苏子2.5千克 杏仁2.5千克 橘红1千克 制半夏1.5千克 白桑皮2,5千克 象贝2.5千克 白芥子500克 蒌皮500克 莱菔子1千克

制法上药研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化痰降气。主哮喘。

用法用量每次6~9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丁甘仁家传珍方选》

处方12、黑丑散

处方黑丑30克,制半夏30克,炒白芥子60克,木香30克,橘红30克,茯苓45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行气化饮。主水饮停胃。(妊娠胃痛)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3-6克,水煎,去滓温服。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13、清上消郁汤

处方昆布(洗)玄明粉 陈皮 半夏(姜制)黄连 海藻 莪术 川芎 香附 青黛 白芥子

功能主治清上解郁,化痰软坚。治痰火气血郁结而成瘿瘤,寸脉弦而滑。

用法用量加薄荷,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处方14、加减阳和汤

处方麻黄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术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温阳散寒,化瘀通络。主寒凝气滞,瘀阻经脉。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尚尔寿方

处方15、痰气俱安汤

处方陈皮(去白)6~9克 半夏6克 胆星3~6克 海石6克 白芥子(炒,研)2.1克 泽泻 木通各4克

功能主治降气祛痰。治癫证。痰气壅塞心窍,阻闭经络,僵仆搐搦,强直昏迷。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大便秘结,而火不下者,加大黄;不应,加芒消;如痰盛火不降者,加童便;如舌黄,小水不利者,加栀子;如口渴喜冷者,加生石膏;如胸胀痛者,加青皮;如痰因风鼓,加钩藤、僵蚕;如经络痰滞不活,加竹油、姜汁。

摘录《会约医镜》卷十二

处方16、杏仁芥子汤

处方杏仁9克 白芥子4.5克 木通4.5克 姜水炒黄连2.4克 盐水炒连翘6克 栀子4.5克 滑石9克 芦根4.5克 竹叶3克 云苓9克 半夏6克

功能主治治湿温盘结气分,内蒙包络,神昏谵语,舌苔黄腻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病指南》卷下

处方17、除痹逐瘀汤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2克,红花9克,刘寄奴15克,姜黄12克,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芷12克,灵仙12克,桑枝30克,胆星9克,白芥子9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地气通络,除湿涤痰。主气滞血瘀,痰湿阻络。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吕同杰方

处方18、生慧汤

处方熟地30克 山茱萸12克 远志6克 生枣仁15克 柏子仁(去油)15克 茯神9克 人参9克 菖蒲1.5克 白芥子6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心肾兼补。治健忘。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一月,自然不忘矣。

摘录《辨证录》卷四

处方19、外敷正骨散

处方生地10克 白芥子 白及 续断 制乳香 制没药 大黄各6克 五加皮 骨碎补各4.5克 黄柏3克 肉桂2克 牡丹皮1.5克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脱位及一切新鲜性伤筋疾患,瘀肿疼痛。

用法用量白酒或醋调敷伤处。

摘录《刘寿山正骨经验·附方》

处方20、阳和汤

处方熟地黄30克,鹿角胶9克,上肉桂3克,甘草3克,炮姜1.5克,麻黄1.5克,白芥子6克。

功能主治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阳虚血亏,阴寒内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郑艺文方

处方21、竹沥化痰丸

别名导痰小胃丹(《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南星 半夏(二药用皂矾、姜水浸,煮干)各60克 陈皮 枳实(二药用皂矾水泡半日,炒)各60克 白术(去芦)60克 苍术(用米泔、皂矾水浸一宿;去黑皮,切,晒干,炒)60克 桃仁(去皮)杏仁(用皂矾水泡,去皮、尖)各30克 红花(酒蒸)30克 白芥子(炒)30克 大戟(长流水煮一时,晒干)30克 芫花(醋拌湿,过一宿,炒黑)30克 甘遂(面裹煨过)30克 黄柏(炒褐色)30克 大黄(酒湿纸包,煨过,再以酒炒)45克

制法上为末,姜汁、竹沥打蒸饼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中风不语,瘫痪初起,湿痰上攻,头风头痛,痰火眩晕;痰痞积块;哮吼;喉痹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极甚者,服50~70丸。量人虚实加减,再不可多;恐伤胃气。一切痰饮,临卧时白汤送下,一日一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22、消肿汤

