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麦冬的处方(四十三)

浏览

麦冬(别名麦门冬、沿阶草),甘,微苦,微寒。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小编整理出含有麦冬的处方共338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521~2580共60个。

处方1、白茯苓汤

处方白茯苓1钱,人参3钱,远志3钱(去心),龙骨2钱,防风2钱,甘草3钱,犀角末5钱,生地黄4钱,大枣7个,麦门冬(去心)4钱。

功能主治取虫后补虚。主破伤风五脏虚弱,魂魄不安。

用法用量水2大盏,煎作8合,分3次温服,如人行5里1服。仍避风寒,若觉未安,隔日更作1剂。

摘录《医学纲目》卷五引《济生》

处方2、导赤通气散

别名导赤通气汤

处方木通、生地黄、甘草、人参、麦门冬、石菖蒲、当归身。

功能主治痘疹心虚,声不扬者。

用法用量导赤通气汤(《麻科活人》卷三)。

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处方3、地骨皮汤

处方地骨皮1两半,栝楼根1两半,黄连(去须)1两,土瓜根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车前子1两,知母(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暴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地黄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4、白蒺藜散

处方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白鲜皮1两,防风1两(去芦头),子芩1两,玄参1两,赤芍药1两,栀子仁1两,桔梗1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毒疮瘙痒,心神壅躁。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薄荷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5、固精种子丸

处方紫河车1具,枸杞、韭子、当归、菟丝子、覆盆子、蛇床子、熟地、嫩黄耆、琐阳、杜仲,巴戟3两,辽东参、于白术、白龙骨、天冬、海狗肾、陈皮,山药1两,山萸,麦门冬5两,补骨脂8两。

制法上为蜜丸。

功能主治固精种子。

用法用量方中枸杞、韭子、当归、菟丝子、覆盆子、蛇床子、熟地、嫩黄耆、琐阳、杜仲、辽东参、于白术、白龙骨、天冬、海狗肾、陈皮、山萸用量原缺。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五

处方6、阿胶煮散

处方阿胶1两,大芎1两,人参1两,白术1两,五味子1两,麦门冬1两,当归1两,茯苓1两,黄耆1两,续断1两,干地黄1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宫脏百病。

用法用量每剂8铢。妇人肝气攻冲,喘促咳嗽,入水煎,空心热服;若是血脏冷痛,赤白带下,加生姜2片,大枣1枚,水煎服;若补血,入枸杞子、覆盆子煎;若呕逆不思饮食,加草豆蔻煎,或丁香20枚,水煎服;若孕妇不安,加桑寄生枝1两,细锉拌匀,水煎服;若产后血多及半产下血,宫脏全虚,加白薇半两(微炙),苁蓉1两(细锉)内拌,水煎服;若是久患宫脏、骨节、腰腿、两胁逆痛,四肢少力,常患风寒,有如劳状候,加木香半两、鳖甲1两(醋炙),柴胡1两,并锉拌之。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2盏,如茶法煎至7分,空心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八引《生育宝鉴》

处方7、地菘苗散

处方地菘苗5两,石灰末5两,旋覆苗5两,葛叶5两,青蒿苗5两,麦门冬苗5两。

制法上除石灰外,切碎,绞取汁,和石灰作饼子,晒干,再为散。

功能主治止血。主金刃伤筋骨。

用法用量敷疮上。5月5日合佳。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处方8、沉香保生丸

处方黄柏4两,茴香1两,川楝子1两,菟丝子1两,苁蓉5钱,牛膝5钱,白芍药5钱,白茯苓5钱,杜仲5钱,石斛5钱,熟地黄5钱,威灵仙5钱,地骨皮5钱,枸杞子5钱,干山药5钱,生地黄5钱,北五味子5钱,山茱萸5钱,麦门冬5钱,莲花蕊5钱,生鸡头肉5钱,藿香叶5钱,当归5钱,葫芦巴5钱,川芎5钱,泽泻5钱,白术5钱,人参5钱,巴戟5钱,黄耆5钱,羌活5钱,菖蒲5钱,独活5钱,黄连5钱,广木香5钱,沉香5钱,吴茱萸5钱。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乌须发。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以温酒或盐汤送下。服至2月,髭发俱黑。

