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檀香的处方(一)

浏览

檀香(别名旃檀、白檀、檀香木、真檀),辛;性温,行气;散寒;止痛。主胸腹胀痛;霍乱吐泻;噎膈吐食;寒疝腹痛及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檀香的处方共420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二十五味松石丸

处方松石50g 珍珠10g 珊瑚40g 朱砂20g 诃子(去核)50g 铁屑(诃子制)100g 余甘子50g 五灵脂膏40g 檀香40g 降香40g 木香马兜铃50g 鸭嘴花50g 牛黄5g 广木香60g 绿绒蒿50g 船形乌头40g 肉豆蔻20g 丁香25g 伞梗虎耳草50g 毛诃子(去核)5g 天竺黄35g 西红花5g 木棉花35g 麝香0.25g 石灰华35g

来源本品系藏族验方。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水丸;气香,味苦、涩。

炮制以上二十五味,除牛黄、西红花、麝香、五灵脂膏外,其余珍珠等二十一味共研成细粉,过筛;将牛黄、西红花、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五灵脂膏加适量水泛丸,阴干,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化瘀。用于肝郁气滞,血瘀,肝中毒,肝痛,肝硬化,肝渗水及各种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g,一日1次。

规格(1)每4丸重1g(2)每丸重1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十二味翼首散

处方翼首草100g 榜嘎75g 节裂角茴香75g 天竺黄75g 红花60g 檀香50g 安息香25g 莪大夏50g 铁棒锤叶40g 五脂灵膏50g 牛黄0.5g 麝香0.5g

性状本品为灰棕色的粉末;气香,味苦,有麻舌感。

炮制以上十二味,除麝香、牛黄外,其余翼首草等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将牛黄、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防疫。用于瘟疫、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痢疾,热病发烧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g,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白梅汤

处方白梅(研破)二十九斤,檀香十四两,甘草十三斤半,盐(炒)十五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口干烦渴,津液不通。

用法用量每一钱,擦生姜、新汲水下。如酒后干哕,恶心舌涩,如茶吃。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解酲汤

处方胡椒1分,桂心1分,丁香1分,檀香2铢(3钱),藿香半两(不见火),甘草3两(炙),白盐4两(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饮酒过度,脾胃不健,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取1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

处方5、辟邪避瘟丹

处方降香4两,檀香4两,箭羽2两,丹参2两,茅术2两,连翘心2两,白芷2两,细辛2两,当归2两,丹皮2两,佩兰2两。

制法生晒为末,榆粉打浆为大丸。

功能主治辟邪避瘟。

用法用量凡遇四时不正瘟疫流行,宜常焚烧,不致传染,岁末多烧,可以辟邪避瘟,空室久无人住,湿毒最易害人,此丹烧之,可以远害。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6、雷火针

处方乳香6分,官桂6分,血竭6分,丁香6分,麝香6分,杏仁1分4厘,真蕲艾1两,木香6分,沉香4钱,檀香4钱。

制法上各为粗末,以纸卷紧。

功能主治一切腿痛。

用法用量用时蘸香油点着吹灭,照穴道针之。

摘录《春脚集》卷三

处方7、辟瘟丹

处方麝香1两5钱,冰片1两,沉香1两5钱,公丁香2两,檀香1两5钱,降香1两5钱,麻黄3两2钱,细辛1两,天麻3两2钱,腰黄3两2钱,雌黄3两2钱,生月石3两2钱,山慈菇3两,大戟3两,五倍子3两,千金霜3两,肉桂1两,大黄4两,茅术3两2钱,鬼箭羽3两,飞朱砂6两,苏合香油1两5钱。

制法各取净末,一并和匀,加糯米粉11两,调浆,将苏合香油烊入,打和为块,分做1134块,每块约干重6分;或轧片,每片约干重2分5厘。

功能主治辟秽解浊。主感寒触秽,腹痛吐泻,头晕胸闷。

用法用量每用1-2块(片剂2-4片),开水化服,小儿减半。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8、辟瘟丹

