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能灵活地完成特定的操作和运动任务,并可再编程序的多功能操作器。英语机器人“robot”一词来源于捷克作家K.恰佩克的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的robota(劳役)一词。机器人主要在功能上仿人,其外形多种多样。人们常把能在某种意义上模拟生物(主要是人)动作和行为的机械电子装置统称为机器人。

发展简况

20世纪40年代末,人们为了在有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有害工作环境中进行作业,开始研究遥控操作器。60年代初,出现了用于生产中的工件搬运的产业机器人。同时为了提高产业机器人的水平和由于人工智能研究的需要,开始研制实验性的智能机器人。70年代,研制出具有视觉、触觉和行走能力或具有识别和一定理解能力的不同类型智能机器人。这些进展为形成一门关于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的综合技术即机器人技术(robotics)奠定了基础。它的研究内容涉及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系统结构传感器与感知技术、控制技术、语言、行动计划及其应用等方面。

基本类型

机器人或操作器的常见的类型有遥控操作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等。遥控操作器由人操纵主动臂,靠远距离的从动臂来完成指定的操作任务。工业机器人是一种按预先编好的程序重复进行操作的自动装置。智能机器人则是利用感觉、识别、理解,作出决策和行动的高级机器人。

基本功能

机器人主要有操作、移动、感知和控制等功能。操作和移动功能主要由臂、腕、手和移动机构等部件组成的系统来实现,感知和控制功能由感知系统和对机器人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来完成。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知系统和控制系统。现代的机器人具有再现人的感觉、操作、行动和处理意外事件等能力,可以完成较为复杂的作业。

应用

机器人可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例如机械制造中的搬运机器人、点焊机器人、弧焊机器人、喷漆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农业用的撒药机器人,核废料处理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极限作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等组成的柔性制造系统,适应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要,并为实现少人或无人生产系统创造条件。微型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使机器人向智能化发展成为现实,它的应用和推广将对人类的劳动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现有的人-机器生产系统将变为人-机器人-机器的生产系统。人指挥机器人进行生产,把人从单调、繁重、恶劣、危险等工作环境下解脱出来,以便从事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参考书目
  1. 合田周平、木下源一郎著,王棣棠译:《机器人技术》,科学出版社,北京,1977。(合田周平、木下源一郎:《ロボツトェ学》,コロナ社,東京,1977。)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