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牡丹皮的处方(八)

浏览

牡丹皮(别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辛苦;凉;微寒,清热;活血散瘀。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小编整理出含有牡丹皮的处方共67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21~480共60个。

处方1、加味地黄丸

处方怀熟地黄8钱,山药4钱,山茱萸(酒蒸,去核)4钱,白茯苓(去皮)3钱,牡丹皮3钱,泽泻3钱,嫩鹿茸(酥炙)2钱,怀牛膝(去芦,酒浸)2钱,五加皮3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肝肾虚弱,骨髓不充,而行迟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八

处方2、二十六味牡丹煎丸

处方牡丹皮1两,黑附子1两(炮),牛膝(酒浸一宿)1两,龙骨2两(细研,水飞过),五味子1两(生),官桂(去皮)1两,人参1两,槟榔2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续断(细者)1两,木香1两,泽泻1两,延胡索半两,羌活2两,藁本(去土,用细梢)1两,干熟地黄2两,赤芍药1两,干姜半两,山茱萸半两,干薯蓣1两,缩砂仁半两,石斛3两,萆薢1两,白芷1两。

制法上26味,并各州土新好者,洗净焙干,杵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刺,血痃上抢,血块走注,心胸疼痛,血海虚冷,脐下膨胀,小腹满闷,腿膝无力,背膊闷倦,手足麻痹,身体振掉,腰脊伛偻,月经不调,或清或浊,赤白带下,血山崩漏,面色萎黄,身生瘾疹,腹内虚鸣,面生(黑干)(黑曾),手足热疼,并筋挛骨疼,两胁攀急,起坐托壁,腰背牵掣,舒蜷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至20丸,温酒送下,醋汤亦可,空心,临卧各1服,不嚼。血热及夜多烦躁,不用附子、山茱萸、萆薢、干姜,加柴胡(去苗)1两,甘草1两,黄连、牵牛子各半两。

摘录《博济》卷四

处方3、古庵心肾丸

处方熟地3两,生苄(俱怀庆者,酒浸,竹刀切)3两,山药3两,茯神(去木)3两,山茱萸肉(酒浸,去核)1两,枸杞子(甘州者,酒洗)1两,龟版(去裙,醋炙)1两,牛膝(去芦)1两,鹿茸(火去毛,醋炙)1两,当归(去芦、酒洗)1两5钱,泽泻(去毛)1两5钱,黄柏(炒褐色)1两5钱,辰砂(为衣)1两,黄连(去毛,酒洗)1两,生甘草半两,牡丹皮(去心)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

功能主治补血生精,宁神降火。主肾水亏乏,心火上炎,发白无子及惊悸怔忡,遗精盗汗,目暗耳鸣,腰痛足痿。

用法用量方中丹皮用量原缺,据《医学入门》补。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九

处方4、加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煮烂,捣)4两,山茱萸肉2两,山药2两,泽泻1两,牡丹皮半两,白茯苓半两,鹿茸(酥炙)2钱,牛膝2钱。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禀受不足,肾虚精髓内耗,气血不充,致肌肉瘦薄,骨节呈露,状如鹤膝,成鹤膝节者。

用法用量3岁以上儿服15丸。

摘录《医统》卷九十

处方5、二十四味万灵丸

处方人参半两,茯苓3分(去皮),当归半两,官桂(去皮)半两,吴白芷半两,细辛半两,木香半两,牛膝半两,左山寒水石半两,藁本半两,麻黄(去节)半两,甘草(炙)半两,兰香菜(如无菜,只用子亦得)半两,防风半两,桔梗半两,赤参半两,芎䓖半两,黑附子(炮)半两,蝉蜕半两(去土),芍药3分,牡丹皮3分,马鸣退1两(炙),沉香1分,石茱萸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产前产后诸疾,并36种冷血风气等病。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用酒化服1丸。若死在腹中,不过3丸,生下死胎;生衣不出,1丸便出;产后腹内绞痛,绕脐下如刀刺者,1丸便止;产前产后赤白痢,并带下及呕逆,心气烦满,服1丸立愈;如怀胎入产月,但1日1服,至生产时,不觉痛;产前伤寒中风,体如板者,用热煎麻黄汤送下1丸,立止。

