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交困

上下交困,指国家和百姓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上下交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àng xià jiāo kùn
成语简拼
SXJK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上下交困
成语谜语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国家和百姓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处于困境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民穷财尽

反义词

国富民强

成语接龙

1、上下交困→困而不学→学贯中西→西方净国→国无宁日→日短心长→长驱直进→进退损益→益谦亏盈→盈满之咎→咎由自取→取予有节→节中长节→节用裕民→民不聊生→生知安行→行不从径→径行直遂→遂心应手→手挥目送→送往迎来→来去分明→明察秋毫→毫无二致→致远任重

2、上下交困→困而不学→学识渊博→博学多才→才高行厚→厚貌深情→情见乎词→词穷理屈→屈打成招→招风惹雨→雨零星乱→乱箭攒心→心急如焚→焚香顶礼→礼无不答→答问如流→流离播越→越俎代谋→谋臣猛将→将伯之呼→呼天唤地→地老天荒→荒唐无稽→稽疑送难→难如登天

3、上下交困→困兽犹斗→斗方名士→士饱马腾→腾空而起→起早贪黑→黑漆皮灯→灯尽油干→干啼湿哭→哭天抹泪→泪流满面→面红面赤→赤地千里→里勾外连→连汤带水→水过鸭背→背公向私→私心妄念→念兹在兹→兹事体大→大才盘盘→盘水加剑→剑及履及→及时行乐→乐而忘死

4、上下交困→困兽犹斗→斗鸡走狗→狗吠之惊→惊魂夺魄→魄荡魂摇→摇笔即来→来鸿去燕→燕约莺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膝之地→地网天罗→罗掘一空→空言虚语→语近词冗→冗词赘句→句比字栉→栉霜沐露→露往霜来→来历不明→明若观火→火冒三尺→尺瑜寸瑕→瑕瑜互见

5、上下交困→困心横虑→虑周藻密→密密层层→层出不穷→穷源竟委→委重投艰→艰苦朴素→素不相能→能工巧匠→匠石运金→金风送爽→爽心悦目→目空一切→切近的当→当家作主→主守自盗→盗名欺世→世掌丝纶→纶巾羽扇→扇火止沸→沸沸扬扬→扬长而去→去太去甚→甚嚣尘上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上下交困」是一个主谓式成语。

(2)点点不会写成语“上下交困”的最后一个字。

(3)惠惠写不出成语“上下交困”的拼音。

(4)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上下交困”几个大字。

(5)冶建学校的善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上下交困”。

(6)子好大哥哥给佳昱和子琦讲述了“上下交困”的历史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史稿·食货志一》:『以中国所有财产抵借外债,积数十年不能清偿。摊派加捐,上下交困。』

分字解释

交困

交困:[jiāokùn] 各种各样的困难同时出现。内外交困。上下交困。

上下

上下:1、(1)在职位、辈分上较高的人和较低的人:机关里上下都很忙;孩子成绩优异,全家上上下下都很高兴。(2)从上到下:摩天岭上下有十五里;我上下打量着这位客人。(3)(程度)高低;好坏;优劣:不相上下;难分上下。(4)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致是这个数量: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2、从高处到低处或从低处到高处:山上修了公路,汽车上下很方便。

上:shàng 1、<名>上面;位置在高处的。《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墨池记》:『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2、<形>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名>地位高的人;主持、领导的人。《谋攻》:『上下同欲者胜。』特指君主、帝王。《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累。』《东方朔》:『上伟之。』4、<形>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5、<动>上升;登上。《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游黄山记》:『十里,上黄泥冈。』6、<副>向上。《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7、<动>献上;送上;呈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上壁。』《狱中杂记》:『狱辞上。中有立决者。』8、<动>向上;走向。《孔雀东南飞》:『上堂拜阿母。』《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9、<动>装上;加上。《冯婉贞》:『以枪上刺刀相博击。』10、<动>通『尚』。崇尚。《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未,黔首是富。』shǎng<名>上声。汉语声调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上足] (1)徒弟的美称,相当于『高足』。(2)指骏马。[上手] (1)技艺高超的人;高手。(2)先例;榜样。(3)先前经手的人。(4)较尊的位置;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上头] (1)首位;第一。(2)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是成年人象征。娼妓初次接客。

下:xià 1、<名>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形>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3、<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下赏。』4、<名>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5、<动>从高处到低处。《游黄山记》:『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又] <动使动>使……下去。《李愬雪夜入蔡州》:『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6、<动>降下;落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7、<动>下坠。《垓下之战》:『项王泣数行下。』8、<动>到……去。多指从上游向下游、从北向南、从大城镇去乡村等。《谭嗣同》:『君乃自湖南溯江,下上海。』9、<动>下达;颁布。《<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逐客之令。』10、<动>攻下;攻占。《陈涉世家》:『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1、<动>少于;低于。《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矣。』12、<动>谦下;降低身份去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13、<量>表示动作的次数。《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14、<名>方面;方。柳宗元《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下车] 地方官员风到任。[下处] 临时居住的地方;寓所;客店。