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三引《经验秘方》

处方9、冷补丸

处方熟地黄(酒蒸、焙)、生地黄(洗)、天门冬(去心)、川牛膝(去芦,浸)、白芍药、地骨皮(去木)、白蒺藜(炒)、麦门冬(去心)、石斛、玄参、磁石(火煅7次,细研,水飞过)、沉香(别研,不见火)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水燥少,不受峻补,口干多渴,耳痒耳聋腰痛腿弱,小便赤涩,大便或难。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

摘录《济生》卷五

处方10、长春真人保命服食方

处方白茯苓(去皮)4两,天门冬(去心)4两,山药(姜汁炒)4两,怀熟地黄4两,何首乌(忌铁,照前蒸晒9次)4两,枸杞子(甘州者,去梗)净4两,干姜(煨)2两,小茴香(炒)1两,青盐少许,莲肉(去皮心)半斤,麦门冬(去心)4两,鹿角胶4两,鹿角霜4两,破故纸4两(麻油1两炒),大核桃(去壳并皮)半斤,没食子10个,旱莲草(晒干,净末)1斤,新粟米1升(为末,用牛乳2斤,拌米粉煮作糊丸药)。

制法上为细末,以前米糊为丸,如弹子大,每丸湿重5钱,干约3钱。

功能主治补诸虚,填精益髓,滋润皮肤,充壮神气,身体轻健,开胃进食,返老还童,发白再黑,齿落更生,颜貌如童。主诸虚百损,五痨七伤,四肢无力,手足顽麻,血气虚耗,面黄肌瘦,阳事不举,眩晕恶心,饮食少减。

用法用量每服1丸,滚白汤调化服,1日2次。不拘在家在外,少者1服,老者2服,男女皆同。

摘录《医便》卷一

处方11、地骨白皮五味饮子

处方地骨白皮3两,知母3两,麦门冬5两(去心),竹沥1升,白蜜3合。

功能主治天行病愈后,体气虚羸,每觉头痛,唇口干,乍寒乍热,发作有时,或虽能行动运转,然每作时节有前状者;兼主伤寒。

用法用量上切,地骨皮、知母和麦门冬,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纳竹沥、蜜搅调,分3次温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如觉虚,不能空腹顿尽,欲间食服亦佳。

摘录《外台》卷三引《许仁则方》

处方12、地黄人参汤

处方生地黄1钱,人参1钱,熟地黄1钱,枇杷叶1钱,甘草4分,黄耆8分,天门冬7分,麦门冬7分,泽泻7分,石斛7分。

功能主治心膈有热,消渴,咽干,面赤。

用法用量以水2钟,煎1钟,食前温服。

摘录《杏苑》卷五

处方13、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半两,防葵(生用)半两,泽泻半两,白术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黄耆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大豆(炒熟)3合,赤小豆(炒熟)半升,桑根白皮(锉,炒)4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3分,泽漆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猪苓(去黑皮)3分,大戟(锉,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肿满,变为风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破),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14、当归汤

处方当归3两,桂(去粗皮)6两,麦门冬(去心)1两半,大黄(锉,炒)1两,茵陈蒿2两,黄芩(去黑心)2两,黄耆2两,干姜(炮)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芍药2两,黄连(去须)2两,石膏(碎)2两,人参2两,甘草(炙)2两(1方无黄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诸疸久不愈,变成黑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个(擘破),煎取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15、加味清心饮

处方石莲肉1两,白茯苓1两,益智仁半两,麦门冬半两,远志(水浸取肉,姜制炒)半两,人参半两,石菖蒲2分,车前子2分,白术2分,泽泻2分,甘草(微炙)2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心中客热烦躁,便下赤浊肥脂。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灯心20茎,水煎服。有热,加薄荷少许。

