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发标本先后理论的临证运用是怎样的?

浏览

《内经》十分重视病发标本先后理论的临证运用,正如经文所言:“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又说:“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足见病发标本先后理论的重要性和临证运用的广泛性。

  就经文内容而言,病发标本先后理论的临证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治病求本:一般来说,标根于本,病本能除,标亦随之而解。所谓“治病必求于本”,是治疗中的根本大法。

  (2)标急治标:在一般情况下标病不急时要治其本,但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标病将要危及生命,或在诸多病理矛盾中,标病成为突出的主要矛盾时,当先治标,否则恐贻误病情,甚则危及生命。经文提出的“中满”及“小大不利”只是示范而已。

  (3)标本先后:“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这是根据病证虚实确定标本先后治则,具体实践时应结合虚实的轻重缓急,审证论治,而非固定格式。

  (4)间者并行:即病情轻浅者,应标本兼治。

  (5)甚者独行:即指疾病严重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标急则独治其标,本急独治其本。

  总之,《内经》为我们充分展示了灵活实用标本的种种范例,对今天的临床实践颇有启迪。从中我们再一次体味经文所言“言标与本,易而勿及”的深刻含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