交:jiāo 1、<动>交叉;交错。《鸿门宴》:『交戟之士欲止不内。』2、<副>交互;交相。《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3、<动>交换;互换。《左传·隐公三年》:『故周郑交质。』4、<动>交接;交合。《促织》:『自昏达曙,目不交睫。』5、<动>结交;交往。《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6、<名>交情;交谊。《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刭之交。』7、<名>同盟;盟约。《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过秦论》:『合从缔交,相与为一。』8、<名>时间或空间的交接处。《左传·僖公五年》:『其九月十月之交乎?』9、<动>接受。《水浒传》:『一手交钱,一手交货。』10、<副>全;都。《报刘一丈书》:『闻者亦心计交赞之。』11、<名>交州的省称。《孔雀东南飞》:『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交和] (1)互相和好,和合。(2)两军对垒。[交交] (1)象声词,鸟鸣声。(2)鸟飞来飞去的样子。(3)交加错杂的样子。[交通] (1)空间上的彼此通达。(2)交往;交游。(3)暗中勾结。(4)情感上的沟通交流。[交游] (1)交际;交往。(2)有交往的朋友。[交子] 宋代发行的纸币。这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困:kùn 1、<形>困窘;窘迫。《过秦论》:『而天下诸侯已困矣。』2、<动>使窘迫;使困窘。《冯婉贞》:『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3、<动>困扰;围困。《赤壁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又] <动>被围困。《垓下之战》:『然今卒困于此。』4、<形>贫困;贫穷。《信陵君窃符救赵》:『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又] <名>贫困的人。《赵威后问齐使》:『振困穷,补不足。』5、<形>贫乏;短决。《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形>困倦;疲乏。《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困斗] 困兽犹斗,比喻最后挣扎。[困顿] 疲惫;艰难。[困蒙] (1)处于困境的蒙昧之人。(2)犹窘迫。

上:《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丄《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又姓。汉上雄,明上观,上志。又上官,复姓。又《唐韵》时掌切《集韵》《韵会》《正韵》是掌切,□商上声。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云上于天。《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又进也。《前汉·东方朔传》朔上三千奏牍。又与尙通。《诗·魏风》上慎旃哉。《前汉·贾谊传》上亲,上齿,上贤,上贵。又《匡衡传》治天下者审所上。又《韵补》叶辰羊切,音常。《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霓兮南上。又叶时刃切,音慎。《王微观海诗》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莹。忽乗[音chéng]抟角势,超腾送崖上。又叶矢忍切,音审。《郭璞·游仙诗》翘首望太清,朝云无增景。虽欲思陵化,龙津未易上。《说文》上,高也。指事。时掌切。◎按字有动静音,诸韵皆以上声,是掌切,为升上之上,属动,去声,时亮切,为本在物上之上,属静。今详《说文》上声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则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声矣。依诸韵分动静音为是。后仿此。考证:(《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电兮忽上。)谨照原文骑电改骑霓。忽上改南上。

下:《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丅《广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遐上声。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易·乾·文言》本乎地者亲下。又《说文》底也。《玉篇》后也。又贱也。又《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挚至下。《郑注》下谓君所。《贾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视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韵》《韵会》□亥驾切,遐去声。《正韵》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贵下贱。《诗序》君能下下。又《尔雅·释诂》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礼·夏官·司士》岁登,下其损益之数。又《韵补》叶后五切,音户。《诗·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与女叶。《吴棫曰》毛诗下字一十有七,陆德明皆此读。《□第·古音考》与吴同。又叶胡佐切,音贺。《曹丕·寡妇赋》风至兮清厉,阴云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考证:(《尔雅·释训》下,落也。)谨照原书释训改释诂。

交:《子集上·亠字部》《广韵》古肴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肴切,□音郊。《小尔雅》俱也。《广韵》共也,合也。《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又友也。《易·系辞》上交不谄,下交不凟。《礼·郊特牲》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又交交,鸟飞貌。《诗·秦风》交交黄鸟。又交加,参错也。《前汉·刘向传》章交公车。又州名,南越地,汉置交州。《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蔡传》南交,南方交趾地。又衣领也。《扬子·方言》衿谓之交。又同蛟。《前汉·高帝纪》则见交龙於上。《史记》作蛟。又同鵁。《司马相如·上林赋》交精旋目。即鵁鶄。考证:(《扬子·方言》衿之谓交。)谨照原文改衿谓之交。

困:《丑集上·囗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闷切,坤去声。《说文》故庐也。从木,在囗中。《徐锴曰》旧所居庐,故其木久而困獘也。《六书本义》木在囗中,木不得申也,借为穷困,病困之义。又卦名。《易·困卦》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又《序卦》升而不已则困。又《广韵》穷也,苦也。《书·大禹谟》不废困穷。《礼·中庸》事前定则不困。又《史记·范睢蔡泽传》二子不困阸,恶能激乎。又瘁也,倦极力乏也。《后汉·耿纯传》世祖至营,劳纯曰:昨夜困乎。又忧愁也。《书·盘庚》汝不忧朕心之攸困。又乱也。《论语》不为酒困。〈注〉言不为酒所困而及乱也。又不通也。《礼·中庸》或困而知之。《论语》困而学之,又其次也。〈注〉谓有所不通也。又《孟子》困於心,衡於虑,而后作。〈注〉事势穷蹙,以至困於心,衡於虑,然后奋发而兴起也。又为人所阸亦曰困。《左传·宣十四年》困兽犹□,况国相乎。又叶苦昆切,音坤。《易林》阳不制阴,宜其家困。又叶苦卷切,款去声。《后汉·窦何传赞》上惽下蔽,人灵动怨,将纠邪慝,以合人愿。道之屈矣,代离凶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