处方羚羊角、朴消、牙皂、广木香、黄柏、茅术、茜草、黄芩、姜半夏、文蛤、银花、川连、犀角、川朴、川乌、玳瑁、大黄、藿香、玄精石、郁金、茯苓、香附、桂心、赤小豆、降香、鬼箭羽、朱砂、毛茨菇、大枣、甘遂、大戟、桑皮、千金霜、桃仁霜、槟榔、蓬莪术、胡椒、葶苈子、牛黄、巴豆霜、细辛、白芍、公丁香、当归、禹余粮、滑石、山豆根、麻黄、麝香、菖蒲、水安息、干姜、蒲黄、丹参、天麻、升麻、柴胡、紫苏、川芎、草河车、檀香、桔梗、白芷、紫菀、芫花、雌黄、琥珀、冰片、陈皮、腰黄、斑蝥、蜈蚣、石龙子。

制法将上药炼丸。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辟秽化浊。主寒霍乱,暴起呕吐下利,腹痛或不痛,胸膈痞闷,四肢清冷。

用法用量吞服。

摘录《中医内科学》

处方9、解暑片

处方朱砂180g,大黄120g,麻黄96g,天麻96g,雄黄96g,雌黄96g,硼砂96g,茅术96g,山慈菇90g,大戟90g,五倍子90g,千金霜90g,鬼箭羽90g,丁香60g,麝香45g,沉香45g,檀香45g,降香45g,苏合香油45g,冰片30g,细辛30g,肉桂30g(一方有滑石)。

制法上为片剂,4片袋装。

功能主治解暑避秽。主暑季发痧,腹痛吐泻,头晕胸闷,神志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2-4片,化服。小儿减半。

摘录《常用中成药》

处方10、解暑片

处方麝香150g,腰黄(飞)320g,朱砂(飞)600g,雌黄320g,冰片100g,大黄400g,苍术(麸炒)320g,肉桂100g,天麻320g,山慈菇300g,沉香150g,丁香200g,硼砂320g,苏合香150g,红大戟300g,五倍子(去毛、垢)300g,细辛100g,檀香150g,千金子霜300g,降香150g,卫矛300g,麻黄300g。

制法除苏合香外,余药各研细粉,过100目筛。各取净粉,除麝香、冰片外,先将余药套研均匀,然后用淀粉270g,树胶粉22g,及苏合香打浆制成颗粒,晒干或45℃以下干燥。干颗粒与上述麝香、冰片充分和匀,加润滑剂(干颗粒重量的1.5%)压制成片,即得。片重0.22g,密封保存。

功能主治辟秽开窍,止吐止泻。主时行瘀疫,头胀眼花,胸闷作恶,腹痛吐泻,手足厥冷,或受山岚瘴气,水土不服。

用法用量五倍子整理方法:将五倍子拣去杂质,敲成小块,筛去虫卵,用开水泡洗去毛垢,清水淋洗,干燥即得。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上海市药品标准》

处方11、解瘟丹

别名解毒丹

处方苍术半斤,明雄黄2两,白芷4两,肉桂1两,艾叶4两,乳香1两,檀香1两,甘松1两,三奈1两,唵叭香1两,硫黄5钱。

制法上为细末,入榆面3合,加红枣(煮烂,去核)同榆面煮糊为丸,阴干收好,勿令泄气,须端午日制。

功能主治远瘟鬼及蛇蝎等物。

用法用量遇有时疫,或端午、夏至前后,日焚2-3丸。

摘录《医方易简》卷四

处方12、暗香汤

处方香附子1两(拣大而无皮者,炒),缩砂仁1两半(炒),木香1分,檀香1钱,甘草2两(炙),胡椒1钱(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神爽气。

用法用量入盐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百一》卷二十

处方13、聚香饮子

处方檀香1两,木香1两,乳香1两,沉香1两,丁香(并不见火)1两,藿香叶1两,延胡索(炒去皮)半两,川乌(炮,去皮尖)半两,片子姜黄(炒)半两,桔梗(去芦,锉,炒)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七情所伤,遂成七疝,心腹胀痛引腰胁连背,不可俯仰。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三

