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型偏微分方程

简称椭圆型方程,一类重要的偏微分方程。早在1900年D.希尔伯特提的著名的23个问题中,就有三个问题(第19、20、23问题)是关于椭圆型方程与变分法的。八十多年来,椭圆型方程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椭圆型方程在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电磁学、几何学和变分法中都有应用。拉普拉斯方程是椭圆型方程最典型的特例。

拉普拉斯方程

许多定常的物理过程,如稳定的热传导过程、牛顿引力理论及电磁理论中的位势、弹性薄膜的平衡、不可压流体的定常运动等,提出形如

(1)

的方程,称之为拉普拉斯方程,以及泊松方程

(2)

式中ρ一般有密度的意义。

容易得到方程(1)和(2)的一些特解。由于方程是线性的,因此可以由已知的一些特解叠加而得到新的解。积分也是一种叠加。通过积分型叠加,便可得到方程(1)的如下的重要解:

(3)

式中S为一曲面,μ为定义在S上的连续函数。由(3)确定的函数uS以外的地方满足方程(1)。

非齐次方程(2)有一个重要的特解,它就是以ρ为密度的体位势:

(4)

只要ρ在域Ω内有界且连续可微,由(4)确定的函数uΩ内就满足方程(2),而在Ω外则满足方程(1)。

在应用上,往往不是求一些特解,而是求满足某些附加条件的解。例如,第一边值问题(狄利克雷问题):;第二边值问题(诺伊曼问题):。这里Ω为(xyz)空间的一个有界域,φ为定义在边界嬠Ω上的已知连续函数,n为嬠Ω的单位外法向量。

这些边值问题的解的惟一性,由调和函数的一个极值性质很容易推出。拉普拉斯方程的二次连续可微解,称为调和函数。

极值原理

Ω内的调和函数不可能在域内一点取极大值或极小值,除非这个调和函数恒等于常数。若调和函数的最大值只在某一边界点 p上达到,则(假设up点可微)。

这些边值问题的解的存在性,也不难证明。由格林公式可以推得

   (5)

从而有

式中 称为拉普拉斯方程关于域Ω格林函数。由此引出解第一边值问题的如下方法:先求出G(ξ,ηξxyz),再将所给的边界值代入,得到

(6)只要对边界面再加上一些限制,就可以证明由(6)确定的函数u是第一边值问题的解。应当指出,对于某些特殊域,如球、半球、半空间等,格林函数是容易用镜像法求得的。以球域为例,设K是以原点为中心、R为半径的球体,关于球体K的格林函数就是

式中Q1是向径OQ的延长线上的一个点,它使

(如图图

所示)。点Q1为点Q关于球面S=嬠K的反演点。将G(pQ)代入(6)即得到泊松公式:

它所确定的函数 u(Q)就是拉普拉斯方程关于球域K的第一边值问题的解。

利用泊松公式和极值原理,可以推出调和函数的一系列基本性质,如平均值公式、调和函数的解析性、哈那克定理等等。

公式(5)中出现的积分,分别称为展布在曲面Г上密度为μ的单层位势和双层位势。它们都是Ω内的调和函数。单层位势通过边界面是连续的,而双层位势在边界面上有跳跃。因此为了使双层位势满足第一边值问题的边界条件,必须选取μ使它满足积分方程

由于这一积分方程是齐次的,除平凡解外无其他连续解,因此,按弗雷德霍姆定理,该方程对任何φ恒可解。这样,以这个解为密度的双层位势便给出了第一边值问题的解。利用单层位势和弗雷德霍姆定理,同样可以证明第二边值问题的可解性。上述积分方程法虽然能统一地处理第一边值问题和第二边值问题,但是对域的边界要求过严,如要求它是鲁古诺夫曲面。

关于第一边值问题的解的存在性论证有许多更一般,的方法,如庞加莱-佩隆方法、施瓦兹交替法、差分法等。

第一边值问题,还可用变分法求解。古典的变分法理论指出,如果函数u=(xyz)适合第一边值问题的边界条件,且使泛函(狄利克雷积分)

   (7)

