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桔梗的处方(九)

浏览

桔梗[别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吴普本草》),房图、荠苨(《别录》),苦梗(《丹溪心法》),苦桔梗(《纲目》),大药(《江苏植药志》)],苦辛,平。①《本经》:辛,微温。②《别录》:苦,有小毒。③《药性论》:苦,平,无毒。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⑤《本草衍义》:治肺痈。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小编整理出含有桔梗的处方共3213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81~540共60个。

处方1、黄芩汤

别名泻心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1两,桔梗(炒)1两,知母(焙)1两,玄参1两半,马兜铃1两半,防风(去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风牵。痛如针刺,视物不能回顾。心脏伏毒热气壅在膈中而致外障,初患之时,微有头痛目眩,眼系常急,夜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渐生障翳,遮满相牵。

用法用量泻心汤(《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2、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1分,石膏(研)1分,茵陈藁1分,柴胡(去苗)1分,桔梗(锉,炒)1分,牡丹皮1分,荆芥穗1分,栀子仁1分,麻黄(去根节)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六引《护命》

处方3、雷丸膏

处方雷丸1分,甘草1分(两),防风1两(去芦头),白术3分,桔梗2分(去芦头),莽草1两,川升麻1两。

制法上为末,先以猪膏1片,入铛,慢火煎令熔,后下药末,以柳篦不住手搅成膏,绵滤,入瓷盒盛之。

功能主治小儿痫,及伤寒百病。

用法用量每有患者,摩其顶及背。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4、桔梗散

处方桔梗(去芦头)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贝母(煨微黄)半两,紫苏茎叶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天门冬1两(去心),赤茯苓1两,麻黄2分(去根节)。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肺壅咳嗽,喘急不食。妇人风寒咳嗽。

用法用量《广嗣纪要》有杏仁,无贝母。

注意忌食鲤鱼。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5、宽中透毒饮

处方葛根、桔梗、前胡、青皮、厚朴(姜炒)、枳壳(麸炒)、山楂、麦芽(炒)、蝉蜕、连翘(去心)、牛蒡子(炒,研)、黄连、荆芥穗、甘草(生)。

功能主治痘欲出,发热呕吐烦渴,大便酸臭。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灯心为引,水煎服。若大便秘,小便赤涩,腹热闷痛,加大黄、木通通利之。

摘录《金鉴》卷五十六

处方6、黄耆汤

别名十华饮

处方黄耆(细锉)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五加皮(锉)1两,桔梗(炒)1两,羌活(去芦头)1两,甘草(炙,锉)1两,白术(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损,风冷相搏,在脐腹不散,胀满疼痛不已。

用法用量十华饮(《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7、柴胡人参散

处方柴胡(去芦)、人参(去芦)、白术、白茯苓、青皮《去瓤》、桔梗(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白芍药、甘草(炙)、桑白皮、升麻各等分。

功能主治肌热盗汗。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1钱,水1盏,煎至7分,食后温服。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五

处方8、黄芩泻肺汤

处方黄芩、山栀、枳壳、甘草、薄荷、连翘、杏仁、大黄、桔梗。

功能主治肺热里实。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三

处方9、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白茯苓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瓢,焙)1两,知母1两,桔梗(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百合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百合病,羸瘦,不食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10、柴胡汤

别名柴胡饮

处方柴胡(去苗)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桔梗(炒)1两,木通(锉)1两,芍药半两,鳖甲(去裙襕,醋蘸,慢火炙令黄色)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症癖气胀,腹痛,胁肋胀满,不思食饮。

用法用量柴胡饮(《原书卷七十三)。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11、菊花汤

处方菊花1两,升麻1两,独活1两(去芦头),防风1两(去叉),知母1两(焙),黄芩1两(去黑心),玄参1两,藁本1两(去苗土),大黄1两(锉,炒),栀子仁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1两,甘草1两(炙,锉),麦门冬1两(去心,焙),生干地黄(焙)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劳客热,毒气上攻,口中生疮,齿断肉烂。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12、干地黄汤

处方生干地黄(焙)2两,玄胡索2两,大腹(锉)2两,当归(切,焙)1两半,桑耳1两半,威灵仙(去土)1两半,桔梗1两半,木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王不留行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月水不调,或在月前,或在月后,乍多乍少。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食前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13、调胃散