处方14、碧霞浆

处方羌活5钱,独活5钱,白芷5钱,川乌5钱,细辛5钱,菖蒲5钱,苍术5钱,风藤5钱,苦参5钱,当归5钱,防风5钱,升麻5钱,藁本5钱,蒺藜5钱,荆芥5钱,木瓜5钱,薄荷5钱,茄根5钱,防己5钱,天麻5钱,川芎5钱,射干5钱,麻黄5钱,水萍5钱,胡麻5钱,萎蕤5钱,首乌5钱,木香5钱,檀香5钱,沉香5钱,仙灵脾5钱,威灵仙5钱,蛇床子5钱,(台木)实5钱,金银花5钱,羊踯躅花5钱。

功能主治痛风寒湿痿困诸症。

用法用量酒浆1坛,入药5两,隔汤煮透,俟冷,每饮1杯,避风二时,朝夕饮。

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处方15、辟瘟丹

处方檀香2两,降香1两,藿香4两,乳香1两,防风1两,黄柏2两,连翘2两,砂仁壳1两,生大黄4两,苍术1两5钱,薄荷叶2两,速香2两。

制法上为末,用浓茶和丸,如核桃大,晒干。

功能主治辟瘟疫。

用法用量每日置屋内烧烟,令气透入鼻中;或以粗末,炉中烧之,更为简便。另加芸香1两共研,尤妙。

摘录《瘟疫条辨摘要》

处方16、蠲秽散

处方苍术8钱,白芷3钱,细辛3钱,藿香5钱,降香5钱,菖蒲3钱,桔梗3钱,青木香5钱,川芎3钱,薄荷3钱,佛手5钱,真檀香4两(另研末)。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外逐秽恶风湿之气,内除脏腑气血之浊。清醒脑、宽胸腹。助精神。主山岚瘴气,瘟疫时邪,煤熏毙命,炭气伤人。

用法用量分为5份,以5分之1加檀香末1钱和匀,以备内服,其余4/5药末,合檀香末3两9钱,和匀燃烧。每天不拘时候,将此散一撮置于香炉内燃着,烟透入鼻,自有效验。倘遇煤熏之人,先以红灵丹等取嚏,内用白开水冲服此散3钱,即可回生。

摘录《集成良方三百种》卷中

处方17、集香汤

处方白豆蔻(锉)1两,缩砂(锉)1两5钱,白檀香1两(不见火),人参1两(切),胡椒(泡,滤干)半两,甘草(锉)3两。

制法上为末,除檀香、人参、胡椒外,将白豆蔻、甘草,白盐4两相合盒盦1宿,次日就慢火上铁器内炒干,不可火急,恐作火气,与檀香3味共碾细,用瓷器收。

功能主治驻容颜。

用法用量汤点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处方18、黑金膏

处方桂心1分,芎䓖1分,当归1两,木鳖子1分(去壳),乌贼鱼骨1分,漏芦1分,白及1分,川乌头1分(生,去皮脐),鸡舌香1分,木香1分,白檀香1分,丁香1分,松脂2两,乱发1两,黄丹6两,清麻油1升。

制法上为细散。入松脂、乱发麻油内,煎令发尽,绵滤去滓澄清,拭铛令净,以慢火熬药,入黄丹,用柳木篦不住手搅,令黑色,一时下诸药末,入搅令匀,看软硬得所,于不津器内收。

功能主治风毒气结,坚硬疼痛,及附骨疽。

用法用量每用看肿处大小,于火畔煨,摊故帛上,厚贴,1日换2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三

处方19、掠髭鬓方

处方白檀香1钱,香白芷1钱,白及1钱,滑石(研),零零香2钱,三奈子3钱(面包烧熟为度),青黛1钱(研),百药煎1钱(另研),甘松1钱(去土)。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乌髭鬓。

用法用量用浆水1大盏,药末1钱,瓷器收盛,盖复勿令灰尘坐落。早晨梳洗毕,掠之。不过十数日有验,用尽再添浆水、药末。

摘录《瑞竹堂方》卷三

处方20、调气汤

处方白蔻1两,丁香1两,檀香5钱,砂仁5钱,炙草1两,木香5钱。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气郁作厥。

用法用量每服3-5钱,以盐沸汤调服,或八味顺气散亦炒。

各家论述《经》云:辛以散气。用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砂仁、藿香等诸辛窜以行壅滞之气,甘草缓中和药。

