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茅苍术的处方(二)

浏览

茅苍术(别名茅术、南苍术、穹窿术),性温,味辛、苦。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辟、风湿痹痛、风寒感冒、雀目夜盲。小编整理出含有茅苍术的处方共10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61~101共41个。

处方1、加减五苓散

处方桂木2钱,白术2钱,茅术2钱,砂壳1钱半,云苓皮4钱,泽泻2钱,扁豆壳8钱,猪苓2钱。

功能主治温运脾阳,渗湿利水。主妊娠子肿,湿滞而兼脾虚,肢体面目浮肿,胸闷不食,腰酸腿软,小便时少,苔白而腻,脉寸滑关濡。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2、立应绀珠丹

处方茅术8两,全蝎1两,石斛1两,明天麻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川芎1两,羌活1两,荆芥1两,防风1两,麻黄1两,北细辛1两,川乌(汤泡,去皮)1两,草乌(汤泡,去皮尖)1两,何首乌1两,明雄黄6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药1两分作4丸、1两作6丸、1两作9丸3等,做下以备年岁老壮、病势缓急取用,预用朱砂6钱,研细为衣,瓷罐收贮。

功能主治发散疮毒,截解风寒,顺气搜风,通行经络。主恶疮初起2-3日之间,或痈疽已成至十朝前后,但未出脓者,状若伤寒头痛,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恶心呕吐,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壮热;寒伤四时感冒,传变疫症,但恶寒身热,表证未尽者;痈疽疔毒,对口发颐,风湿风温,湿痰流注,附骨阴疽,鹤膝风症;左瘫右痪,口眼喎[音 wāi]斜,半身不遂,气血凝滞,遍身走痛,步履艰辛,偏坠疝气,偏正头痛,破伤风牙关紧闭。

用法用量诸疾有表证相兼者,用连须大葱白9支煎汤1茶钟,将药1丸乘热化开,通口服尽。盖被出汗为效。如服后汗迟,再用葱白汤催之,后必汗如淋洗,渐渐退下覆盖衣物,其汗自收自敛,患者自然爽快,其病如失。但病未成者,随即消去;已成者,随即高肿溃脓。如诸疾无表证相兼,不必发散者,只用热酒化服。

注意服后避风,当食稀粥。忌冷物、房事。孕妇勿服。

各家论述详观此方,治肿疡甚效者何也?凡疮皆起于营卫不调,气血凝滞,乃生痈肿,观此药性专发散,又能顺气搜风,通行经络,所谓结者开之,况疮毒乃又日积月累,结聚所发,苟非甘温辛热发泄以汗疏通,安能得效。所谓发散不远热,正合此方之意。

摘录《外科大成》卷一

处方3、加减十皮饮

处方茯苓皮5钱,大腹皮3钱,川朴1钱,制茅术2钱,蒲种壳1两,天仙藤3钱,冬瓜皮4钱,陈皮1钱,丝瓜络1钱5分,炒苡仁6钱,地骷髅1两。

功能主治久泻伤脾,脾虚不能运湿,湿滞气阻,一身浮肿。

摘录《镐京直指》

处方4、加减苍莎饮

处方茅术2钱,云苓3钱,香附3钱,台乌2钱,炮姜1钱,红泽兰4钱,秦归2钱,川芎2钱,白木通2钱。

功能主治温寒行滞,调气活血。主血寒气滞,月经后期,经色晦暗,量不太多,少腹痛,腰胀,微恶寒,苔白脉迟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5、立极汤