处方夏枯草 元参 花粉各9克 山茨菇 煅牡蛎 海藻 昆布 桔梗各6克 生甘草 白芥子各3克

功能主治化痰软坚,消结散肿。治无名疬,骤然红肿者。

用法用量清水煎,食后服之。

摘录《疬科全书》

处方23、芥子酒

处方白芥子250g 白酒1000ml 黄酒2000~3000ml

炮制将白芥子研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3日,再入黄酒或米甜酒浸泡3日;去掉药袋,澄清后即可饮用。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利气豁痰。主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20~5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摘录《本草纲目》

处方24、小儿至宝丸

处方紫苏叶50g 广藿香50g 薄荷50g 羌活50g 陈皮50g 白附子(制)50g 胆南星50g 白芥子(炒)30g 川贝母50g 槟榔50g 山楂(炒)50g 茯苓200g 六神曲(炒)200g 麦芽(炒)50g 琥珀30g 冰片4g 天麻50g 钩藤50g 僵蚕(炒)50g 蝉蜕50g 全蝎50g 牛黄6g 雄黄50g 滑石50g 朱砂10g

性状为橙黄色至棕黄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苦,有辛凉感。

炮制以上二十五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紫苏叶等二十一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镇惊,化痰导滞。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惊惕抽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每丸重1.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5、鹭鸶咯丸

处方麻黄12g 苦杏仁60g 石膏60g 甘草12g 细辛6g 紫苏子(炒)60g 白芥子(炒)12g 牛蒡子(炒)30g 瓜萎皮60g 射干30g 青黛30g 蛤壳60g 天花粉60g 桅子(姜炙)60g 牛黄5g

性状本品为黑绿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甜、苦。

炮制以上十五味,除牛黄外,其余麻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0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用于百日咳,痰浊阻肺,阵阵咳嗽,痰鸣气促,咽干声哑。

用法用量梨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1.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6、化核膏

处方壁虎14条 蜘蛛28个 蜗牛36枚 大麻油2千克 鲜何首乌藤叶 鲜甘菊根 鲜薄荷 鲜牛蒡草 鲜苍耳草各250克 连翘 玄参 苦参 白蔹 白芥子 僵蚕 水红花子大黄 荆芥 防风各120克 制木鳖油250克 炒黄丹适量 丁香油6克 麝香6克 苏合油30克

制法用菜油2千克,先煎枯前三物,捞去不用;再入何首乌藤叶至苍耳草等五味,武火熬至草枯去滓;俟油冷,再入连翘至防风等十味,浸一夜,熬至黑枯,滤油去滓;加木鳖油、铅丹,慢入慢搅,文火再熬至滴水成珠,膏不粘指为度;再加入丁香油,麝香,苏合油搅匀,退火气,摊成膏。

功能主治治瘰疬,结核。

用法用量贴患处。

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处方27、加减散花去癫汤

处方生白芍30克 当归 麦冬各15克 焦栀 元参 辰茯神 杜牛膝各9克 川柴胡6克 生甘草 白芥子 鲜石菖蒲各6克 当门子0.15克(冲)

功能主治治悲苦发狂。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28、换骨丹

处方麝香(研.半钱)、桂心(一两半)。甘松(去土)、川乌(生用.去皮脐)、白芥子(炒)、藿香、草乌(去皮脐.生用)、海桐皮(炒)、何首乌、羌活、龙脑(研)、骨碎补(去毛.炒)、牛膝(酒浸.炒)、威灵仙(去土)、桑皮(炒)、槐角、木鳖子(炒)、青皮(去白)、自然铜(醋淬七次.研)、陈皮(去白),各二两。白芷、防风、甜瓜子(炒)、萆薢(炒)、五灵脂、川芎、甘草(盐水炙)、苦参、白胶香,各半两。朱砂(二两为衣),麻黄(去根节.一十斤.河水七斗.煮减半.去滓.澄清再煎如饧.磁器手贮)。