摘录《博济》卷四

处方6、加味清胃散

处方当归尾2钱,生地黄3钱,牡丹皮3钱,升麻4分,黄连6分,防风1钱5分,荆芥1钱,软石膏3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胃经火盛,致牙齿肿痛,上下牙痛,牵引头脑而热,其齿喜冷恶热者;胃中蕴热,中脘作痛,痛后火气发泄,必作寒热乃止;及齿龈肿痛出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若牙颧额半边痛者,加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若牙龈脱出而出血者,加扁柏叶、黄芩、荆芥、栀子;若虚损人牙痛者,加黄柏、知母、人参、甘草;若满口浮而痛,不能力嚼者,加连翘、元参、芍药;小儿牙疳者,乳母服,加天花粉、元参、白芷;醇酒厚味,唇齿作痛,或牙龈溃烂,连头面颈项作痛者,并加犀角、连翘、甘草;胃气齿痛,加草豆蔻、细辛、防风、羊胫骨灰,去牡丹皮。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7、化斑汤

处方黄连、何首乌、连翘、马鞭草、木通、牡丹皮、蝉蜕、赤芍药、山栀、片黄芩、桔梗、牛蒡子、红花、白茯苓、紫草、生地、荆芥、防风。

功能主治痘疮夹斑。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大斑口燥,加石膏;初起夹斑,加葛根、升麻、浮小麦;初热时,可加纯阳草。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处方8、白薇散

处方白薇1钱,白芍(火煨)1钱5分,苍术(米泔浸)3钱,当归3钱,怀熟地黄3钱,川芎3钱,牡丹皮1钱5分,泽兰叶10片,凌霄花(即紫薇花)1钱。

功能主治茄病。

用法用量用法中所云熏洗法为:宣黄连一两,金毛狗脊八钱,茄藤七钱,水杨柳根一两,五倍子八钱,鱼腥草一两,枯矾七钱。为散。每帖要如数,大罐贮药煎滚,放桶内,去罐上纸盖熏,候药水略温,倾小半在盆内洗,次日再将前药煎滚熏,如前洗,其物自收。

摘录《寿世保元》卷七

处方9、归茸丸

处方当归1两,牡丹皮3钱,鹿茸3钱,附子1个,地黄3钱,人参3钱。

制法上为末,糊为丸。

功能主治月候不干。

用法用量阿胶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引《仙传济阴方》

处方10、加味清胃汤

处方黄连、当归、升麻、生地黄、牡丹皮、白芷梢各等分,细辛减半。

功能主治小儿走马牙疳,初作口气,次第齿黑,盛则断烂,热血迸出,甚者齿皆脱落,外证脑热肌削,手足如冰,寒热时来,滑泻肚痛,口臭干渴,齿龈生疮,爪黑面黧,身多疮疥。

用法用量噙漱咽之。

摘录《育婴秘诀》卷三

处方11、化毒汤

处方杏仁、牡丹皮(去心)、黄芩、虎杖、麻黄(去根节)、木香、芍药、柴胡、升麻、紫菀、贝母(去心)、连翘、荆芥穗、羌活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化热毒。主肝肺热毒,蒸郁脏腑,因生积滞,其积者,如腐烂瘀血之类,热毒炽盛,大肠干涸;又因色伤,小肠虚冷,水道乘虚,只行于小肠,故小便常数,而疼痛不可胜忍。

用法用量服此汤后,非时以葱汤洗谷道,并纳药于谷道中,令上下相感,引水道下入大腑,即自然小便不数,疼痛自止也。缘此病大肠热竭津液,小肠虚损,下热药,通小肠,则大肠愈涸,而病愈增;下冷药,通大腑,则小肠愈数,而病不减。当此之际,医之莫不为难也。尝以此方治之得验。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一引《护命》

处方12、六神散

处方柴胡(去苗)、白术、青皮(去白)、当归、牛膝、牡丹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热劳咳嗽,月水不通。

用法用量每用6两,加蜜4两炒令焦,入酒并童便各1碗,煎8-9沸,去滓,分作6服,空心、食前服。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处方13、熟地补阴汤

处方熟地18克,山药2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黄柏12克,菊花12克,牡丹皮9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9克,陈皮9克。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主肝肾亏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振琼方

处方14、益阴肾气丸

处方泽泻 茯苓各7.5克 生地黄(酒洗,晒干)牡丹皮 山莱萸 当归梢(酒洗)五味子 干山药 柴胡各15克 熟地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补肾明目。治肾水不足,神水宽大,视物初觉昏暗,渐睹空中有黑花,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咸淡白色。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15、温经汤

别名小温经汤(《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当归 川芎 芍药 桂心 牡丹皮 莪茂各15克 人参 甘草 牛膝各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治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致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处方16、滋肾生肝饮