处方党参4钱,附子6分,当归2钱,茯苓3钱,白术1钱,茅术1钱,破故纸1钱5分,杜仲2钱,川断2钱,独活1钱,牛膝2钱,红枣5枚,生姜3片。

功能主治补土燥湿。主着痹。

用法用量苡仁1两,煎汤代水,煎诸药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处方6、加味神术汤

处方白术1钱,茅术1钱,当归1钱5分,茯苓2钱,苡仁4钱,厚朴1钱,砂仁1钱半,夏曲3钱(炒),佩兰叶1钱,川牛膝1钱5分,荷叶1角,生姜2片。

功能主治伤湿,四肢倦怠,食少胸痞。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7、加味五苓散

处方赤苓2钱,猪苓2钱,泽泻2钱,茅术1钱半,桂枝木(黄连水炒)1钱,青木香1钱半,滑石3钱,甘草1钱,车前仁2钱。

功能主治燥湿行水。主转胞。妊娠小便不通,胸中痞闷,头重而痛,苔白腻,脉濡,两尺微滑,属湿热而偏湿盛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8、加减胃苓汤

处方茅术2钱,砂仁1钱,扁豆壳4钱,防己2钱,腹皮2钱,生姜皮2钱。

功能主治温胃燥湿利水。主妇人子肿,湿滞兼胃寒,肢体肿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胸闷不欲食,时呕清水,口淡无味,苔白腻,脉沉。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9、布膏药

处方生地3钱,当归3钱,首乌3钱,川芎3钱,川断3钱,红花3钱,加皮3钱,川草乌3钱,茅术3钱,良姜3钱,官桂3钱,香附3钱,乌药3钱,枳壳3钱,陈皮3钱,柴胡3钱,白芷3钱,羌独活3钱,灵仙3钱,麻黄3钱,莪术3钱,三棱3钱,寄奴3钱,荆芥3钱,防风3钱,赤芍3钱,青皮3钱,桃红3钱,川军3钱,牙皂3钱,藁本3钱,连翘3钱,南星3钱,山奈3钱,姜半夏3钱,海风藤3钱,甘松3钱,细料方:麝香1钱,附子2钱,冰片5分,洋樟3钱,木香3钱,肉桂1钱,乳没药3钱,细辛3钱,阿魏3钱,八角3钱,茴香3钱(共研末)。

制法麻油4斤,入药煎枯,下净血余3两,溶化,再下飞广丹30两,熬膏。再下后细料药,搅匀用之。

功能主治男子艰嗣,梦遗精滑,妇人半产漏下,白带及跌打损伤,遍身筋骨疼痛,腰脚酸痛,足膝无力,左瘫右痪,水泻痢疾,手足麻痹,腰胁气痛,哮喘咳嗽,症瘕痞癖,心腹肚痛,呕吐,木肾疝气,偏正头风,漏肩鹤膝,疟疾,瘀血作痛。

用法用量筋骨疼痛,腰腿酸软,四肢无力,贴两膏盲及肾俞;男子艰嗣,梦遗精滑,贴命门;妇女漏下半产,白带,贴子宫穴;左瘫右痪,手足麻木,贴肩井、曲池、环跳;跌打损伤,贴痛处;鹤膝风,贴膝眼;赤白痢疾,贴丹田;漏肩风,贴肩井;胁肋气痛,贴期门、章门;大、小疟疾,贴肺俞;心腹痛、呕吐,贴中脘;症瘕痞癖,贴痛处、气海;哮喘咳嗽,贴肺俞,中脘;木肾疝气,贴丹田、肾俞;瘀血作痛,贴丹田、气海;腰背疼痛、偏正头风,贴太阳、风门。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10、加味藿香正气散

处方苏叶1钱,陈皮1钱,茅术(炒)1钱,葛根(煨)1钱,蝉退1钱,藿香梗钱半,厚朴(炒)钱半,半夏曲(炒)钱半,牛蒡子(炒,研)3钱,赤苓3钱,焦神曲2钱,甘草4分。

功能主治烂喉痧,形寒发热,面若装朱,痧不出肌,上吐下泻,腹痛如绞,甚至发厥口噤,目闭神昏,乃内挟宿滞痧秽,外感戾毒暴寒,折伏表里为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吐泻之后,津液大伤,必然发渴,切勿与蔗梨一切寒凉之物。

