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垂柳的处方

浏览

垂柳(别名柳树、清明柳、吊杨柳、线柳、倒垂柳、青龙须[根名]),苦,寒。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叶:慢性气管炎,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高血压;外用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皮肤搔痒,灭蛆,杀孑孓。枝、根皮:白带,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烧烫伤。须根:风湿拘挛、筋骨疼痛,湿热带下及牙龈肿痛。树皮:外用治黄水疮。本文介绍了含有垂柳的处方24个。

处方1、琥珀膏

处方琥珀1两(细研),丁香3分,木香3分,桂心半两,朱砂半两(细研),木鳖子半两(去壳),当归半两,白芷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木通半两,垂柳枝3两,松脂2两,黄丹7两,油1斤2两。

制法上琥珀、丁香、木香、桂心、朱砂为细末,其木鳖子以下6味并细锉,以油浸1宿,于净铛内以慢火煎,候白芷焦黄色漉出,次下松脂令消,绵滤过,澄油清,却安铛内慢火煎,下黄丹,以柳木篦不住手搅令色黑,滴于水碗内,看软硬得所,入琥珀等末搅令匀,倾于瓷盆中。

功能主治解毒生肌消肿。主瘰疬及一切风气结核,坚硬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时,看大小,火畔熁,以纸上匀摊贴之,1日2度换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处方2、琥珀膏

处方琥珀1分(细研),雄黄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丁香1分,木香1分,当归1分,白蔹1分,芎䓖1分,木鳖子1两(去壳),乱发1两(烧灰),生地黄2两(切),垂柳枝3合(锉),槐枝3合(锉),松脂1两,黄丹5两,清麻油15两。

制法上丁香、木香、当归、白蔹、芎䓖为细散,以琥珀、雄黄、朱砂相和,细研,候膏成,乃下余药,并以油浸1宿,净铛内煎炼,以地黄色黑为度,绵滤去滓澄清,却于铛内慢火熬药油,相次入黄丹,以柳木篦不住手搅令色黑,取少许滴于水内,看硬软得所,入琥珀等搅令匀,倾于不津器内盛。

功能主治一切恶毒疮肿,坚硬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时,看疮肿大小,以故帛上涂贴,1日2度换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三

处方3、黄耆膏

别名黄耆散

处方黄耆1分,白芷1分,白及1分,白薇1分,当归1分,芍药1分,防风1分(去叉),甘草1分,细辛1分(去苗叶),嫩桑枝1分,垂柳枝2两,乳香(研)1分,铅丹6两,清麻油1斤。

制法上除乳香、油、铅丹外,细锉,以油浸1宿,次日煎候白芷黄黑色,绵滤去滓,下铅丹,以柳蓖搅候变黑色,滴水中为珠子,即入乳香末,足搅令匀,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止痛,抽火毒,吮脓。主灸疮。

用法用量黄耆散(《普济方》卷二七七)。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处方4、麻子仁酒

处方麻子仁2合(炒),黑豆1合(紧小者,炒),鸽粪2合(炒),垂柳枝2握(锉,半寸长)。

制法先以酒7升,煮柳枝至5升;炒鸽粪、麻仁、黑豆等令黄,乘热投于柳枝酒内,须臾去滓令净。

功能主治偏风。手足不遂,口面喎[音 wāi]斜。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金匮翼》引作“麻子仁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

处方5、大垂云膏

处方当归1两,附子(去皮脐,生用)1两,芎䓖1两,防风1两,川升麻1两,槐子1两,细辛(去苗)1两,侧柏叶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分,甘草1分,桑根白皮1分,白及1分,黄耆1分,白僵蚕1分,垂柳1握(煎了不在吊),黄丹7两,雄黄半两,朱砂1分(细研),硫黄2分(细研),麝香1钱(细研),白芷1分,没药1分,麒麟竭1分(细研),龙脑1分(细研),黄蜡4两(细研),油1斤半。

制法上药除研了药并丹外,细研,先熬油令沸,下锉药,煎候白芷黄赤色,以绵滤过,拭铛令净,再煎,下丹,以柳木篦搅,候变黑,即下蜡熔尽,滴于水中为珠子不散,即次下诸药末,搅令匀,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焮肿,发背,疽疮,风肿,肠痈,乳痈,瘰疬,疥癣,发鬓,牙痈,发脑,肾痈,马坠磕破骨损、及一切虫蛇毒物咬伤。