摘录《得效》卷七

处方16、地黄散

处方地黄2两,麦门冬(去心)2两,地骨皮2两,赤茯苓2两,石膏2两,甘草(炙)半两,葛根半两,栀子仁30枚。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实热,或欲吐而不出,烦闷喘急,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分,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小麦与豆豉各50粒,淡竹叶2-7片,煎6分,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17、龙胆丸

处方龙胆2两,山栀子仁2两,白薇2两,茯神(去木)2两,大黄(锉,炒)2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人参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玄参2两半,羚羊角(镑)2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实热,惊悸善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煎大枣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18、决明子丸

处方决明子1两半,蕤仁1两半,地肤子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泽泻1两半,茺蔚子1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半,枸杞子1两,五味子1两,青葙子1两,桂(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车前子2两,菟丝子(酒浸,别捣)2两,熟干地黄(焙)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肾虚目黑暗,或见黑花飞蝇;及久患肤翳,遮覆瞳子。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浆水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19、良姜散

处方高良姜(锉,炒)1分,苍术(米泔浸1宿,锉,炒)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烙)3分,肉豆蔻(去壳)3分,吴茱萸(汤浸,焙,炒)3分,人参3分,诃黎勒皮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不止,心腹(疒丂)痛,烦渴。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高良姜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20、安神镇心丸

处方石菖蒲1两,远志1两,人参1两,获神1两,川芎1两,山药1两,麦门冬1两,铁粉1两,天麻1两,半夏1两,南星1两,茯苓1两,细辛5钱,辰砂5钱。

制法上为末,生姜5两取汁,入水煮糊为丸,如绿豆大,另以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消风痰。主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25丸,夜卧生姜汤送下,小儿减半。

摘录《赤水玄珠》卷六

处方21、连翘散

处方连翘1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当归1两,木香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防风半两(去芦头),羌活半两,黄芩1两,犀角屑1两,麝香1钱(细研),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牛蒡子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毒气攻手足,肿满疼痛,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22、决明散

处方石决明、草决明、羌活、荆芥、栀子、木通、赤芍、麦门冬、地黄根。

功能主治伤寒热病后外障。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眼科全书》卷四

处方23、补益四物汤

处方当归1钱,生地(酒炒)1钱,白术1钱,玄参1钱,白芍药5分,川芎5分,黄柏(炒)5分,知母5分,白茯苓5分,麦门冬(去心)5分,陈皮5分,山栀仁(炒)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辛劳读书而有房劳。

用法用量上作1服。加生姜3片,水煎,半饥空心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五十五

处方24、安神镇心琥珀丸

处方琥珀1两(细研),真珠1两(细研,水飞过),牛黄半两(细研),天竹黄1两(细研),铁粉1两,光明砂3分(细研,水飞过),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龙齿1两(细研如粉),腻粉半两(研入),麝香1分(细研),犀角屑3分,露蜂房半两(微炒),龙胆半两,川升麻半两,天门冬3分(去心,焙),钩藤3分,茯神3分,菖蒲3分,远志3分(去心),麦门冬3分(去心,焙),人参3分(去芦头),白藓皮3分,黄芩半两,蚱蝉半两(微炒),干蝎半两(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风邪凌心,言语不定,精神恍惚,乃成癫狂,发歇无时。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竹叶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25、红蓝花饮

处方红蓝花2两,伏龙肝3两(以水5升5合浸,滤取汁),犀角(镑)1分,甜竹茹3分,白茅根半两(锉),麦门冬(去心,锉)半两。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将伏龙肝汁煎诸药,取6合,去滓,食后分3服,每服更入乱发灰1钱匕,和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处方26、豆根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山豆根、桔梗、知母、天花粉、元参、荆芥、射干、连翘、牛蒡子、薄荷。

