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粳米的处方(三)

浏览

粳米(别名白米、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甘;平,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主脾胃气虚;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泻下痢疾,小编整理出含有粳米的处方共377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1~180共60个。

处方1、鸡子丸

处方鸡子白3枚,干漆4两(熬),蜡3两,粳米粉半斤(1本无干漆)。

制法上四味纯铜器中,于微火上煎,搅令调,纳粉令凝可丸,置土上温,乃纳鸡子,搅令相得,又煎令可丸。

功能主治长虫。

用法用量宿勿食,每服小豆许大120丸,小儿50丸,以饮送下。

摘录《外台》卷二十六引《集验方》

处方2、苍耳子

别名苍耳粥

处方苍耳子半分,粳米半两

功能主治目暗耳鸣。老人痔常下血,身体壮热,不多食者。

用法用量苍耳粥(《养老奉亲》)。

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处方3、橘皮粥

处方橘皮10-20g(鲜者30g),粳米1-2两。

制法先把橘皮煎取药汁,去滓,然后加入粳米煮粥。或将橘皮晒干,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顺气,健胃,化痰,止咳。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多痰,胸膈满闷。

用法用量每次用3-5g,调入已煮沸的稀粥中,再同煮为粥。一般2-3天为一疗程。

注意本方适用于痰多咳嗽,对阴虚燥咳,或干咳无痰的病人不宜选用,吐血患者忌服。

摘录《药粥疗法》引《饮食辨录》

处方4、龙虎汤

处方柴胡1钱5分,黄芩1钱5分,半夏(姜制)7分,石膏2钱5分,黄连1钱5分,黄柏1钱2分,知母1钱(去毛),山栀仁1钱,粳米1撮。

功能主治热疟火盛,舌卷焦黑,鼻如烟煤,六脉洪数弦紧。

用法用量上锉1剂。加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阳毒入深者,先以青布折叠数重,新汲水渍之,搭于心胸之上,须臾再易,如此3次,热势稍退,即服此药。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5、茯苓丸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熟干地黄(焙)1两半,羚羊角(屑)1两,当归(切,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桑上寄生(锉,炒)1两,延胡索(粳米炒,米熟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蓐劳,寒热羸瘦,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或米饮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6、白虎汤

处方知母2钱,石膏2钱,粳米半合。

功能主治胃热作渴,暑热尤效;又治热厥腹满,身难转侧,面垢谵语,不时遗溺,手足厥冷,自汗,脉浮滑。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处方7、苁蓉粥

处方白羊肉4两(切),肉苁蓉(水洗,切)1两,粳米3合,鹿角胶(炒燥)3分,葱白(切)7茎,鸡子2枚。

功能主治久积虚冷,阳气衰乏。

用法用量以五味汁中煮粥,临熟下胶、鸡子。空腹食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八

处方8、肥儿八珍糕

别名八珍糕

处方潞党参3两,白术2两,陈皮1两5钱,茯苓6两,淮山药6两,建莲肉6两,薏苡仁6两,扁豆6两,芡实6两,糯米5升,粳米5升。

制法上为细末,用白糖10两和匀,印糕。

功能主治久服健脾开胃,进食生肌,令人气血充足。主小儿脾胃薄弱,饮食不化,形瘦色痿,腹膨便溏。

用法用量八珍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处方9、柏子仁粥

处方柏子仁10-15g,蜂蜜适量,粳米50-100g。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养心安神。主慢性便秘,心悸,健忘,失眠。

用法用量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稍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蜂蜜适量,稍煮1、2沸即可。每天服食2次。年老体弱者,可将蜂蜜换为胡桃肉。

注意平素大便稀溏者、患病发热者忌食。

各家论述柏子仁味甘而有油,气微香,性平无毒,入心、肝、脾经,有一定抗衰老效果,临床实践证明它是一味理想的滋补强壮,养心安神良药。凡是血虚老人,体弱患者,都可经常食用。适用于素体阴亏、年老虚衰、产后羸弱等肠燥便秘之症。另外,蜂蜜甘而滋润,能滑利大肠,内服可使大便通畅。对肠燥便秘,体虚而不宜攻下通便药物的甚为适宜。二药同米煮粥,其味颇佳,患者乐于服食,可收滋补强壮,养心润肠之效。

