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白扁豆的处方(三)

浏览

白扁豆(别名藊豆、白藊豆、南扁豆、沿篱豆、蛾眉豆、羊眼豆、凉衍豆、白藊豆子、膨皮豆、茶豆、小刀豆、树豆、藤豆、火镰扁豆、眉豆),甘淡;微温;平,健脾,化湿,消暑。主脾虚生湿,食少便溏,白带过多,暑湿吐泻,烦渴胸闷。小编整理出含有白扁豆的处方共18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1~180共60个。

处方1、加味香薷饮

处方香薷、厚朴(炒)、白扁豆、甘草、柴胡、陈皮、川贝母。

功能主治疟疾在盛暑伏天,唇红烦躁作渴,有暑有食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处方2、加味平胃散

处方留白广皮(炒)2两4钱,白扁豆(炒黄)2两4钱,苍术(炒深黄)3两2钱,厚朴(姜汁炒)1两6钱,甘草1两(炒),木通(炒)8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水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姜汤调下。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五

处方3、惺惺散

处方人参 茯苓 木香(焙)天麻 白扁豆(制)陈米(炒)全蝎(焙)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吐泻属脾困内虚者。

用法用量每次1.5克,加生姜、大枣,略煎服。

摘录《直指小儿方》引王氏方

处方4、六神散

别名六神汤

处方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术、白扁豆、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气虚发热,不欲乳食,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六神汤(《易简方》)。胃冷,加附子;风证,加天麻;治利,加罂粟壳。

摘录《三因》卷十八

处方5、乌金丸

处方台乌 熟大黄 人参 莪术 三棱 赤药 黄芩 延胡索 丹皮 阿胶 蒲黄 香附 乌豆衣 生地(忌铁器)川芎各90克 寄奴 蕲艾 白扁豆各60克(以上用苏木水炙)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理气解郁,调经止带。治妇人七情抑郁,气滞食减,口苦咽燥,五心烦热,面黄肌瘦,胸胁刺痛,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每次1丸,温开水送下。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引《良方集成》

处方6、加味香薷饮

处方香薷、山楂肉、枳实、猪苓、陈皮、甘草、白扁豆(炒)、厚朴(炒)。

功能主治中暑,兼腹痛,恶心,泄泻,有食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处方7、加味滞下丸

处方川黄连(切片,拌好酒,用吴茱萸浸2宿,瓦上炒干,分连、萸各贮,净黄连3两,白痢加茱萸1两,赤痢用湿槐花炒,去槐花)8两,白芍药(酒浸,切片炒)5两,乌梅肉2两,滑石(水飞)6两,炙甘草2两,升麻(绿色者,醋炒)3两,莲肉(去心,炒)6两,白扁豆(炒,去壳)3两,红曲(簸净,炒)5两,干葛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5钱,白汤吞下,饥时服;证重者,日服3次。

摘录《广笔记》

处方8、加味香薷丸

处方香薷草4两,白扁豆(炒)2两,广皮2两,粉甘草5钱,宣木瓜2两,白术2两,白茯苓2两,泽泻2两,猪苓2两,藿香2两,滑石1两,川连1两,朱砂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3钱。

功能主治夏月感冒暑气,口渴心烦躁,吐泻发热,霍乱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用以滚水调化,温服。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三

处方9、缩脾饮

处方缩砂仁 乌梅肉(净)草果(煨,去皮)甘草(炙)各120克 干葛(锉)白扁豆(去皮,炒)各6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醒脾止吐。治霍乱之后,服热药太多而致烦躁。并治夏月伤暑,烦渴吐利,头痛身热。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当茶频饮。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10、扁豆粥

处方白扁豆15克 人参5~10克 粳米50克

制法先煮扁豆,将熟,入米煮粥;同时单煎人参取汁,粥熟时,将渗汁对入调匀即可。

功能主治益精补肺,健脾止泄。适用于久泄不止、脾胃虚弱或小儿吐泻交作。

用法用量空腹服,每日2次。

摘录《食鉴本草》

处方11、十味香薷饮

处方香薷叶30克 人参(去芦)白术 陈皮(温汤浸少时,去白)白茯苓 黄耆(去芦)厚朴(去粗皮,锉碎,生姜汁拌炒至黑色)干木瓜 白扁豆(炒去壳)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暑和中,益气健脾。治脾胃不和,乘凉受暑,心腹胀闷,饮食无味,呕哕恶心,五心潮热,体倦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枣1枚,同煎至100毫升,去滓,不拘时侯服。

