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艺两绝

色艺两绝,色艺:容貌和技艺。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

色艺两绝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è yì liǎng jué
成语简拼
SYLJ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色藝兩絕
成语英文
both charm and art are in their limit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色艺:容貌和技艺。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艺妓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色艺双绝、色艺绝伦、色艺无双

成语接龙

色艺两绝→绝其本根→根连株拔→拔丛出类→类是而非→非罴非熊→熊虎之将→将废姑兴→兴犹不浅→浅斟低讴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色艺两绝”几个大字。

(2)丑丑写不出成语“色艺两绝”的拼音。

(3)淼心叔叔给我们讲述了“色艺两绝”的历史故事。

(4)下寨乡中学的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色艺两绝”。

(5)小娇不会写成语“色艺两绝”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胡仔《啭春莺》:『王晋卿都尉既丧蜀国,贬均州,姬侍尽逐。有一歌者,号「啭春莺」,色艺两绝。』

分字解释

色艺

色艺:[sèyì] 姿容和技艺。色艺双全的美人。

色:sè 1、<名>脸色;表情。《庄暴见孟子》:『举欣欣然有喜色。』《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之色少解。』2、<名>女色;美貌的妇女。《货殖列传序》:『耳目极声色之好。』《柳毅传》:『毅怪视之,乃殊色也。』3、<名>容貌。《琵琶行》:『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4、<名>色彩;颜色。《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5、<名>天色;景色。《游黄山记》:『两峰秀色,俱可手揽。』6、<名>种这类。《北史·长孙道生传》:『客内无此色人。』

艺:yì 1、<动>种植。《甘藷疏序》:『往往欲得而艺之。』2、<名>技能;本领。《冯婉贞》:『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3、<名>限度;准则。《叔向贺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艺极] (1)准则。(2)限度。[艺术] 各种技术技能。[艺文] 文章;典籍。[艺植] 种植;耕种。

两:liǎng 1、<形>成双的;成对的。《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2、<数>二。《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3、<副>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4、<量>重量单位。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为一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5、<量>双,用于鞋袜等。《诗经·南山》:『葛屦五两。』liàng<量>通『辆』用于车辆,车一乘为一辆。《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两。』[两端] (1)事物的两头;两方面。(2)模棱两可;观望不定。[两舌] 言语反覆;搬弄是非。[两曜] 日和月。[两造] 指诉讼双方,即原、被告。

绝:jué 1、<动>断;断绝。《共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荆轲刺秦王》:『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2、<动>隔绝;隔断。《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又] <形>隔绝的;封闭的《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 <形>极远的。《班超告老归国》:『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土。』3、<动>绝交;断绝往来。《屈原列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4、<动>停止;止歇。《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5、<动>绝命;死。《孔雀东南飞》:『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6、<动>横渡。《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7、<名>旧诗体裁之一。王实甫《西厢记》:『我且高吟一绝,看他则甚。』8、<形>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副>《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游黄山记》:『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10、<副>绝对;完全。《促织》:『而心目力俱穷,绝无踪响。』

色:《未集下·色字部》《广韵》所力切《集韵》《韵会》杀测切,□音啬。《说文》颜气也。人之忧喜,皆着於颜,故谓色为颜气。《礼·玉藻》色容庄。《汲冢周书》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厉然以侮,欲色妪然以愉,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瞿然以静。《后汉·严光传》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注〉以形貌求之也。又采色。《书·臯陶谟》以五采彰施于五色。〈注〉五色,青黄赤白黑也。《左传·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又色慾。《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传〉色,女色。《礼·坊记》诸侯不下渔色,故君子远色,以为民纪。又物景亦曰色。《庄子·盗跖篇》车马有行色。《潘岳·关中诗》重围克解,危城载色。岂曰无过,功亦不测。〈注〉载色,犹言有生气起色也。又《公羊传·哀六年》色然而骇。〈注〉惊貌。又《诗·鲁颂》载色载笑。〈传〉色,温润也。又《战国策》怒於室者色於市。〈注〉色,作色也。又秘色。《高斋漫录》世言秘色,磁器。钱氏有国时,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又《博雅》色,缝也。

艺:《申集上·草字部》(古文)秇《唐韵》鱼祭切《韵会》倪祭切,□音蓺。才能也。《礼·礼运》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注〉艺犹才也。又《周礼·天官·宫正》会其什伍,而敎之道艺。〈注〉艺谓礼、乐、射、御、书、数。又《书·舜典》归,格于艺祖。〈传〉告至文祖之庙。艺,文也。又《延寿·鲁灵光殿赋》观艺於鲁。〈注〉六经也。又《左传·文六年》陈之艺极。〈注〉艺,准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艺殪仆。〈注〉所射准的为艺。又《家语》合诸侯而艺贡事礼也。〈注〉艺,分别贡献之事也。又《晋语》贪欲无艺。〈注〉艺,极也。又姓。《通志·氏族略》有艺氏。又与蓺通。《韵会》种也。《书·禹贡》蒙羽其艺。〈传〉两山巳可种艺。《孟子》树艺五谷。又《韵补》五结切,叶音臬。《丘迟·思贤赋》备百行之高致,谈九流之洪艺。谅可亲而非染,迹每同而常别。考证:(《书·舜典》归格于艺祖。〈传〉告止文祖之庙。)谨照原文告止改告至。

两:《子集下·入字部》《唐韵》《正韵》良奖切《集韵》《韵会》里养切,□良上声。《说文》再也。《易·系辞》兼三才而两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注〉两犹耦也,所以协耦万民,联系不散,有九事也。又《韵会》匹也。《左传·闵二年》重锦三十两。〈注〉三十匹也。又车数曰两。《后汉·吴佑传》载之兼两。〈注〉车有两轮,故称两。又《玉篇》二十四铢为两。又《鸡林类事》四十曰麻两。又《史记·平准书》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又《南史·齐和帝纪》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又《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百两御之。

绝:《未集中·糸字部》《广韵》《集韵》情雪切《韵会》徂雪切,□音截。《说文》断丝。从糸从刀从卪,象不连体绝二丝。《广韵》绝作绝,非。《博雅》断也。《玉篇》灭也。《书·甘誓》天用剿绝其命。又《诗·小雅》终踰绝险。〈笺〉踰度陷绝之险。又《礼·月令》振乏绝。〈疏〉不续曰绝。又《周礼·春官·大祝》辨九祭,七曰绝祭。〈注〉绝肺以祭,谓之绝祭。又《尔雅·释木》正绝流曰乱。〈注〉直横流也。《史记·天官书》绝汉抵营室。〈注〉索隐曰:绝,度也。《荀子·劝学篇》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注〉绝,过也。又《屈原·离骚》萎绝其何伤兮。〈注〉绝,落也。又《集韵》租悦切,音茁。义同。又《韵补》叶此芮切。《司马相如·哀二世赋》以绝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