功能主治瘄后余毒未尽,咳嗽口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六

处方27、阿胶散

处方薯蓣1两,阿胶(炒)1两,五味子1两,麦门冬(去心)1两,白术1两,干姜(炮)2钱,桂枝2钱,杏仁(去皮尖)3钱。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伤寒汗下后,咳嗽肺虚,声音嘶败者。

用法用量每服7钱,水2盏,加乌梅肉1钱,同煎服。

摘录《准绳·伤寒》卷五

处方28、加味十全大补汤

处方人参1钱,黄耆(盐水拌炒)1钱,白术(炒)1钱,茯苓1钱,熟地黄(酒拌,中满减半)1钱,当归(酒拌)1钱,川芎1钱,芍药(炒)1钱,肉桂5分,麦门冬(去心)5分,五味子(捣,炒)5分,甘草(炒)5分。

制法上作1剂。

功能主治悬痈溃而不敛,或发热,饮食少思。

用法用量用水2钟,煎1钟,食前服。茎肿,加青皮;热,加黄芩、柴胡;日晡热,加柴胡、地骨皮;小便赤,加酒制知母、黄柏;小便涩,加车前子、山栀子,俱妙。

摘录《外科经验方》

处方29、白术散

处方白术3分,石膏1两半,白芍药半两,白茯苓3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牡蛎粉1两,生干地黄1两,人参3分(去芦头),五味子半两,黄耆3分(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体虚,劳动过多,致头痛烦热,汗出不止,四肢少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30、八味知母汤

别名知母汤

处方知母(焙)3分,芍药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泽泻3分,石膏1两半,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数日不解,心躁烦乱,小腹胀急,脐下闷痛,大渴喘乏。

用法用量知母汤(《普济方》卷一三三)。

各家论述《历代名医良方注释》:伤寒数日不解,大渴烦乱,应为失水之征,但又小腹胀急,闷痛,是明显的体液代谢失调。这与单纯脱水是有所区别的。大渴心烦,养阴是正法,所以用知母、麦冬;表症不解而用柴胡;心躁烦乱,用石膏、黄芩清热;小腹胀急,用泽泻利尿;芍药有活血作用,改善全身循环,纠正失调的功能。处方组成药物虽只八味,立法范围则考虑到各个不同的方面。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31、九味养脾汤

处方白术1钱2分,白芍药(酒炒)8分,白茯苓8分,人参6分,陈皮6分,川芎6分,甘草(炙)4分,黄耆(蜜炙)4分,当归(酒洗)4分,半夏6分,山楂6分,麦门冬6分。

功能主治小儿大病后,面黄肌瘦,目动咬牙,发少,未能强步,因误服解毒、泻利伤克诸药而致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保婴撮要》卷二

处方32、扶脾消肿汤

处方人参、白术(去芦)、茯苓、猪苓、泽泻、木通、滑石、木香、麦门冬(去心)、黄芩、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陈皮、生姜皮、灯草、甘草。

功能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鲁府禁方》卷二

处方33、白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3分,麦门冬3分(去心,焙),草豆蔻(去皮)半两,藿香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高良姜(锉)半两,芎藭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泻,心神烦闷,腹内(疒丂)痛,四肢不和,或时燥渴。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34、地黄煎

处方地黄汁4升3合,茯神4两,知母4两,萎蕤4两,栝楼根5两,竹沥3合(一方用竹叶),生姜汁2升,白蜜2升,生地骨皮(切)2升,石膏8两,生麦门冬汁1升。

功能主治积热。肾气不能上蒸于肺,肺胃枯槁不能滋其化源,而致烦渴便难。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先煮诸药,取汁3升,去滓,下竹沥、地黄、麦门冬汁,微火煎4-5沸,旅邸⑸⒒鸺迦6升。初服4合,日3夜1,渐加至6-7合。4月5月作散服之。