摘录《百一选方》卷七

处方12、胃关煎

处方熟地10~15克或30克 山药(炒)6克 白扁豆(炒)6克 炙甘草3~6克 焦干姜3~9 克吴茱萸(制)1.5~2.1克 白术(炒)3~9克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泄泻,甚则久泻腹痛不止,冷痢。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取280毫升,空腹时温服。泻甚者,加肉豆蔻(面炒用)3~6克;气虚势甚者,加人参随宜用;阳虚下脱不固者,加制附子3~9克;腹痛甚者,加木香2~3克,或加厚朴2.4克;滞痛不通者,加当归6~9克;滑脱不禁者,加乌梅2个,或北五味子20粒;若肝邪侮脾者,加肉桂3~6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13、八宝粥

处方芡实 薏仁米 白扁豆 莲肉 山药 红枣桂圆 百合各6克 大米150克

功能主治健脾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适用于失眠以及体虚乏力虚肿、泄泻、口渴、咳嗽少痰等。

用法用量分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摘录《民间方》

处方14、五物番薷汤

处方香薷90克 白扁豆(姜制)厚朴(制)白茯苓各45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驱暑和中。治感受暑湿,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煎,温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三

处方15、香薷饮

处方香薷10克 厚朴5克 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适量)

制法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功能主治解表清暑,健脾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用法用量代茶频饮。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6、资生丸

处方白术(米泔水浸,用山黄土拌,蒸九次,晒九次,去土,切片,焙干)90克 人参(去芦,人乳浸透,饭锅上蒸热)90克 白茯苓(去粗皮,水飞,去筋膜,人乳拌,饭锅上蒸,晒干)45克 橘红 山楂肉(蒸)神曲(炒)各60克 川黄连(姜汁炒)白豆蔻仁(微炒)泽泻(去毛,炒)各11克 桔梗(米泔漫,炒)真藿香(洗)甘草(蜜炙,去皮)各15克 白扁豆(炒,去壳)莲肉(去心)各30克 薏苡仁(淘净,炒)90克 干山药(炒)麦芽面(炒)芡实(净肉炒)各45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丸,每丸重6克。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食止泻,调和脏腑,滋养荣卫。治脾胃虚弱,食不运化,脘腹胀满,面黄肌瘦,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每服1丸,醉饱后服2丸,细嚼,淡姜汤送下。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五引缪仲淳方

处方17、银白散

处方人参 茯苓 甘草(炙)白术(面炒)白扁豆(去皮)藿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化湿止泄。治脾胃气弱,泄泻不食。

用法用量每用3克,紫苏汤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玉诀》

处方18、石莲子汤

处方石莲肉 陈皮 甘草 白术(炒)当归 川木瓜 白芍(炒)白茯苓 白扁豆(炒)丹皮

功能主治治久痢,元气虚弱,暑热在内,唇红心烦,而成噤口,水米不进者。

用法用量以乌梅2枚为引,水煎服。兼服香连丸。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处方19、黄耆茯神散

处方黄耆(蜜炙)茯神(去木)甘草(炙)天南星(炮)白扁豆(炒黄)防风(去芦头)白附子(炮)肉桂(去粗皮)山药 白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荣卫气虚,精神不爽,面无颜色,唇口青白,哕逆昏睡,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备注安永本“白扁豆”作“白豆蔻”。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20、开胃山楂丸

处方山楂、六曲、槟榔、山药、白扁豆、鸡内金、枳壳、麦芽、砂仁。

制法炼蜜为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主饮食积滞引起的脘腹胀满、疼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1日1-2次。

摘录《实用中成药手册》

处方21、六和汤

处方缩砂仁、半夏(汤炮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甘草(炙),各一两。赤茯苓(去皮)、藿香叶(拂去尘)、白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二两。香薷、厚朴(姜汁制),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妇人胎前、产后,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2、五物香薷汤

处方香薷(四钱)白扁豆(一钱半)厚朴(姜制.一钱半)白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驱暑和中,通用。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3、六合定中丸

