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恩镇的历史沿革

浏览

新唐书·地理七》、《广西通志·郡县沿革五》卷七载:唐贞观十二年(638年) 设置思恩县,隶属环州,治环江

洲。

五代十国时属庆远府,原环州下辖各县并入思恩县,其辖区大体上为大环江中下游及其以西地域。宋初,以原环州西部地域设镇宁州,下设礼丹县。熙宁八年(1075年),废环州、镇宁州,将两州所辖并入思恩县,是为思恩县升辖并制之始,隶属庆远府,移治带溪寨(今洛阳镇合作村八圩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将县治迁回环江洲故地。大观初(1107年)置溪州,将思恩县升为溪州,大观四年废溪州,复置思恩县。

宋朝南渡后,思恩县下辖原属及今河池县东部地域。元朝至元中(约1280年前后)废安化州,其辖区隶入思恩县。是时,思恩县隶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元史·地理六》)。

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南丹州之荔波峒划隶思恩县。洪武年间(1368~1398年),知县李谅建县城于清潭村(今思恩镇清潭村,旧址残存)。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割出思恩县北部地域建置荔波县。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将县治迁清潭村。宣德三年(1428年)十一月,再向南迁治于白山寨(今大才乡新坡村白山屯)。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从白山寨迁治回欧家山(今县公安局、法院驻地)。思恩县于弘治年间隶属庆远府河池州。清顺治九年(1652年),以南明兵事未平, 为避兵火, 县治再迁清潭村,十五年 (1658年) 迁回欧家山。康熙三年(1664年),知县翁世庸鉴于城门相继坍圮,改建石城,筑谯楼。二十五年(1686年),知县鲍复相再度修葺,城垣及东、西、南、北四城门楼遂复巩固。至清代中叶,城区扩大,街道向西延伸,西门移建于西圩街西头(地当今中国农业银行院内南侧)。

民国时期,街道扩建,南门楼、西门楼不复存在,惟东门城楼、北门城楼一如旧观,颇具规模。解放后,土地改革期间,拆除北门楼,“大跃进”时拆除东门楼。西门楼旧址仍为来往通衢。

1951年8月, 思恩、宜北两县合并为环江县,县治思恩镇。思恩县之历史,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建置以来至1951年,历时1313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