摘录《衡要》卷六

处方21、辟瘟集祥香

处方苍术12斤,桃枝(向东南者)12斤,白芷8斤,山奈8斤,檀香3斤,降香3斤,甘松3斤,大茴香3斤,桂皮3斤,香附3斤,乌头2斤,贯众1斤,鬼箭羽1斤,白蒺藜1斤,雄黄8两,雌黄8两。

制法上药晒干研细,榆面拌匀,令做香匠以细竹丝为骨,做成线香。

功能主治天行瘟疫,瘟病,闻之易愈,并不传染。

用法用量随时焚点。

摘录《卫生鸿宝》卷一

处方22、橄榄汤

处方百药煎3两(细切作片子),檀香(锉,焙)半两,白芷半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为细末。

功能主治止渴生津。

用法用量上沸汤点服。

摘录《百一》卷二十

处方23、揩齿细辛散

处方细辛(去苗叶)1分,升麻1分,甘松香(去土)1分,零陵香1分,藿香叶1分,当归(切,焙)1分,铅丹(研)1分,白芷1分,地骨皮1分,凝水石1分,笋灰1分,牛膝(切,焙)1分,麝香(别研)1分,白檀香(锉)1两。

制法上研为末,与麝香同研令匀。

功能主治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齿槽固密,诸疾不生。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揩齿,温水漱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24、鳖甲生犀散

处方天灵盖1具(男者色不赤可用,女者色赤勿用。以檀香煎汤候冷洗,次用酥炙黄),生鳖甲1个(去裙,醋炙黄),虎长牙2个(醋炙酥。如无,则用牙关骨半两),安息香半两,鸡心槟榔半两,桃仁(水浸,去皮,焙)半两,生犀角3钱,木香3钱,甘遂3钱,降真香3钱,干漆(杵碎,炒烟出略尽存性)3钱,阿魏(酒浸,研)3钱,穿山甲取4趾(醋炙焦),雷丸2钱,全蝎3个,蚯蚓10条(生研和药)。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杀瘵虫,取出恶物。主瘵疾。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先用豉心49粒,东向桃、李、桑、梅小梢各2茎,长7寸,生蓝青7叶,青蒿1小握,葱白(连根,洗)5片,石臼内同杵,用井水1碗半煎取1盏,入童便1盏并药末,煎取7分,入麝1字,月初旬五更空心温服。即以被覆汗。

摘录《直指》卷九

处方25、辟瘟线香

处方苍术12斤,桃枝12斤,香芷8斤,山奈8斤,甘松2斤,大茴2斤,桂皮2斤,香附2斤,檀香2斤,降香2斤,乌头2斤,白蒺藜1斤,贯仲1斤,鬼箭1斤,雄黄8两,雌黄8两,榆面量用。

制法上为细末,作成线香。

功能主治熏治蛇虫毒气、瘴气、六畜瘟疫。

用法用量闭户焚之,令烟气随息出入。

摘录《理瀹》

处方26、黑锡丹

处方黑锡(1两,舶硫黄末1两和入熔化,结成沙,研细)5钱,熟附子5钱,肉桂3钱,沉香3钱,小茴香3钱,檀香3钱,肉果(煨)3钱,阳起石(煨)5钱,葫芦巴3钱,广木香(煨)3钱,干姜1钱,白蔻3钱,川楝肉5钱,紫丁香2钱。

制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用青布袋盛,擦光如银亮收住。

功能主治中风痉症,痰鸣气喘。

用法用量每服49丸或32丸,淡姜汤送下。

摘录《辨证录》卷下

处方27、蟾酥丸

别名蟾酥痧药丸

处方苍术3两6钱,生军6两,麻黄3两,天麻3两,沉香5钱,檀香1两,丁香6钱,广木香1两5钱,麝香3钱,雄黄3两,朱砂1两2钱,甘草2两4钱,蟾酥6钱。

制法上为末,将蟾酥酒化为丸。

功能主治祛暑辟邪,利湿开窍。主心腹暴痛,兼受四时不正之气,山岚瘴毒,癫狂迷乱,五痢八疳。

用法用量蟾酥痧药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本方用法:用高粱酒泛为小丸,每分约二十粒,朱砂为衣,放于烈日下晒燥,趁热装蜡袋中,打光至亮为度。每服一分至二分,开水送下。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28、癫狂丹