摘录《药粥疗法》引《粥谱》

处方10、参竹汤

处方麦冬、人参、竹叶、甘草、半夏、小麦、粳米、陈皮、生姜。

功能主治睡中稍闻人声响动,即惊而不寐者,此胆虚之极。或迅雷所惊,抽掣。

摘录《幼科发挥》卷四

处方11、长春丹

别名仙茅丸

处方何首乌(用水浸,去粗皮,竹刀切片,赤白各2斤,黑豆拌蒸晒9次,为末,净)2斤,仙茅(竹刀刮去芦,用粳米泔浸去皮,黑豆拌蒸晒9次,净末)2斤,白茯苓(去皮为末,水飞,去筋,取沉底晒干,用粳米铺底,放上蒸3次,研净末)1斤,茅山苍术(米泔水浸,去粗皮,切片,老米拌蒸晒9次。1云:加桑椹汁1斤,拌苍术末尤妙,中年以后服极效)1斤,牛膝(去芦,酒浸1宿,同何首乌蒸3次,净末)1斤。

制法上药各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聪耳明目,却病延寿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滚白汤送下。

注意忌牛肉、萝卜、葱、蒜。

摘录《医便》卷一

处方12、橘皮粥

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紫苏茎叶1两,大腹子3枚,桑根白皮1两半,生姜3分(切),粳米2合。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脚气。心胸壅闷,气促不食。

用法用量以水3大盏,煮取1盏半,去滓,下米煮粥。空心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处方13、地黄粥

处方生地黄汁3合,生姜1两(取汁),粳米3合。

功能主治初产腹中瘀血,及瘕血结痛,虚损无力。

用法用量粳米煮粥,临熟下地黄、生姜汁,搅令匀,空心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三八引《食医心鉴》

处方14、地黄粥

处方生地黄汁3合,粳米1合,好酥半两。

功能主治骨蒸劳瘦,日晚寒热,咳嗽唾血。

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先煮米欲熟,加地黄汁,次下酥,候粥熟,温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处方15、立效方

别名立效散

处方粳米半合,糯米半合,莴苣子1合(并淘净),生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下乳汁。

用法用量立效散(《济阳纲目》卷十四)。

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16、白虎汤

处方石膏5钱,知母2钱,粳米1勺,甘草7分,人参1钱,五味子10粒,麦门冬(去心)1钱,山栀1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明经汗后脉洪大而渴,或身热有汗不解。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秋感热之疫疠,或阳明下后,大便不固,热不退者,或湿温证热不退而大便溏者,依本方加苍术;若伤寒汗下后,自汗虚热不退,加苍术、人参。

注意无汗脉浮,表未解而阴气盛,虽渴不可用白虎汤;里有热者方可用。

摘录《回春》卷二

处方17、克效散

处方官桂半钱,硇砂半钱,赤小豆49粒,粳米49粒,斑蝥49个(不去翅足)。

制法上研为末。

功能主治疬子疮。

用法用量初服1字,次服2字,次服3字,次服4字,煎樟柳根汤空心调服。小便淋沥为效。如恶心呕吐黄水,无妨。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处方18、地黄粥

处方生地黄汁2合,粟米1合,粳米1合,诃黎勒(炮,去核,为末)半两,盐花少许。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不调。

用法用量以水3升,先煮2米将熟,次入诃黎勒末、地黄汁、盐花搅匀,煮令稀稠得所,分2次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19、白头翁汤

处方白头翁2两,厚朴2两,阿胶2两,黄连2两,秦皮2两,附子2两,黄柏2两,茯苓2两,芍药2两,干姜3两,当归3两,赤石脂3两,甘草3两,龙骨3两,大枣30个,粳米1升。

