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黄芩的处方(七十三)

浏览

黄芩(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味苦;性寒,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小编整理出含有黄芩的处方共5280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321~4380共60个。

处方1、甘露饮

处方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即饥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一服分两服,仍量岁数,加减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半夏人参酒

处方半夏30g 黄芩30g 干姜20g 人参20g 炙甘草20g 黄连6g 大枣10g 白酒700ml

炮制1. 将上述7味药材一同捣碎用布包裹,浸于酒中;2. 5日后,加入凉开水500ml调匀,去渣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和胃降逆,开结散痞。主治胃气不和,寒热互结,心下痞硬,呕恶,呕恶上逆,肠呜下利,不思饮食,倦怠乏力。

用法用量每次2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服用。

备注(1)半夏:辛温,消痞散结,和胃降逆,以除痞满呕逆之症。干姜:辛温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将半夏、干姜、黄芩、黄连苦辛并用,能通能降,足以开结散痞、降逆上呕。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其虚。甘草:补胃气而调诸药。

摘录伤寒论

处方3、地骨皮饮

处方柴胡(去芦)地骨皮各90克 知母 甘草(炙)鳖甲(醋炙黄)黄芩 人参各7.5克 赤茯苓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骨蒸,潮热往来,心膈烦悸,及热病后低热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6~9克,加生姜1片、乌梅1个,水煎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4、清胃汤

处方山栀仁(炒黑)枳壳 苏子各1.,8克 石膏(煅)川黄连(炒)陈皮 连翘 归尾 荆芥穗 黄芩 防风各2.4克 甘草(生)0.9克

功能主治清热祛痰,消滞散结。治阳明积热,眼胞红硬。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热服。

备注方中栀子、石膏、黄连、连翘、黄芩、甘草清热泻火;荆芥穗、防风疏风以散郁火;枳壳、苏子、陈皮行气祛痰散结;归尾活血通络消滞。诸药合用,具有清热祛痰,消滞散结之功。

摘录《审视瑶函》卷四

处方5、四顺清凉饮子

处方当归身 龙胆草(酒洗,炒)黄芩 桑皮(蜜制)车前子 生地黄 赤芍 枳壳各2.4克 炙甘草0.9克 熟大黄 防风 川芎 川黄连(炒)木贼草 羌活 柴胡各1.8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凝脂翳症。生于风轮上,初起如星,色白,中有凹陷,如针刺伤,后渐渐长大,变为黄色。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食远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6、清胃饮

处方当归 生地 黄芩 石膏各3克 升麻1.5克 白芍药 青皮 黄连各2.4克 甘草 牡丹皮各1.2克 栀子仁 苍术各3克 细辛 藿香 荆芥穗各1.8克

功能主治治牙床肿痛,出血动摇,因风湿热痰而成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缓缓含呷之。

摘录《古今医统》卷六十四

处方7、清瘟败毒饮

处方生石膏(大剂)180~240克(中剂)60~120克(小剂)24~36克 小生地(大剂)18~30克(中剂)9~15克(小剂)6~13.5克 乌犀角(大剂)18~24克(中剂)9~12克(小剂)6~12克 真川连(大剂)12~18克(中剂)6~12克(小剂)3~4.5克 生栀子 桔梗 黄芩 知母 赤芍 玄参 连翘 鲜竹叶 甘草 丹皮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湿热疫毒及一切火热之证。气血两燔,高热狂躁,心烦不眠,或神昏谵语,头痛如劈,大渴引饮,咽痛干呕,发斑吐血,舌绛唇焦,脉沉细而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表现为气血两燔症状者。

用法用量石膏先煎十余分钟后,再入余药同煎,犀角磨汁和服,或研末,或先煎对入,分二次服。疫证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如裂,烦躁谵妄,身热肢冷,舌刺唇焦,上呕下泄,六脉沉细而数者用大剂,沉而数者用中剂,浮大而数者用小剂。若斑一出,加大青叶,并少佐升麻1.2~1.5克,大便不通,加生军;大渴不已,加石膏、天花粉;胸膈遏郁,加川连、枳壳、桔梗、瓜蒌霜。