炮制上为细末,用麻黄膏子,入炼蜜少许,搜成剂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中风瘫痪,久不愈,四肢不随,服诸药不效。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食后搥碎,茶酒任下,或用生姜自然汁,更入酒半盏化开服,可更进酒一二盏投之,日二服,至三日于病处微汗为效,至十日大效。药性稍热,病寒者多效。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9、痰块百效膏

处方制甘遂60克 红芽大戟90克 麻黄12克 白芥子24克 生南星48克 僵蚕48克 朴消48克 藤黄48克 姜半夏48克

功能主治化痰散结。治痰核。

用法用量加麻油、铅粉熬膏,摊贴。如已溃者,加九一丹少许。

摘录《千金珍秘方选》

处方30、控涎丸

处方甘遂(醋制)300g 红大戟300g 白芥子300g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带有淡黄色斑点的糊丸;味微辛、辣。

炮制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米粉或黄米粉240g,调稀糊。取上述粉末,用稀糊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涤痰逐饮。用于痰涎水饮停于胸膈,胸胁隐痛,咳喘痛甚,痰不易出,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用温开水或枣汤、米汤送服,一次1~3g,一日1~2次。

注意孕妇忌服;体虚者慎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1、控涎丹

别名子龙丸(《外科垒生集》卷四)。

处方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攻逐痰饮。治痰涎内伏,胸背、手脚、颈项、腰胯突然痛不可忍,内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走易不定,或头痛不可举,昏倦多睡,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多有锯声,及手脚沉重,腿冷痹麻,气脉不通等。

用法用量食后及临卧时用姜汤成熟水送下5~10丸。如疾猛气实,酌加用量。

备注本方是从《圣济总录》卷十“趁痛丸”演化而来。参见该条。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处方32、理本汤

处方人参3克 白术15克 麦冬9克 山药15克 芡实15克 巴戟天9克 肉桂3克 桔梗1.5克 贝母1.5克 白芥子6克 防己1克 茯苓9克 豨莶草3克

功能主治理本祛邪。治风寒湿痹,一身尽痛,时作时止,痰气不清,欲嗽不能,咽喉气闷,胸膈饱胀,二便艰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33、肠痈饮

处方大黄(炒)朴消各3克 丹皮 白芥子 桃仁各6克

功能主治主肠痈,小腹坚硬如掌而热,按之则痛,肉色如故,或掀赤微肿,小便频数,汗出憎寒,脉紧实而有力。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仙拈集》卷四

处方34、火土两培丹

处方人参90克 白术150克 茯苓60克 苡仁150克 芡实150克 熟地250克 山茱萸120克 北五味30克 杜仲90克 肉桂60克 砂仁1 5克 益智仁30克 白芥子90克 橘红30克

制法各为末,蜜丸。

功能主治治气虚多痰。

用法用量每日白滚水送下15克。

摘录《石室秘录》卷三

处方35、化岩汤

处方人参30克 白术60克 黄耆30克 当归30克 忍冬藤30克 茜草根6克 白芥子6克 茯苓9克

功能主治治乳岩溃烂,状似蜂窝,肉向外生,终年不愈者。(癌)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处方36、祛癫汤

处方人参15克 白术30克 肉桂3克 干姜3克 白芥子15克 甘草1.5克 菖蒲1.5克 半夏9克 陈皮3克

功能主治治癫痫。脾胃虚寒,痰凝胸膈不化。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六

处方37、清膈煎

处方陈皮4.5克 贝母(微敲破)3~9克 胆星3~6克 海石6克 白芥子1.5~2.1克 木通6克

功能主治清化痰热。治痰因火动,气壅喘满,内热烦渴。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如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50毫升;如渴甚者,加天花粉3克;如热及下焦,小水不利者,加栀子4.5克;如热在上焦,头面红赤,烦渴喜冷者,加生石膏6~9克;如痰火上壅而小水不利者,加泽泻3~6克;如痰火闭结,大便不通而兼胀满者,加大黄9克,或朴消3~6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38、淋渫乌头散

处方泽乌头(生用,不去皮)木鳖子(去壳)白芥子 鳖甲(去裙拥)各30克 杏仁(生用,不去皮)100个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顽痹不仁,及筋骨疼痛挛急。