功能主治赤滞下血,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升,分4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伤寒》厥阴例中白头翁汤治热痢下重,《金匮》加甘草、阿胶治下痢虚极,更合驻车丸治洞痢无度,并取附子、龙骨、石脂佐干姜以固内崩。因白头翁、秦皮、黄柏苦寒萃聚,故黄连为之量减,详白头翁汤本治热痢后重,此方条下虽不言后重,然不用白术而用厚朴,其意可知。茯苓、芍药、大枣、粳米稼穑之类,则与白术功用不殊。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20、贝母丸

别名千金丸

处方贝母(煨微黄)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秦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分,干姜(炮裂,锉)1分,桂心1分,粳米1分,石膏(细研)1分,黄芩1分,大豆黄卷1分,石斛(去根,锉)1分,当归半两(锉,微炒),大麻仁3分。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女横产,或颠倒,胞衣不出,伤毁不下,产后余病,汗出,烦满不止,少气逆满。

用法用量千金丸(《普济方》卷三五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七

处方21、补肺汤

处方五味子3两,干姜2两,款冬花2两,桂心1尺,麦门冬1升(去心),大枣100枚(擘),粳米2合,桑根白皮1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肺胃虚寒咳嗽。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先煮枣并桑白皮、粳米5沸,后纳诸药煮取3升,分3次服。

注意忌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处方22、白石英散

处方白石英(研)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泽泻1两,韭子(炒)1两,白粳米(淘)5合。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便白淫。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米饮调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23、刘老丸

处方陈粳米1合(炒过,去火毒用),黄连1两(去须,锉,炒,放冷出火毒),陈橘皮半两(去白),干漆1分(炒去烟,出火毒,存性)。

制法上为末,猪胆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无辜疳。

用法用量每服7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24、补肺汤

处方款冬花2两,桂心2两,桑白皮1斤,生姜3两,五味子3两,钟乳3两,麦门冬4两,粳米5合,大枣10枚。

功能主治肺气不足,心腹支满,咳嗽喘逆上气,唾脓血,胸背痛,手足烦热,惕然自惊皮毛起,或哭或歌或怒,干呕心烦,耳中闻风雨声,面色白。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款花散”。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25、决明子粥

处方炒决明子10-15g,粳米60g,冰糖少许或加白菊花10g。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通便。主目赤肿痛,怕光多泪,头痛头晕,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肝炎,习惯性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先把决明子放火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煎汁,或与白菊花同煎取汁,去滓,放入粳米煮粥。

摘录《药粥疗法》引《粥谱》

处方26、白鹅膏粥

处方白鹅脂2两,粳米3合。

功能主治五脏气壅,耳聋

用法用量上药和煮粥。调和以五味、葱、豉,空腹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处方27、当归汤

处方当归2两,人参2两,生姜2两(1方用3分),黄耆3两,淡豉5合,猪肾1个,粳米1合,薤白3合。

功能主治产后虚劳,骨节疼痛,头痛,汗不出。

用法用量用水1斗5升,先煮猪肾取6升,后下诸药,煎至2升,分为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28、加味八仙膏

处方人参1两,山药6两,茯苓6两,芡实6两,莲肉6两,糯米3升,粳米7升,冰糖1斤,白蜜1斤。

制法将人参等5味各为细末,又将糯、粳米亦为粉,与药末和匀,将白糖和蜜汤中炖化,随将粉药乘热和匀,摊铺笼内,切成条糕,蒸熟,火上烘干,瓷器密贮。

功能主治培养脾胃,壮助元阳。主脾胃虚弱,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及平常无病。久病若脾虚食少呕泻者,尤妙。

用法用量每日清早用白滚汤泡用数条,或干用亦可。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29、安胎膏

处方老母鸡1只(缉死,勿经水,拔尽毛,竹刀破击肠杂,入粳米、糯米半碗,银针穿线缝好,麻油4斤熬听用),生地4两,川芎(酒洗)2两,当归(酒洗)2两,杜仲(炒)2两,续断(炒)2两,白术2两,黄芩2两,制香附2两,淮山药2两,党参1两,黄耆1两,熟地1两,酒白芍1两,麦冬1两,知母1两,苍术1两,陈皮1两,枳壳1两,半夏(姜汁炒透则不碍胎)1两,羌活1两,防风1两,白芷1两,柴胡(炒)1两,苏子(或梗)1两,藿香1两,黑山栀1两,泽泻1两,甘草(生炙各半)1两,砂仁1两,南薄荷5钱,北细辛5钱,葱白1-2斤,益母草(干者)4两,生姜1两,竹茹1两,忍冬藤1两,地骨皮1两,桑叶1两,菊花1两,柏叶1两,艾1两。