处方苍术、白术、茯苓、白芍药、桔梗、紫苏、槟榔、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胀满。

用法用量小便闭,加车前子;腹胀,加枳壳。

摘录《古今医鉴》卷六

处方14、麻黄汤

别名麻黄羌活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牡丹(去心)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栀子(去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桔梗(锉,炒)半两,升麻半两,荆芥穗半两,大黄(锉,炒)半两,半夏(洗去滑,焙)半两,木香半两,知母(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疟初发,身热,头痛不可忍,临醒时即寒栗战动。

用法用量麻黄羌活汤(《普济方》卷一九八)。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15、麻仁润肠汤

处方麻仁、苏子、枳壳、人参、黄芩、川芎、归尾、生地、陈皮、杏仁、甘草、黄耆、赤芍、桔梗、葱白

功能主治滋养心血,调和胃气。主产后去血过多,津液干涸,肠胃燥结,以致大便闭结者。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16、菊花通圣散

处方防风1两,川芎1两,当归1两,芍药1两,大黄1两,芒消1两,连翘1两,薄荷1两,麻黄半两,石膏1两,桔梗1两,黄芩1两,白术2钱半,栀子2钱半,荆芥穗2钱半,滑石3两,甘草2两,菊花。

功能主治暴发火眼,外障。

用法用量方中菊花用量原缺。风盛,加羌活,倍防风、麻黄;热盛,加黄连,倍芒消、大黄。

摘录《金鉴》卷四十三

处方17、大解散

处方黄耆2钱,羌活2钱,赤芍药7分,桔梗7分,白芷5分,黄连5分,甘草5分,地肤皮3分,川芎3分,明天麻2分。

功能主治痘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处方18、大辟瘟丹

处方桔梗3两,陈橘皮3两,麻黄(去根节)4钱5分,藿香(去梗)3两,升麻3两,生香附2两5钱,半夏(姜汁炒)1两5钱,川乌(煨熟,去皮)1两5钱,滑石(水飞)1两2钱,紫苏叶7钱5分,雄黄(研细,水飞)3两,雌黄(研细,水飞)1两2钱,生大黄3两,赤小豆6两,鬼箭羽1两2钱,丹参1两5钱,忍冬藤花3两,山茨菇(去毛)2两5钱,千金子(去油)1两5钱,广木香1两5钱,茅苍术(生)1两5钱,山豆根1两5钱,五倍子2两5钱,北细辛(去叶)1两2钱,麝香当门子3钱,红芽大戟(米泔浸,去骨)1两2钱5分。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粥为丸,重1钱1粒,用朱砂1两,研细水飞为衣。忌烘干。

功能主治诸般时疫,霍乱疟痢,中毒中风,历节疼痛,心痛腹痛,羊痫失心,传尸骨蒸,偏正头痛,症瘕积块,经闭梦交,小儿惊风发热,疳积腹痛。

用法用量瘟疫伏邪,阴阳二毒,狂躁昏乱,胸膈阻滞,毒邪未发,用薄荷泡汤磨服;羊毛温邪,毒火发动,微见寒热,恍惚神迷,头痛或眩,面色露青,舌有红点,或有疹块,胸胀身板,用石膏泡水磨服;霍乱绞肠痧,或感山岚瘴气,温痢温疟,俱用灯草汤磨服;中蛊毒、狐狸毒,并野菌、河豚、死牛马肉、草木鸟兽等毒,腹痛呕吐,气阻神昏,俱用黄酒磨服;类中风,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牙关紧闭,并历节风痛,筋骨拘挛,手足肿痛,行步艰难,俱用淡姜汤磨服;九种心痛、胃痛、腹痛,头晕作哕,并急中癫痫,鬼气狂叫,奔走失心,羊痫诸风,俱用开水磨服或淡姜汤亦可;男妇传尸骨蒸,劳瘵咳嗽,为虫所伤,每上半个月每日早间用开水磨服1粒;妇人症瘕积块,经闭不调,腹中作痛,梦与鬼交,俱用红花煎汤磨,加黄酒少许服之;小儿惊风发热,积聚腹痛,五疳潮热,痧疹温邪,俱用薄荷叶泡汤磨服;偏正头风,左右上下牙疼,俱用生莱菔汁磨敷患处,内用开水磨服;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俱用烧酒磨,加蟾酥、冰片敷患处,内服用开水磨。预防时行疫证,以绛纱囊装丹,悬于当胸或系左腕。