用法用量发背疮,热酒调1钱服,外贴之。余症外贴,虎豹咬着,用甘草水洗后贴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三

处方6、换骨膏

处方槟榔1分,没药1分,盐1分,麝香1分(细研),当归1分,干蝎1分,芎藭1分,黄丹3两,清油5两,垂柳枝2两(锉)。

制法上为未,先以油煎柳枝令黄黑色,滤去,以绵滤过,都入铛中,下盐、黄丹,以柳木篦搅,慢火熬令黑色,下诸药末,急搅令匀,盛瓷盒中。

功能主治一切风毒流注,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摊膏于故帛上贴,1日3两度换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三

处方7、柳枝汤

处方垂柳枝1握,槐白皮1握,桑白皮1握,白杨皮1握。

制法上细锉。

功能主治齿龈肿,连耳脑肿疼。

用法用量每用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入盐1钱,搅令匀,热含冷吐。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处方8、胡桐泪散

处方胡桐泪1两,槐树根5两,白蔷薇根5两,垂柳梢5两,李树根5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槽疼痛,龈肿齿疏。

用法用量每用半两,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热含冷吐。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处方9、垂柳膏

处方垂柳枝5两,苦参2两,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漆疮痒痛。

用法用量每用3匙,水2碗,煎至1碗,去滓,研入好墨汁半匙搅匀,再熬成膏,以瓷盒盛,候冷。用少许涂疮上。

摘录《卫生总微》卷二十

处方10、赤芍药膏

处方赤芍药5钱,蓖麻子60枚,猪麻子、巴豆60枚,当归5钱,垂柳枝7条(长3寸),黄丹4两,香油8两(冬月增油,夏月用油6两)。

功能主治发背,诸般恶疮,臁疮。

用法用量以香油煎各药,文武火三上三下,滤去滓,方入黄丹,用柳枝不住手搅,滴水中试之不散为度。摊贴患处。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三

处方11、垂柳膏

处方垂柳枝白皮2两(锉),蒴藋根4两(锉),丹砂1分(细研),熟鸡子黄1个,熊胆半两(研),故青帛7寸(烧灰,研),蜡1两,铅丹4两,清油1斤。

制法上药无熬油令沸,下柳皮、蒴藋根,煎候赤黑色漉出,以绵滤去滓,下丹、蜡煎,以柳篦搅,候变黑色,下4味研药,更搅令匀,滴水中成珠子,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一切疮肿。

用法用量用故帛上摊贴,每日2次。肠痈,以绵裹半枣许,含化咽津,以愈为度;眼暗,捏作饼子,以针刺作孔30-50个,贴眼上便愈;耳聋,作挺子,当中刺为孔,塞耳中,日2换即愈;打损,取膏涂贴疼痛处,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12、垂柳枝煎

处方垂柳枝(长2寸)7茎,桃枝(长2寸)7茎,枸杞枝(长2寸)7茎,马牙消1分(细研),桑枝(长2寸)7茎,竹叶49片,黄连半两(去须),决明子半两,龙脑半钱(细研)。

制法上除消及龙脑外,以浆水2大盏,于铜器中煎至一半,去滓,重以绵滤令净,入消及龙脑,搅令匀,更煎令稠。

功能主治风赤眼。

用法用量每以铜箸头取如小豆许,点目中,每日3-5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13、垂柳汤

处方倒垂柳2斤(锉),白矾2两(生),杏仁3两。

功能主治皮肤风热,生疮(疒咅)(疒畾),或痒痛。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煎至1斗,去滓。于无风处洗浴。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14、柳枝煎防风丸