别名生肝饮(《医级》卷八)。

处方山药 山茱萸各3克 熟地黄(自制)6克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2.1克 五味子(杵,炒)1.5克 柴胡 白术 当归 甘草各0.9克

功能主治滋肾疏肝。治妇人肝肾阴虚,致患转胞,小腹急痛,不得小便;肝火郁于胃中,倦怠嗜卧,饮食不思,口渴咽燥;小便自遗,频数无度;伤寒后,热已退而见口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处方17、羊肾

处方山茱萸 干姜 川巴戟 芍药 泽泻 北细辛 菟丝子(酒浸)远志(去心)桂心 黄耆 石斛 干地黄 附子 当归 牡丹皮 蛇床子 甘草 苁蓉(酒浸)人参各60克 菖蒲30克 防风45克 茯苓15克

制法上为细末,以羊肾1对研细,酒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虚耳聋,耳内虚鸣。(耳鸣)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盐、酒送下。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八

处方18、分经散

处方红花、苏木、乳香、没药、败姜、姜黄、当归、芍药、川芎、木通、甘草、蓬术(煨)、生地黄、元胡索、牡丹皮、凌霄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心痛,遍身手足疼痛及经血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空心温酒调下,1日3次。加血竭、玳瑁尤佳。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处方19、薏苡仁汤

处方薏苡仁 瓜蒌仁各9克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各6克 白芍3克

功能主治清热散结,活血消肿。治肠痈腹中疼痛,或胀满不食,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20、滋阴地黄丸

处方山药 山茱萸(去核)当归(酒炒)白芍(煨)川芎各2.4克 牡丹皮 远志(去心)白茯苓 黄柏(酒炒)石菖蒲 知母(酒炒)泽泻各1.8克 熟地黄4.8克

制法上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服。如作丸,用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色动相火,右耳聋;及大病后耳聋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酒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21、枳壳羌活丸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60克 羌活(去芦头)牡荆实 人参各45克 防风(去叉)芍药 白茯苓(去黑皮)白芷各60克 细辛(去苗叶)当归(切,焙)甘草(生用)各30克 牡丹皮75克 芎藭90克

制法上药十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大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女血风攻注,四肢麻木瘙痒,有如虫行,或肌生赤肿疼痛,肩背拘急,精神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食后细呷。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22、化积滞通大肠方

处方芫花1两,牵牛1两,鳖甲(醋炙)半两,狠毒(制)1分,独活1分,大黄(薄切,醋煮干)1分,羌活1分,牡丹皮(去心)1分,桔梗1分,当归1分,牛膝1分,荆芥穗1分,连翘1分,半夏3钱。

制法芫花、狼毒2味木臼中杵罗为末,其余诸药合作一处,杵罗为末后,总合一处相滚,令芫花、狠毒与众药末拌匀。

功能主治化积滞,通大肠。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土器内煎,葱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九引《护命》

处方23、固本养荣汤

处方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白术 山药 人参 牡丹皮 山萸肉 黄耆各3克 甘草 肉桂 五味子各1.5克

功能主治治多骨疽已成,脾胃虚弱,气血两虚,骨不吐出,或既出不能收敛。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30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24、三一肾气丸

处方熟地费 生地黄 山药(俱怀庆者)山茱萸肉各120克 牡丹皮 赤白茯苓 泽泻 锁阳 龟版各90克 牛膝(川者)枸杞子(甘川)人参(辽)麦门冬 天门冬各60克 知母 黄柏 五味子(辽)肉桂各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肾阴亏,火动遗精,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渐加至60~70丸,空腹淡盐汤或温酒进下。虚甚者,加鹿茸30克,虎股骨30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九

处方25、泽兰丸

处方泽兰叶 牡丹皮 芎藭 当归(切,焙)延胡索 蓬莪术(炮,锉)京三棱(炮,锉)芍药 熟干地黄(焙)各30克 桂(去粗皮)青橘皮(去白,炒)乌头(炮裂,去皮、脐)各23克

制法上药十二味,细捣为末,用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室女血气不调,经止后复来,脐腹冷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26、寄生散

处方桑寄生(切,焙)牡丹皮 鹿茸(酒浸,炙去毛)桂(去粗皮)各15克

制法上四味,捣罗为细散。

功能主治治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温酒调下,中午及夜卧空腹时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处方27、牡丹散