取极值,则当C2(Ω),必满足这一泛函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即是拉普拉斯方程(1)的解。这种把一泛函的极值问题归结为解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是变分法早期的理论。但是这一理论只有在极少的特殊情形才是可行的。因此人们产生了与此相反的思考,用求解泛函极值问题来获得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解。(G.F.)B.黎曼由泛函(7)的非负性作出断:(7)必存在极小值函数,它就是狄利克雷问题的解。这个论断称为狄利克雷原理。K.(T.W.)外尔斯特拉斯指出了黎曼在提出这个论断时逻辑上的不严密,并举出了有下界而无极小值的泛函的例子。多年之后,首先由希尔伯特给出了狄利克雷原理的完整无缺的证明。其他的证明也随之相继出现,这方面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泛函分析的发展,也使得变分法成为研究偏微分方程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阶椭圆型方程

形如

的方程,若(αij(x))为正定的矩阵,则称为椭圆型的;若(αij(x)) 的最大特征值与最小特征值之比有界,则方程(8)称为一致椭圆型的。经常考虑的是方程(8)的如下三种边值问题;①第一边值问题(狄利克雷问题),其边界条件为

(2)第二边值问题(诺伊曼问题),其边界条件为

(3)第三边值问题(混合问题),其边界条件为φ(ξ),这里α可在嬠Ω的部分点集上为0,v方向与补法线方向夹角小于π/2。

二阶椭圆型方程的研究甚早,在50年代以前,对方程(8) 的一些基本边值问题的可解性就获得某些成果。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建立了各种解法,例如,绍德尔方法、泛函方法、差分法、变分法、积分方程法,等等。

绍德尔方法是建立在绍德尔估计之上的。设 Ck+α表示k次连续可微且k阶微商α 赫德尔连续的函数类,又设ΩRn中的C2+α区域,方程(8)的所有系数和自由项都属于Cα。所谓绍德尔估计,是指若方程(8)在Ω中有解u,并且,则

式中с是一个与方程(8)和区域有关的常数。

在上述假设下,由泊松方程具有u以及一般线性方程的极值原理,当с≤0时可以得的估计。因此利用绍德尔估计和参数的连续开拓就可以证明方程(8) 的狄利克雷问题的解的存在性。作为极值原理的一个直接推论:当с≤0时狄利克雷问题的解是惟一的。

泛函方法肇端于K.O.弗里德里希斯1934年关于对称椭圆算子半有界扩张的工作。H.外尔,C.Л.索伯列夫、C.Γ.米赫林和М.И.维希克等人在40年代末期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解椭圆型方程的基本边值问题等价于解形如xAXƒ的算子方程,其中A是希尔伯特空间的全连续算子。从而由泛函分析的里斯-绍德尔理论得到椭圆型方程可解性的所谓“二择一原理”。

近几十年来椭圆型方程的重大进展之一,是解拟线性椭圆型方程

(9)

通常用勒雷-绍德尔不动点原理。

B是巴拿赫空间,T是从B×[0,1]到B的一个完全连续映射,对所有xB,使得T(x,0)=0。若存在M,使得对满足xT(xt)的所有(xt)∈B×[0,1],有,则T1xT(x,1)在B中有不动点。这就是勒雷-绍德尔不动点原理。

考虑问题簇

式中Q1αQt对所有t∈[0,1]都是椭圆的。定义uT(υ,t)是线性狄利克雷问题

的惟一解。于是可以看出,方程(9)的狄利克雷问题的解u就是T(υ,1)的不动点。通常取BC1+β,0<β<1。对系数加以适当限制就可使得T满足勒雷-绍德尔原理的要求,于是方程(9)的狄利克雷问题就化为求问题簇的C1+β(捙)解的先验估计

高阶椭圆型方程组

形如下面的方程组

(10)

,此处,对一切xΩ,一切ξ∈Rn-[0], 是最一般线性椭圆型方程组。这个定义是И.Γ.彼得罗夫斯基给出的。

对于如此广泛的方程组,有些人例如,L.赫尔曼德尔讨论过它的一般边值问题:

此处(xD)是变系数的微分算子,njμ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这样的边值问题,一般经典的弗雷德霍姆备择定理不成立。维希克和L.尼伦伯格等人提出了一个子类,称之为强椭圆组,对于它的某些基本边值问题,弗雷德霍姆备择定理是成立的。

近年来,研究在流形上定义的椭圆算子的一大成就是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