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接骨草的处方(二)

浏览

接骨草[别名红母鸡药(《南宁市药物志》),红毛母鸡、壮阳草(《广西药植名录》)],苦,平。祛瘀生新,舒筋活络。浸酒服,能强壮筋骨,治风湿骨痛。叶治跌打,接骨。小编整理出含有接骨草的处方共17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61~120共60个。

处方1、固真散

处方白龙骨1两,韭子1合。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涩精固气,暖下元。主才卧着即泄精。

用法用量每服2钱许,酒调,空心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七引《圣惠》

处方2、莲子丹

处方新莲肉4两(去心皮),白龙骨1两(醋煮),甘草1分。

制法上为末。车前草汁,入面少许,煮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真气虚惫,口苦舌干,心常惨戚,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或梦鬼交通,遗泄白浊,小便余沥,阳事不举,目暗耳鸣,面色黧黑。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盐汤,酒任下。

摘录《三因》卷十三

处方3、胡黄连散

处方胡黄连末半两,白龙骨末半两,白矾半两(烧令汁尽),胡粉1分(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久不愈,肌肉消瘦,面黄发焦,啼叫不恒。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幼幼新书》引作“黄连散”。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4、良姜散

处方良姜1钱,白龙骨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翻花脱肛。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空心饭饮吞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石壁经》

处方5、掺药

处方白龙骨2分,寒水石3分,虢丹(飞)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疮口脓水不干。

用法用量干贴疮。

摘录《瑞竹堂方》卷五

处方6、保真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2两,菟丝子(酒浸1宿,焙)2两,茴香2两,川楝子肉(炒)2两,威灵仙(去土净,锉)2两,菖蒲(九节者,锉)2两,五味子2两,破故纸(炒香)2两,葫芦巴(炒)2两,苍术(米泔浸1日,焙干)2两,白龙骨(生)2两,独活2两,木香2两,牛膝(酒浸1宿,焙)1两,覆盆子(拣净者)1两,天仙子(炒香)1两,杜仲(去粗皮,切细,微炒去丝)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白姜(炮)1两,枸杞子1两,川椒(炒去汗)1两,萆薢1两,赤石脂1两,巴戟(去心秤)1两,青盐(研,和药)1两,麝香(别研)1两。

制法上为细末,将别研者再同研匀,用好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羸,接真气,充实骨髓,益寿延年。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7、既济丸

处方鹿茸(爁去毛,酥炙)2两,沉香(不见火)2两,白术(炒)2两,五味子(去枝)2两,山药2两,补骨脂(炒)2两,远志2两,白茯苓(去皮)2两,续断2两,车前子(酒浸)2两,牛膝(酒浸,去苗)2两,覆盆子2两,舶上茴香(炒)2两,熟干地黄(洗)2两,白龙骨(黑豆蒸,去豆,火煅,水飞)3两,鹿角胶(蚌粉炒成珠)3两,巴戟(去心)3两,大附子(炮,去皮脐)4两,菟丝子(淘洗,酒浸,焙,再炒)4两,仙灵脾(去刺,酒浸,切,焙,微炒)4两,肉苁蓉(酒浸,去皮土)4两,杜仲(去皮,姜制,炒去丝)4两,莲子肉(炒)4两,桑螵蛸(酒浸,炙黄)4两,山茱萸(去核)4两,麝香半两(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肾气虚,客热上燥,神水下泄,阴阳不和,清浊相干,下元虚惫,腰脚疼重,心神不宁,水脏滑泄,饮食不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温酒、盐汤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8、定痛散

处方川乌5钱,草乌5钱,乳香1两,白龙骨1两,蟾酥(烧酒烊化)少许,没药1两,川椒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止痛。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醋调敷患处。

注意皮肉破者不用。

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处方9、固肠断下丸

处方肉豆蔻1两,白术(炒)1两,诃子(煨)1两,白龙骨(煨)1两,当归身1两,干姜(煨)5钱,粟壳5钱,木香(煨)3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寒久泻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清米饮送下。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处方10、固脬丸

别名固脬丹

处方益智仁2两半,石菖蒲1两,白龙骨3分,川乌头1两(生,去皮脐,锉,用牡蛎粉1两炒)(一方有覆盆子2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脬寒,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固脬丹(原书卷十八)。

摘录《鸡峰》卷十

处方11、补真玉露丸

处方白茯苓(去皮)、白龙骨(水飞)、韭子(酒浸)、菟丝(酒浸)各等分(火日修合)。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阳虚阴盛,精脱淫乐胫酸。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待少时,以饭羹压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五