备注本方为综合《伤寒论》白虎汤、《外台秘要》引《小品方》之芍药地黄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之黄连解毒汤等三方加减而成。方中重用石膏合知母、甘草以清阳明之热;黄连、黄芩、栀子三药合用能泻三焦实火;犀角、丹皮、生地、赤芍专于凉血解毒化瘀;连翘、玄参、桔梗、甘草清热透邪利咽;竹叶清心利尿,导热下行。诸药合用,既清气分之火,又凉血分之热,是治疗气血两燔的主要方剂。

摘录《疫疹一得》卷下

处方8、清胃汤

处方石膏(煅)12克 黄芩 生地各3克 丹皮4.5克 黄连 升麻各3克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治胃经实热之牙衄,血出如涌,口臭而牙不动。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处方9、三黄圆

处方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用熟水吞下,如脏腑壅实,加服圆数。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0、苍地丸

处方苍术 陈皮各90克 黄柏 黄连各45克 连翘 黄芩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用生地180克,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主脏毒下血。

用法用量每用50~70丸,白汤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11、大神效活络丹

处方白花蛇(二两.酒浸.焙干)乌稍蛇(半两.酒浸.焙干)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一两.去土)全蝎(一两半.去毒 炒)两头尖(二两.酒浸)赤芍药(一两)贯芎(二两)防风(二两半)葛根(一两半)没药(一两.另研)血竭(七钱半.另研)朱砂(一两.另研)乌犀屑(半两)地龙(半两.去土)甘草(二两.去皮.炙)丁香(一两.去枝)白僵蚕(一两.炒)乳香(一两.另研)麝香(半两.另研)片脑(一钱半.另研)官桂(二两.去粗皮)草豆蔻(二两)川羌活(二两)虎胫骨(一两.酥炙)玄参(一两)牛黄(二钱半.另研)威灵仙(一两半.酒浸)天麻(二两)藿香(二两.去土)天竺黄(一两)败龟板(一两.炙)人参(一两)何首乌(二两)白芷(二两)乌药(一两)安息香(一两)青皮(一两)黑附子(一两.炮.去皮脐)香附(一两)白豆蔻(一两)骨碎补(一两)黄连(二两)茯苓(一两)黄芩(二两)白术(一两)熟地黄(二两)松香脂(半两)大黄(二两)当归(一两半)木香(二两)沉香(一两)金箔(为衣)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湿诸痹,筋骨疼痛,清心明目,宽胸溢血,养气暖膝,腰臂疼痛,口眼歪斜,行步艰辛,筋脉拘挛,年四十已上。每服一丸,至老不生风疾,大有神效。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细嚼温酒茶清漱下,随证上下服之,头风擂茶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2、豪艽汤

处方秦艽 石膏各3克 炙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白术 熟地 茯苓各1.5克 生地1.8克 白芷2.1克 细辛0.9克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治产后血虚,外感风热而成之头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冬加生姜,春,夏加知母。

摘录《妇科玉尺》卷四

处方13、乌蛇驱风汤

处方乌蛇9克 蝉衣6克 荆芥9克 防风9克 羌活9克 白芷6克 黄连6克 黄芩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甘草6克

功能主治搜风清热,败毒止痒。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扁平苔癣,结节性痒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处方14、菊花决明散

处方草决明 石决明(东流水煮一伏时,另研极细入药)木贼草 防风 羌活 蔓荆子 甘菊花甘草(炙)川芎 石膏(另研极细入药)黄芩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祛翳明目。治风热上攻,目中白睛微变青色,黑睛稍带白色,黑白之间,赤环如带,谓之抱轮红,视物不明,睛白高低不平,甚无光泽,口干舌苦,眵多羞涩。