摘录《卫生鸿宝》卷四

处方11、加味藿香正气散

处方藿香叶2两,紫苏叶1两6钱,粉甘葛2两,漂茅术2两,山查肉1两6钱,云茯苓2两,嫩桂尖6钱4分,广陈皮2两,大腹皮2两(洗浸),宣木瓜2两,建神曲1两6钱,白芍1两,陈香薷1两6钱,煨枳壳2两,芽桔梗2两,法半夏1两6钱(姜汁制),大麦芽1两6(炒),炒扁豆2两,粉甘草8钱,建泽泻2两(淡盐水炒),猪苓块2两。

制法上为细末,外用生姜捣汁1盏,和白水为丸,或将腹皮、生姜2两,煎水搓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热杂感,吐泻胸满腹胀,头痛或口渴,霍乱转筋,小便赤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2-3钱,小儿量减。

摘录《寿世新编》卷上

处方12、化铁丹

处方砂仁、红豆、橘红、丁皮(如无,以丁香代)、茅术、香附、益智仁、肉桂、三棱、莪术、沉香、枳壳(炒)、青皮(炒)、麦芽(炒)、肉果、木香、白蔻肉、荜澄茄、丁香、草果、胡椒、巴霜。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皂红为衣。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大人11丸起,15丸为止;小儿2-3岁者3丸,7岁7丸,11-12岁9丸。或吐,用姜汤送下;或磨积赤白痢,用温茶送下;秋夏止红痢,用香薷5钱,黄连3钱,小儿减半,煎汤送下;大便不通,用黄连1钱,黄芩1钱,枳壳1钱,当归1钱,甘草5分,用水1钟,煎5分送下。服药后行大便3次,若腹痛,将冷粥1碗止之。

注意有孕不可用。

摘录《证治宝鉴》卷八

处方13、百御丸

处方真茅术20两(米泔浸,米拌抄),甘草20两(生、炙各半),半夏20两(姜制),云茯苓20两,白扁豆10两(炒),厚朴10两(姜汁炒),麦芽10两(炒),香附10两(制),山楂炭10两,广藿香10两,神曲10两,陈皮8两,枳壳(麸炒)8两,黄芩8两(酒炒),防风8两,桔梗8两,苏叶8两,薄荷8两。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姜、枣汤为丸。

功能主治外感风寒,内伤食滞,腹泻身疼,黄疸湿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轻者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寒热往来,关节烦疼,无汗者,白开水送下;有汗者,葛根1钱煎汤送下。一身尽痛,或不痛而不能转侧者,桂枝1钱煎汤送下;有汗者,生苡米仁3钱煎汤送下。腹满谵语者,焦山栀1钱,豆豉2钱煎汤送下。腹胀泄泻者,煨木香3分煎汤送下。面目及一身俱黄者,茵陈蒿2钱,焦山栀1钱煎汤送下。身黄发热者,焦山栀1钱,黄柏5分煎汤送下。足跗肿或1身俱肿者,木通1钱煎汤送下。

摘录《谢利恒家用良方》

处方14、加减柴胡桂姜汤

处方柴胡7分,茅术7分,川芎7分,黄芩6分,牡蛎6分,花粉5分,甘草3分,桂枝3分,干姜3分。

功能主治疟疾,先热后寒,寒多热少,或独寒不热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

摘录《方症会要》卷二

处方15、温中平胃散

处方炮姜1.5克 砂仁3克 木香1.5克 谷芽9克(炒)神曲9克(炒)广皮3克 茅术3克 厚朴3克 枳壳3克 青皮3克 陈香橼皮2.4克

制法上研为末。

功能主治治胃胀,脘痛,腹满,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处方16、回生丹

处方生军1斤,黑豆1斤,人参2两,姜黄2两,茅术1两,茯苓1两,当归1两,香附1两,川芎1两,桃仁1两,地榆5两,广皮5两,白芍5两,良姜4两,熟地3两,蒲黄3两,蓬术3两,红花3两,没药3两,苏木3两,益母膏3两,乌药2两5钱,乳香3两,青皮3两,木瓜3钱,玄胡2钱,萸肉5钱,牛膝5钱,广木香5钱,五灵脂5钱,三棱5钱,甘草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重2钱7分,蜡封。