各家论述1.《法律》:按此方生津凉血,制火彻热,兼擅其长,再加人参,乃治虚热之圣方也。2.《千金方衍义》:方中用凉润诸味润血生津,单取生姜之辛以开结滞之气。

摘录《千金》卷十六

处方35、芦根汤

处方芦根2钱,麦门冬1钱半,人参1钱,干葛1钱,知母1钱,竹茹1弹丸。

功能主治孕妇时病,5-6日不得汗,口渴,狂言,呕逆。

用法用量葱白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处方36、瓜蒌煎

处方瓜蒌2两,茯神1两,石斛1两,人参1两,肉灰蓉1两,甘草半两,黄连半两,当归半两,五味子半两,丹参半两,知母1两,胡麻1两,地骨皮2两,葳蕤2两,蜜5合,生地黄汁1升,牛髓1合,淡竹叶50片,生麦门冬汁5合,生姜汁1合。

制法以水3升,煮地骨皮,葳蕤、胡麻、淡竹叶4味,去滓取汁1升,和地黄汁、麦门冬汁、牛髓、蜜、姜汁等,入前药未,搅令匀,又煎成膏,入于铜器中。

功能主治虚劳燥渴,四体虚乏,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不拘时候,以粥饮调下半匙。

摘录《鸡峰》卷七

处方37、白术散

别名白术汤

处方白术1两,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麦门冬1两(去心),芎藭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伤寒,烦热头痛,胎气不安,或时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白术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方中赤茯苓,《普济方》作“赤芍药”。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38、吹鼻散

处方火消4两,黄丹2两,石膏2两,乳香2钱,没药2钱,藜芦3分,细辛3分,天麻2钱,雄黄3分,川芎3钱,天门冬6钱,麦门冬6钱,皂角6钱,甘草6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偏正头风,火眼。

用法用量吹鼻,吹时须令病人含水一口。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一

处方39、百合散

处方百合1两,栝楼根1两,牡蛎3分(烧为粉),栀子仁3分,麦门冬3分(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百合病,一月不解,变如渴疾。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40、芦根饮子

别名芦根汤

处方芦根(切)10两,麦门冬(去心)10两,地骨白皮10两,生姜10两(合皮切),橘皮5两,茯苓5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烦躁不能食。

用法用量芦根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三)。若兼服,其人或胸中寒,或直恶寒,及虚胀并痛者,加吴茱萸8两。

注意忌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三引苏游方

处方41、防风汤

处方黄芩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麦门冬(去心)1两,川芎1两,防风(去芦)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疾。

用法用量《医学六要·治法汇》有黄连,无黄芩。《嵩崖尊生》有沙参,无人参。

摘录《宣明论》卷一

处方42、龙虎丹

处方龙骨(研)1两,虎骨(酥炙)1两,人参1两,箭头朱砂(研)1两,远志(甘草水煮,去骨)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大天南星3-4枚(泔水洗浸,去皮滑涎,控干,竹刀剜成罐,装朱砂末,以南星末盖之),猪心1个(取新杀獖猪带血热心,纳置南星内,以灯革裹猪心,外用麦门冬草洗净,不拘多少,包之,甑上9蒸9晒,取出南星,于金银器内盛之,取日精月华之气晒露10昼夜,捣罗为末,后加余药同和匀)。

制法上为细末,用无灰酒打面糊,冷定和搜成剂,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心神恍惚,阳明经大盛,时复惊惧哭泣,口发狂言,不避亲疏,一切风病等。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温酒送下;小儿丸如黄米大,每服30-50丸,煎人参汤送下。病甚者,不过20服即愈,除根不发。

摘录《瑞竹堂方》

处方43、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焙)4两,知母(焙)3两,凝水石1两半,青竹茹(揉如鸡子大)两块(碎、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暴渴,烦躁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44、龙骨汤

处方龙骨1两,茯苓1两,桂心1两,远志(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2两,牡蛎(熬)3两,甘草(炙)3两,生姜4两。