别名牡丹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牡丹皮散(《外科发挥》卷四)。

处方人参 牡丹皮 白茯苓 天麻 黄耆 木香 当归 川芎 辣桂 桃仁(浸,去皮,炒)各22克 白芷 薏苡仁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散寒排脓。治肠痈冷证,脓溃正虚,腹濡而痛,时时利脓。

用法用量每服9克,井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处方28、升阳去热和血汤

处方橘皮0.6克 熟地黄 当归身 苍术 秦艽 肉桂各0.9克 生地黄 牡丹皮 生甘草各1.5克 升麻2.1克 熟甘草 黄耆各3克 白芍药4.5克

功能主治治肠澼下血,腹中大痛。

用法用量上哎咀,都作一服。用水6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29、肉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60克 泽泻 熟地(焙)五味子 巴戟天(去心)地骨皮 人参 栝楼根 韭子 甘草(炙)牡丹皮各30克 桑螵蛸(炙)30枚 赤石脂(研)龙骨 磁石(煅,醋淬二至七次,研)禹余粮(煅,酣淬七次,研)各45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固涩止遗。治消渴,小便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牛乳汁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30、牡丹汤

处方牡丹皮45克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1枚 槟榔(锉)桑根白皮(锉)各60克 鳖甲(去裙襕,醋炙,锉)36克 大黄(锉,炒)30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郁李仁(汤浸,去皮、尖)枳壳(去瓤,麸炒)各45克

制法上九味,锉碎。

功能主治治臌胀。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4克,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半小时后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31、瑞金散

处方片子姜黄120克 牡丹皮 莪茂 红花 当归 赤芍药 川芎 桂心 延胡索各45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温经活血。治妇人血气撮痛,经前呕吐,疼痛,及月经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酒25毫升,煎至120毫升,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七

处方32、血郁汤

处方香附(童便制)6克 牡丹皮 赤曲 川通草 穿山甲 降真香 苏木 山楂肉 大麦芽(炒,研)各3克 红花2.1克

功能主治治七情郁结,盛怒叫呼,或起居失宜,或闪挫跌扑,致瘀血内停,身有痛处如针刺,胸胁不宽,大便黑色,脉沉涩而芤。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酒各半煎,去滓,入桃仁(去皮)泥2.1克、韭汁75毫升,和匀,通口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33、消肿散

处方乳香3克 白及3克 牡丹皮3克 上冰片0.6克

制法共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凉血消肿。治野火丹,从两腿上起,赤肿痛甚,如火之烧。

用法用量用羊脂调涂。

摘录《外科真诠》卷下

处方34、牡丹散

处方牡丹皮 桂心 当归 延胡索各30克 莪茂 牛膝 赤芍药各60克 荆三棱4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化瘀消症。治妇人久虚羸瘦,血气走疰,心腹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煎至160毫升,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七引《卫生方》

处方35、牡丹散

处方川升麻 苦梗 薏苡仁 地榆 黄芩 赤芍药 牡丹皮 北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清肺排脓。治肺痈。胸乳间皆痛,口吐脓血,气味腥臭。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1.5升,煎至5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六

处方36、十神解毒汤

处方当归尾 生地黄 红花 牡丹皮 赤芍药 桔梗 木通 大腹皮 连翘 川芎

功能主治治小儿痘疹,身发壮热,腮红脸赤,毛焦色枯,及不论己出未出,燥渴欲饮,睡卧不宁,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证治谁绳.幼科》卷四

处方37、十补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60克 山茱萸(取肉)山药(锉,炒)牡丹皮(去木)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黄(洗,酒蒸)肉桂(去皮,不见火)白茯苓(去皮)泽泻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脏虚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盐汤进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8、牡丹丸

别名消坚丸(《百一选方》卷十五)。

处方川乌头(炮令焦黑,去皮、尖)牡丹皮120克 桂心150克 桃仁(炒,去皮、尖)150克(别研)

制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散寒化瘀。治寒疝,心腹刺痛,休作无时。及妇人月经病,血刺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用温酒送下,妇人用醋汤下。

备注方中川乌头,原书缺用量。《仁斋直指》作一只。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

处方39、加味牛膝逐瘀汤

处方牛膝9克,桂心6克,赤芍6克,桃仁6克,当归6克,木香6克,牡丹皮6克,川芎3克,焦艾叶9克。

功能主治温经逐瘀。主瘀血内阻,血瘀偏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40、清上补下丸

处方怀生地黄(炒,锅内酒拌,蒸黑)120克 南枣(酒蒸,去核)60克 怀山药45克 白茯苓(去皮)45克 牡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辽五味子45克 天门冬(去心)45克 枳实(麸炒)45克 贝母45克 麦门冬(去心)45克 桔梗(去芦)45克 黄连(姜炒)45克 杏仁(去皮)45克 半夏(姜炒)45克 瓜蒌仁(去油)45克 枯芩(酒炒)45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肺补肾,化痰平喘。治久有哮喘,每遇寒即发,发则上气喘急,咳嗽,痰涎上壅,年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41、退赤散