处方12、诃黎勒丸

处方诃黎勒3分(煨,用皮),地榆1两(锉),木香半两,乳香1两,当归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白龙骨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气不和,大肠泄痢,水谷难化,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13、健忘预知散

处方虎骨(酥炙)、白龙骨、远志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久服令人聪慧,凡事不忘。主健忘。

用法用量生姜汤调服,日3次。

摘录《医方易简》卷六

处方14、阿胶汤

处方阿胶(炒燥)1两半,刘寄奴1两半,赤石脂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白龙骨1两半,乌梅5枚(碎,焙),桑寄生1两,甘菊花1两,当归(切,焙)1两,旋复花(炒)1两,地榆1两,白术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1分,艾叶(炒)半两,石膏(碎)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15、金锁散

处方鹿角霜1两半,白龙骨3分(米醋浸令黄赤色),白茯苓(去皮)1两,益智仁1两,菟丝子(淘净,酒浸,研成饼)1分,车前子(洗净)1分,牡蛎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益血养气。主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舶上茴香30粒炒赤色香熟,入酒1盏,煎4-5沸,放温调药服,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16、附子散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石斛3分(去根,锉),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黄,锉),五味子3分,人参3分(去芦头),熟干地黄1两,续断3分,牛膝3分(去苗),桂心1两,沉香1两,黄耆3分(锉),当归3分(锉,微炒),木香3分,白龙骨1两,磁石2两(捣碎,水掏去赤汁)。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肾脏风虚,两耳常鸣,腰背痛强,小便多利,虚羸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17、补益阿胶丸

处方阿胶1两(捣碎,炒令熟燥),白芍药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卷柏半两,桂心半两,白龙骨1两,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蒲黄半两,当归1两(锉碎,微炒),白术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石斛1两(去根,锉),黄耆1两(锉),熟干地黄1两,艾叶3分(微炒),芎䓖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风虚劳损,经血过多,脏腑虚乏,面色萎黄,四肢羸瘦,腹内时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饮送下;温酒下亦得。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18、金锁丹

别名茴香丸、锁金丹

处方舶上茴香(炒)1两,胡芦巴1两,破故纸(炒香)1两,白龙骨1两,木香1两半,胡桃肉3-7个(研),羊石子3对(破开,盐半两擦,炙熟,研如泥)。

制法上为细末。下2味同研成膏,和酒浸蒸饼杵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遗精梦漏,关锁不固。

用法用量茴香丸(原书同卷)、锁金丹(《普济方》卷二一七)。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舶上茴香气味辛温入足少阴、厥阴;胡芦巴气味辛温,入足少阴;破故纸气味辛大温,入足太阴,兼入命门;白龙骨气味凉涩,入手足少阴、厥阴;木香气味辛温,入足太阴;胡桃肉气味温涩,入足少阳;羊石子气味辛甘、微咸,入足少阴;酒浸酒送,欲其入里也。此治遗精梦漏,关锁不固,以补肾之品,佐以辛香固涩,则下焦有恃,鲜不中病矣。

摘录《本事》卷三

处方19、八宝丹

处方螵蛸1两(去骨),赤石脂1钱2分(煅),文蛤1钱2分(炒焦),白龙骨8钱,儿茶1钱,枯矾1钱,黄丹1钱,宫粉7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黄水疮。

用法用量掺疮上。

摘录《种福堂方》卷四

处方20、赤石脂丸

处方赤石脂1两,石斛1两(去根,锉),肉桂1两(去皱皮),钟乳粉1两,肉豆蔻1两(去壳),干姜1两(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白龙骨1两,人参1两(去芦头),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茯苓1两,诃黎勒1两(煨,去皮)。

制法上为末,以神曲酒煮,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泄痢,肠胃虚冷,饮食不消,腹内雷鸣,(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21、花胭指丸

处方花胭脂半两,白龙骨半两,白矾灰半两,白石脂半两。

制法上为末,枣瓤为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小儿聤耳,恒出脓水,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花胭脂散”,与剂型不符,据《幼幼新书》改。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22、安息香丸

处方安息香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硫黄(研)1两,阳起石(研)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钟乳(研)1两,白矾(熬令汁枯,研)1两,木香1两,蛇床子(炒)1两,白龙骨(研)1两。

制法上为末,更合研三日,用黄狗外肾(去筋膜)研细,以法酒同熬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元阳,益气血。主虚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处方23、赤石脂汤

处方赤石脂1分,干姜1分(炮裂,锉),白龙骨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久痢,食不消化,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一

