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TaibeiShi)

浏览

台湾省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台湾岛北部,台北盆地中央。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东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栅以南丘陵区,北包大屯山东南麓。东西最宽处20.5公里,南北最长约28公里。辖16区,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265万余。

  台北市中心区所在地,原名大佳腊(或同音异写作“大加蚋”等)。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福建人始来开垦;雍正初年(18世纪20年代),在原纱帽厨社形成集市,名艋舺(土语独木舟谐音),为淡水厅辖境。1809年,原设新庄的淡水县丞移此。1876年置台北府,1894年定台北府为省会。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台北成为殖民地首府。1945年10月台湾归还祖国,台北为台湾省会。1949年后,台湾与大陆分离,1967年台湾当局将台北市改为台湾“行政院”院辖市,另在南投县建筑“中兴新村”作为台湾省政府驻地。

  1968年7月起,将台北市近邻的台北县内湖、南港、木栅、景尾、士林、北投共6乡镇划入市区,与原辖的松山、大安、古亭、双园、龙山、城中、建成、延平、大同、中山等共为16区,包括630个里。

  基隆河自东蜿蜒而西,大致中分市区为南北两半部。南半部西临淡水河岸之地,原为清代后期建置台北府府治所在,旧城拆除后为市发展中心。基隆河以北,淡水河下游至关渡河段以东,为包括士林、北投两区在内的阳明山风景区。市中心区平原海拔仅约6~7米,西北的关渡仅约1米;市东南的景美较高,亦不过14米。台北盆地边缘为丘陵、台地环接。北部边缘有高逾千米的山地屏障;东南边缘仅高约400~700米,但以南地势更高,至雪山山脉西北坡,则升至1000~2000米以上。

  市区因周缘地势影响,冬、夏气温皆较淡水、基隆为高,年均温则与基隆相等,约22℃。月均温2月14.8℃,7月28.2℃。年降水量约2100毫米,仅当基隆雨量的2/3。

  台北市工商业发达。工业以电机、电器、化工、印刷、纺织等为主。

  台北原以淡水河沟通海运而发展,后因下游淤浅,纵贯铁路和南北公路干线先后筑成,遂为全岛陆路交通运输中心。自纵贯铁路台北站至基隆港28.6公里,至高雄市375.6公里。海运则以东北邻的基隆港为起点。市东松山区松山机场原为省内、外空运中心,后因离市中心区约40公里的桃园机场的修筑启用,松山机场已改为专营省内空运的中心。南北高速公路全线长373.2公里,虽以基隆为起点,实以本市为中枢,北至基隆25.1公里,南至高雄348.1公里。自北回铁路完成后,本市与东台湾交通大见改进。台湾北部横贯公路起点在桃园县境,但与台北市西南部公路主干相连。自市区南邻台北县新店起,亦有公路干线经台北县东境通宜兰,与东台湾道路系统连接。

  台北为台湾省主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最大集中区,有台湾大学、师范大学、理工学院、医学院、农业试验所、林业试验所及多种专门科学研究所等。台北市发展历史虽远较台南市为晚,但名胜古迹不少。旧台北府城拆除后,仍留城门数处。寺庙以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的龙山寺为最古,建筑富丽,与云林县北港朝天宫齐名。阳明山游览区范围广阔,与大屯火山群相连,秀丽多姿;其中士林区外双溪故宫博物院,以收藏大量20世纪50年代以前由当时南京国民党政府取自北京故宫的珍宝著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