制法麻油8斤熬药,并前油炒丹收,入牛胶4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黄蜡2两(搅),加槐、柳、桑枝各4两,元参、黄连、黄柏、贝母、花粉、乌药、醋延胡、醋灵脂、丹皮、黑地榆各1两,黑蚕砂2两,木香、紫石英、赤石脂各5钱。

功能主治保胎。主妇人胎前诸症。凡感受风寒暑湿,或妊娠之初,头目昏晕,肢体沉重,憎闻食气,好食酸咸,恶心呕吐,或心烦躁闷,或咳嗽,或痢,或泻,或寒热往来;或胎中有水,面目身体脚膝肿胀,足指出水;或痰迷发搐;或胎气不和,逆上痛胀;或胎气壅塞,小便淋痛;或肾虚腰痛,或带下腰酸;或胎漏,或胎动下血;热病护胎;孕妇转脬;或小便不通,大便不通,一切闪挫。

用法用量本方保为主,治症次之,治以上诸症,宜辨证配合内服药物。

摘录《理瀹》

处方30、附子粥

处方制附子3-5g,干姜1-3g,粳米30-60g,葱白2根,红糖少许。

制法将附子、干姜研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主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冷痢,或因大汗出及大吐大泻引起的四肢厥逆,冷汗自出,口淡不渴,舌苔白,脉微细无力,阳气衰弱的危重病人。

用法用量先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加入药末及葱白、红糖,同煮为稀粥。或用附子、干姜煎汁,去滓后,下米、葱、糖一并煮粥。每日分2次,温热食用,一般以3-5天为1疗程。

注意附子有小毒,煮粥时应选用制附子,且从小剂量开始为妥。对于热证实证的病人,不可服食。

摘录《药粥疗法》

处方31、发汗豉粥

处方豉1合,荆芥1握,麻黄3分(去根节),葛根1两(锉),栀子仁3分,石膏3两(捣碎,绵裹),葱白7茎(切),生姜半两(切),粳米2合。

功能主治中风。伤寒,初得2-3日,壮热头痛者。

用法用量以水3大盏,都煎至2盏,去滓,纳米煮作稀粥。服之汗出为数,如未汗,再合服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处方32、二仙糕

处方人参半斤,白茯苓半斤,莲肉(去心皮)半斤,山药半斤,芡实仁半斤,糯米1斗,粳米3升半,蜜半斤,白糖半斤。

功能主治养脾胃,益肾水,壮阴,固齿黑发。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和匀,将蜜、糖溶化,和末掺挼得宜,用小木笼炊蒸之,上以米1撮,成饭则糕成矣。取起画作棋子块,慢火上烘干,作点心;或作末,贮瓷器,每早1大匙,白沸汤调下。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二

处方33、红薯粥

处方新鲜红薯半斤,粳米2-3两,白糖适量。

功能主治健脾养胃,益气通乳。主维生素A缺乏症,夜盲症,大便带血,便秘,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将红薯(以红紫皮黄心者为最好)洗净,连皮切成小块,加水与粳米同煮稀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白糖适量,再煮2-3沸即可。趁热服食。

注意糖尿病患者忌食;平素不能吃甜食的胃病患者,不宜多食。

摘录《药粥疗法》引《粥谱》

处方34、车前子叶羹

处方车前子叶1斤,葱白1握,粳米1合。

功能主治利尿,清热,明目,祛痰。主热淋,小便出血疼痛。水肿,泻利,黄疸,目赤肿痛,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按:本方方名,《药粥疗法》引作“车前叶粥”。《圣济总录》本方用法:以豉汁五升,煮令沸,先下米煮熟,次下车前叶,葱白和作羹,入少盐醋,空腹食之,或煮为粥亦得。