处方倒垂柳枝2斤,桑枝2斤,槐技2斤,天寥木枝2斤,仙灵脾叶2斤。

制法上锉,以水7斗,于大银锅中,煎取1斗,尽滤去滓;用晚蚕沙1升,炒令香,捣罗为末,入药汁中相和,再煎稀稠得所,取出,用瓮合盛,每用酒调下后丸药: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1两,五味子1两,人参1两(去芦头),五加皮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赤茯苓1两,白鲜皮1两,甘菊花1两,松子1两(去壳),乌蛇3两(酒浸,去皮骨,炒令黄),露蜂房1两(微炙)。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风疾,体生疮肿,瘙痒出脓,风毒极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1中盏,入煎成药1茶匙调匀,食前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15、保安膏

处方当归(切,焙)1两,附子(去皮脐)1两,芎䓖1两,防风(去叉)1两,白蔹1两,升麻1两,细辛(去苗叶)1两,侧柏1两,萆薢1两,桃仁(去皮)半两,甘草半两,桑根白皮半两,垂柳枝半两,白芨半两,黄耆半两,白芷半两,白僵蚕半两,铅丹(研)5两,雄黄(研)半两,麝香(研)半两,硫黄(研)半两,杏仁(去皮)3分,丹砂(研)1分。

制法上(口父)咀,以麻油2斤,于新瓷器内浸药1宿,次日纳铛中,文武火炼,候稀稠得所,以绵滤去滓,入雄黄、铅丹、丹砂、麝香、硫黄等物再煎,须臾息火,别入黄蜡4两,候药凝稍过,倾入热瓷器内盛之,勿令尘污。

功能主治一切疮肿。发背,瘰疬,瘘疮,疽疮,风肿,干癣,奶癣,肾癣,发鬓,发脑,发牙,蛇虫咬,折伤筋骨,箭入骨,喉闭,难产并胎死腹中,血气冲心,及诸恶疮,数年不痊者。

用法用量发背,酒调2匙,每日2服,外贴,2日1换;瘰疬瘘疮、疽疮、风肿、干癣、奶癣、肾癣、发鬓、发脑、发牙、蛇虫咬,皆贴之;折伤筋骨,酒服半匙;箭入骨,贴之自出;喉闭,含之即通;难产并胎死腹中,并酒化下半两;血气冲心,生姜自然汁加小便同煎,温酒化下1匙;但诸恶疮,数年不痊者,以盐汤先洗,然后贴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16、神圣膏

处方木香30克 雄黄30克(细研)桂心30克 赤芍药30克 当归3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附子30克(生,去皮、脐)丁香30克 白芷30克 黄耆30克 没药30克 芎藭30克 防风30克(去芦头)甘草30克 沉香30克 细辛30克 乳香30克 白檀香30克 甘松香30克 蜡60克 松脂30克 垂柳枝60~90克 柏枝90克 黄丹500克 清麻油1.5千克

制法上药细锉,先煎油沸,下甘松、檀香、柳枝、柏枝,以慢火煎半日,待色赤黑即过滤去滓,下诸药,文火煎,候白芷色黑,滤出,下蜡、松脂令消。以绵滤过,净拭铛,却下药油,入黄丹,再着火煎,不住手搅,候变色黑,滴水如珠即膏成,瓷盒收贮。

功能主治治发背痈疽,疮肿结硬,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用时取布或硬纸上摊贴。每日早晚换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

处方17、柳枝膏

处方垂柳枝150克 苦参60克 黄芩30克

制法上锉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漆疮,四肢壮热。

用法用量每用30克,以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滤去滓,碾人好墨半匙头,拌令匀,再熬成膏,以瓷盒盛,候冷,每用少许,涂于疮上。

摘录《普济方》卷四○七

处方18、不传妙方

处方绿柳树根皮、川椒等分(炒燥,取净末4两),枯矾1两,全蝎5只(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风癣虫,坐板疥癞诸疮。

用法用量猪板油调搽。

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处方19、黄连饼

处方黄连1两(去须),蛇床子1两,乳香1两,杏仁半两,蔓菁根1握,盐1分,大粪灰半两,柳树上木耳1两。

制法上为细散,入酥和,投作饼子,厚如5钱。

功能主治发背、发鬓、乳痈及诸毒肿。

用法用量以贴患上,用粗布紧抹之,每日3-4度易之,夜亦如然;每易时,先以甘草汤洗之,如未作头,贴药便撮作头,如已穴有脓水亦贴之,即生肌肉;如出脓水已尽,即贴乌膏;若有胬肉,即取柳树白木耳细研,微微掺于膏上,贴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20、柳木耳饼

