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口疮验方

浏览

笔者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运用简便方治病,亦常有殊效,今举两则如下。

重用白术、苡仁治腰痛

白术一药,重用之有通便效用,目前知者渐多,但是于其治疗腰痛,即腰肌劳损所致之腰痛,则知者尚少。我在临床上较赏用清初陈士铎《石室秘录·完治法》一章中的简便方,药仅三味——白术三两、芡实二两、薏苡仁三两,效果颇佳。目前在将旧市制折算成公制是一两相当于30克,则白术、薏苡仁各90克,芡实60克。我在运用时稍减其制,是前两味用到30~40克,芡实用20克,亦可获效。

陈氏在书中声明,此方治“腰痛如神”,并在方后自注“此方妙在用白术以去腰间之湿气,而芡实、薏仁,又是去湿之物,湿去而腰脐自利。汝老年恐有腰痛之疾,可服吾方,自无痛楚”。

民间有许多验方,大都是强肌补虚,如用杜仲、川断、狗脊、桑寄生枸杞等等。但有时有效,亦有不效。其不效者,可能是只知腰痛属虚,却不知有湿邪为患所致者。

此方之可贵,即薏仁、芡实是既可食用,又可用药之品。而且三味药都味淡,不难服用。但陈氏却称此方仍不能多服,“多则阳旺,反非学道人所宜”。陈氏用的剂量大,故一剂可矣。我用时稍减其制,则不妨服三四剂。

重视白术与薏苡仁治疗腰痛,清代另一著名医家陈修圆在《医学从众录》中亦作强调。他根据《黄帝内经》“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病在腰者,取腘中”,称“余遇此症,每以白术为君者,取之太阴;有时用苡仁为君者,取之阳明。人第曰二药利湿,湿去而重著遂已。孰知白术运行土气于肌肉,外通皮肤,内通经脉,风寒湿三气为痹,一药可以兼治。苡仁为阳明正药,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故二药分用合用,或加一二味引经,辄收奇效”。

口疮的内服外涂方

口疮一症,虽然为小病,但是有时却亦令人痛苦,溃疡严重时以至咽水、进食都成刺激因素,且缠绵不已。一般药店有供药,如西瓜霜、易口贴、冰硼散等,均为人们熟知。但效果有效有不效。而且如杭州某些大药房配制的简便方,可供病人购买回家后煎煮汤液,却大都味苦难服。

从中医角度视之,口疮大都是脾胃湿热所致,宜用清热化湿药物。我对脾胃湿热上逆之证,临床喜用野蔷薇花。可以每天取10克,开水冲泡,当茶饮用。

此花能清热化湿,又因属于花类,药性能向上、向外发散,不是像一般的清热药药性苦寒,虽能清热,但有强制抑压,反而使热邪无出路,潜伏于体内难以解散之弊。而且本药味道不是太苦,故较其他服用的中药有一定优势。同理,本药治疗口臭亦颇有效,因为口臭亦大多为脾胃湿热所致。

还有一张外用方,即取细辛、黄连各3克,研成细末,和匀后,每晚临卧前用水蘸湿,调搽在患处。次晨用清茶漱口吐掉药末,常用一次即有显著效果。

这张外涂方的特殊之处是参用辛热的细辛以热治热,其理如上述,正是用其有发散之性,使热邪解散。有如《本草正义》称其治口疮,正是“火郁发之”之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