处方公丁香3钱,沉香3钱,雄黄3钱,青皮3钱,黄芩3钱,胡黄连3钱,乳香2钱5分,麝香2钱5分,熊胆2钱5分,檀香3两,轻粉4钱半,黄连1两,牵牛1两,三棱1两,甘草1两,莪术1两,陈皮1两,雷丸(甘草水浸1宿,酒拌蒸)1两,鹤虱1两,大黄1两半,赤小豆3两,巴豆(去油)7个。

制法上为极细末,荞面糊为小丸。

功能主治镇静安神。主癫狂不安,言语失次,悲哭无常,凶狂怒骂,自歌自舞,神经错乱。

用法用量每服10粒,白开水送下。

注意剧药,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29、辟瘟丹

处方乳香1两,苍术1两,细辛1两,川芎1两,甘草1两,降香1两,或加檀香1两。

制法共为细末,枣肉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防瘟疫,辟秽恶。

用法用量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辟秽恶。

摘录《种福堂方》卷二

处方30、菖蒲散

处方菖蒲1两(九节者),丁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木香半两,檀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心胃。主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至1钱,入生姜自然汁少许,同白汤调,放温冷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

处方31、丁香散

处方丁香1两,白术1两,藿香叶1两,丁香皮1两,荆三棱(煨)2两,白檀香(锉)1两,乌药(锉)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宽胸膈,消胀满。主气逆不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32、琥珀抱龙丸

处方琥珀1两5钱(研),牛黄1钱(研),人参1两半,檀香1两半,白茯苓1两半,朱砂(研)5钱,珍珠5钱(研),枳壳1两,枳实1两,牛胆1两,南星1两,天竺黄1两,山药10两,甘草3两(以上各为细末),金箔400片,蜂蜜2斤,黄蜡25斤。

制法上药一料500丸,每丸5分重。

功能主治驱风化痰,镇心解热,安魂定惊,和脾健胃,添益精神。主小儿诸惊;四时感冒,瘟疫邪热,烦躁不宁,痰嗽气急;疮疹欲出发搐。

用法用量初生数月者,每丸作4次服,或三分之一,或半丸;数岁者,每服1丸,葱白煎汤或薄荷汤送下,不拘时服;痰壅咳甚,生姜汤送下;痘疹见形有惊,白汤送下;心悸不安,灯心汤送下。

摘录《准绳·幼科》卷二

处方33、零陵香油

处方零陵香半两,乌麻油1两,茅香半两,莲子草1两,细辛半两,藁本半两,芎䓖半两,白芷半两,生铧铁5两(捣碎),诃黎勒皮1两,没石子1两,酸石榴皮1两,牛膝1两(去苗),白檀香1两,沉香1两,地骨皮半两。

制法上锉细,并铧铁,以绵裹入油中浸49日,药成。

功能主治益发令黑,光滑润泽。

用法用量常用梳头,经年尤验。

摘录《圣惠》卷四十一

处方34、琥珀丸

处方琥珀5钱,乳香5钱,木香5钱,南星5钱,川乌5钱,当归5钱,沉香5钱,丁香5钱,檀香5钱,全蝎5钱,僵蚕5钱,天麻5钱,赤石脂5钱,延胡索5钱,五灵脂5钱,麝香2钱,辰砂2钱。

制法上为末,同糯米糊为丸,如龙眼肉大,辰砂为衣。

功能主治产后气虚恶食,胸闷腹胀,脾胃不和,寒热,夜睡多惊,昏眩泄泻;及新产血晕,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作4-5次,姜汤送下。新产血晕,不省人事,先用韭菜1握(切碎),以有嘴瓷瓶盛之,将米醋煮数沸沃之,以瓶口封没,将小嘴向产母鼻孔,令醋气透入即醒,急与琥珀丸即愈。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处方35、调气平胃散

别名调气和胃散

处方白豆蔻2钱,丁香2钱,檀香2钱,木香2钱,藿香4分,砂仁4钱,甘草6钱,苍术8钱,厚朴5钱,陈皮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卒暴尸厥,触犯邪气,昏晕卒倒无所知。胃气不和,胀满腹痛。