摘录方出《圣惠》卷九十八,名见《圣济总录》一九○

处方35、冬麻子粥

处方冬麻子3合(炒令香,捣令细,以水1升同研取汁),粳米(净淘3合)。

功能主治脚气。

用法用量上药取麻子汁煮米为粥。空腹食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八

处方36、二车丸

处方蜀椒1斤,干姜(大小相称)20枚,粳米1升,朗陵乌头(大小相称)20枚,煅灶中灰1升。

制法以水1斗半渍灰,练囊中盛,半绞结,纳灰中1宿,晒干之;皆末诸药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忧恚喜怒,或劳倦气结,膈上积聚,寒热,饮食衰少,不生肌肉;女子积寒,风入子道,或月经未绝而合阴阳,或急欲溺而合阴阳,以致绝产,少腹苦痛,得阳亦痛,痛引胸中。

用法用量唾送下。勿用浆水。身中当痹,药力尽乃食。若僻在胁,吞1丸即消;若惊恐不安,吞1丸,每日3次,独卧不恐。病剧,昼日6-7,夜3吞;微者,昼日4-5,夜再吞。寒辟随利去,令人善失气。

摘录《医心方》卷十引华佗方

处方37、加味白虎汤

处方石膏5钱,知母1钱,人参1钱,茯苓2钱,山药3钱,麦冬2钱,石斛3钱,甘草4分,粳米1合(煎汤代水)。

功能主治伤暑,汗多体倦,渴而引饮,心烦脉虚。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38、白虎加桂枝汤

别名白虎加桂汤、知母汤、加减桂枝汤

处方知母6两,甘草2两(炙),石膏1斤,粳米2合,桂(去皮)3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

用法用量白虎加桂汤(《千金》卷十)、知母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加减桂枝汤(《得效》卷二)。

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白虎以治阳邪,加桂以通营卫,则阴阳和,血脉通,得汗而愈矣。2.《古方选注》:本方方义原在心营肺卫,白虎汤清营分热邪,加桂枝引领石膏、知母上行至肺,从卫分泄热,使邪之郁于表者,顷刻致和而疟已。

临床应用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热痹):12例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近,关节不能活动,遇寒则舒,得热痛加,常为迁移性痛,并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生化检查:白血球计数增高,血沉加快。根据辨证,均属热痹,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主进行治疗,并随患者体质及病情辨证加减用药;如热重则选用黄柏、黄芩、山栀等;湿重则选用苡仁、茯苓、六一散、蚕砂等;阴虚则酌加生地、石斛、麦冬;气虚则酌加黄耆、党参;祛风镇痛药用防风、桑枝、威灵仙、乳没;活血通络用当归尾、杭芍、丹皮、木瓜、络石藤等,12例均获得临床痊愈,一般均在服药2剂后;体温开始下降,关节疼痛减轻;服至6-10剂后体温正常,关节红肿疼痛显着减轻,其他症状也逐渐消失,平均治疗时间11天。

摘录《金匮》卷上

处方39、半夏散

别名半粟散

处方齐州半夏1两,陈粟米3分(陈粳米亦可)。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吐泻及冷痰。

用法用量半粟散(《普济方》卷三九五)。

摘录《鸡峰》卷二十四

处方40、加味化斑汤

处方知母、石膏、甘草、麦冬、花粉、滑石、竹叶、粳米、干葛、薄荷、牛蒡。

功能主治疹子,咳嗽,口渴,热毒内蒸,津液消烁。

摘录《疹科正传》

处方41、加味人参白虎汤

处方人参、石膏(生)、知母(生)、粳米、甘草、苍术。

功能主治中暑,身热汗出,头痛大渴,烦躁不宁,甚则气乏神倦,足冷恶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三

处方42、枇杷叶粥

处方枇杷叶10-15g(鲜者30-60g),粳米30-60g,冰糖少许。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降气。主肺热咳嗽,咳吐黄色脓性痰,或咳血、衄血,以及胃热呕吐、呃逆。

