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茅香的处方

浏览

茅香(别名香草),甘,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吐血,尿血,急、慢性肾炎浮肿,热淋。本文介绍了含有茅香的处方29个。

处方1、藿香散

处方藿香1两,芎䓖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当归3分(锉,微炒),茅香1握,麦门冬3分(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呕逆,食物不住。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2、集香散

处方白芷2钱,藿香2钱,茅香2钱,香附2钱,防风2钱,木香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痈疽溃烂。

用法用量作1剂。用水3碗煎数沸,淋洗患处。

摘录《痈疽验方》

处方3、零陵香油

处方零陵香半两,乌麻油1两,茅香半两,莲子草1两,细辛半两,藁本半两,芎䓖半两,白芷半两,生铧铁5两(捣碎),诃黎勒皮1两,没石子1两,酸石榴皮1两,牛膝1两(去苗),白檀香1两,沉香1两,地骨皮半两。

制法上锉细,并铧铁,以绵裹入油中浸49日,药成。

功能主治益发令黑,光滑润泽。

用法用量常用梳头,经年尤验。

摘录《圣惠》卷四十一

处方4、黑丸

处方草乌32两(米泔浸3宿,洗去皮尖,薄切,晒干),甘草(切,焙)4两,零陵香4两,藿香(各洗,锉,晒)4两,茅香4两,五灵脂(洗去沙土,晒)4两,荆芥3两(锉,日晒),没药(入白瓦盏内)1两,川芎1两,石膏(入伏龙肝5两,不煅)1两,血竭(如无,用乳香,钵内研细)2两。

制法上药各为末,用好酒糊为丸,如大梧桐子大,阴干,磨第一等墨染过,入些乳香在墨内,亦阴干甚佳,都干了,用葛布袋盛之,悬当风处。

功能主治小儿生大血泡疮,头风疼,伤寒,不进饮食,肿,牙痛,血风。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人卫本作“黑圣丸”。

注意妊妇人不可服。

摘录《幼幼新书》(古籍本)卷三十七引《张氏家传》

处方5、逼瘟丹

处方广陵零香8两,小陵零香8两,苍术8两,茅香8两,藿香8两,香附子4两,山奈子4两,川芎4两,藁本4两,细辛2两,白芷2两,甘松2两,防风2两,远志2两,檀香1两,沉香1两,降真香1两,樟脑1两,乳香1两,辰砂1两,焰消1两,安息香1两,鬼箭草1两,大皂角24个。

制法上为细末,水和为丸,任意大小,黄丹为衣。

功能主治瘟疫。

摘录《鲁府禁方》卷一

处方6、揩齿丹砂散

别名丹砂散

处方丹砂(研)1两,麝香(研)少许,白檀香半两,丁香皮1两,藿香叶1两,茅香1两,甘松(去土)1两,白芷1两,升麻1两,莎草根(炒,去毛)1两,铅丹1两,石膏(末)4两,凝水石(末)1斤,零陵香半两,猪牙皂荚(烧存性)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齿槽固密,诸疾不生。

用法用量丹砂散(《普济方》卷七十)。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7、金丝万应膏

处方木香1两,川芎1两,牛膝1两,生地黄1两,细辛1两,白芷1两,秦艽1两,当归尾1两,枳壳1两,独活1两,防风1两,大风子1两,羌活1两,黄芩1两,南星1两,蓖麻子1两,半夏1两,苍术1两,贝母1两,赤芍药1两,杏仁1两,白蔹1两,两头尖1两,艾叶1两,连翘1两,川乌1两,甘草节1两,肉桂1两,良姜1两,续断1两,威灵仙1两,荆芥1两,藁本1两,丁香1两,金银花1两,丁皮1两,藿香1两,红花1两,青风藤1两,乌药1两,苏木1两,玄参1两,白鲜皮1两,僵蚕1两,草乌1两,桃仁1两,五加皮1两,山栀1两,牙皂1两,苦参1两,川山甲1两,茅香1两,五倍子1两,降香节1两,骨碎补1两,苍耳头1两,蝉蜕1两,蜂房1两,鳖甲1两,全蝎1两,麻黄1两,白及1两,大黄2两,蜈蚣21条,蛇蜕3条,桃树枝3寸,柳树枝3寸,榆树枝3寸,槐树枝3寸,桑树枝3寸,楝树枝3寸,楮树枝3寸。

制法上切为粗片,用真麻油12斤浸药在内,夏浸3宿,春5宿,秋7宿。冬10宿方煎,以药枯油黑为度,用麻布1片,滤去滓,贮瓷器内。另用片子松香不拘多少,先下净锅熔化后,方加药油,量香2斤,用油4两,拭水软硬,仍滤入水缸中,令人抽扯色如黄金即成膏矣。每制一料,计膏70斤,约用银8-9钱,量摊中大膏约一万有余,可济人五千之数。

