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舍生取义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ě shēng qǔ yì
成语注音
ㄕㄜˇ ㄕㄥ ㄑㄩˇ ㄧˋ
成语正音
舍,不能读作『shè』。
成语简拼
SSQY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捨生取義
成语辨形
生,不能写作『身』。
成语英文
lay down one's life for a just cause
成语日文
命をなげ捨てて正義のために尽くす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成语释义

『舍生取义』之『舍』,典源作『舍』。『舍』同『舍』。『舍生取义』指为正义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语本《孟子·告子上》。△『杀身成仁』

[成语辨析]

舍生取义与『杀身成仁』有别:舍生取义侧重于形容为正义而死;『杀身成仁』侧重于形容为忠诚而死。

成语用法

一、[义]指为正义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类]用在『正直忠诚』的表述上。[例](1)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景仰。(2)没有革命先烈的舍生取义,哪有後来的民国肇建?(3)君子最重名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所不惜。(4)村子里的人为了纪念这位舍生取义的勇士,筹建了他的铜像。(5)只有那些舍生取义、功在社稷的忠义烈士,才有资格被奉祠在忠烈祠中。二、作谓语、定语;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舍生取谊、释生取义、杀身成仁、成仁取义、舍身求法、殉义忘生、视死如归、取义成仁、舍身成仁、舍生忘死、视死若归、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从容就义、以身许国、以身殉职、肝脑涂地、以身报国、舍生存义、舍身取义

反义词

见利忘义、苟且偷生、贪生怕死、贪生害义

关联成语

舍生取义、舍生取谊、释生取义

成语接龙

1、舍生取义→义正词严→严家饿隶→隶首之学→学老于年→年富力强→强弩之末→末如之何→何足挂齿→齿白唇红→红颜白发→发号布令→令行禁止→止于至善→善罢罢休→休声美誉→誉满天下→下井投石→石火风灯→灯红酒緑→緑林好汉→汉官威仪→仪态万方→方枘圜凿→凿饮耕食

2、舍生取义→义正词严→严陈以待→待兔守株→株连蔓引→引商刻角→角户分门→门可罗雀→雀目鼠步→步履维艰→艰深晦涩→涩于言论→论议风生→生生死死→死心塌地→地上天宫→宫车晏驾→驾鹤成仙→仙风道格→格杀不论→论千论万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资治通监·卷九四·晋纪一六·成帝咸和三年》:『潭母孙氏谓潭曰:「汝当舍生取义,勿以吾老为累!」尽遣其家僮从军,鬻其环佩以为军资。』

(2)《旧唐书·卷七六·太宗诸子列传·越王贞》:『况尔诸王,并国家懿亲,宗社是托,岂不学尉迟迥感恩效节,舍生取义耶?』

(3)《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源)

(4)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是故君子舍生取义,小人舍生为利,所为相反。』

(5)宋·朱熹〈答孙敬甫书〉:『正命之说,乃是平日修身谨行经常之法,若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处,岂可以其不得正命而避之乎!』

(6)只有那些舍生取义、功在社稷的忠义烈士,才有资格被奉祠在忠烈祠中。

(7)村子里的人为了纪念这位舍生取义的勇士,筹建了他的铜像。

(8)没有革命先烈的舍生取义,哪有後来的民国肇建?

(9)君子最重名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所不惜。

成语造句

(1)安安不会写成语“舍生取义”的最后一个字。

(2)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舍生取义”几个大字。

(3)从“舍鱼取熊掌”到“舍生取义”,其间有逻辑断点,前者是利益选择,后者是道德选择。

(4)放放写不出成语“舍生取义”,因此期中考试才98分。

(5)该革命家告诉法庭,为了世界和平他将舍生取义。

(6)古代这种风格并不少见,舍生取义之人比比皆是。

(7)埝底初中的粘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舍生取义”。

(8)萨阿姨给源源和小朋友们讲述了“舍生取义”的成语故事。

(9)他忠心,一路舍生取义,保护师傅;

(10)我们为了革命事业要舍生取义。

(11)…涌现出了一大批舍生取义的英雄模范,他们…

(12)黄继光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他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令我感动。

(13)风花雪月是浪漫,舍生取义是奉献。

(14)即使因此而牺牲,也可以博得舍生取义的美名而流芳百世。

(15)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义与利不可兼得,则舍生取义者也!

