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萧然

满目萧然,萧然:冷落的样子。满目是凄凉的景象。

满目萧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ǎn mù xiāo rán
成语简拼
MMXR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滿目蕭然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萧然:冷落的样子。满目是凄凉的景象。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凄凉的景象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环堵萧然

反义词

满目青山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满目萧然”几个大字。

(2)德逊大哥哥给麦滢和美雯讲述了“满目萧然”的历史典故

(3)小奎写不出成语“满目萧然”的拼音。

(4)小铭不会写成语“满目萧然”的最后一个字。

(5)竹西中学的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满目萧然”。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7)欧阳漓闭上眼睛,仿佛看到阴云低垂的四野,田地荒芜,房舍坍塌,鸡犬不闻,杳无人迹,满目萧然,惟有阴风低号,一派凄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分字解释

满目

满目:[mǎnmù] 充满视野。琳琅满目。

萧然

萧然:<书>寂寞冷落;形容空虚:四壁萧然;囊橐[音tuó]萧然。

满:mǎn 1、<动>充满;布满。《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2、<形>充实;充足。《吕氏春秋·审时》:『多秕而不满。』3、<形>自满。《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受益。」』4、<形>全;遍。《琵琶行》:『满座重闻皆掩泣。』[满贯] 钱穿满了绳子。贯,穿钱的绳子。比喻已到最高限度,多指罪恶。

目:mù 1、<名>眼睛。《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2、<动>年;看待。《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动>递眼色;使眼神。《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4、<名>网孔。《韩非子·外储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成目而后得。』5、<名>行列;条目。《<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目论] (1)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的议论。比喻不见自己的过失,无自知之明。(2)肤浅之论。

萧:xiāo 1、<名>一种蒿类植物。《诗经·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2、<形>冷清;凄凉。《岳阳楼记》:『满目萧然。』3、<名>姓。[萧墙] 宫内当门的小墙,代称内部。

然:rán 1、<动>燃烧。后来写作『燃』。贾谊《陈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谓之安。』2、<代>这样;那样。《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3、<形>是的;对的。《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又] <形意动>认为……对的。《促织》:『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4、<词缀>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地』,也可不译。《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石钟山记》:『森然欲搏人。』《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5、<助>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与前面的动词『如』、『若』、『犹』等呼应,表示『(像)……一样』。《登泰山记》:『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茶声然。』6、<连>然而;但是。《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满:《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莫旱切《集韵》母伴切,□音懑。《说文》盈溢也。《书·大禹谟》不自满假。〈传〉满谓盈实。《正义》满以器喻,故为盈实。《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为,命曰土满。人衆[音zhòng]而不理,命曰人满。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满。又姓,晋满奋。又《集韵》莫困切,音闷。同懑。《说文》烦也。或省作满。《前汉·霍光传》忧满不食。又《韵补》叶美辨切,音免。《苏轼诗》南都从事亦学道,不恤枯肠夸脑满。问羊他日到金华,应时相将游阆苑。又□、満、□。

目:《午集中·目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莫六切,音牧。《说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韩诗外传》心之符也。《礼·郊特牲》气之清明者也。易说卦离为目。〈注〉南方之卦,主视。故为目。《书·舜典》明四目。〈注〉广四方之视,以决天下壅蔽。又《博雅》视也。凡注视曰目之。《史记·□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又动目以谕也。《前汉·高帝纪》范增数目羽击沛公。又含怒侧视也。《周语》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又《小尔雅》要也。《周礼·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又见也。《公羊传·桓二年》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远也。〈注〉目,见也,斥见其恶也。又称也。《谷梁传·隐元年》段,郑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注〉谓称郑伯。又条目。《论语》请问其目。〈注〉条件也。《前汉·刘向传》校中秘书,各有条目。又节目。《礼·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方氏曰:节则木理之刚,目则木理之精。又题目。《后汉·许劭传》曹操微时,常求劭为己目。〈注〉命品藻为题目。《晋书·山涛传》甄拔人物,各有题目,时称山公启事。又凡目。《周礼·天官·小宰》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传·僖五年》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独举其事也。又科目。《旧唐书·懿宗纪》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举人。《宋史·选举志》宋之科目有进土,有诸科,有武举,常选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又黄目,周彝名。《礼·明堂位》郁尊用黄目。又晖目,鸩鸟也。《淮南子·缪称训》晖目知晏。〈注〉晏,无云也。天将晏静,晖目先鸣。又比目,鱼名。不比不行。亦谓之鲽。见《尔雅·释地》。又横目,傅草别名。鬼目,苻草别名。俱见《尔雅·释草》。又海外有一目国,一目中其面而居。见《山海经》。又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两峰,峰顶各一池,若天左右目。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目县,属幷[同并]州。又州名。《唐书·地理志》目州隷陇右道。又姓。《潜夫论》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后。又目宿,草名。通作□。《前汉·西城传》马耆目宿。《史记·大宛传》作苜蓿。又叶莫笔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穷志,貌有饥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跃舟船之檝。惜东壁之光,不以寓贫妇之目。