摘录《羊毛温证论》卷下

处方19、柴胡清肝散

别名柴胡清肝汤、柴胡清肝饮

处方柴胡、黄芩(炒)5分,人参1钱,山栀(炒)1钱,川芎1钱,连翘8分,桔梗8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清肝解郁。主肝胆热盛,头昏目眩,乍寒乍热,或寒热往来,口中味酸,或耳前后肿痛,或发疮疡,或患乳痈,脉弦数。

用法用量柴胡清肝汤(《医学入门》卷八)、柴胡清肝饮(《审视瑶函》卷四)。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柴胡疏肝郁以达热,桔梗清咽膈以达肝,黄芩清膈热凉肝,连翘清心热散结,川芎入血海以解郁,人参入气海以助化,山栀清利三焦,甘草调和中气。为散,竹叶汤下,俾木郁得伸,则肝火自散而胃气敷化有权,安有口酸之患乎?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处方20、茯神丸

处方茯神(去木)1两,人参1两,远志(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熟干地黄(焙)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甘草(炙,锉)1两,五味子1两,山芋1两,桔梗(去芦头,切,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槟榔(生,锉)1两,白术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润肌,清神快气。主风惊邪,心中恍惚,惊悸恐怖,精神不乐。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处方21、桔梗汤

处方桔梗、半夏、陈皮、枳实。

功能主治痰结饱闷眩晕者。

用法用量若恶寒发热,加羌活、防风;里有积热,加栀、连;阳明见症,加白芷、天麻;少阳见症,加柴胡、川芎。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处方22、桔梗汤

处方桔梗3钱,甘草3钱,葱3根,豆豉1撮

功能主治产后外感风寒,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缓缓服。

摘录《一盘珠》卷七

处方23、柴胡芎归汤

处方柴胡1钱,桔梗(去芦)1钱,当归1钱,川芎1钱,芍药1钱,人参1钱,厚朴(姜汁炒)1钱,白术(去芦)1钱,干葛1钱,茯苓(去皮)1钱,陈皮1钱,红花3分,甘草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夜间阴疟。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大枣2枚,乌梅1个,水煎,食远服。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24、麻黄汤

处方柴胡、麻黄、苏叶、甘草、桔梗、枳壳、橘红、防风、苏子、熟半夏。

功能主治发散寒邪。主小儿寒嗽而多痰者。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幼科金针》卷上

处方25、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锉),赤茯苓3分,麦门冬3分(去心),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白皮3分,射干3分,桔梗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上焦浮热,咳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26、健脾丸

处方白术(土炒)4两,扁豆(炒)4两,莲肉(去心)4两,茯苓4两,薏苡仁(炒)4两,麦芽4两,山药4两,五谷虫2两,白芍(酒炒)2两,远志(去心)2两,山楂2两,神曲2两,陈皮2两,泽泻2两,甘草1两6钱,砂仁6钱,桔梗1两2钱。

制法荷叶煎水,老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食积。

用法用量每服1钱或2钱,食远白汤服。有积,加鸡肫皮。

摘录《慈幼新书》卷十

处方27、调中散

处方蓬莪术3分,京三棱3分,甘草1两,黄橘皮1两,独活1两,芎藭1两,防风1两,桔梗1两,白芷1两,白术1两,木香1两,青橘皮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胃气虚冷,少思饮食,面色痿黄,口无滋味,非时吐出清水,频发泄泻,忽时下黄沫白沫,呕逆恶心,身多寒栗,唇皮无光,肌肤不泽,肠内虚鸣,心腹刺痛,忽然心中沉冷气膈不安,一切脾胃虚冷证候。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入温盐煎点,任意吃。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五引《杨子建万全护命方》

处方28、调中丸

处方赤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陈皮(去瓤)1两,桔梗1两,猪苓(去皮)1两,泽泻1两,黄芩1两,大黄1两,桂(去粗皮)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半,葛根1两半,木通1两半,半夏(汤洗)2两,滑石2两,黑牵牛(生用)6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内挟湿热,烦躁发渴,不思饮食,头目昏眩,小便不清,胸膈痞闷,胁肋(月真)胀。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29、桔梗丸