功能主治宿惊失志,忽忽喜忘,悲伤不乐,阳气不起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分为2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醋、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五引《深师方》

处方45、地骨皮丸

处方地骨皮3分,柴胡1两(去苗),子芩1两,生干地黄1两,麻黄根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犀角屑半两,知母1两,川升麻1两,牡蛎粉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脏壅滞,或时烦热,频多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淡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46、地黄紫苏

处方生地黄3两,生姜2两(与地黄和研,绞取汁),生玄参1斤,生天门冬(去心)半斤,生麦门冬(去心)1斤,紫苏子(炒,研)2两,生牛蒡4两(细切,与玄参至紫苏子4味烂研,以水少许拌匀,布绞取汁),杏仁(去皮尖双仁)3两(研,别入)。

制法上将两等药汁并杏仁和匀,于银石器中慢火煎令稍稠,停火,加白蜜5两,真酥2两和匀,于饭甑上蒸少时,候冷,以净器盛。

功能主治肺痿喘嗽,涕唾稠粘,咽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小匙,含化,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47、百合散

处方百合2两,紫菀1两(去根节),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百合病,身微热,恶寒烦喘。

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48、地黄煎

处方生地黄汁2升,麦门冬汁5升,生姜汁5合,紫菀3两,贝母3两,款冬花3两,甘草(炙)3两(一方有人参3两)。

功能主治补心肺,令髭发不白。主肺气咳嗽。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7升,煮取3大升,去滓,却入锅中,下地黄汁、麦门冬、姜汁等,煎30沸,下蜜1升,煎如饧,盛不津器中放冷。含如枣许,渐增之。

摘录《外台》卷三十一引《近效方》

处方49、龙齿丸

处方龙齿1两,人参1两(去芦头),远志半两(去心),铁粉半两(细研),防风3分(去芦头),茯神1两,生干地黄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黄连2分(去须),马牙消3分(细研),麝香半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伏热在心,心虚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拘时候,以竹叶、金银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50、参术调中汤

处方白术5分,黄耆4分,桑白皮3分,甘草(炙)3分,人参3分,麦门冬(去心)2分,青皮(去白)2分,陈皮(去白)2分,地骨皮2分,白茯苓2分,五味子20个。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都作1服。

功能主治泻热补气,止嗽定喘,和脾胃,进饮食。主暑伤胃气。痞闷满膨,不思饮食,喘嗽蒸热。皆中气有亏所致。脾胃虚弱,遇6-7月霖雨,身重短气,骨乏无力。

用法用量水2盏,煎至1盏,去滓,早饭后大温服。

注意忌多语言劳役。

各家论述1.《内外伤辨》:《内经》云:“火位之主,其泻以甘。”以黄耆甘温,泻热补气;桑白皮苦微寒,泻肺火定喘,故以为君。“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五味子之酸,收耗散之气,止咳嗽。脾胃不足,以甘补之,故用白术、人参、炙甘草,苦甘温补脾缓中为臣。地骨皮苦微寒,善解肌热;茯苓甘平降肺火;麦门冬甘微寒,保肺气为佐。青皮、陈皮去白,苦辛温散胸中滞气为使也。2.《杏苑》: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炙草、黄耆补中益气为君;桑白皮、麦冬、五味清肺金止喘嗽为臣;青皮、陈皮行滞气消痞闷为佐;地骨皮解蒸为使。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处方51、百合饮

处方生百合3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麋角(屑)3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黄耆(锉)1两,薏苡仁2合。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胞痹。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处方52、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焙)2两,乌梅(去核取肉,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渴。喉干不可忍,饮水不止,腹满急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53、八仙寿神汤