用法用量每服6克,以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食后连末服。

备注方中草决明、石决明、木贼草明目祛翳为君;防风、羌活、蔓荆子、甘菊花散风升阳为臣;甘草、川芎和气顺血为佐;黄芩、石膏清除邪热为使。配合同用,共成疏风清热,祛翳明目之功。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15、清气化痰丸

处方酒黄芩100g 瓜蒌仁霜100g 半夏(制)150g 胆南星150g 陈皮100g 苦杏仁100g 枳实100g 茯苓100g

性状为灰黄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炮制以上八味,除瓜蒌仁霜外,其余黄芩等七味粉碎成细粉,与瓜蒌仁霜混匀,过筛。另取生姜1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稠,胸脘满闷。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小儿酌减。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6、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处方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6克

功能主治治上热下寒,寒热格拒,食人则吐。

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

处方17、大黄蟅虫丸

处方大黄75克(蒸)黄芩60克 甘草90克 桃仁200克 杏仁200克 芍药120克 干地黄300克 干漆30克 虻虫200克 水蛭100枚 蛴螬200克 蟅虫100克

制法上十二味,研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破瘀消症。主虚劳内有干血,形体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亦治妇女经闭,腹中有块,或胁下症瘕刺痛。

用法用量用酒送下5丸,一日三次。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18、清热解毒消肿汤

处方连翘15克,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9克,黄芩9克,瓜蒌30克,生地15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肺经热,解毒消肿。主肺热不宣,火毒凝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赵炳南方

处方19、柴胡桂枝干姜汤

别名柴胡桂姜汤(《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3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20、羌活升麻汤

处方羌活 升麻 葛根 白芍药 人参 黄芩各3克 黄连 石膏 甘草 生地黄 知母各2.1克

功能主治治夏令时行瘟热,表里俱热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二十五

处方21、羌活胜风汤

处方白术1.5克 枳壳 羌活 川芎 白芷 独活 防风 前胡 桔梗 薄荷各1.2克 荆芥 甘草各0.9克 柴胡2.1克 黄芩1.5克

功能主治治风热上扰,眵多眊躁,紧涩羞明,赤脉贯睛,头痛鼻塞,肿胀涕泪,脑巅沉重,眉骨酸疼,外翳如云雾、丝缕、秤星、螺盖。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22、万氏牛黄清心丸

处方牛黄10g 朱砂60g 黄连200g 黄芩120g 栀子120g 郁金80g

性状为红棕色至棕褐色的大蜜丸;气特异,味甜、微涩、苦。

炮制以上六味,除牛黄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黄连等四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安神。用于邪热内闭,烦燥不安。神昏谵语,小儿高热惊厥。

用法用量口服,小丸一次2丸,大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1)1.5g(2)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3、赤芍药散

处方赤芍药 当归(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黄芩(去黑心)白术 甘草(炙,锉)各30克 阿胶(炙燥)60克 生干地黄(焙干)120克

制法上八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温阳健脾,凉血止血。主虚寒吐血、唾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日服三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处方24、当归连翘散

别名连翘当归散(《焦氏喉科枕秘》卷一)。

处方当归 生地黄 连翘 前胡 甘草 枳壳 桔梗 黄芩 鼠粘子 玄参 天花粉 白芍

功能主治主锁喉疮,初生如瘰疬,不能饮食,闭塞难通,逐渐肿破化脓。并治双乳蛾。

用法用量上十二味,用水300毫升,加灯心煎服。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处方25、菊花清燥汤

处方甘菊花6克 当归 生地 白芍(酒炒)川芎 知母 贝母(去心,研)地骨皮 麦冬(去心)各3克 柴胡 黄芩 升麻 犀角(镑)甘草(生)各1.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治石榴疽。色红焮肿,坚硬疼痛,破翻如榴,寒热如疟。

用法用量上药加竹叶20片,灯心70厘米,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温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八