用法用量用水750毫升,煎数沸,去滓,乘热淋渫患处,冷即再煮热,依前淋渫三五遍。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39、回阳软坚汤

处方上肉桂3~9克 白芥子9~15克 炮姜6~12克 熟地15~30克 白僵蚕6~12克 橘红9~15克 三棱9~15克 麻黄3~6克 莪术9~15克 全丝瓜6~15克

功能主治回阳软坚,温化痰湿。治腋窝淋巴结核,胸壁结核,胸前疽,腋疽及一切表皮不变,肿硬聚结之阴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40、降火化痰汤

处方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贝母 胆星 海石 木通各1.5克 白芥子1.8克

功能主治治痉病,因痰火而成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60毫升。

摘录《会约医镜》卷十二

处方41、括痰丸

处方半夏(制)60克 白芥子60克 干姜(炒黄)30克 猪苓60克 炙甘草15克 陈皮120克(切碎,用盐6克入水中,拌浸一宿,晒干)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停痰积饮,吞酸呕恶,胸胁胀闷疼。

用法用量每服3克,温开水送下。如胸胁疼痛者,加乌药60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2、昆布散

处方昆布 香附 夏枯草 川贝 元参 牡蛎 半夏 白芥子 忍冬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马刀。虚痰入络,项侧胀硬,形如长蛤,其核坚硬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温开水送下。

摘录《顾氏医经读本》卷六

处方43、化滞汤

处方陈皮(去白)3克 青皮1.8克 茯苓4.5克 厚朴3克 白芥子(炒,研)1.8克 大黄(煨)6克

功能主治治瘟疫下后,余邪作痞,心胸饱胀,脉实而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会约医镜》卷五

处方44、鹭鸶喀丸

别名鹭鸶咳丸(《中药制剂手册》)。

处方杏仁(去皮,炒)60克 牛蒡子(炒)30克 生石膏60克 栀子(炒)60克 天花粉60克 紫苏子(炒)回克 甘草12克 瓜蒌皮60克 麻黄12克 青黛30克 蛤壳60克 射干30克 白芥子(炒)12克 细辛6克

制法上药十四味,共研细粉,过罗,每552克细粉兑龙延香1.5克,麝香0.6克,共研细,混合均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2克,金衣三十六开,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清宣肺热,止嗽化痰。治小儿百日咳。咳嗽不已,连作数十声,甚则呛血、音哑,面目浮肿,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2丸,每日二次,温开水或煮梨汤过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5、四妙散

处方威灵仙(酒浸)15克 羊角灰9克 白芥子3克 苍耳(一云苍术)4.5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痛风走注。

用法用量每服3克,水煎去滓,用生姜1大片擂汁,入汤调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处方46、返魂丹

处方生玳瑁15克 朱砂克 雄黄15克 白芥子15克

制法上药同研如面,酒煎安息香30克为膏,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主卒中风不语,精神闷绝,及中恶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以童便送下5丸,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处方47、趁痛丸

处方大戟(刮去皮)甘遂 白芥子各30克

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末,用大麦面30克和匀,醋调作饼子,慢火炙黄熟,再捣罗,用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风毒留客日深,气虚邪实,攻击不定,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渐加至15丸,空腹时用冷酒下。病甚,不入大麦面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处方48、利膈豁痰汤

处方半夏 橘红 枳实 槟榔 沉香 桔梗 栝楼 黄连(炒)栀子(炒)香附(制)细茶 白芥子 石膏

功能主治治噎膈。气结痰壅,郁而化热,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广要》引《证治大还》

处方49、胜金理中丸

处方肉桂 海螵蛸 白芥子 白胡椒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用神曲、生姜汁打和为丸。

功能主治治新久寒痰哮喘,声如曳锯。

用法用量每服6克,开水送下。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50、丹参散结汤

处方丹参12克,玄参12克,白芥子10克,山药10克,丝瓜络10克,橘核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莪术10克,肉桂6克,金银花藤30克,鸡血藤20克。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主脾肾两虚,寒湿凝结,经络阻遏。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中医杂志》

处方51、散偏定痛饮

处方生地30克,当归15克,川芎20克,赤芍20克,白芍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白蒺藜15克,天麻10克,石决明30克,牛子20克,升麻10克,地骨皮30克,白芥子15克,细辛6克,白芷10克,甘草10克,止痉散(分冲)6克。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平肝祛风,止痛。主气滞血瘀,风痰阻络。(三叉神经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靳文清方