处方广藿香16g 紫苏叶16g 香薷16g 木香36g 檀香36g 厚朴(姜制)48g 枳壳(炒)48g 陈皮48g 桔梗48g 甘草48g 茯苓48g 木瓜48g 白扁豆(炒)16g 山楂(炒)48g 六神曲(炒)192g 麦芽(炒)192g 稻芽(炒)192g

性状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酸、苦。

炮制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祛暑除湿,和中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4、四正丸

处方广藿香90g 香薷90g 紫苏叶90g 白芷90g 檀香30g 木瓜90g 法半夏90g 厚朴(姜炙)90g 大腹皮90g 陈皮90g 白术(麸炒)90g 桔梗90g 茯苓90g 槟榔30g 枳壳(麸炒)90g 山楂(炒)30g 六神曲(麸炒)90g 麦芽(炒)30g 白扁豆(去皮)90g 甘草90g

性状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二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7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化湿止泻。用于内伤湿滞,外感风寒,头晕身重,恶寒发热,恶心呕吐,饮食无味,腹胀泄泻。

用法用量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2丸,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5、神效参香散

处方白扁豆(炒)、人参、木香,各二两;茯苓(去皮)、肉豆蔻(去皮),各四两;陈皮(去白)、罂粟壳(去蒂),各十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脏气虚怯,冷热不调,积在脏腑,作成痢疾,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鱼脑,或下瘀血,或下紫黑血,或赤白相杂,或成五色,里急后重,日夜频并,脐腹绞痛,甚不可忍,及噤口、疳蛊、时瘟诸痢,无问新旧,并能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用温米饮调下,不拘时候,立见神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6、缩脾饮

处方缩砂仁、乌梅肉(净)、草果(煨.去皮)、甘草(炙),各四两。干葛、白扁豆(去皮.炒),各二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利。霍乱之后服热药大多致烦躁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大碗,煎八分,去滓,以水沉冷服以解烦,或欲热欲温,并任意服。代熟水饮之极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7、香朴饮子

处方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炙甘草、紫苏、泽泻、香薷、半夏麹、白扁豆、乌梅肉、木瓜、厚朴(姜制),各二钱。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伏热吐泻,虚烦闷乱。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一个,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8、六和汤

处方缩砂、半夏(汤洗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去芦)、赤茯苓(去皮)、藿香(去土)、白扁豆(姜制)、香薷、厚朴(姜制)、木瓜,各一钱。炙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胃脘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9、十味香薷饮

处方香薷、人参、陈皮、白术、黄蓍、白扁豆、炙甘草、厚朴、木瓜、茯苓(去皮),各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暑气,和脾胃。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热汤冷水任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0、观音散

处方人参一两,茯苓一钱半,神曲(炒)二钱,石莲肉(炒.去心)一分,绵白芷、木香(炮)、白扁豆(去皮.炙焦黄.去火毒)、甘草(炙),各一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外感风泠,内伤脾胃,呕逆吐泻,不进乳食,久则渐渐羸弱。大抵脾虚则泻,胃虚则吐,脾胃俱虚,吐泻不已。此药大能温养脾胃,进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一小盏,枣一枚,藿香三叶,煎四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1、参苓壮脾圆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不见火)、缩砂(去皮)、干姜、胡椒、麦蘖(微炒)、神僸、山药、白扁豆(炒),各等分。

炮制为末,炼蜜为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反胃吐食,口苦吞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及中焦痞,不任攻击,脏腑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饮食,及久病泄痢,肠胃虚滑,并宜服之。常服育神养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白汤送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2、香薷汤

处方白扁豆(炒)、茯神、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一两。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宽中和气,谓荣卫。治饮食不节,饥饱失时,或冷物过多,或硬物壅驻,或食毕便睡,或惊忧恚怒,或劳役动气,便欲饮食,致令脾胃不和,三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遍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并进三服,得汗即痊。常服益脾温胃,散宿痰停饮,能进食,辟风、寒、暑、湿、雾露之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沸汤点服,入盐点亦得,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3、参苓白术散

处方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二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冶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4、生血丸