处方桑白皮(蜜制)甘草 牡丹皮(酒洗)黄芩(酒炒)天花粉 桔梗 赤芍药 归尾 瓜蒌仁(去壳、油,为霜)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肺凉血。治肺经有火,血热妄行,白睛溢血,成片状或点状,其色鲜红,边界清楚,常因咳嗽而起。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42、天一丸

处方怀地黄 牡丹皮 黄柏(童便浸,晒干)知母(童便浸,晒干)枸杞子 五味子 麦门冬 牛膝 白茯苓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阴虚火动,咳嗽吐血。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白汤吞下80~90丸。

摘录《赤水玄珠》卷九

处方43、紫桂丸

处方禹余粮(火煅,醋淬七遍)90克 龙骨 艾叶(醋炒)牡蛎(烧),赤石脂 地榆各60克 厚朴(生姜汁制,炒)牡丹皮 阿胶(蛤粉炒成珠子)当归(洗,焙)吴茱萸(汤洗七遍)香白芷 肉桂(去粗皮)各30克 附子(炮,去皮、脐)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血海。治冲任气虚,经脉不调,月经或多或少,腰疼腹痛,冷带崩漏。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浓煎艾、醋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处方44、外敷正骨散

处方生地10克 白芥子 白及 续断 制乳香 制没药 大黄各6克 五加皮 骨碎补各4.5克 黄柏3克 肉桂2克 牡丹皮1.5克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脱位及一切新鲜性伤筋疾患,瘀肿疼痛。

用法用量白酒或醋调敷伤处。

摘录《刘寿山正骨经验·附方》

处方45、胜金丸

别名不换金丸、女金丹(《古今医统》卷八十四引《大典》)。

处方当归(酒洗)芍药 川芎 人参 白术(炒)白茯苓 炙甘草 白薇(酒洗)白芷 赤石脂 牡丹皮 延胡索 桂心 藁本 没药各30克(除石脂、没药二味另研外,余皆一处磨罗)香附子(醋浸三日,炒香晒干为末)450克

制法上十六味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银器或瓷器封固收贮。

功能主治治妇人久虚无子,及产前产后一切病患;男子下虚无力;积年气血亏虚,手足麻痹,半身不遂,赤白带下,血如山崩。(不孕)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酒化下1丸。服至49丸为一剂,以癸水调平,受妊为度。妊中三五日服1丸,产后二三日服1丸,醋汤下尤妙。

摘录《古今医统》卷八十四引《大典》

处方46、克应丸

处方熟地黄 赤芍药各60克 当归75克 赤石脂(煅)龙骨 牡蛎(煅,以酒淬)茯苓 牡丹皮 川芎 艾叶(制,研)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经养血,固涩止带。治妇人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统》卷八十四

处方47、桂附地黄丸

处方肉桂20g 附子(制)2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性状为黑棕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辛。

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8、二香饮

处方广木香3克,当归3克,香附3克,川芎3克,青皮3.6克,牡丹皮3.6克,枳壳3. 6克,生地3.6克,蓬莪术3.6克。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主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加生姜8片,水煎,空腹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处方49、乳癖消片

处方鹿角、蒲公英、昆布、天花粉、鸡血藤、三七、赤芍、海藻、漏芦、木香、玄参、牡丹皮、夏枯草、连翘、红花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气微,味苦、咸。

炮制上十五味,玄参、三七、鹿角分别粉碎成细粉;其余蒲公英等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适量,与上述细粉和适量的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用于乳癖结快,乳痈初起;乳腺囊性增生病及乳腺炎前期。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6片,一日3次。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0、荡胞汤

处方朴硝、桃仁(去皮尖两仁者.熬)、茯苓、牡丹皮、大黄,各三两。人参、桂心、芍药、浓朴(炙)、细辛、牛膝、当归、橘皮,各二两。附子(一两半.炮去皮),虻虫(去翅足.熬)、水 蛭。