处方26、清心莲子饮

处方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兽(蜜炙)、人参,各七两半。

炮制上散。

功能主治治心中蓄积,时常烦躁,因而思虑劳力,忧愁抑郁,是致小便白浊,或有沙膜,夜梦走泄,遗沥涩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过度,上盛下虚,心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干燥,渐成消渴,睡卧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妇人带下赤白;及病后气不收敛,阳浮于外,五心烦热。药性温平,不冷不热,常服清心养神,秘精补虚,滋润肠胃,调顺血气。

用法用量每三钱,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泠,空心,食前服。发热加柴胡、薄荷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7、蝉花散

处方蝉蜕 菊花 蒺藜 蔓荆子 草决明 车前子 防风 黄芩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主花翳白陷,凹入不平,羞明而不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28、羚羊清肺丸

处方浙贝母40g 桑白皮(蜜炙)25g 前胡25g 麦冬25g 天冬25g 天花粉50g 地黄50g 玄参50g 石斛100g 桔梗50g 枇杷叶(蜜炙)50g 苦杏仁(炒)25g 金果榄25g 金银花50g 大青叶25g 桅子50g 黄芩25g 板蓝根25g 牡丹皮25g 薄荷25g 甘草15g 熟大黄25g 陈皮30g 羚羊角粉6g

性状为黑色的大蜜丸;味微苦。

炮制以上二十四味,除羚羊角粉外,其余浙贝母等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将羚羊角粉与浙贝母等细粉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清瘟止嗽。用于肺胃热盛,感受时邪,身热头晕,四肢酸懒,咳嗽痰盛,咽喉肿痛,鼻衄咳血,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9、通圣消毒散

处方防风 荆芥 连翘 赤芍药 当归须 黄芩 麻黄 栀子 青木香 黄连 黄柏 石膏 滑石 大黄 朴消 牛蒡子 川芎 桔梗 元参 蓝叶 甘草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泻火通便。治时毒肿痛,表里俱实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薄荷,水煎服。大便利,去大黄、朴消。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处方30、龙胆散

处方龙胆(去芦、头)3克 栀子(去皮)10枚 黄连(去须)栝楼根 苦参 芍药 青葙子各30克 大黄(锉,微炒)黄芩(去黑心)芒消(研)各15克

制法上十味,捣研为散。

功能主治治骨蒸热,羸瘦,面目萎黄,呕逆上气,烦闷,短气喘急,日晚便剧,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米饮调下,一日三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31、化毒汤

处方紫草 升麻 甘草 蝉蜕 地骨皮 黄芩(酒炒)木通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痘疹已出,热毒未解,痘疹红紫,甚或黑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处方32、龙胆羚羊角汤

处方龙胆草9克 黄芩6克 干地黄9克 羚羊角3克(磨汁冲服)茯神9克 丹参3克 车前子6克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养血熄风。治子痫,偏于风热。未发之前,头痛甚剧,面色发红,头昏眼花,脘腹疼痛,大便秘结,或有呕吐;病发后,抽搐神昏,舌质红,脉弦滑而数。

用法用量水煎,微温服。痰涎壅盛,加竹沥30滴,亦可加天竹黄6克。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33、沉香散

处方沉香23克 黄耆23克(锉)陈橘皮23克(汤浸,去白、瓤,焙)滑石30克 黄芩15克 榆白皮30克(锉)瞿麦90克 韭子30克(微炒)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膏淋,脐下妨闷,不得快利。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以清粥饮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处方34、柴胡梅连散

处方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胡黄连 当归 芍药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末。

功能主治主骨蒸劳热,久而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童便150毫升,乌梅1个,猪胆汁10毫升,猪髓1条,韭根1.5克,水200毫升,同煎至245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金匮翼》卷三

处方35、清痰丸

处方苍术60克 香附45克 瓜蒌仁 半夏各30克 黄连 黄芩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胃化痰。治吞酸嘈杂。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茶清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36、陈槐汤