用法用量先将枇杷叶用布包入煎,取浓汁后去滓,或将新鲜枇杷叶刷尽背面的绒毛,切细后,煎汁去滓,入粳米煮粥,粥成后入冰糖少许,煮成稀薄粥,不宜稠厚,每日分2次服,以3-5天为1疗程。

注意对感受寒凉引起的咳嗽、呕吐患者,不宜选用。

摘录《药粥疗法》引《老老恒言》

处方43、附子粳米汤

处方人参3钱,附子2钱,炙甘草2钱,粳米1合,干姜2钱。

功能主治脾虚土败,自利不渴,甚则哕者。

用法用量以水5杯,煮取2杯,滓再煮1杯,分3次温服。

摘录《湿病条辨》卷二

处方44、冬麻子粥

处方冬麻子1合(以水研取汁3升),薏苡仁1合(捣碎),粳米2合。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利小便。主产后腹中积血,及中风汗出。

用法用量上用冬麻子汁,煮2味作粥。空心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处方45、龙骨汤

处方龙骨1两,阿胶(炙令燥)1两,干姜(炮)1两,黄连(去须,炒)1两,粳米3合(炒熟),石榴1枚(大者,切,别捣入),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甘草(炙,锉)3分,芍药3分,黄芩(去黑心)3分。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大便不禁,真气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处方46、白虎加青萍地黄汤

处方浮萍3钱,生地3钱,石膏2钱,知母1钱,甘草1钱(生),粳米半杯。

功能主治清润肠胃,凉泄心肺,而透发甚表。主温疫热邪传府,表证未解者。

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热服。

摘录《四圣悬枢》卷四

处方47、冬瓜粥

处方新鲜连皮冬瓜80-100g(或冬瓜子干的10-15g,新鲜的30g),粳米适量。

功能主治利小便,消水肿,消热毒,止烦渴。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包括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脚气浮肿,肥胖症,暑热烦闷,口干作渴,肺热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先将冬瓜洗净,切成小块,同粳米适量一并煮为稀粥,随意服食。或用冬瓜子煎水,去渣,同米煮粥。

摘录《药粥疗法》引《粥谱》

处方48、白虎加元麦汤

别名白虎加元参汤

处方石膏3钱,知母3钱,甘草2钱,粳米1杯,元参3钱,麦冬5钱。

功能主治寒疫,太阳经罢,烦躁发渴者。

用法用量白虎加元参汤(《治疫全书》卷五)。

摘录《四圣悬枢》卷二

处方49、白虎合六一散

处方知母4钱,石膏1两6钱,甘草1钱半,粳米1合,滑石3钱。

功能主治伤暑霍乱,身热肢寒,自汗口渴,小便短赤者。

摘录《治痢南针》

处方50、白虎加苍术汤

别名苍术白虎汤、白虎苍术汤、白虎加苍汤

处方知母6两,甘草(炙)2两,石膏1斤,苍术3两,粳米3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清温燥湿。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者;湿温,两胫逆冷,胸腹满,多汗,头目痛,苦妄言,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伤寒发汗不解,脉浮者;湿温憎寒壮热,口渴,一身尽痛,脉沉细者;湿热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脉洪大而长者;疹毒烦热渴泻者。

用法用量苍术白虎汤(《宣明论》卷六)、白虎苍术汤(《保婴撮要》卷十八)。白虎加苍汤(《医学入门》卷四)。

各家论述1.《医方考》:温毒藏于肌肤,更遇于湿,名曰湿温。湿为阴邪,故憎寒;温为阳邪,故壮热;温热入里,故口渴;湿流百节,故一身尽痛;湿为阴,故脉沉细。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白虎汤也,所以解温热;加苍术者,取其辛燥能治湿也。2.《本事方释义》:知母气味苦寒,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石膏气味辛寒,入手太阴、足阳明;苍术气味苦辛温,入足太阴;白粳米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此治暑湿相搏而为湿温病者。以苦寒。辛寒之药清其暑;以辛温雄烈之药燥其湿,而以甘平之药缓其中,则贼邪,正邪皆却,病自安矣。