用法用量调气和胃散(《赤水玄珠》卷十六)。

摘录《医统》卷三十九

处方36、调气平胃散

处方厚朴(姜炒)1钱半,陈皮1钱半,苍术1钱半,甘草8分,砂仁8分,檀香8分,白豆蔻(去壳,微炒)8分,藿香8分。

功能主治秽气感触,或冒寒邪,胀满腹痛,恶心。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温服。

摘录《会约》卷八

处方37、大建脾散

处方荜澄茄半两,干姜半两,白豆蔻半两,丁香半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肉豆蔻1两,青皮1两,半夏(姜制1宿)1两,茴香1两,缩砂仁1两,厚朴(姜制1宿)1两,神曲1两,陈皮1两,檀香1两,草乌(炮,去皮脐尖)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草果仁2两,白术4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百一》卷二

处方38、橄榄丸

处方百药煎1两,白梅肉2钱,檀香2钱,蒲黄2钱,脑子1分(研),麝香1分(研)。

制法上研匀,甘草膏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生津液,压壅热。

用法用量每服3-5丸,含化。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处方39、丁香煎丸

处方丁香1钱,沉香2钱,藿香2钱,附子2钱,檀香3钱,砂仁3钱,豆蔻2钱,茯苓3钱,桂花3钱,桂枝2钱,官桂3钱,甘草4钱,人参2钱,黑墨1锭,百药煎3钱,橘皮1钱,荜澄茄2钱,麝香少许,三柰3钱,甘松2钱,茯苓2钱,丁香皮3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甘草1斤作膏子,净瓷盏内盛封之。

功能主治胸膈不快。

用法用量用时为丸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二

处方40、宽胸丸

处方荜拔900g,高良姜450g,延胡索450g,檀香450g,细辛150g,冰片30g。

制法上药提取挥发油,制成浸膏,晒干,研细,装入胶囊,每个胶囊0.3g。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芳香开窍,理气止痛。主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北京市中成药规范》改作“宽胸片”。

摘录《新医药学杂志》1973;3

处方41、逼瘟丹

处方广陵零香8两,小陵零香8两,苍术8两,茅香8两,藿香8两,香附子4两,山奈子4两,川芎4两,藁本4两,细辛2两,白芷2两,甘松2两,防风2两,远志2两,檀香1两,沉香1两,降真香1两,樟脑1两,乳香1两,辰砂1两,焰消1两,安息香1两,鬼箭草1两,大皂角24个。

制法上为细末,水和为丸,任意大小,黄丹为衣。

功能主治瘟疫。

摘录《鲁府禁方》卷一

处方42、调痛散

处方木香、丁香、檀香、大香附、天台、乌药、蓬术(煨)、辣桂、片姜黄、生白姜、白豆蔻仁、缩砂仁、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脾疼气膈。

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加紫苏4叶,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六

处方43、揩齿丹砂散

别名丹砂散

处方丹砂(研)1两,麝香(研)少许,白檀香半两,丁香皮1两,藿香叶1两,茅香1两,甘松(去土)1两,白芷1两,升麻1两,莎草根(炒,去毛)1两,铅丹1两,石膏(末)4两,凝水石(末)1斤,零陵香半两,猪牙皂荚(烧存性)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齿槽固密,诸疾不生。

用法用量丹砂散(《普济方》卷七十)。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44、兜肚方

处方白檀香1两,零陵香5钱,马蹄香5钱,香白芷5钱,马兜铃5钱,木鳖子8钱,羚羊角1两,甘松5钱,升麻5钱,丁皮7钱,血竭5钱,麝香9分。

制法上为末,用蕲艾絮绵装白绫兜肚内,做成3个兜肚。

功能主治痞积,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及妇人经脉不调,久不受孕。

用法用量初服者,用3日后1解,至第5日复服,至1月后常服。

注意有孕妇人不可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十一

处方45、鹿马宝元丹

处方珍珠、琥珀、朱砂、金箔、银箔、真玉屑、珊瑚屑、犀角屑各等分(均细研),沉香、木香、丁香、乳香、檀香、人参、茯苓、白术、芍药、缩砂、桂花、当归、川芎、白芷、甘草(生)、白豆蔻各等分(5香11药,随意多少,研为细末),早籼米、晚粳米(炒)、好糯米、大粟米、造面麦(5谷美种,各随意多少,炒熟,为末)。