处方24、补益石斛丸

处方石斛1两半(去根),萆薢1两(锉),远志3分(去心),覆盆子3分,泽泻1两,白龙骨1两,杜仲1两半(去粗皮,微炙,锉),防风3分(去芦头),牛膝1两半(去苗),石龙芮1两,薯蓣3分,磁石2两(烧,醋淬7遍,捣碎,水飞过),五味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耆1两(锉),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补骨脂1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车前子1两,桂心1两,白茯苓1两,熟干地黄1两,山茱萸3分,钟乳粉2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巴戟1两,菟丝子2两(酒浸3宿,晒干别捣为末),蛇床子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肾气不足,阴痿,小便余沥,或精自出,腰脚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25、胡粉散

处方胡粉2钱,白龙骨(末)2钱,胡黄连(末)2钱。

制法上药同炒,更研令细。

功能主治小儿无辜疳痢,鼻中干塞,眼内有白晕,黄昏不见物,体热心烦,口干,头上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鸡子清调下,日3-4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26、豆蔻丸

处方肉豆蔻3钱,南木香3钱,缩砂仁3钱,白龙骨5钱,诃子肉5钱,赤石脂7钱半,枯白矾7钱半。

制法上除木香不过火,余六味锉、焙,仍同木香为末,稠煮面糊为丸,如麻仁大。

功能主治患痘疮,脾虚作泻。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饼剂,名“豆蔻饼”(见《医统》)。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27、鸡膍胵散

处方鸡膍胵1两(微炙),熟干地黄1两,牡蛎1两(烧为粉),白龙骨1两(烧过),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黄耆3分(锉),赤石脂1两,桑螵蛸3分(微炒),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令干)。

制法上为细散,用丹雄鸡汤三具,纳散在肠中,缝系了,于甑内蒸一炊久,取出焙干,为散。

功能主治膀胱虚冷,小便滑数,漏精,白浊如泔。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28、附子丸

处方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巴戟天1两(去心),白龙骨1两,茴香1两(炒),干姜3分(炮裂)。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小便滑数,脐腹疼痛,耳鸣目暗。

用法用量《圣济总录》有木香半两。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29、固真丸

处方黄柏(酒洗)5分,白芍药5分,柴胡1钱,白石脂(火烧赤,水飞,细研,晒干)1钱,白龙骨(酒煮,晒干,水飞,为末)2钱,当归(酒洗)2钱,干姜4钱(炮)。

制法上除龙骨、白石脂水飞研外,同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鸡头仁大,晒干。

功能主治白带久下不止,脐腹冷痛,阴中亦然,目中溜火,视物(目巟)(目巟)然无所见,齿皆恶热饮,痛须得黄连细末擦之乃止,唯喜干食,大恶汤饮。

用法用量空心白沸汤送下。无令胃中停滞,待少时以早饭压之,是不令热药犯胃也。

注意忌生冷、硬物、酒、湿面。

各家论述此病皆寒湿乘其胞内,故喜干而恶湿;肝经阴火上溢,走于标,故上壅而目中溜火;肾水侵肝而上溢,致目(目巟)(目巟)而无所见;齿恶热饮者,是阳明经中伏火也。治法当大泻寒湿,以丸药治之。故曰:寒在下焦,治宜缓,大忌汤散。以酒制白石脂、白龙骨以枯其湿;炮干姜大热辛泻寒水;以黄柏之大寒为因用,又为乡导,治法云,古者虽有重罪,不绝人之后,又为之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意,又泻齿中恶热饮也;以柴胡为本经之使,以芍药五分导之,恐辛热之药大甚,损其肝经,故微泻之;以当归身之辛温大和其血脉,此用药之法备矣。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30、当归饮

处方当归(切,焙)1两,赤芍药1两,艾叶(炒)1两,地榆1两,白龙骨1两,黄耆(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黄芩(去黑心)3分,干姜(炮)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赤白痢,脐下(??)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一六五

处方31、沉香牡丹丸

处方沉香(锉)1两半,牡丹皮1两,赤芍药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芎䓖1两,黄耆(锉)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山芋1两,白芷1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两,巴戟天(去心)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肉豆蔻(去壳)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白龙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海久虚,经候不利,赤白带下,血气冲心,多发刺痛,四肢困烦。

用法用量方中白术,《准绳·女科》作白芷。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处方32、白玉膏