萧:《申集上·草字部》《唐韵》苏雕切《集韵》先凋切,□音箫。艾蒿也。《诗·王风》彼采萧兮。〈疏〉今人所谓荻蒿者是也。《礼·郊特牲》萧合黍稷,臭阳达于墙屋。又《诗·小雅》萧萧马鸣。〈注〉声也。又《前汉·食货志》江淮之间,萧然烦费。〈注〉萧然犹骚然,劳动之貌。又萧条,寂寥貌。《宋玉·九辨》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注〉阴令促,急风疾暴也。又《论语》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何晏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屛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屛而加肃敬。又斧名。《左思·魏都赋》萧斧戢柯以柙刃。《说文注》萧斧,芟艾之斧也。又国名。《左传·文十四年》宋高哀为萧封人。〈注〉萧,宋附庸国。又关名。《前汉·武帝纪》北出萧关。又姓。《潜夫论》萧氏,殷旧姓也。又叶音修。《毛诗·古音考》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叶下周。《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叶下忧。◎按《周礼·地官·甸师》萧茅注:郑读所六反,至杜子春始读为箫。

然:《巳集中·火字部》《唐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如延切,音□。《说文》烧也。〈注〉徐铉曰俗作燃。盖后人增加。《孟子》若火之始然。《管子·弟子职》蒸间容蒸,然者处下。《文刘绩曰》古者,束薪蒸以为烛。蒸,细薪也。稍宽其束,使其蒸间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气。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则火易然也。《集韵》通作□。又《玉篇》许也,如是也。譍言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又《广韵》语助。《礼·檀弓》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注〉然之言焉也。又《广韵》如也。《诗·邶风》惠然肯来。《礼·檀弓》贸贸然来。又承上接下语。《礼·曲礼》然后客坐。又《檀弓》然则盍行乎。《文王世子》然而衆[音zhòng]知父子之道矣。又《礼·祭义》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注〉然犹而也。又果然,兽名。《周礼·春官·巾车》然。□髤饰。〈注〉然,果然也。◎按埤雅作□。详犬部□字注。又率然,蛇名。《孙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又连然,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连然有盐官。又燕然,山名。《前汉·匈奴传》至速邪乌燕然山。又姓。《左传》楚然丹。郑然明。又叶而邻切,音人。《刘向·列女赞》齐女傅母,防女未然,庄姜亦材,卒能修身。《马融·东巡颂》散齐即毕,越翼良辰,棫槱增积,烈火燔[音fán]然。考证:(《管子·弟子职》蒸间容蒸,然者处下。《赵用贤曰》古者,束薪蒸以为烛。蒸,细薪也。稍宽其束,使其蒸间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气。又使已然者居上,未然者居下,则火易然也。)谨按管子卷首有按字者,皆刘绩语,非赵用贤语。谨据凡例将赵用贤曰四字改为文刘绩曰。按又已然者居上二句系释然者居下之义,盖火性炎上故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则火易然也。谨按文义将已然句上字改为下字。未然句下字改为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