处方桔梗1斤,牵牛(头末)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太阳经卫虚,血贯瞳仁,睑肿,头中湿淫肤脉,睛痛,肝风盛,眼黑肾虚。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加至100丸,食前温水送下,1日2次。

摘录《保命集》卷下

处方30、黄耆卫元汤

处方黄耆、人参、当归、红花、芍药、桔梗、甘草、防风。

功能主治痘中夹瘿。痘发3-4日而瘿溃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31、大温脾丸

别名温脾丸

处方法曲5合,大麦糵5合,吴茱萸5合,枳实3枚(炙),干姜3两,细辛3两,桂心5两,桔梗3两,附子(炮,去皮)2两,人参3两,甘草(炙)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脾益胃,消谷进食。主脾中冷,水谷不化,胀满,或时寒极。脾胃虚弱,冷气攻冲,饮食不化,心腹胀痛,呕吐吞酸,痞噎不通,肠鸣泄利,水谷不分,面黄肌瘦,食减嗜卧。

用法用量温脾丸(《圣济总录》卷一六五)。方中法曲、大麦糵、吴茱萸,《局方》均用五两。

注意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菜。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处方32、大力子汤

处方黄芩(酒洗)2钱,黄连(酒炒)2钱,桔梗1钱5分,甘草1钱,连翘1钱,鼠粘子(炒、研)1钱,玄参1钱,大黄(酒蒸)1钱5分,荆芥3分,防风3分,羌活3分,石膏1钱5分。

摘录《古今医鉴》卷三

处方33、桔梗丸

处方桔梗(炒)2两,防风(去叉)1两,禹余粮(醋淬,研)1两,远志(去心)1两,萆薢1两,鹿茸(去毛,酥炙)1两,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芜荑1两,紫石英(研)1两,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3分,甘草(炙,锉)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冷气,腹内雷鸣,冷气入腹中,脘痞闷,胁肋胀满,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日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34、桂心散

处方桂心1两,旋覆花半两,白术半两,细辛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桔梗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泽泻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前胡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悬饮。心腹痞满,水走肠间,两胁引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35、黄连解毒散

处方黄连、黄芩、黑参、龙胆草、荆芥、栀子、天花粉、茵陈、生地黄、车前子、桔梗、连翘。

功能主治酒毒所致白睛黄赤。

用法用量水煎,加童便3盏,温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36、桔梗汤

处方桔梗2两。

功能主治喉痹及毒气。喉痹肿盛,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顿服之。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37、柴胡芍药茯苓汤

处方芍药3钱,柴胡2钱,茯苓3钱,半夏3钱,甘草2钱,桔梗3钱。

功能主治耳内热肿疼痛。

用法用量煎半杯,热服。热盛,加黄芩;脓成,加丹皮、桃仁。

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处方38、菊花通圣散

处方白菊花1两半,滑石3两,石膏1两,黄芩1两,甘草1两,桔梗1两,牙消1两,黄连1两,羌活1两,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薄荷半两,连翘半两,麻黄半两,白蒺藜半两,芒消半两,荆芥2钱半,白术2钱半,山栀子2钱半。

功能主治两睑溃烂,或生风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7分,食后服。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39、麻黄杏子汤

处方桔梗1两,麦门冬1两,麻黄1两半,杏仁3分,黄芩3分,甘草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时气8-9日,喘闷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盏半,煎至8分,温服,每日可服4-5次。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六

处方40、桔梗丸

别名甘草桔梗汤、如圣汤、散毒汤、国老汤、甘草汤、桔梗甘草汤

处方桔梗1两,甘草2两。

功能主治宣肺祛痰,利咽宽胸,解毒排脓。快咽喉,宽利胸膈。解野葛毒。主风热客于少阴,咽喉肿痛;风热郁于肺经,致患肺痈,咳唾脓血。

用法用量甘草桔梗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如圣汤(《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养生必用》)、散毒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二)、国老汤(《普济方》卷二十七引《十便良方》)、甘草汤(《医级》卷八)、桔梗甘草汤(《经方实验录》卷下)。本方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二味桔梗汤”。

各家论述①《内台方议》:用桔梗为君,桔梗能浮而治上焦,利肺痿,为众药之舟楫也;以甘草为臣佐,合而治之,其气自下也。②《伤寒大白》:以桔梗开发肺气,同甘草泻出肺中伏火。因此,悟得欲清肺中邪结,必要开肺清肺,2味同用,则肺中之邪始出。③《金鉴》:肺痈今已溃后,虚邪也,故以桔梗之苦,甘草之甘,解肺毒排痈脓也,此治已成肺痈,轻而不死者之法也。