制法上以白马、雄鹿宰取肉,节次剔去鹿、马全体之骨,捶碎熬髓,收攒下,待骨体全有,却用大锅总熬,去骨,将髓汁换砂锅,或银器内更熬,鹿、马膂肉茎肉,另锅熬至糜烂,同熬,下髓汁擂和成膏。先用前项宝香药末拌和,随意用五谷炒碾末,肉汁尽用,拌和干,少用好酒搜和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扶阳抑阴,补益延年。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随意细嚼,盐酒、盐汤、饭水咽下,丸药仍以麝香为衣。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三

处方46、款气丸

处方丁香1分,木香1分,沉香1分,白檀香1分,桂(去粗皮)1分,肉豆蔻(去壳)1分,槟榔(锉)1分,荜澄茄1分,大戟(炒)1分,甘遂(炒)1分,木通(锉)1两,续随子(去皮)1分,海蛤1分,郁李仁(去皮)1分,瞿麦1分,甜葶苈(炒)1分,桑根白皮(锉,炙)1分,牵牛子1分,腻粉1钱,巴豆(慢火炮过,出油令尽)1分。

制法上为细末,研白粳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通身肿喘。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煎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47、健脾固本药酒

别名福寿药酒

处方当归2斤,川芎8两,白芍4两,酒地4两,党参6两,白术4两,广皮8两,佛手1斤,红花8两,桃仁4两,玄胡4两,吴萸4两,丁香2两,紫蔻2两,良姜4两,檀香2两,香附8两,小茴香4两,川牛膝8两,杜仲4两,续断4两,秦艽4两,独活4两,北细辛2两,麻黄6两,寄生4两,虎骨4两,枸杞4两,大云4两,玉竹8两,远志4两,枣仁4两,天冬4两,麦冬4两,杏仁4两,五味子4两,广木香2两,藿香4两,台乌4两,白芷4两,乳香4两,没药4两,川朴8两,加皮8两,官桂4两,花椒2两,甘草4两,砂仁4两,木瓜4两。

制法上为粗末,用白烧酒104斤,蜂蜜80斤,开水56斤,熬药、每料分作8料,药2斤,烧酒13斤,蜂蜜10斤,开水7斤。

功能主治男妇痰喘,咳嗽气急,两胁膨胀,心口、腰腿痛,女人经水不调,肚腹胀满,肚腹寒冷。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5钱,每日早、晚温服。

注意孕妇忌服,忌食生冷。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

处方48、丁香乌梅丸

处方乌梅肉4两,紫苏2两,木瓜2两,茯苓2两4钱,甘草3两3钱,檀香半两,人参7钱,麝香1字。

制法上为末,用蜜1斤,蜡2两,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膈气壅蔽,外感风寒,咳嗽痰涎白沫,胸背痛,不能俯仰,口干咽燥。

用法用量本方名丁香乌梅丸,但方中无丁香,疑脱。

摘录《三因》卷十二

处方49、兜肚方

处方檀香1两,排草1两,沉香5钱,丁香5钱,丁皮6钱,广零陵香6钱,马蹄草6钱,白芷6钱,甘松2钱,附子2钱,乳香2钱,麝香9分。

制法上为末,和揉艾铺绵中,用帛做成兜肚,以线钉定,勿令移动。

功能主治令人有子。主腹中寒积,痼冷不散。

用法用量裹肚及小腹,兼丹田、神阙。初裹1夜,日去之,渐渐至2夜1去,又渐至5夜1去,方可常裹。男妇皆可用。

注意有孕勿用。

摘录《医统》卷二十二

处方50、除痛丸

处方盔沉3钱,青皮3钱,莱菔炭5钱,台乌4钱,木香5钱,川楝子3钱,香橼3钱,油朴3钱,当归1两,香附1两,油桂3钱,十开蔻1两,明没药7钱,紫苏3钱,白檀香3钱,砂仁4钱,内金5钱,苏合油1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

功能主治通气止痛,镇静神经。主肝气逆满,两胁胀痛,胃脘胀痛,诸疝肿痛,胸膈刺痛,妇人经痛,腰腿疼痛,吐血肋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开水送下。

注意忌辣腥刺激食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51、搐药

处方软石膏5钱,朴消5钱,脑子1钱,荆芥1钱,檀香皮1钱,薄荷1钱,白芷2钱,细辛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头风。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济阳纲目》引作“搐鼻药”。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处方52、大金丹