处方何首乌4钱,地骨皮4钱,茯苓4钱,党参2钱,生地黄2钱,熟地黄2钱,天门冬2钱,麦门冬2钱。

功能主治身体虚弱,精神疲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家庭治病新书》

处方54、阿胶散

处方薯蓣1两,阿胶1两(炒),人参1两,五味子1两,麦门冬1两(去心),白术1两,干姜3钱(炮),桂枝5钱,杏仁3钱(去皮尖)。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伤寒汗下后咳嗽,肺虚声音斯败者。

用法用量每服7钱,水2盏,加乌梅1钱,同煎服。

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55、白虎汤

处方石膏5钱,知母2钱,粳米1勺,甘草7分,人参1钱,五味子10粒,麦门冬(去心)1钱,山栀1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阳明经汗后脉洪大而渴,或身热有汗不解。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秋感热之疫疠,或阳明下后,大便不固,热不退者,或湿温证热不退而大便溏者,依本方加苍术;若伤寒汗下后,自汗虚热不退,加苍术、人参。

注意无汗脉浮,表未解而阴气盛,虽渴不可用白虎汤;里有热者方可用。

摘录《回春》卷二

处方56、加味四物汤

处方生地黄(酒洗)1钱半,当归(酒洗)7分,川芎7分,赤芍药(酒洗)7分,山栀子(炒黑)1钱半,麦门冬(去心)1钱半,牡丹皮1钱,元参1钱,知母(酒炒)5分,白术(炒)5分,甘草3分,陈皮3分,黄柏(酒炒)2分。

功能主治吐血、呕血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身热,加地骨皮、枳实、黄芩各1钱,软柴胡(酒洗)5分;呕吐血,加知母、石膏,以泻胃火;咳血,加茅根、黄芩,以泻肺火;唾咯血,加栀子、黄柏、肉桂少许,以泻肾火;吐衄不止,加炒黑干姜、柏叶、茜根、大小蓟各1钱;大便血不止,加炒槐花、地榆、百草霜各1钱半;小便溺血不止,倍加栀子,更加车前子、小蓟、黄连,俱炒半黑,各8分;诸失血久,加升麻、阿胶、人参,入童便、姜汁、韭汁。

摘录《济阳纲目》卷五十九

处方57、龙香犀角丸

处方熟地黄1两(酒浸,捣极细),生地黄1两(酒浸),山药1两,天门冬1两(去心),麦门冬1两(去心),犀角1两,真京墨1两(煅存性),牡丹皮1两,五味子1两,鳖甲1两(酒制),胡黄连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吐血痨症。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白滚汤送下。

摘录遵生八笺》卷十八

处方58、鸡胫丸

处方天门冬1两,麦门冬(各去心)1两,秦艽1两,雄黄1两,雌黄1两,瓜蒌根1两,黄芩1两,柴胡(茸)1两,枯白矾1两,防风1两,桂1两,茯苓1两,桑白皮1两,雄鸡胫1对(炙),雌鸡胫1对(炙)。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常服少病儿肥。主小儿惊疳黄瘦,咬牙,肌热盗汗,食积肚大,脚细,长大不能行。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粥送下,1日2次,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六○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59、加减安神丸

处方黄耆(炙)1钱,人参1钱,归身1钱,川芎1钱,麦门冬(去心)1钱,石菖蒲1钱,木通1钱,炙甘草1钱,远志(去心,姜汁浸、焙干)1钱,寒水石1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小儿病搐,痰入心肺窍中,以致搐后失音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苏叶3片,煎汤送下。每日取獖猪心连肺管处,割1半,煎汤饮之,以助药力。

摘录《育婴秘诀》卷二

处方60、导赤各半汤

处方生地、木通、甘草、川连、麦门冬、山栀、犀角、黄芩、知母、滑石。

功能主治清心热,利小便。主心热谵语,火动于中,而多消渴,小便不利。

各家论述《伤寒大白》:以导赤合泻心汤,上清心经之火;加滑石,导心火,下通小便而出;加知母、山栀、黄芩,兼清上焦肺火。以利小便,莫如清肺;清肺热,又莫如利二便也。

摘录《证因脉治》卷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