临床应用肺痈《内科摘要》:武选汪用之,饮食起居失宜,咳嗽吐痰,用化痰发散之药。时仲夏,脉洪数而无力,胸满面赤,吐痰腥臭,汗出不止,余曰:水泛为痰之证,而用前剂,是谓重亡津液,得非肺痈乎?不信,仍服前药。翌日,果吐脓,脉数,左三右寸为甚。始信,用桔梗汤1剂,脓数顿止,再剂全止,面色顿白,仍于忧惶,余曰:此症面白脉涩,不治自愈。又用前药10剂,佐以六味丸治之而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41、琥珀抱龙丸

处方甘草5钱,天竺黄1两2钱,防风1两2钱,天麻1两5钱,茯苓1两5钱,羌活1两5钱,川贝母1两5钱,白附子(炙)1两5钱,蝉退1两5钱,胆星1两5钱,桔梗1两5钱,全蝎9钱,僵蚕(炒)9钱,钩藤9钱,人参(去芦)9钱(以上共为细粉,过罗),牛黄5钱,珍珠(豆腐炙)5钱,琥珀1两,明雄黄6钱,朱砂6钱,麝香9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5分,金衣三十六开,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镇惊安神。主内热痰盛,咳嗽喘促,惊吓失魂,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2、款冬花散

处方款冬花半两,贝母(煨微黄)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紫菀(洗,去苗土)半两,旋覆花半两,五味子半两,海蛤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赤茯苓半两,汉防己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咳嗽,涕唾稠粘,胸膈壅闷,喘息不调,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43、茯苓丸

处方茯苓1两,黄芩1两,五味子半两,半夏(汤洗7遍;切,姜汁浸,焙)3分,橘皮(洗)1两,桔梗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咳,大便坚,从腹上至头发热,脉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米饮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44、桔梗丸

处方桔梗3分(去芦头),京三棱1两(微煨,锉),紫菀3分(去苗土),干姜半两(炮裂,锉),芫花3分(醋拌,炒令干),桂心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当归半两(锉碎,微炒),巴豆1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研入巴豆令匀,酒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痰冷结聚成癖,两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45、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1两(镑),子芩1两,山栀子仁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桔梗1两(锉,炒),知母1两,贝母1两(去心,炒),甘草1两,白槟榔(锉)1两,前胡(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热毒眼,及丹石发动,躁渴,睛痛赤热泪。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46、桔梗汤

处方桔梗、香附、山栀、黄芩、前胡、贝母、知母。

功能主治火郁于肺,咳嗽。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处方47、兜铃散

处方马兜铃5分,桔梗5分,人参5分,川贝母(去心,杵)5分,甘草(炙)5分,桑白皮1钱,陈皮1钱,大腹皮(豆汁浸洗)1钱,苏叶1钱,五味子4分(1方有枳壳,无人参、川贝母)。

功能主治子嗽。火盛乘金,胎气壅塞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48、调胃散

处方人参(去芦)、陈皮(去白)、白术、苍术、白茯苓(去皮)、桔梗(炒)、缩砂仁、厚朴(姜制)、肉豆蔻、扁豆(姜炒)、薏苡仁(炒)、山药、石莲肉(去心)、粉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冷痢。

用法用量猪肉拌食。痢不止,加诃子肉;吐不止,加丁香;吐痢内虚,可酌加附子、木香;重者,加白姜。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

处方49、琥珀丸

处方马鸣退(生了早蚕纸,隔纸炙令黄,刮取壳)半两,寒水石(太山者)半两(煅过,出火毒,研),人参半两,赤茯苓3分(去皮),当归半两(洗),菌桂半两(生用),牡丹皮3分,牛膝半两(酒浸1夕),芍药3分,香白芷半两,木香半两,芎䓖半两,山茱萸半两,藁本半两,麻黄半两,黑附子半两(炮,去皮),细辛半两,泽兰半两,甘草半两(炮),防风半两,桔梗(去头)半两,丹参半两,蝉壳半两,沉香1分(生用)。

制法上锉细,焙令干,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产前后三十六种冷气血风,手足疼痛,一切诸疾。