炮制上一十六味,以酒五升,水六升,合渍一宿,煮取三升。

功能主治主妇人断绪二三十年,及生来无子并数数失子,服此皆有子长命无病方。

用法用量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每服相去三时辰,少时更服如常。覆被少取汗,汗不出,冬月着火笼。必下积血及冷赤脓如赤小豆汁,本为妇人子宫内有此恶物令然,或天阴脐下痛,或月水不调,为有冷血不受胎。若斟酌下尽,气力弱,大困,不堪更服,亦一日二三服即止;如大闷不堪。可食酢饭冷浆,一口即止,然恐去恶物不尽,不大得药力,若能忍服尽大好,一日后仍着导药(《千金》更有桔梗甘草各二两。)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处方51、明目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枸杞子60g 菊花60g 当归60g 白芍60g 蒺藜60g 石决明(煅)80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先甜而后苦、涩。

炮制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2、六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3、磁石丸

处方磁石(烧赤,醋淬三遍)五味子 牡丹皮 干姜 黑参各30克 附子(炮)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露头风,风毒上冲,发为内障,初起眩晕,恶心呕吐,瞳仁大或小,眼前昏黑,不辨三光,致令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时用茶送下。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

处方54、六味地黄颗粒

处方熟地黄320g 山茱萸(制)160g 牡丹皮120g 山药160g 茯苓120g 泽泻120g

性状为棕褐色的颗粒;味微甜、酸、微苦,有特异香气。

炮制以上六味,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2~1.35(80℃),备用;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浓缩液混合,加糊精适量和甜蜜素溶液适量,并加75%乙醇适量,制成颗粒,烘干,制成1000g,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口干口渴。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2次。

规格每袋装5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5、消渴灵片

处方地黄200g 五味子15g 麦冬100g 牡丹皮15g 黄芪100g 黄连10g 茯苓17g 红参10g 天花粉100g 石膏50g 枸杞子100g

性状为棕褐色的片;味苦、甘。

炮制上十一味,茯苓、天花粉、石膏、红参、黄连、牡丹皮粉碎成细粉,其余地黄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6~1.38(80℃)的清膏,与上述粉末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960片,即得。

功能主治滋补肾阴,生津止渴,益气降糖。用于成年非胰岛素依赖性轻型、中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片,一日3次。

注意孕妇忌服,忌食辛辣。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6、耳聋左慈丸

处方磁石(煅)2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竹叶柴胡20g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酸。

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7、桂枝茯苓丸

处方桂枝100g 茯苓100g 牡丹皮100g 赤芍100g 桃仁100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

炮制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症。用于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8、蒲黄散

处方干荷叶(炙)、牡丹皮、延胡索、生干地黄、甘草(炙),各三分;蒲黄(生)二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产后恶露不快,血上抢心,烦闷满急,昏迷不省,或狂言妄语,气喘欲绝。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9、犀角地黄汤

处方犀角(如无升麻代之)、生地黄、牡丹皮、芍药,各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血证,大便黑,衂后脉微,发狂发黄当汗下,汗内有淤血。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60、换骨酒(换骨丹)

处方白茯苓、晚蚕沙(炒),各三两。苍耳子(炒)、天雄(炮.去皮脐尖)、干姜(炮)、郁李仁(汤浸.去皮)、附子(炮.去皮)、虎胫骨(酒浸.炙黄)、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牛旁子根、牛膝,各半两。何首乌、甘草、槟榔、白附子、益智仁,各一两。甘菊花、防风、瓜娄、牡蛎、牡丹皮、石菖蒲、杜仲(炒.去丝)、黄蓍、羌活、鼠黏子、枸杞子,各半两。天麻、山茱萸(去核)、白术、桔梗、狗脊(去毛)、蛇床子、肉苁蓉、菟丝子,各一两。紫苑,半两。

来源昔人早年患偏风证,四肢不举,未服此药,非人回转,不能自动。服药三日,便觉手梳头,七日四肢渐舒,十日行步,半月神轻眼明,此药神效不敢隐瞒。

炮制上入臼为粗末,用无灰好酒三五斗,生绢袋盛药,在坛子内封闭,令密浸之,春夏二七日,秋冬三七日。开时人面不得向坛口上。其药柤阴干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亦名换骨丹。

功能主治治瘫缓风,四肢不举。此药益精补虚,活血驻颜,润皮肤,兼治眼目。常服乌发,神轻骨健,爽精神,净房修养一月妙。

用法用量取浸(换骨)药酒日进三服,各一盏,温暖服。每服三四十丸(换骨丹),温酒送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