处方牛黄5钱,珍珠5钱,冰片5钱,麝香5钱,犀角5钱,狗宝5钱,羚羊角5钱,孩儿茶5钱,血竭3钱,朱砂3钱,鸦片3钱,琥珀3钱,珊瑚3钱,沉香3钱,木香3钱,白檀香3钱,金箔5帖(存一半为衣)。

制法上为细末,用人乳汁为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痰火燔膈,中风湿痰,虚损怯症。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不拘时候,用梨汁送下。

摘录遵生八笺》卷十八

处方53、法制槟榔

处方槟榔1斤,檀香5钱,白豆蔻5钱,木香3钱。

制法上为细末,同甘草膏为衣。

功能主治酒食过度,胸膈膨满,口吐清水,一切积聚。

用法用量细嚼,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串雅外编选注》:此方槟榔为主药,能破积去胀,配合檀香、木香行气止痛,破滞消积,对于因积滞而致的胃脘胀满疼痛较为适宜。

摘录《串雅外编》卷三

处方54、大沉香降气汤

处方沉香1钱,木香1钱,丁香1钱,真紫苏子1钱(炒),白术1钱,茯苓1钱,橘红1钱,肉豆蔻1钱,檀香1钱半,厚朴1钱半,半夏1钱半(汤泡7次),五味子1钱半,人参1钱半,甘草2钱半,当归2钱半,藿香叶半两,白豆蔻仁2钱。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气不升降,气聚衰弱,脾胃不和,饮食不进,呕逆恶心,自痢腹痛,虚喘气促,虚阳上攻;男子、妇人气血不调,流注脚气。

用法用量分作10服。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8分,空心服。大便不通,加枳壳(去瓤);心下不宁,加麦门冬子(去心);不思饮食,加神曲、麦糵(炒);夜不得卧,加酸枣仁(炒);壮筋骨、长肉、补血,加黄耆(盐水浸,炙);四肢疼痛,加桂与芍药;脏腑有寒,加熟附子。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处方55、麻风膏

处方麻黄5钱,羌活2两,升麻2钱,白檀香1钱,白及1钱,防风1钱,归身1钱。

制法用香油五两,将各药浸泡五日,慢火熬枯,去药;用细布沥净渣,加黄蜡五钱,再熬数滚启起,冷透火毒。

功能主治面上或身上风热浮肿,痒如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时发极痒,抓破时硫黄水,或破烂见血,痛楚难堪。

用法用量抹擦。

摘录《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

处方56、调气散

处方沉香、木香、藿香、苏梗、砂仁、白豆蔻、甘草、白檀香。

功能主治气结腹痛。气食相凝脾家,中气郁结,胸腹胀满,痛应手背,失气则痛减,气闭则痛甚,脉沉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57、济生丸

处方云苓15两,母丁香8钱,香薷8两,甘草8两,藿香8两,白檀香8两,木瓜1两,苏叶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金箔为衣,每丸重1钱。

功能主治时疫,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每服2丸,阴阳水煎服。先刺腿湾红筋出血,再服此药。

摘录《卫生鸿宝》卷一

处方58、济仁丹

处方粉草10两(切片),藿香叶3钱,砂仁2两(另轧兑),薄荷5两,檀香1两,零陵香5钱,葛根5钱,大丁香2两(另轧面),蔻仁1两5钱(另轧兑)。

功能主治中暑呕吐,烦躁痞满,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用法用量共为细面,每两细面兑薄荷冰4分,人造麝香4分,冰片2分;用朱砂8钱,血竭花2钱上衣闯亮。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

处方59、草豆蔻汤

处方草豆蔻4两,肉豆蔻2两,人参1两,甘草5两,白檀香半两,茯苓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醒酒和气。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如茶点进。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五引《御医撮要》

处方60、大七香丸

处方木香4两,丁香4两,檀香4两,甘松4两,丁皮橘皮4两,砂仁4两,白豆蔻4两,三棱4两,莪术(醋煮)4两,大茴香2两半。

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中脘停滞,气不流转,水谷不分,致生气泻,肠鸣,气走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亦有腹急气塞而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姜汤送下。

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