处方白龙骨、煨石膏、制甘石、铅粉各等分。

制法猪油成膏。

功能主治臁疮。

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处方33、金黄散

处方乳香3钱半,轻粉1钱,瓦粉2两半,白龙骨1两半,滑石2两,寒水石(烧通赤)2两,黄柏2钱。

制法上为细末,再研令匀。

功能主治诸疮疡,痒极发疼。

用法用量每用药少许,时时干掺患处,或用油调之搽亦可。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

处方34、鸡舌香散

处方鸡舌香1分,鹿茸(去毛,酥炙)半两,阳起石(研)半两,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木香半两,白龙骨(研)半两,钟乳粉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荜澄茄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虚冷,泄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35、补肾熟干地黄丸

处方熟干地黄(切,焙)2两,肉苁蓉(酒浸,切,焙)2两,磁石(煅,醋淬)2两,山茱萸3分,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山芋3分,牛膝(酒浸,切,焙)1两,石南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泽泻3分,黄耆(锉)3分,鹿茸(去毛,酥炙)2两,五味子3分,石斛(去根,锉)1两,覆盆子3分,远志(去心)3分,补骨脂(微炒)2两,萆薢(锉)3分,巴戟天(去心)3分,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菟丝子2两(酒浸,别捣),白龙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骨痹,面色萎黑,足冷耳鸣,四肢羸瘦,脚膝缓弱,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36、卷柏散

处方乌贼骨(烧令焦)半两,卷柏叶(酒浸,炒)半两,白龙骨(煅)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体虚,经水不正,便血妄行。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米饮或温酒调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37、固阳丸

别名固阳丹

处方附子(炮)1两,川乌(炮)7钱,白龙骨(煅)6钱,补骨脂6钱,川楝子6钱,茴香6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气守神,固精壮阳,大补真气。主色欲过度,下元虚惫,滑泄无禁。

用法用量固阳丹(《御药院方》卷六)。

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四引《局方》

处方38、附子散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2两,白龙骨1两,桂心3分,续断1两,干姜1两(炮裂),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小便数,或不禁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39、附子鹿茸丸

处方鹿茸1两,麋茸1两,附子1两,白龙骨1两,麝香1分。

制法上为末,以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诸虚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空心、晚食前温酒送下,若觉得力即止,不可多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十便良方》

处方40、龙骨丸

处方白龙骨1分,白石脂1两半,鸡屎矾(烧灰)1两,黄连(去须)1两,胡粉(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阿胶(炙燥)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疳痢。

用法用量每服5丸、7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处方41、沉香散

别名沉香汤

处方沉香1两,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龙骨1两,木香3分,当归2分(锉,微炒),枳实3分(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肠虚冷,脐下急痛,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沉香汤(《圣 济总录》卷四十三)。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42、护命散

处方干蟾1个(5月5日取,烧存性),白龙骨(捣,研)1分,雄黄1分,麝香1分,石胆1分,芦荟1分(研)。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急疳,唇口臭烂,齿宣肿。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敷疮上。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43、八宝丹

处方人参5钱,犀黄5钱,轻粉1两,白龙骨1两,濂珠8钱,真象皮8钱(炙),上冰片2钱。

功能主治生肌收口。

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二

处方44、苍术丸

处方苍术1两半,诃黎勒皮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1两,芍药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龙骨1两,生姜(切,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腹中痃癖妨痛,兼下痢,日夜数十行。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人参汤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45、龙骨散

处方白龙骨1两,当归1两(锉,微炒),白矾3两(烧令汁尽),白石脂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3分(炮裂,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久冷痢,食不消化,日夜三二十行,渐加困笃。

用法用量每服2钱,不拘时候,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46、苁蓉散

处方苁蓉7分,续断7分,天雄7分,阳起石7分,白龙骨7分,五味子2两,蛇床子2两,干地黄2两,牡蛎2两,桑寄生2两,天门冬2两,白石英2两,车前子5合,地肤子5合,韭子5合,菟丝子5合,地骨皮8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五劳六极七伤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二二七

处方47、地骨皮饮子

处方地骨皮2两,生干地黄1两,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2两(去心),白龙骨1两,黄耆1两(锉)。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肾中虚热,虽能食,小便数多,渐加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小麦半合,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48、当归地黄汤

处方当归半两,芍药半两,川芎半两,白术半两,染槐子半两,黄药子半两,生地黄1两,甘草1两,茯苓(去皮)1两,黄芩1两,白龙骨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嗽血、衄血、大小便血;或妇人经侯不调,月水过多,喘嗽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宣明论》卷九

处方49、龙骨散

处方白龙骨1两,生干地黄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曲头棘针1分,白矾1分(烧灰)。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齿龈血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揩敷齿龈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处方50、阿胶散

处方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桂心半两,细辛半两,白龙骨半两,当归半两,乱发半两(烧灰),蒲黄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大衄未止,计数升,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生地黄汁调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51、固精种子丸