临床应用湿温:癸丑年,故人王彦龙作毘陵仓官,季夏得疾,胸项多汗,两足逆冷,谵语,医者不晓,杂进药已经旬日。予诊之,其脉关前濡,关后数。予曰:当作湿温治。盖先受暑后受湿,暑湿相搏,是名湿温。先以白虎加人参汤,次以白虎加苍术汤,头痛渐退,足渐温,汗渐止,3日愈。

摘录《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51、加减三黄石膏汤

处方黄芩、黄连、黄柏、山栀、石膏、知母、升麻、白芍、玄参、甘草、粳米2撮。

功能主治热症发斑紫赤,烦渴,脉洪数者。

用法用量甚者,加犀角;斑毒盛,加大青。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处方52、白虎加元麦紫苏汤

处方石膏2钱(生),知母1钱,甘草1钱(炙),粳米半杯,元参1钱,麦冬3钱,紫苏3钱。

功能主治清金发表。主痘病太阳经证未解,而见烦渴者。

用法用量流水煎至米熟,取半杯热服,覆衣取微汗。

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处方53、八珍粉

处方莲子(劈开,去心)8两,南芡实8两,米仁8两,白扁豆8两,淮山药8两,云茯苓8两,糯米半升,粳米半升。

制法上药各炒微黄,和匀,用水磨磨细粉,储洋铁瓶。

功能主治去湿健脾。主脾虚久泻,或转肿胀。

用法用量每餐饭宜少吃,俟上下半日腹微饥时,取粉1-2汤匙,加白糖开水冲糊服之;早、夜各服1次亦可,至病全愈为止。

摘录《经验奇方》卷上

处方54、白虎加参汤

别名化斑汤

处方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山栀、麦门冬、人参、五味子、天花粉、黄连、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热病汗后烦渴,脉洪大,背恶寒者。

用法用量心烦,加竹叶、竹茹;小便短少,加滑石;背恶寒,渴,加茯苓,去山栀;呕,加姜汁炒半夏;头微疼,加葛根,去山栀。

摘录《玉案》卷二

处方55、龙眼肉粥

处方龙眼肉15g,红枣3-5枚,粳米2两。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健脾补血。主心血不足之心悸、心慌、失眠、健忘、贫血,脾虚腹泻,浮肿,体质虚羸,以及神经衰弱,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一同煮粥,如爱好食甜病者,可加白糖少许。

注意龙眼粥每次用量不宜过大,根据各人食量,每天早晚可各服1-2饭碗,并须热服,量过了会引起中满气壅。凡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或舌苔厚腻者忌用。

摘录《药粥疗法》引《老老恒言》

处方56、白虎桂枝柴胡汤

处方石膏3钱,知母3钱,甘草2钱,粳米半杯,桂枝3钱,柴胡3钱。

功能主治温疟先热后寒,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

用法用量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各家论述《医学金针》:柴、桂散肝胆之邪;膏、知泄肺胃之热;甘草、粳米生津利水。洵属良方。

摘录《四圣心源》卷七

处方57、甘松粥

处方甘松5g,粳米30-60g。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补脾健胃。主气闷胸痛,腔腹胀痛,食欲不振,胃寒呕吐。

用法用量先煎甘松取汁,去滓,再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甘松药汁,稍煮1-2沸即可。每天2次,空腹温热食用。3-5天为1疗程。

注意发热病人忌用。

摘录《药粥疗法》引《饮食辨录》

处方58、加味清毒化斑汤

处方犀角3钱(研细末冲),薄荷2钱,石膏4钱(生),知母3钱,大青叶3钱,甘草2钱(生),生地3钱,丹皮3钱,金银花3钱,连翘3钱,粳米3钱。

功能主治温斑发重,色紫神气不清,毒火太盛者。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小儿减半。

摘录《医学摘粹》

处方59、半夏散

处方半夏5钱(酢煮),赤茯苓(去皮)2钱,甘草(生)2钱,陈粳米50粒。

制法上锉,焙。

功能主治暑伏热生痰,呕吐中痞。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不止,调姜茹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

处方60、白米粉

处方早白稻粳米。

制法上为粉。

功能主治小儿初生,血皮赤色有红筋。

用法用量扑之,肌肉自生。

摘录《仙拈集》卷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