处方当归(头、尾)6克 川芎6克 赤芍药6克 黄芩6克 槐花6克 陈皮6克 侧柏叶(蜜炒)6克 乌药6克 山栀子7个 藕节0.9克 细茶9克

功能主治主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不拘时热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37、法制竹沥丸

处方陈皮(去白)白术(炒)白茯苓各90克 炙甘草 半夏曲 贝母 枳壳 神曲(炒)桔梗 黄芩各90克 玄明粉30克 香附子(制)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以竹沥250毫升,入姜汁、酒各80毫升和匀,拌诸药,日中晒干,仍依法入竹沥、姜汁,拌晒七次为度;磨罗为细末,滴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降火,化痰止嗽。主痰火劳嗽,呕恶不欲食。

用法用量食后或临卧时白汤送下80丸,三日便见效验。久病者七日效,疲者一月痊愈。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三

处方38、清脾养胃汤

处方软石膏 黄芩 陈皮 白术 甘草 胡黄连 使君子 茯苓(去皮)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清胃健脾,消积杀虫。治小儿脾虚胃热,内有虫积,爱吃泥土,面色青黄,时或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或为末,放于饮食内,令小儿服之。

摘录《寿世保元》卷八

处方39、山栀汤

处方山栀4.5克,木通4.5克,黄芩3克,白术6克,陈皮6克,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理气和胃。主胃热上冲。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妇科玉尺》卷一

处方40、牛黄丸

处方牛黄3克(细研)朱砂1.5克(细研,水飞过)犀角屑 天竺黄(细研)白附子(炮裂)茯神 黄连(去须,微炒)羚羊角屑 防风(去芦、头)玄参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甘菊花 人参(去芦、头)黄耆(锉)甘草(炙微赤,锉)黄芩各7.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惊悸壮热,黄瘦发坚。

用法用量每服以淡叶汤研下5丸,一日三四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处方41、内消散

处方川大黄 黄芩 黄连(去须)黄柏 地龙(炒令黄)乳香各30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妇人乳痈初起。

用法用量用生地黄汁调匀,涂于肿毒上,干即易之。不过三五度即愈。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处方42、大五柔丸

处方大黄 芍药 枳实 苁蓉 葶苈 甘草 黄芩 牛膝各60克 桃仁100枚 杏仁40枚

制法上十味,研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藏气不调,大便难。

用法用量每次酒下3丸,渐加至20丸,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43、半黄丸

处方黄芩45克 南星 半复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姜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主治热痰留滞于内,咳嗽面赤,胸腹胁常热,惟足乍有冷时,其脉洪滑者。

用法用量用生姜汤送下30~50丸。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处方44、槐角丸

处方槐角子30克 枳壳(麸炒)当归尾 黄芩 黄柏 侧柏叶(各酒洗)黄连 荆芥穗 防风 地榆各15克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禁忌】忌食生冷。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抉寿精方》

处方45、黑散

处方黄连,黄芩 大黄 黄柏各6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狐疝气,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者。

用法用量上药同烧存性,为极细末,加雄猪胆汁及蜜同调,敷患处。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二

处方46、柴平汤

处方银柴胡6克 黄芩4.5克 人参(去芦)半夏(汤泡七次)各3克 甘草1.5克 陈皮3.6克 苍术(泔浸)4.5克 厚朴(姜制)3克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祛温和胃。主湿疟,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至320毫升,来发先服。疟发于午前为阳,属气虚,加白术(土炒)2.4克,白茯苓(去皮)2.1克;发于午后为阴,属血虚,加当归(酒浸)2.7克,川芎2.1克;发于午前,延及午后,此气血两虚,上四味俱加;食积,加神曲(炒)2.4克,麦芽(炒)2.1克,山楂3克,枳实(麸炒)3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引《宦邸便方》

处方47、黄连泻心汤

处方黄连 山栀 荆芥 黄芩 连翘 木通 薄荷 牛子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心泻火。治大人、小儿心火妄动,结成重舌、木舌、紫舌,胀肿坚硬,语言不利。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48、黄柏汤