功能主治妇人经产诸疾。

用法用量临产,人参汤送下,桂园汤亦可;瘀露净,益母草汤送下;寒热腹痛,砂仁汤送下;胎衣不下,人参汤送下;血晕冲逆,童便送下;月闭不通,陈酒送下;干血劳疾,枸杞子汤送下。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17、加味二陈汤

处方陈皮2钱,法夏1钱半,茯苓3钱,甘草5分,茅术1钱,枳壳2钱,生姜1片。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兼能止呕。主妊娠恶阻属于痰湿者。症见胸脘胀闷,不欲食,食则呕吐涎沫,恶油腻,舌质淡,脉濡而滑。

用法用量水煎服。气虚及曾经有过流产的,去枳壳,加续断3钱,泡参3钱,蕲艾3钱,砂仁1钱。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18、广灵丹

处方银朱 生羽 炙乳香 炙没药 青黛 藿香 薄荷 明雄 僵蚕 洋樟 半夏 细辛 白芷 大黄 木鳖子 牙皂 茅术 木香各15克 冰片15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阴分疽毒。

用法用量掺于膏药上贴之。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19、加味茵陈汤

处方茵陈6克 木通4.5克 赤苓9克 泽泻4.5克 苡仁30克 茅术3克 厚朴3克 薄荷3克 青皮3克 车前6克 青荷梗33厘米

功能主治治脾经受湿,胃经受热,郁蒸发黄。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20、寸金丹

处方香附子 川羌活 山楂肉 川芎 新会皮 前胡 干葛 紫苏叶 赤苓 广木香 薄荷 砂仁 茅术 赤芍 乌药 防风 广藿香 白芷 厚朴各90克 生甘草45克 生蔻仁60克 枳壳 草蔻各30克 六神曲150克

制法以上诸药,晒干磨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飞辰砂30克为衣。

功能主治主赤白痢疾,霍乱吐泻,胸腹闷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藿香煎汤送下。

摘录《痧症汇要》卷一

处方21、理气渗湿汤

处方生香附9克 木香6克 砂壳4.5克 朴花 茅术须各6克 五加皮 云苓皮各9克 桑枝15克

功能主治理气行水。治妊娠三月之后,先是脚浮肿,渐至腿膝,步行艰难,甚至脚趾间出黄水,胸胁作胀,晨轻晚重,食少苔腻,脉沉弦。

用法用量水煎服。腹胀自觉矢气较舒者,加老萝卜头9克,青陈皮4.5克。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22、桂苓神术汤

处方桂枝2.4克,茯苓9克 白术3克 茅术3克 苡仁24克 广皮3克 半夏4.5克 厚朴3克 砂仁3克 姜3片

功能主治治溢饮。水气溢于四肢,肢节作肿,身重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23、保安万灵丹

别名万灵丹(《济阳纲目》卷一)。

处方茅术240克 全蝎 石斛 明天麻 当归 甘草(炙)川芎 羌活 荆芥 防风 麻黄 北细辛 川乌(汤泡,去皮)草乌(汤泡,去皮、尖)何首乌各30克 明雄黄18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药30克作4丸,30克作6丸,30克作9丸,三等做下,以备年岁老壮,病势缓急取用。预用朱砂18克研细为衣,瓷罐收贮。

功能主治主痈疽、疗毒、对口、发颐、湿痰流注、附骨阴疽,鹤膝风症。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气血凝滞,遍身走痛,步履艰辛,偏坠疝气,偏正头痛。破伤风,牙关紧闭等症。

用法用量如恶疮初起或痈疽已成至十朝前后,但未出脓者,俱宜服之。用连须大葱白9根煎汤200毫升,将药1丸乘热化服,被盖出汗。如服后汗迟,再用葱白汤催之,后必汗如淋洗,渐渐退下覆盖衣物,其汗自收自敛。但病未成者,随即消去。已成者,随即高肿溃脓。如诸疾无表症相兼,不必发散者,只用热酒化服。药后避风,当食稀粥。

