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一板

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三眼一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 yǎn yī bǎn
成语简拼
SYYB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三眼一板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一板一眼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有几位不开口的,他们在那里默听,微笑,吐痰,吸烟,支颐,遐想,指头轻敲桌子,默唱三眼一板的雅曲。▲叶圣陶《生活》

成语造句

(1)板奶奶给她的孙女和外甥介绍了“三眼一板”的故事。

(2)波波写不出成语“三眼一板”,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

(3)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三眼一板”几个大字。

(4)立阿莲国中的官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三眼一板”。

(5)小可不会写成语“三眼一板”的最后一个字。

(6)在前往彰化郑成功庙的火车上,好慕姐姐给篮茜和永娟讲了『三眼一板』的历史故事。

(7)有几位不开口的,他们在那里默听,微笑,吐痰,吸烟,支颐,遐想,指头轻敲桌子,默唱三眼一板的雅曲。见叶圣陶《生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江顺诒《词学集成》卷三:『以指尖节候拍,即今之三眼一板也。』

分字解释

三:sān 1、<数>三;第三。2、<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尺] (1)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2)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 (1)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2)三个星座。明(3)堂、辟雍、灵台。(4)皇帝、太后、皇后。[三军] (1)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2)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3)全军,通称军队。

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板:bǎn 1、<名>木板。《狱中杂记》:『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又] 泛指扁而平的片状物。《活板》:『先设一铁板。』2、<名>通『版』,印刷的字版。《活板》:『板印书籍,唐人尚未为之。』3、<名>乐器中打节拍的板。《柳敬亭传》:『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4、<名>板子,旧时笞刑刑具。关汉卿《金线池》:『既然韩解元在此替你哀告,这四十板便饶.。』5、<形>呆板;不灵活。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板者,腕弱笔痴。』6、<形>板结。宋应星天工开物》:『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板土,则不复生。』7、<形>不通融。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张板知名》:『时人以其执法,号为张板。』[板荡] 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定。《晋书·惠帝纪论》:『生灵板,社稷丘墟。』

三:《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弎《唐韵》《集韵》《韵会》苏甘切《正韵》苏监切,□飒平声。《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於一,终於十,成於三。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兵无过三其身。又《左传·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民,三从时。又《晋语》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语》人三为衆[音zhòng],女三为粲,兽三为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汉复姓。屈原之后有三闾氏,三饭尞之后有三饭氏,三州孝子之后有三州氏。又去声。《韵会》苏暂切。《论语》三思而后行。又本作参。《博雅》参,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参分其股围。《前汉·□法志》秦造参夷之诛。□与三同。又《韵补》叶疏簪切,音森。《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三兮。下叶今。叁。

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

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板:《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布绾切《集韵》《韵会》补绾切,□同版。《说文》判也。又籍也。《庄子·徐无鬼篇》金板六弢。或作钣。又《玉篇》片木也。《急就篇》木瓦也。《诗·秦风》在其板屋。《正义》西戎之俗,民以板为屋。又诏板。《后汉·窦武传》曹节召尚书官属,使作诏板。又《松窗小牍》铁券谓之金板。又板官、假板,官品之□者。《隋书·官志》有板咨议叅军,板长史等名。《宋书·百官志》除拜,则为叅军事。府板,则为行叅军。又手板,笏也。《文献通考》晋宋以来,谓之手板。又《宋国史补》为尹者,例置板记事。又《诗·小雅·鸿雁篇》毛传:一丈为板,五板为堵。又箕属也。《管子·弟子职》坐板排之,以叶适巳。又板板,反侧也。《诗·大雅》上帝板板。又负板,悲哀貌。《仪礼·丧服·郑注》孝子前有衰,后负板。〈疏〉谓负其悲哀於背也。又《集韵》蒲限切,音阪。籍也。又叶□免切,音匾。《韩愈·祭张彻文》乃迁殿中,朱衣象板。惟义之趋,岂利之践。《自注》践,上声读。考证:(《毛苌百堵传》筑墙者。)谨按原文无筑墙者三字。谨照原书改诗小雅鸿雁篇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