处方黄柏 黄连 白头翁(一作白蔹)升麻 当归 牡蛎 石榴皮 黄芩 寄生 甘草各6克 犀角 艾叶各3克

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夏月外感寒邪,迫使热气内入肠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壮热头痛,手足烦。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百日至二百日小儿,一服40毫升,二百余日至一岁小儿,一服50毫升。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49、分珠散

处方槐花 白芷 地黄 栀子 荆芥 甘草 黄芩 龙胆草 赤芍药 当归各30克

功能主治主治血灌瞳人,恶血不散。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服。春加大黄,泻肝;夏加黄连,泻心;秋加桑白皮,泻肺。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50、牛黄丸

处方牛黄15克(细研)龙脑7.5克(细研)天竺黄15克(细研)犀角屑 羚羊角屑 朱砂(细研,水飞过)黄芩 川升麻各30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防风15克(去芦头)麝香3克(细研)真珠15克(细研)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前研了药,更研令匀,以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熄风,化痰开窍。治阳毒伤寒,心胸烦闷,恍饱如狂,结热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温水嚼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处方51、门冬甘露饮

处方麦门冬6克(去心)黑参 黄芩 栝楼根 连翘各3克 生甘草1.5克 灯心20茎 竹叶20片

功能主治治麻疹热甚口渴。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52、清脾汤

别名清脾饮子(《保婴撮要》卷七)、清脾饮(《济阴纲目》卷九)。

处方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 草果仁 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黄芩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祛痰除湿,和胃截疟。治瘅疟,脉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千,心烦口渴,小便黄赤,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20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53、大黄散

处方大黄120克 黄连120克 黄芩120克

制法上三味,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

用法用量先食服3克,一日三次。亦可为丸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四引《集验方》

处方54、干葛石膏汤

处方干葛 柴胡 黄芩 石膏 枳壳 广皮 甘草 木通 紫苏

功能主治治阳明燥火,胁肋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55、光明丸

处方生地黄 白芷 羌活 独活 甘草 薄荷 防风 荆芥 木贼 甘菊花 草决明 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 连翘 桔梗各15克 归尾 川芎各9克

制法上十九味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心火上冲,眼疾暴发,肿痛不可忍;并治障翳。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开水送下,早、晚各进一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56、落痔汤

别名起痔汤(《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防风 荆芥 栀子 槐角 苦参 甘草各30克 朴消15克

功能主治治痔疮。

用法用量上药分作三服,用水煎洗。待痔落之后,搽生肌散。如痔旁肉不赤肿,枯黑即落,不必用此。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57、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姜制)黄芩(生,去皮)干姜(生)陈皮(去白)五味子(拣)各30克 桑白皮(蜜炙)半夏(汤浸)柴胡(去苗)桂心(不见火)各15克 木香 炙甘草各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咳嗽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杏仁(去皮、尖)7个,生姜5片,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三

处方58、甘露饮

别名甘露饮子(《阎氏小儿方论》)。

处方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 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行气利湿。治胃中客热,牙宜口臭,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饥饿心烦,不欲饮食;目赤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黄疽,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闷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现用于口腔炎、咽炎、齿龈肿痛,慢性扁桃体炎属阴虚而有湿热者;亦用于眼科工业性眼灼伤、角膜实质炎。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O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时温服。小儿一服分两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59、柴葛煎

处方柴胡 干葛 芍药 黄芩 甘草 连翘

功能主治透疹解毒,养阴清热。主痘疹及瘟疫表里俱热者。

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60、光明散

处方川连9克 黄柏9克 黄芩9克 炉甘石(水飞)9克 梅片0.9克 辰砂0.9克 荸荠粉6克

制法先以三黄浸煮汁,入后药研至无声,澄清晒干,再研细。

功能主治治一切目疾。

用法用量白蜜调,点于眼中。眼湿痒者,加胆矾

摘录《青囊秘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