用法用量每服1粒,空心嚼烂,温酒送下。凡妊妇入所投之月,每日进1丸,至产日不觉分娩;产前伤寒中风,体如板者,热煎麻黄汤研下1粒;产后腹内搅痛,迸脐下如刀刺者,可服1粒;胎前产后,患赤白痢,并冷痰虚气攻冲,呕逆,饮食减少,宜进1粒;经信不通,忽又频来,赤白带下,饮食无味,黄瘦,遍身生血斑黑点,急宜饵此药;应胎前产后,如中诸般急危之疾,速宜以无灰酒送下1粒。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一引《王岳产书》

处方50、柴葛败毒散

处方柴胡、干葛、人参、羌活、防风、荆芥、桔梗、苏叶、甘草。

功能主治疑似伤寒。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处方51、桂心散

处方桂心1两,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术3分,枳壳(麸炒微黄,去瓤)3分,桔梗(去芦头)3分,木香3分,赤芍药3分,槟榔3分,当归(锉,微炒)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寒气伤于胸膈,引腹胁疼痛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52、桔梗汤

处方紫苏叶、桔梗、麻黄、桑白皮、杏仁、赤茯苓、天冬、百合、川贝母、前胡。

功能主治风寒子嗽。

摘录《金鉴》卷四十六

处方53、大八风散

处方巴戟天半两,黄耆半两,桂心半两,细辛半两,天雄半两,萆薢半两,苁蓉半两,牡荆子半两,薯蓣半两,菊花半两,萎蕤半两,山茱萸半两,秦艽半两,黄芩半两,石斛半两,白术半两,礜石(1作矾石)半两,厚朴半两,龙胆半两,人参半两,蜀椒半两,附子18铢,五味子18铢,菖蒲1两,茯苓1两,牛膝1两,乌喙1两,远志1两,桔梗30铢,芎䓖6铢,白敛6铢,芍药6铢。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诸缓风湿痹脚弱。

用法用量酒服半寸匕,每日3次。不知,稍增令微觉。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54、黄芩清肺汤

处方荆芥、薄荷、黄芩、山栀、连翘、麦冬、白芍、桔梗、甘草、桑皮。

功能主治心火燔灼,胃火助之,元气未损,真精未亏,或因饮酒之蕴热,或因暴热之外侵之实火,目赤,喉痛,胸满,气喘。

摘录《医学传灯》卷上

处方55、凉膈散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防风、荆芥、玄参、栀子(炒)、黄连、石膏、花粉、连翘、桔梗、薄荷各等分。

功能主治咽喉肿痛,汤水难下,痰涎壅塞。缠舌喉风,下颏俱肿,口噤,舌卷肿大,上有筋如蚯蚓之状,生黄刺白苔。

用法用量水煎服。风甚,加银花、粘子;痰甚,加贝母、蒌仁。

摘录《喉科紫珍集》卷上

处方56、桔梗汤

处方桔梗3钱,甘草1钱,抚穹1钱,香附1钱,炒栀1钱,前胡1钱,贝母1钱。

功能主治小儿郁火,干咳无痰。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五

处方57、解毒汤

处方防风8分,薄荷8分,荆芥8分,石膏8分,知母8分,桔梗6分,甘草6分,牛蒡子6分,连翘6分,木通6分,枳壳6分。

功能主治痧症初起,天时温暖。

用法用量上加淡竹叶20片,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六

处方58、柴胡化滞汤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枳壳、厚朴、山楂、苏子、桔梗。

功能主治饮食郁遏,少阳三焦之气不得宣通,日晡寒热,头亦微痛,全与风寒无异,神气如故,身无疼痛。

摘录《医学传灯》卷上

处方59、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3分(锉),桔梗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木通半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憎寒,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60、荆防五积散

处方苍术2钱(米泔浸透),荆芥1钱,防风1钱,陈皮1钱,厚朴(姜汁炒)8分,桔梗8分,枳壳(麸炒)8分,当归(酒洗)8分,干姜8分,白芍(酒炒)8分,茯苓8分,白芷7分,川芎7分,半夏(锉)7分,肉桂7分,甘草6分。

功能主治崩漏初起。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葱3茎,醋、水各半煎服。先服独行散,次服荆防五积散1-2剂。

摘录《叶氏女科》卷一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