功能主治一切风气寒湿,手足拘挛,骨节酸痛,男子痞积,女人血瘕及腰疼胁痛,诸般疼痛,结核转筋,顽癣顽疮,积年不愈,肿毒初发,杨梅肿块未破者。肚腹疼痛,泻痢疟疾,痢白而寒,咳嗽哮喘,受寒恶心,胸膈胀闷,面色痿黄,脾胃等症,心疼,负重伤力,浑身拘疼,诸疝小肠气。

用法用量方中丁皮,《验方新编》作“青皮”。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一

处方8、丁香散

处方丁香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3分,白术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木瓜3分,草豆蔻3分(去皮),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3分(煨,用皮),茅香花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气不和,心腹虚胀,痰逆,少思饮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大枣汤调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9、茅香花散

处方茅香花半两,芎䓖3分,桂心半两,槟榔3分,赤芍药2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腹痛噤,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10、茅香花丸

处方茅香花1两,艾叶1两(并烧为灰)。

制法上为细末,以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久不愈。

用法用量初以蛇床子汤下2-30丸,微吐不妨吐,吐却用枣汤下。立有大效。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11、茅香花散

处方茅香花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两,高良姜半两(锉),藿香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1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气逆,或时呕吐,不思饮食,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12、茅香散

处方茅香花1分,芦根1两,麦门冬3分(去心),赤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壅热呕哕,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茹1分,粳米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13、金锁丸

处方龙骨1两(茅香汤浴3遍,研如面),鸡头粉3两,沉香(锉)2两,山茱萸(酒浸,取肉,焙)2两,桂(去粗皮)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肉苁蓉(酒浸去皱皮,切,焙)2两,莲花蕊(7-8月采,干)2两。

制法上为末。以金樱煎膏为丸,如无即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元气,益精髓,补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处方14、豆蔻散

处方肉豆蔻2个,自然铜2钱(烧酥),槟榔1个,板蓝根3分,蛀桑子2钱,甘草3钱,乌梅4个,川乌头1个(烧),金毛狗脊1个(去毛),红花2钱,红芍药3分,茅香3分,甘柿蒂14个,川楝子4个,香附子21个,苦丁香7个,官桂1分半(去皮),乳香2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驴涎马气,骆驼、骡子、兔子、狗子、蛇伤。

用法用量如要验中毒,吃大麦面拌羮,吐逆者是,不吐非也。如吃大麦面羮1-2碗,令病人极吐,后下诸药大效。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

处方15、红花汤

处方水芦花、茅香、红花、槐花、白鸡冠花各等分。

功能主治诸般血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忌腥、滑、发气之物。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16、甲煎唇脂

处方甘松香5两,艾纳香1两,苜蓿香1两,茅香1两,藿香3两,零陵香4两。

制法先以酒1升,水5升,相和作汤,洗香令净,切之;又以酒、水各1升浸1宿,明旦纳于1斗5升乌麻油中,微火煎之,三上三下,去滓,纳上件1口瓶中,令少许不满,然后取:上色沉香3斤,雀头香3两,苏合香3两,白胶香5两,白檀5两,丁香1两,麝香1两,甲香1两。上8味,先酒、水相和作汤,洗香令净,各各别捣碎,不用绝细,以蜜2升、酒1升和香,纳上件瓷瓶中令实满,以绵裹瓶口,又以竹篾交横约之,勿令香出。先掘地埋上件油瓶,令口与地平,以香瓶合覆油瓶上,令两口相当。以麻捣泥泥两瓶口际,令牢密,可厚半寸许,用糠壅瓶上,厚5寸,烧之,火欲尽,即加糠,3日3夜,勿令火绝,计糠12石讫,停3日,令冷出之。别炼蜡8斤,煮数沸,纳紫草12两,煎之数10沸,取1茎紫草向爪甲上研看,紫草骨白,出之,又以绵滤过,与前煎相和令调,乃纳朱砂粉6两,搅令相得,少冷未凝之间,倾竹筒中,纸裹筒上,麻缠之,待凝冷解之,任意用之,计此可得50挺。

功能主治唇裂口臭。

用法用量方中瓶的制法:先以麻捣泥,泥两口好瓷瓶,容一斗以上,各厚半寸,晒令干。

摘录《千金》卷六

处方17、长春散

处方甘松2两,藁本2两,藿香2两,白附子2两,细辛2两,广陵香2两,小陵苓2两,茅香2两,白檀2两,三奈子2两,川芎2两,白芷2两,白丁香3两,白及3两,白蔹3两,栝楼根4两,楮实4两,滑石半斤,韶脑半斤(两),牵牛4两,皂角2(3)斤半,绿豆1升。