注意服药期间,忌冷物、房事,孕妇忌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一

处方24、宝珍膏

处方生地 茅术 枳壳 五加皮 莪术 桃仁 山奈 当归 川乌 陈皮 乌药 三棱 大黄 首乌 草乌 柴胡 防风 刘寄奴 牙皂 肉桂 羌活 威灵仙 赤芍 南星 香附 荆芥 白芷 海风藤 藁本 续断 良姜 独活 麻黄 甘松 连翘各9克 川芎15克 血余60克 东丹9印克 肉桂 麝香 木香 附子各6克 冰片 樟脑 小茴香 乳香 没药 阿魏 细辛各9克

功能主治主风湿性关节痛及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制成药膏。贴患处。

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25、桂附苓术饮

处方厚附片9克 肉桂3克,茯苓12克 茅术 炒远志 生姜皮各6克 制台乌4.5克

功能主治治妊娠数月,面浮肢肿,面色灰黯,心悸气短,下肢畏寒,腰胀腹满,舌淡苔薄白而润,脉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26、肥儿糕

别名茶糕(《青囊秘传》)。

处方苏叶30克 苏梗30克 霜桑叶60克 茅术(炒)90克 广湘黄(炒)150克 楂炭150克 麦芽(炒)150克 红茶叶60克 砂糖250~500克

制法上药研末,后入砂糖,制如印糕法。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体弱,乳食少进。

用法用量每次服适量。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27、痧药蟾酥丸

处方蟾酥 朱砂各15克 雄黄 茅术各30克丁香 牙皂各9克 麝香3克

制法先将蟾酥用烧酒溶化,再将各药研成粉末,和入捣匀,制成如芝麻大的药丸,辰砂为衣。

功能主治芳香逐秽。治痧胀病。心胸胀闷,腹胀,烦躁不安等。

用法用量每服7粒,将药丸放在舌尖上,用冷开水送下。

备注原书云“如在空气窒闷场所感到头脑昏胀剧烈时,预先服用,也可防止痧病的发作”。

摘录《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引《刮痧疗法》

处方28、午时茶

处方茅术300克 陈皮300克 柴胡300克 连翘300克 白芷300克 川朴450克 枳实300克 楂肉300克 羌活300克 前胡300克 防风300克 藿香300克 甘草300克 陈茶10千克 桔梗450克 麦芽450克 苏叶450克 建曲300克 川芎300克

制法上药研细末,拌匀,宜五月五日午时合,糊成小块。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停食滞,及不服水土,腹泻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葱、姜少许煎,热服。汗出即效。

摘录《经验百病内外方》

处方29、调肝健脾汤

处方南柴胡12克,焦茅术10克,茯苓10克,姜朴6克,焦内金10克,炙香附6克,炒山药10克,车前子10克,炒抗芍10克,焦建曲10克,广木香3克,壳砂仁3克,萸连2克。

功能主治调肝健脾,和中分泄。主胃热脾弱,肝气不畅,清浊不分。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瞿文楼方

处方30、避瘟丹

处方生甘草1两,南苍术1两,北细辛1两,黄乳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加红枣肉半斤为园饼,如桂圆大。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镇静。主瘟疫邪毒。

用法用量放炭火上取烟熏之,可保3日无灾,一家免难。入夏加干石膏1两,入冬加朱砂5分,春、秋不加。

各家论述细辛、乳香皆富含挥发油,具有解毒消肿镇静之功,此药熏烟,配上生甘草解毒,苍术除湿,则瘟疫邪毒可止。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义》

处方31、救苦丹

处方紫苏叶4两,羌活4两,川芎2两,生草1两,黄芩(酒炒)2两,防风2两,白芷2两,生地2两,北细辛1两,南苍术(炒)2两,陈皮2两,葛根4两,香附(炒)3两。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感冒,头疼口渴,身热目胀,筋骨酸疼,一切风寒之症。

用法用量每服3钱,葱汤送下。或做弹子大亦可。

摘录《集验良方》卷二

处方32、苍术汤

处方南苍术片1斤。

功能主治脓窠疥。

用法用量水1锅,煎至8分,去滓,取汁浸洗,久之,次取滓置炭火于斗内,加术于火上焚之,以手架斗上熏之,上以绵帛盖之,勿令泄气。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33、白沙丹