处方鹿茸、黄柏、山药、白术(炒)、桑枝、白扁豆(炒)、稻芽、紫河车

性状本品为深褐色的水蜜丸;味微苦。

炮制以上八味,将鹿茸、紫河车置容器中,加入黄酒150g,加盖密闭,放入高压罐内或隔水加热,炖至酒尽,干燥,与其余黄柏等六味粉碎成细粉,混匀,过筛。每100g粉末用炼蜜50~70g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补肾健脾,填精补髓。用于失血血亏,放、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g,一日3次,小儿酌减。

注意阴虚内热,舌质红、少苔者慎用。

规格每瓶装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5、参苓白术散

处方人参100g 茯苓100g 白术(炒)100g 山药100g 白扁豆(炒)75g 莲子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50g 桔梗50g 甘草100g

性状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6、水沉散

别名水沉汤(《朱氏集验方》卷一)。

处方香薷叶90克 白茯苓30克(去皮)厚朴(去粗皮,蘸生姜汁炙令紫色)90克 白扁豆30克 丁香15克 甘草15克(炙)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伏暑伤冷,霍乱转筋,虚烦躁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好酒75毫升,同煎至150毫升,水中沉冷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处方37、香薷缩脾饮

处方香薷(三钱)缩砂(二钱)草果仁(一钱半)干葛(一钱半)乌梅肉(二钱)白扁豆(二钱)炙甘草(二钱)

功能主治驱暑和中,除烦止渴。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8、加减四君子汤

处方白扁豆(蒸熟.焙干)、藿香叶、甘草(炙)、黄蓍(去苗),各一两;人参、茯苓(去皮.焙)、白术,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吐泻不止,不进乳食,常服调胃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入盐点服,或用水七分盏,煎五分,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9、千金大养脾圆

处方枳壳、神僸、陈皮(去白)、麦蘖(炒)、茴香、白姜(炮)、缩砂(去皮)、肉豆蔻、三棱(炮)、茯苓(去皮)、良姜、薏苡仁、益智(去壳)、胡椒、木香、白扁豆(炒)、丁香、白术、红豆、藿香(去梗)、山药、苦梗(炒)、人参、甘草(炙)、蓬莪茂(炮),上各等分。

炮制为末,炼蜜为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停寒留饮,膈气噎塞,反胃吐食,心胸痞满,胁肋虚胀,胸腹刺痛,牵引背膂,食少多伤,言微气短,口苦舌涩,恶心呕哕,喜唾咽酸,久病泄泻,肠胃虚滑;或大病气不复常,饮食无味,形容憔悴,酒后多痰,并宜服之。常服养益脾胃,大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粒,细嚼,白汤送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0、香薷散

处方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各半斤。香薷(去土)一斤。

炮制右粗末。

功能主治治脏腑泠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生冷过度,或起居不节,或路卧湿地,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谷,致令真邪相于,肠胃虚弱,因饮食变乱于肠胃之间,便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利者,有吐利俱发者,有发热头痛,体疼而复吐利虚烦者,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或转筋拘急疼痛,或但呕而无物出,或四肢逆冷而脉欲绝,或烦闷昏塞而欲死者,此药悉能主之。

用法用量每三钱,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立有神效,随病不拘时。

备注《活人书》方不用白扁豆,加黄连四两碎,以生姜汁同研匀,炒令黄色,名曰黄连香薷散。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1、丁香饼子

处方半夏(汤泡)60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丁香15克(不见火)白术30克(炒)川白姜30克(泡)甘草30克(炙)白扁豆(用姜汁浸,蒸熟,焙)30克 橘红60克(去白膜,姜汁浸一宿,焙)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生姜汁煮薄面糊为饼,如大棋子大。

功能主治温胃去痰,解酒进食,宽中和气。主积滞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酢吞酸,胁肋刺痛,胸膈痞闷,反胃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一饼,细嚼,生姜汤送下,不拘时。

摘录《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处方42、银白散

处方升麻、知母、甘草(炙)、白扁豆(炒)、山药、人参、茯苓(去皮)、白术,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百病。