处方52、换骨丹

处方麝香(研)4.5克 桂(去粗皮)45克 麻黄5千克(去根、节,用水适量浸,煮减半,去滓澄清,再煎,入锡瓷器收贮)朱砂60克(为衣)甘松(去土)川乌头(生,去皮、脐)白芥子(炒)藿香 草乌头(生,去皮、脐)海桐皮(炒)何首乌 羌活 龙脑(研)骨碎补(去毛,炒)牛膝(酒漫)威灵仙(去土)桑白皮(炒)槐角 木鳖子(炒)自然铜(醋淬七遍,研细)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30克 白芷 防风 甜瓜子(炒)萆薢(炒)五灵脂 川芎 甘草(盐炙)苦参 白胶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麻黄膏子,入少量熟蜜搜和成剂,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中风瘫痪久不愈,四肢亸曳不遂,服诸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捶碎,食后茶、酒任下;或用生姜自然汁,更入酒适量化开服。可更进酒适量,日二服。至三日,于当病处微汗为效。但药性稍热,病寒者多效。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53、散偏汤

处方白芍15克 川芎30克 郁李仁3克 柴胡3克 白芥子9克 香附6克 甘草3克 白芷1.5克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活血止痛。治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于少阳经,遂致半边头风,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其痛时轻时重,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54、启心救胃汤

处方人参30克 茯苓30克 白芥子9克 菖蒲3克 神曲9克 半夏6克 南星6克 黄连3克 甘草3克 枳壳1.5克

功能主治治起居失节,胃气伤而痰迷,致成呆病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三剂。

摘录《辨证录》卷四

处方55、消疬汤

处方柴胡9克,白芍9克,青皮9克,陈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白芥子9克,香附9克,莪术9克,牡蛎15克,瓜蒌12克。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化痰软坚。主肝郁痰结。(前列腺肥大)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贵阳中医学学报》

处方56、三子养亲汤

别名三子汤(《寿世保元》)。

处方紫苏子 白芥子 萝卜子

制法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

功能主治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

用法用量每剂不过9克,布包,煮作汤饮。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3片。

摘录《韩氏医通》卷下

处方57、三子养亲汤

处方山楂子 莱菔子 白芥子

功能主治消食化痰。【主组】食积痰滞,胸腹饱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攻四肢,肩背作痛,下遗大肠,时泻时止,或时吐痰,口中觉甘。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58、阳和汤

处方熟地黄30克 麻黄1.5克 鹿角胶9克 白芥子6克(炒,研)肉桂3克 生甘草3克 炮姜炭1.5克

药理作用对结核菌的抑制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1(11):41,据对5例顽固结核病例的痰培养进行抑菌试验,证实本方确有抑制结核菌作用。但方中七种药物单用则无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功能主治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阳虚寒凝而成之流注、阴疽、脱疽、鹤膝风、石疽、贴骨疽等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者。现用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疮疡阳证、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均忌用。

备注方中重用熟地大补营血为君;鹿角胶生精补髓,养血温阳为臣;姜炭破阴和阳,肉桂温经通脉,白芥子消痰散结,麻黄调血脉,通腠理,均以为佐;生甘草解脓毒而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阳回阴消,血脉宣通,用于阴寒之证,犹如离照当空,阴霾四散,故名阳和汤。

摘录《外科全生集》

处方59、增损逍遥散

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陈皮15克,清半夏10克,羌活10克,桂枝10克,白芥子10克,附片10克,秦艽10克,茯苓10克,以白酒作引。

功能主治疏肝和脾,散寒祛风。主风寒乘虚而入,凝之于肩,肩凝作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饭后服用。

摘录郭焕章方

处方60、祛火至圣汤

处方熟地30克 山茱萸15克 麦冬15克 北五味15克 玄参9克 地骨皮9克 丹皮3克 沙参15克 白芥子3克 芡实15克 车前子3克 桑叶7片

功能主治峻补真阴,兼清虚热。治肾阴不足,又感寒邪,夜热昼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