制法上为细末,加白面1斤,和匀1处,后入韶脑再和匀用。

功能主治光泽面皮。主风(黑干)粉刺。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一

处方18、龙脑散

处方白龙脑1分(研入),诃黎勒皮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丁香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藿香半两,茅香花半两,沉香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研入龙脑令匀。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弱,胸膈气滞,吐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不拘时候,以温酒调下;生姜粥饮下亦得。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19、半夏散

处方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红豆蔻3分(去皮),茅香花3分,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见食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20、六香散

处方甘松(去土)2两,零陵香2两,香白芷2两,茅香(去土,锉)2两,香附子(炒)2两,藿香2两,川芎2两,三柰子半两。

功能主治癫病。

用法用量上除三柰子另研,余7味同为(口父)咀,分作4剂。每用1剂,以水6大碗,煎至3碗,去滓,却入三柰子搅匀,乘热洗疮。若疮不被,用铍针于疙瘩疮上刺破,令恶血出尽,然后淋洗,1伏时洗1番,洗了拭干,用八金散点。

注意淋洗时,浴室毋令透风,卧处须令暖和得所,一月之间不可出外。若热,不可饮冷水。

摘录《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21、澡豆

处方大豆黄150克 苜蓿 零陵香子 赤小豆(去皮)各60克 丁香15克 麝香3克 冬瓜仁 茅香各17克 猪胰5具(细切)

制法上九味,捣细过罗,与猪胰混合,曝干再捣,筛取细末。

功能主治治手干燥。

用法用量用时加水洗手面。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处方22、洗澡药

处方干荷叶(三两)藿香叶(三两)威灵川(三两)蒿本(三两)陵零香(四两)茅香(四两)香白芷(二两)甘松(二两)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疾燥痒,淋洗。

用法用量煎汤。无风处带热洗澡。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3、洗面香皂丸

处方甘松 藁本 香附 茯苓 细辛 三奈 茅香 川芎 白丁香 白芷 明胶 白及 白蔹各30克 牵牛(炒)瓜蒌根 楮实 冰片各15克 肥皂750克(煮,去皮)绿豆200克(略炒)

制法上药,除后二味外,共为细末,肥皂肉捣烂如膏,用绿豆粉捣和为丸。如干,加肥皂汁,捣二千下,丸如弹子大,阴干,瓷器收藏。

功能主治洗面护肤。治雀斑。

用法用量洗面时将此丸擦手上,洗脸后搽面上,不可经水,1丸可用1月。

摘录《同寿录》卷四

处方24、茴香草饮

处方生茴香草不拘多少。

制法捣绞取汁。

功能主治解恶毒风肿。主风毒或着人阴,或偏着一边,疼痛挛急,牵引小腹,闷乱难忍。

用法用量每服1合,用酒3合,同煎令沸,空心、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处方25、返魂丹

处方零陵香草(去根,以盐酒浸半月,炒干)1两,广木香1钱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止痢。主五色诸痢,里急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用冷水送下;通了3-4次,用热米汤送下1钱半。

注意忌生梨。

摘录《本草纲目》卷十四引《集简方》

处方26、回香草散

处方回香草、高良姜各等分。

制法晒干为末。

功能主治鼻痔。

用法用量用此先吹鼻痔上两次。片时许,随后方行取法,其痔自然易脱。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27、龙胆丸

处方龙胆(去芦头,炙)1两,昆布(洗去咸,炙)2两,海藻(洗去咸,炙)2两,马刀(研)半两,海蛤(研)半两,香草半两,大黄(炒,锉)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瘤。

用法用量绵裹1丸,朝暮含咽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28、复方牵正膏

处方白附子、地龙、全蝎、僵蚕、川芎、白芷、当归、赤芍、防风、生姜、樟脑、冰片、薄荷脑、麝香草

性状为浅棕色或浅棕绿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炮制上十四味,除樟脑、冰片、薄荷脑和麝香草酚外,其余白附子等十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85%乙醇作溶剂,浸渍,渗漉,收集漉液,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5,与樟脑、冰片、薄荷脑和麝香草酚混匀,加入约4倍量重的由橡胶、松香、氧化锌、凡士林和羊毛脂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舒经活络,调和气血。用于风邪中络,口眼歪斜,肌肉麻木,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外用,贴敷于患侧相关穴位。贴敷前,将相关穴位处用温水洗净或酒精消毒。

注意使用过程中如有皮肤过敏,可暂停用药;贴敷期间应防受风寒;开放性创伤忌用。

规格(1)4cm×6.5cm(2)6.5cm×10cm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9、茴香草散

处方茴香草 高良姜(晒干)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鼻痔。

用法用量先吹鼻痔上二次,片时许,用细铜箸2根,箸头钻一小孔,用丝线穿孔内,二箸相离五分许,以二箸头直入鼻痔根上,将箸线绞紧,向下一拔,其痔自然拔落,置水中观其大小,预用胎发烧灰,同象牙末等分,吹鼻内,其血自止,戒口不发。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