用法用量如慢惊搐搦,用麝香饭饮调下。急惊定后,用陈米饮调下。惊吐不止,丁香汤调下。天柱倒,脚软,浓米饮调下。挟惊伤寒,薄荷葱白汤调下。疳气肚胀,气急多渴,百合汤调下。浑身壮热,面赤惊叫,金银薄荷汤调下,赤白痢不思乳食,姜钱三片,枣子三枚,煎汤调下。吃食不知饥饱,不长肌肉,炒麦芽一撮,同生姜煎汤调下。暴泻,紫苏木瓜汤调下。神形脱,言语不正,及大人吐泻,藿香汤调下。诸病后无精神,少气力,不思食,煎生姜枣汤调下。禀受气怯小儿,可每日一服,最妙。每服一钱,汤使如前。当服沸汤点,不计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3、参耆汤

处方人参 黄耆 白术 茯苓 白扁豆 山药 陈皮 葛根 半夏曲 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主诸虚不足,盗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处方44、保胎资生丸

别名资生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处方人参(人乳浸,饭上蒸,烘干)90克 白术90克 白茯苓(研细末,水澄,蒸,晒干,入人乳再蒸,晒干)45克 广陈皮(去白,略蒸)60克 山楂肉(蒸)60克 甘草(去皮,蜜炙)15克 怀山药(切片,炒)45克 川黄连(如法炒七次)9克 薏苡仁(炒三次)45克 白扁豆(炒)45克 白豆蔻仁(不可见火)10.5克 藿香叶(不见火)15克 莲肉(去心,炒)45克 泽泻(切片,炒)10.5克 桔梗(米泔浸,去芦,蒸)15克 芡实粉(炒黄)45克 麦芽(炒,研磨,取净面)30克

制法上药共十七味,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丸重6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固胎。主妊娠三月,阳明脉衰,胎无所养,而胎堕者。

用法用量用白开水或清米汤、橘皮汤、炒砂仁汤嚼化下。

注意忌桃、李、雀、蛤、生冷。

摘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处方45、千金养脾丸

处方人参 白术 白茯苓(去皮)甘草 山药(炒)木香 丁香 白扁豆(炒)缩砂仁 薏苡仁 益智仁 藿香叶 红豆 肉豆蔻 干姜(炮)高良姜 三棱(炮)莪术(炮)神曲(炒)麦蘖(炒)陈皮 枳壳(炒)茴香(炒)苦梗(炒)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养脾消积。治脾胃虚弱,停寒留饮,膈气噎塞,反胃吐食,心胸痞满,胁肋虚胀,胸腹刺痛,牵引背膂,食少易伤,言微气短,口苦舌涩,恶心呕哕,喜唾咽酸,久病泄利,病后气不复常,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用白汤或温酒送下。

备注方中红豆、枳壳,《医学入门》卷七作红豆蔻、枳实,另多胡椒一味。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五

处方46、四白汤

处方白术 白芍 白茯苓 白扁豆 人参 黄耆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色疸。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47、清暑十全汤

处方香薷 木瓜 苏叶 厚朴各3.6克 人参 甘草 白茯苓 白术 白扁豆 半夏 白芍各3克

功能主治清暑益气,健脾化湿。治夏月伤暑,头目昏重,潮热烦闷,多渴呕吐,身体倦怠。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不拘时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二

处方48、香薷汤

处方白扁豆(炒)茯神 厚朴(去粗皮,锉,姜汁炒)各30克 香薷(去土)6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感受暑湿,饮食不节,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6克,沸汤点服,入盐点亦得,不拘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49、香薷散

别名香薷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八),香薷饮(《仁斋直指>卷三)、三物香薷饮(《医方集解》)。

处方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各250克 香薷(去土)50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除湿和中。治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恶寒发热,头痛头重,无汗,胸闷不舒,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浮濡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酒少许,煎至100毫升,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

备注方中香薷发表散寒,祛暑化湿为君;厚朴化湿行滞,宽中理气为臣;白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为佐;煎时加酒活血通阳,使药力通行全身,则邪除而正复。冷服可免药入作吐。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50、六神散

处方人参 白茯苓 干山药 白术 白扁豆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胃冷,加附子;风证,加天麻;泻痢日久,加罂粟壳。

功能主治治小儿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发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枣1个,生姜2片,煎至75毫升,通口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八