处方老柳树上木耳2两,黄连1两(去须),龙葵根1握(净洗去土,切),乳香1两,人粪半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

制法上药相和,捣三五百杵,捏作饼子,厚5钱以来。

功能主治乳石气发背,疮赤黑色。

用法用量一依疮大小贴之,恐药不住,以单帛勒之,病者觉痒及冷应心,则不得以手搔之,如人行30里,1换,须臾痒不可忍,四畔便皱,脓即已也,急去其药,以甘草温汤洗之,用膏药贴之,每日1换。皆须甘草汤洗之,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21、金丝万应膏

处方木香1两,川芎1两,牛膝1两,生地黄1两,细辛1两,白芷1两,秦艽1两,当归尾1两,枳壳1两,独活1两,防风1两,大风子1两,羌活1两,黄芩1两,南星1两,蓖麻子1两,半夏1两,苍术1两,贝母1两,赤芍药1两,杏仁1两,白蔹1两,两头尖1两,艾叶1两,连翘1两,川乌1两,甘草节1两,肉桂1两,良姜1两,续断1两,威灵仙1两,荆芥1两,藁本1两,丁香1两,金银花1两,丁皮1两,藿香1两,红花1两,青风藤1两,乌药1两,苏木1两,玄参1两,白鲜皮1两,僵蚕1两,草乌1两,桃仁1两,五加皮1两,山栀1两,牙皂1两,苦参1两,川山甲1两,茅香1两,五倍子1两,降香节1两,骨碎补1两,苍耳头1两,蝉蜕1两,蜂房1两,鳖甲1两,全蝎1两,麻黄1两,白及1两,大黄2两,蜈蚣21条,蛇蜕3条,桃树枝3寸,柳树枝3寸,榆树枝3寸,槐树枝3寸,桑树枝3寸,楝树枝3寸,楮树枝3寸。

制法上切为粗片,用真麻油12斤浸药在内,夏浸3宿,春5宿,秋7宿。冬10宿方煎,以药枯油黑为度,用麻布1片,滤去滓,贮瓷器内。另用片子松香不拘多少,先下净锅熔化后,方加药油,量香2斤,用油4两,拭水软硬,仍滤入水缸中,令人抽扯色如黄金即成膏矣。每制一料,计膏70斤,约用银8-9钱,量摊中大膏约一万有余,可济人五千之数。

功能主治一切风气寒湿,手足拘挛,骨节酸痛,男子痞积,女人血瘕及腰疼胁痛,诸般疼痛,结核转筋,顽癣顽疮,积年不愈,肿毒初发,杨梅肿块未破者。肚腹疼痛,泻痢疟疾,痢白而寒,咳嗽哮喘,受寒恶心,胸膈胀闷,面色痿黄,脾胃等症,心疼,负重伤力,浑身拘疼,诸疝小肠气。

用法用量方中丁皮,《验方新编》作“青皮”。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一

处方22、加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3钱,熟地3钱,川芎2钱,芍药2钱,柳树根1两(酒炒)。

功能主治痨热咳嗽如神。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验方新编》卷三

处方23、垂柳汤

处方倒垂柳2斤(锉),白矾2两(生),杏仁3两。

功能主治皮肤风热,生疮(疒咅)(疒畾),或痒痛。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煎至1斗,去滓。于无风处洗浴。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24、柳枝煎防风丸

处方倒垂柳枝2斤,桑枝2斤,槐技2斤,天寥木枝2斤,仙灵脾叶2斤。

制法上锉,以水7斗,于大银锅中,煎取1斗,尽滤去滓;用晚蚕沙1升,炒令香,捣罗为末,入药汁中相和,再煎稀稠得所,取出,用瓮合盛,每用酒调下后丸药: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1两,五味子1两,人参1两(去芦头),五加皮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赤茯苓1两,白鲜皮1两,甘菊花1两,松子1两(去壳),乌蛇3两(酒浸,去皮骨,炒令黄),露蜂房1两(微炙)。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风疾,体生疮肿,瘙痒出脓,风毒极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1中盏,入煎成药1茶匙调匀,食前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