处方角茴香2两(炒黄),川乌2两(火炮炒),南苍术2两(米泔水浸),熟地3两(蒸,不用酒),白茯苓2两,干山药2两(炒)。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补筋脉,起阴发阳,破滞气,化五积,益精神,安脏腑,除心气,去盗汗,乌须发,去风疾。主五劳七伤,左瘫右痪。

用法用量每服39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奇方类编》卷下

处方34、白玉锭

处方炉甘石(装入银锅,上盖瓦片,火煅起金花,钳出,浸入童便内,片时去童便,又以黄连煎汁,将石飞1-2次,至次日去连水,纸封晒干,再用群药取汁入内)1两,白当归5分,川芎5分,蔓荆子5分,草决明5分,密蒙花5分,柴胡5分,羌活5分,防风5分,薄荷5分,白芷5分,南苍术5分,枯芩5分,木贼5分,尖槟榔5分,蝉蜕5分,芥穗5分,甘草5分,白菊花5分(煎汁,澄1夜,入甘石内,搅数10次,纸糊碗口晒干,为丹头)。

制法用制过甘石7钱,加生硼砂3钱,冰片7分,真麝香2分,共研细,炼蜜为锭,粘成条,官粉为衣,装入鹅翎内封固。

功能主治时行热眼,或暴发赤肿疼痛、隐涩羞明;兼治牙疼,耳底流脓出血,蝎蜇、蛇咬、蜂叮、口疮。

用法用量炼蜜法:用新竹截筒,将白蜜装入内,湿豆腐皮封口,再加盐面封固,布裹,麻绳扎紧,煮一昼夜,取出调药。

摘录《眼科秘书》卷下

处方35、加减清脾饮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朴(姜制)、青皮(醋炒)、槟榔、茯苓、草果、人参、白术(土炒)、橘红、南苍术(炒)。

功能主治小儿疟疾,兼有痰饮,呕逆,面黄目肿,胸膈膨胀。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三

处方36、白神丸

处方白酒药8两(愈陈愈佳),南苍术(水泡,炒)1两,厚朴(姜炒)1两,生甘草1两,陈皮1两,木香5钱,砂仁5钱。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饱胀,气不顺,停食积聚。

用法用量每服3钱。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三

处方37、加味平胃散

处方陈皮、厚朴(姜炒)、神曲(炒)、南苍术(米泔水浸,炒)、麦芽(炒)、甘草(生)、香附米(制)、南山楂。

功能主治小儿因食滞郁塞,痘出之时原无腹痛,忽然一时作痛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八

处方38、加味平胃散

处方南苍术(炒)、厚朴(姜炒)、大腹皮(制)、甘草(生)、陈皮、莱菔子(焙)、山楂、麦芽(炒)、神曲(炒)。

功能主治小儿饮食过度,胃中停滞,以致腹胀,大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39、避瘟丹

处方生甘草 南苍术 北细辛 黄乳香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加红枣肉250克,为圆饼,如桂元大。

功能主治避瘟。

用法用量放炭火上取烟熏之,可保三日无灾,一家免难。入夏加干石膏30克,入冬加朱砂1.5克,春、秋不加。

备注方中细辛、乳香皆富含挥发油,具有解毒消肿镇静之功;配生甘草解毒,苍术除湿。放置炭火上取烟熏之,则瘟疫邪毒可避。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40、加减清脾饮

处方柴胡 黄芩 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朴(姜制)青皮(醋炒)槟榔 茯苓 草果 人参 白术(土炒)橘红 南苍术(炒)

功能主治治小儿疟疾,兼有痰饮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三

处方41、加味平胃散

处方南苍术(炒)厚朴(姜炒)大腹皮(制)甘草(生)陈皮 莱菔子(焙)山楂 麦芽(炒)神曲(炒)

功能主治化积消滞。治小儿饮食过度,积滞内停,脘腹膨胀,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