处方51、加减四君子汤

处方白扁豆(蒸熟,焙干)藿香叶 甘草(炙)黄耆(去苗)各30克 人参 茯苓(去皮,焙)白术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吐泻不止,不进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入盐点服;或用水150毫升,煎至l00毫升,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52、玉容散

处方白牵牛 团粉 白蔹 白细辛 甘松 白鸽粪 白及 白莲蕊 白芷 白术 白僵蚕 白茯苓各30克 荆芥 独活 羌活各15克 白附子 鹰条白 白扁豆各30克 防风15克 白丁香30克

制法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黧黑皯黯(又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赤豆,木者似莲子;芡实,或长、或斜,或圆,与皮肤相平。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放手心内,以水调浓,擦搓面上,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日用二次。

注意服药期间,戒忧思、劳伤,忌动火之物。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处方53、温脾汤

处方淮山药(炒)5.4克 白茯苓3.6克 白术(制)3克 薏苡仁(炒,研)6克 芡实(炒,研)6克 白扁豆(炒,研)6克 桔梗2.4克 元砂仁(去皮,炒,研)1.5克 甘草(炙)2.4克 神曲(炒)1.2克 白莲肉(炒,研)6克 秫米(炒,研)3克 红枣(去核)2枚

功能主治治脾虚失血。

用法用量水煎,中午时加白糖,开水调服。此方与滋阴汤每日同用,滋阴汤早、晚服,此方中午时服。若气满者,加陈皮(去白)3克,或再加真苏子(炒,研)1.5克,或用广木香磨汁合服,若有冷涎及胃口寒者,加干姜(炒黄)0.9~1.5克,即加肉桂亦妙。

摘录《会约医镜》卷九

处方54、理脾阴煎

处方南沙参6克 白术6克(土炒)茯苓3克 山药4.5克 白扁豆6克(炒)陈皮3克 甘草1.5克 茵陈0.6克 栀子1.5克 白芍3克(炒)苡仁9克 谷芽9克(炒)

功能主治治阳黄。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症会心录》卷下

处方55、加味四君子汤

处方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炙)黄耆 白扁豆(蒸)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治痔血已久,脾胃气虚,面色萎黄,心悸耳鸣,脚弱气乏,口淡,食不知味。

用法用量每服6克,汤调服。此方人未之信,服者颇效,所谓看不上手面,自有奇功。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

处方56、参苏饮子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 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紫苏叶 干木瓜 香薷叶 厚朴(去皮,姜制)半夏曲 白扁豆(炒)陈橘红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主小儿伏热吐泻,虚烦闷乱,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处方57、调中正胃散

处方藿香叶 白术 人参 白茯苓 甘草(炙)陈皮(去白)山药 白扁豆(炒)半夏曲 川白姜(炮)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健脾温中。主小儿脾胃虚寒,吐逆烦闷,神困力乏,饮食不美,虚弱思睡,睡不安稳。

用法用量每服3克,水150毫升,生姜2小片,大枣半个,煎二三沸服。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九

处方58、养中煎

处方人参3~9克 山药(炒)6克 白扁豆(炒)6~9克 炙甘草3克 茯苓6克 干姜(炒黄)3~6克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治中气虚寒。恶心呕吐或便溏泄泻。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嗳腐气滞者,加陈皮3克或砂仁1.2克;胃中空虚觉馁者,加热地9~15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59、全蝎观音散

别名观音全蝎散(《活幼口议》卷十四)。

处方石莲肉(炒,去心)白扁豆(炒)人参各75克 神曲(炒)60克 全蝎 羌活 天麻(去苗)防风(去苗)木香(炮)白芷 甘草(炙)黄耆(捶扁,蜜刷炙)各30克 茯苓(去皮)4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外感风冷,内伤脾胃,呕逆吐泻,不进乳食,渐渐羸瘦;或脾虚自汗,多出额上,沾粘人手。

用法用量婴儿每服0.5克,二三岁1.5克,用水80毫升或150毫升,加枣子半个或1个,同煎至60毫升或100毫升,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60、扁豆散

处方白扁豆30克(生用)

功能主治解毒行血。主毒药伤胎,败血冲心,闷乱喘汗欲死者。

用法用量研极细末,新汲水调下6~9克。口噤者,撬开灌之。

摘录《叶氏女科诊治秘方》卷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