(16)去太原科技大学的飞机上,云露姐姐给璎曦和诗翔讲解了『舍生取义』的历史故事。

(17)今李氏危若朝露,汝诸王不舍生取义。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四年》。

(18)每个人都有两面性,一面天使,一面魔鬼,有些人乐善好施,舍生取义,有些人以身试法,善恶不分。

(19)革命先烈为了心中理想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甚至甘愿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成语典源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於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成语典故

『舍生取义』原作『舍生取义』,这句成语出自《孟子》。《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话,提到孟子对利、义的辨别,他用『生』来代表私利,用『义』来代表公益。为了让世人了解有时候利、义是不能两存的,所以他用鱼和熊掌来做比喻,孟子说鱼和熊掌都是人们喜欢吃的珍馐,但是万一不能兼而有之,那只好舍鱼而取熊掌了。利和义也是一样,二者往往是相互冲突。这时候,孟子要世人注意公益是凌驾在私利之上的。生命虽然是私利的极致,但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利益,也是可以舍弃的。对每个人来说,活着当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却超过生命,为了这些事,我们不应苟且偷生。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厌恶的,但是有些事却更叫人厌恶,为了这些事,我们也应挺身除恶。儒家独善其身的目的在於兼善天下,修己的目的在於安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把群众利益摆在个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学,所以孟子要人『舍生取义』的道理就不难了解了。成语中『义』字的内涵,可以扩大为仁义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负等。

分字解释

舍:shè 1、<名>客舍;旅馆。《<指南录>后序》:『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2、<名>房舍;住房。《送元二使安西》:『客舍青青柳色新。』[又] <名使动>使……住宿;安排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舍。』3、<动>住宿;居住。《游褒禅山记》:『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4、<名>谦称自己的属,用在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前。如『舍亲』、『舍弟』等。5、<量>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成语有『退避三舍』。shě 1、<动>舍弃;放弃。《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动>放开;释放。《齐桓晋文之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3、<动>施舍;布施。《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将近一半家私舍入尼姑庵中。』[舍人] 官名,秦汉以来到明代宫中都设舍人,职权大小不一。门客。宋元以来俗称显贵人家子弟,同『公子』、『少爷』等。

生:shēng 1、<动>草木生长。《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动>出生;诞生。《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动>生育;养育。《愚公移山》:『子又生孙,孙又生子。』4、<动>产生;发生。《劝学》:『积水成渊,蛟龙生焉。』5、<动>生存;活着。《班超告老归国》:『丐超余一年得生还。』[又] 〈名〉活着的人。《寡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又] 〈动使动〉使……活。《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6、<名>生存期间;一坐。《归去来兮辞》:『感吾生之行休。』7、<名>生命。《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8、<名>生计;生活。《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9、<形>没有加工煮烧的;不熟。《鸿门宴》:『则与一生彘户。』10、<名>读书人。《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11、〈副〉最;甚。《窦娥冤》:『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12、〈名〉通『性』天性;禀赋。《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取:qǔ 1、<动>割取。《周礼·大司马》:『获者取左耳。』2、<动>俘获;捕获。《李愬雪夜入蔡州》:『入蔡州取吴元济。』3、<动>攻占;夺取。《公输》:『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4、<动>拿取;拿。《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5、<动>取得;获得。《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守难乎?』6、<动>提取;取出。《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动>通『取』,娶妻。《孔雀东南飞》:『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8、<名>可取之处。《答韦立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9、<动>择取;选用。《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0、<助>用于动词后,无实义。《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取次] (1)随便;任意。(2)草草;仓促。[取室] 娶妻。

义:yì 1、<名>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动>坚持正义。《公输》:『吾义固不杀人。』3、<形>合道义的;适宜的;公正合理的。《鸿门宴》:『亡去不义,不可不语。』4、<名>情义;恩情。《孙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5、<名>意义;意思。《屈原列传》:『举类迩而见义远。』6、<副>本着道义。《祭妹文》:『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