处方紫河车1具,枸杞、韭子、当归、菟丝子、覆盆子、蛇床子、熟地、嫩黄耆、琐阳、杜仲,巴戟3两,辽东参、于白术、白龙骨、天冬、海狗肾、陈皮,山药1两,山萸,麦门冬5两,补骨脂8两。

制法上为蜜丸。

功能主治固精种子。

用法用量方中枸杞、韭子、当归、菟丝子、覆盆子、蛇床子、熟地、嫩黄耆、琐阳、杜仲、辽东参、于白术、白龙骨、天冬、海狗肾、陈皮、山萸用量原缺。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五

处方52、固真丹

处方韭子4两,舶上茴香(炒)2两,补骨脂(炒)2两,益智子2两,鹿角霜2两,白龙骨3两(煅,别研细如粉)。

制法上为细末,以青盐1两,鹿角胶1两,同煮,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与膀胱虚冷,真气不固,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53、龙骨散

处方当归8分,白龙骨8分,干地黄8分,地榆6分,阿胶6分,芍药6分,干姜6分,熟艾4分,牛角腮(炙令黄)10分,蒲黄5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因损娠,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空腹以饮送下,日2次。渐加至2匕,愈止。不吐利。

注意忌生冷、油腻、猪、鱼、蒜、芜荑。

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十三引《广济方》,名见《妇人良方》卷十三

处方54、艾灰饼子

处方艾叶(烧灰留性)2钱,白龙骨2钱,定粉2钱,肉豆蔻1枚(面裹煨熟),黄丹半钱(火煅飞过)。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每1两作40丸,捏作饼子。

功能主治小儿吐泻,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1饼子,先取油灯盏,水洗过,乳食前煎油灯盏汤化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55、当归散

处方当归(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白龙骨1两,白术1两,鹿角胶(炙燥)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白带不止,面黄体瘦,绕脐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粥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处方56、龙骨散

处方牡蛎、伏龙肝、赤石脂、白龙骨、桂心、乌贼骨、禹余粮各等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女人漏下,或愈或剧,常漏不止,身体羸瘦,饮食减少,或赤或白或黄,使人无子者。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空心酒送下,日2次。白多者,加牡蛎、龙骨、乌贼骨;赤多者,加赤石脂、禹余粮;黄多者,加伏龙肝、桂心。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方中浑是固脱,惟桂心、乌贼散血润枯,亦是固中寓散之法。又须随所见之色而加增剂料,不必更易药味也。

摘录方出《千金》卷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处方57、龙骨散

处方白龙骨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续断1两,泽泻1两,牡蛎粉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覆盆子3分,棘刺3分(微炒),白芍药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梦中失精,心悸,小腹急痛,阴间寒,目眶疼痛,头发脱落。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58、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酸枣仁1两(微炒),麻黄根2两,防风1两(去芦头),白龙骨2两半,黄耆2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盗汗,夜卧心烦少睡。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59、灵宿丹

别名灵宿丸

处方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末)5两,覆盆子3两(酒浸,焙),槟榔(煨)2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两,肉苁蓉(去皴皮,酒浸,切,焙)2两,天麻(酒浸,锉,焙)2两,熟干地黄(酒浸3月,焙干)2两,鹿茸1对(涂酥炙),桂(去粗皮)1两,巴戟天(紫者,去心)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石斛(去根)1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楮实(炒)1两,茴香子(微炒)1两,白龙骨(研碎)1两,杜仲(去粗皮,切,炒)1两,补骨脂(微炒)1两,葫芦巴1两,石韦(去毛)1两,枸杞子1两,远志(去心)1两,五味子(炒)1两,沉香(锉)1两,蛇床子(炒)1两,山茱萸1两,萆薢1两,山芋(捣末)1两。

制法上为末,用浸药酒调山芋末煮糊,更入酥、蜜各1两,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补益、强心志,壮筋骨,益气血,调营卫,补骨髓,固元阳,黑髭鬓,去诸风,除冷痰,明耳目。主治脚腰,及五劳七伤,诸风冷气。

用法用量灵宿丸(《普济方》二二五)。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60、鸡骨丸

处方宿雌鸡胸肋骨1具,黄连6分,厚朴3分,曲(炒)4分,甘草(炙)4分,白术4分,麦糵(炒黄)2分,乌梅肉2分,人参5分,赤石脂5分,黄芩5分,白龙骨5分,桔梗2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经久不断,羸瘦,脾胃冷弱,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25丸,白饮送下,1日2次。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