舍:《未集下·舌字部》《广韵》始夜切《集韵》《韵会》《正韵》式夜切,□音赦。《说文》市居曰舍。《释名》舍,於中舍息也。《礼·曲礼》将适舍,求毋固。〈注〉谓行而就人馆。〈疏〉适,犹往也。舍,主人家也。《周礼·天官·宫正》以时此宫中之官府,次舍之衆[音zhòng]寡。〈注〉次谓吏直宿,若今部署诸庐者。舍,其所居寺。《前汉·高祖纪》高祖适从旁舍来。又《王莽传》里区谒舍。〈注〉不宿客之舍为里区,宿客者曰谒舍。又息也。《诗·小雅》尔之安行,亦不遑舍。〈笺〉女可安行乎,则何不暇舍息乎。《前汉·高祖纪》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注〉师古曰:舍,息也,於殿中休息也。又日行有次舍。《淮南子·天文训》日入於虞渊之汜,曙於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郭璞·游仙诗》回日向三舍。〈注〉二十八宿,一宿为一舍。又师行一宿为舍。《增韵》又三十五里为一舍。《左传·僖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注〉一舍三十里。又《释典》一俱庐舍。〈注〉四里为一俱庐舍。一里三百六十步,一俱庐舍计一千四百四十步。又止也。《礼·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耕者少舍。〈注〉舍,犹止也。《管子·四称篇》良臣不使,谗贼是舍。〈注〉舍,止也,谓止谗贼於其旁,与之近也。又废也,罢也。《易·乾卦》见龙在田,时舍也。《左传·昭五年》舍中军,□公室也。〈注〉罢中军。又厝也。《战国策》王不如舍需於侧,以稽二人者之所为。〈注〉舍,犹厝也。又施也。《左传·宣十二年》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又《昭十三年》施舍不倦。〈注〉施舍,犹言布恩德。又官名。《周礼·天官·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又《地官》舍人。〈注〉舍,犹宫也。主平宫中用谷者也。师古曰: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后遂为私属官号。又处也。《诗·郑风》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笺〉舍,犹处也。《释文》舍,音赭。王云:受也。又除也。《诗·小雅》舍彼有罪。〈传〉舍,除也。又释也。《诗·小雅》不失其驰,舍矢如破。又《大雅》舍矢既均。〈笺〉舍之言释也。又中也。《礼·射义》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疏〉舍,中也。又舍匿。《前汉·淮南王传》舍匿者,论皆有法。〈注〉谓容止藏隐也。又与赦通。《前汉·朱博传》奸以事君,常□不舍。又《集韵》《韵会》《正韵》□始野切,音舍。止息也,废也,置也。《论语》不舍书夜。《书·汤誓》舍我穑事,而割正夏。《释文》舍,音舍,废也。《左传·昭四年》使杜泄舍路。〈注〉舍,置也。《释文》舍,音舍。又《五音集韵》悉姐切,音写。《扬子·方言》发挩舍车。又《集韵》始只切《正韵》施只切。□与释同。《周礼·春官·大胥》春入学,舍采合舞。〈注〉舍即释也。采读为菜。始入学,必释菜,礼先师也。《释文》舍音释。《管子·五辅篇》是故上必宽裕,而有解舍。〈注〉解,放也。舍,免也。《释文》舍,同释。又《韵补》叶舂遇切,音戍。《屈原·离骚》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又叶始贺切。《白居易·效渊明体诗》所以阴雨中,经旬不出舍。始悟独住人,心安时亦过。考证:(《书·汤誓》舍我穑事,而割夏正。)谨照原文夏正改正夏。

生:《午集上·生字部》《唐韵》所庚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音甥。《说文》进也。《玉篇》起也。《庄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衆[音zhòng]害生。〈注〉生,起也。又《玉篇》产也。《博雅》人十月而生。《谷梁传·庄二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又出也。《易·观卦》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注〉生,犹动出也。又养也。《周礼·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驭其福。〈注〉生,犹养也。贤臣之老者,王有以养之。《左传·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训。又《韵会》死之对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汉·文帝纪》世咸嘉生而恶死。又造也。《公羊传·桓八年》遂者何,生事也。〈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词。又性也。《书·君□》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又《左传·僖二十七年》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疏〉怀生者,谓有怀之心。又《诗·卫风》既生既育,比予于毒。〈笺〉生,谓财业也。《前汉·高帝纪》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抟。〈注〉相犹择也,生谓无瑕蠹也。抟谓圜也。又不熟也。《史记·项羽纪》与一生彘肩。又语辞。《李白·戏杜甫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欧阳修诗》问向青州作麽生。又平生,畴昔也。《阮藉诗》平生少年时,赵李相经过。《杜甫诗》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又《正字通》凡事所从来曰生。宋高宗朝,孙楙入觐,尝论公生明。上问何以生公。曰:廉生公。问何以生廉。曰:俭生廉。上称善。又所生,祖父也。《诗·小雅》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疏〉当早起夜卧,行之无辱汝所生之父祖也。又友生,朋友也。《诗·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又先生,师之称。诸生,弟子之称。《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史记·郦生传》高祖谓郦食其,以万户封生。〈注〉师古曰:生犹言先生。文颖曰:诸生也。又先生,父兄也。《论语》有酒食,先生馔。又《仪礼·士冠礼》遂以挚见於乡大夫乡先生。〈注〉乡先生,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史记·五帝纪》荐绅先生难言之。又《诗·商颂》以保我后生。《朱注》我后生,谓后嗣子孙也。又门生。《裴皡诗》三主礼闱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又苍生,民也。《晋书·谢安传》安石不出,其如苍生何。《张协亲诗》冲气扇九垠,苍生衍四垂。又《前汉·郊祀志》故神降之嘉生。〈注〉师古曰:嘉生谓衆[音zhòng]瑞。又《楚语》滞则不震,生乃不殖。〈注〉生,人物也。又水名。《山海经》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注〉即奢延水也。水西出奢延县西南赤沙阜,东北流。又姓。《正字通》汉生临,明生甫申。又微生,浩生,俱复姓。又与牲同。《前汉·昭帝纪》令破乌桓。斩虏获生有功。〈注〉获生口也。又与狌同。《汲冢周书》郭都生生。又《广韵》《正韵》所敬切《集韵》《韵会》所庆切,□音貹。产也。《字汇》俗谓鸡生卵。又《集韵》《韵会》□所景切,音眚。育也。《论语注》四乳生八子。《陆德明·音义》生,所幸反。又如字。又《正韵》息正切,音性。《周礼·地官·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土之物生。〈注〉杜子春读为性。又《韵补》叶师庄切,音商。《傅毅·舞赋》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又叶桑经切,音星。《诗·小雅》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叶宁平。《东方朔·七谏》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又叶尸连切,音羶。《黄庭经》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自然。考证:(《韩愈·进学解》诸生弟子事先生於兹有年矣。)谨按原文无诸生弟子句。今改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

取:《子集下·又字部》《唐韵》七庾切《集韵》《韵会》《正韵》此主切,□娶上声。《说文》捕取也。从又耳。《玉篇》资也,收也。《广韵》受也。《增韵》索也。《礼·儒行》力行以待取。《史记·鲁仲连传》为人排难解纷,而无取也。《管子·白心篇》道者,小取焉则小得福,大取焉则大得福。又《韵会》凡克敌不用师徒曰取。又《前汉·王莽传》考论五经,定取礼。〈注〉师古曰:取,读曰娶。又《集韵》《韵会》《正韵》□逡须切,音趋。《集韵》取虑,县名,在临淮。又《集韵》雌由切,音秋。《前汉·地理志》□留浚仪。〈注〉师古曰:取虑,县名。音秋卢。取又音趋。又《集韵》《韵会》《正韵》□此苟切,音趣。《杜甫·遭田父泥饮诗》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呌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又《正韵》索也。《诗·小雅》如酌孔取。〈笺〉谓度所胜多少。又《六书本义》□通用伸,伸通取。训索,取转声,与娶趣字同。又《古文奇字》朱谋□曰:古文取,疑当从与声。人与而我取也。

义:《未集中·羊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宜寄切,音议。《说文》己之威仪也。从我羊。〈注〉臣铉等曰:与善同意,故从羊。《释名》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义。又《说卦传》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其别最多。仗正道曰义,义师,义战是也。众所尊戴曰义,义帝是也。与衆[音zhòng]共之曰义,义仓,义社,义田,义学,义役,义井之类是也。至行过人曰义,义士,义侠,义姑,义夫,义妇之类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义,义父,义儿,义兄弟,义服之类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义髻,在衣曰义襴,义领之类是也。合众物为之,则有义浆,义墨,义酒。禽畜之贤者,则有义犬,义乌,义鹰,义鹘。又义渠,戎国地。《史记·秦本纪》伐义渠,虏其主。〈注〉宁广二州,春秋及战国时为义渠,戎国之地也。又姓。《前汉·酷吏传》义纵,何东人。又与谊同。《前汉·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谊。又与仪通。《前汉·邹阳传》使东牟朱虚东褒义父之后。〈注〉应劭曰:邾仪父也。师古曰:义读曰仪。又与宜同。《韵补》周官凡杀人而义者,史记君义嗣,□鱼羁切。又《韵补》叶牛何切。周官注:仪作义,古皆音俄。古文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陂音坡。◎按说文在我部。今从正字通倂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