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脚两步

三脚两步,①形容走得快。②指走不多远。

三脚两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 jiǎo liǎng bù
成语注音
ㄙㄢ ㄐㄧㄠˇ ㄌㄧㄤˇ ㄅㄨˋ
成语简拼
SJLB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三脚兩步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①形容走得快。②指走不多远。

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路又不远,三脚两步,就是一个来回。▲王汶石《大木匠》

(2)…力的相劝,劝了好半天,好容易把他俩劝开。太太三脚两步,走进房间。表老爷周大权,押着行李也就来了。还有…——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3)…等模样,不由得都暗暗好笑。——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岗南镇中学的谷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三脚两步”。

(2)静静写不出成语“三脚两步”的拼音。

(3)侃侃不会写成语“三脚两步”的最后一个字。

(4)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三脚两步”几个大字。

(5)市阿姨给尧尧和小朋友们讲述了“三脚两步”的典故。

(6)路又不远,三脚两步,就是一个来回。见王汶石《大木匠》。

(7)丽卿一向性急,撩起罗裙,踏着梯子,三脚两步先跳上台去了。

(8)唐猛提了五灵脂袋,三脚两步蜇到洞口边,把五灵脂撒满地面,更无隙缝。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太太三脚两步,走进房间。表老爷周大权,押着行李也就来了。还有跟来的丫头,忙着替太太找梳头家伙,又找盆打洗脸水。』

分字解释

三:sān 1、<数>三;第三。2、<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尺] (1)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2)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 (1)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2)三个星座。明(3)堂、辟雍、灵台。(4)皇帝、太后、皇后。[三军] (1)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2)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3)全军,通称军队。

脚:jiǎo 1、<名>小腿。《墨子·明鬼》:『羊起而触之,折其脚。』2、<名>足;脚板。《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轻云梯。』3、<名>物体的支撑部分。《南齐书·五行志》:『巴州城西古楼脚柏柱数百年。』4、<名>物体的根基部分。《美猴王》:『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

两:liǎng 1、<形>成双的;成对的。《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2、<数>二。《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3、<副>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4、<量>重量单位。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为一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5、<量>双,用于鞋袜等。《诗经·南山》:『葛屦五两。』liàng<量>通『辆』用于车辆,车一乘为一辆。《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两。』[两端] (1)事物的两头;两方面。(2)模棱两可;观望不定。[两舌] 言语反覆;搬弄是非。[两曜] 日和月。[两造] 指诉讼双方,即原、被告。

步:bù 1、<动>行走;步行。《触龙说赵太后》:『乃自强步,日三四里。』2、<名>两脚各迈一次。《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名>脚步。《孔雀东南飞》:『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又] <名使动>让……走上。《涉江》:『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4、<量>长度单位。历代表示长度不一。

三:《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弎《唐韵》《集韵》《韵会》苏甘切《正韵》苏监切,□飒平声。《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於一,终於十,成於三。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兵无过三其身。又《左传·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民,三从时。又《晋语》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语》人三为衆[音zhòng],女三为粲,兽三为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汉复姓。屈原之后有三闾氏,三饭尞之后有三饭氏,三州孝子之后有三州氏。又去声。《韵会》苏暂切。《论语》三思而后行。又本作参。《博雅》参,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参分其股围。《前汉·□法志》秦造参夷之诛。□与三同。又《韵补》叶疏簪切,音森。《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三兮。下叶今。叁。

脚:《未集下·肉字部》《广韵》居勺切《集韵》讫约切,□音蹻。《说文》胫也。《释名》脚,却也。以其坐时却在后也。《诗·小雅·既微且尰释文》尰,脚胫也。《山海经》长股之国,在雄常北,被发。一曰长脚。(脚)《唐韵》居勺切《集韵》《韵会》讫约切,□音蹻。《说文》胫也。或作脚。《释名》却也。以其坐时却在后也。《荀子·正论篇》詈侮捽搏,捶笞膑脚。又以足蹂物曰脚。《司马相如·子虚赋》射麋脚麟。〈注〉郭璞曰:脚掎足。《文选·李善注》脚,谓持其麟也。

两:《子集下·入字部》《唐韵》《正韵》良奖切《集韵》《韵会》里养切,□良上声。《说文》再也。《易·系辞》兼三才而两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注〉两犹耦也,所以协耦万民,联系不散,有九事也。又《韵会》匹也。《左传·闵二年》重锦三十两。〈注〉三十匹也。又车数曰两。《后汉·吴佑传》载之兼两。〈注〉车有两轮,故称两。又《玉篇》二十四铢为两。又《鸡林类事》四十曰麻两。又《史记·平准书》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又《南史·齐和帝纪》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又《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百两御之。

步:《辰集下·止字部》《唐韵》《正韵》薄故切《集韵》《韵会》蒲故切,□音捕。《说文》行也。《书·武成》王朝步自周。〈传〉步,行也。《正义》曰:《尔雅·释宫》云: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彼相对为名耳,散则可以通,故步为行也。《楚辞·招□》步骑罗些。〈注〉乗[音chéng]马为骑,徒行为步。又《小尔雅》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白虎通》人践三尺法天地人,再举足步备阴阳也。《周礼·夏官》射人以狸步张三侯。〈注〉郑司农云:狸步,谓一举足为步,於今为半步。又《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礼·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正义曰》古者八寸为尺,周尺八尺为步,则一步六尺四寸。《史记·秦始皇纪》数以六为纪,六尺为步。〈注〉索隐曰:《管子》《司马法》皆云六尺为步,非独秦制。又王制八尺为步,今以六尺四寸为步,步之尺数亦不同。又辇行曰步。《韵会》世称辇车曰步辇,谓人荷而行,不驾马也。又徐行曰步。《屈原·离骚》步余马於兰臯兮。《说苑·建本篇》走者之速,步者之迟。又促行曰趋,阔行曰步。《庄子·田子方》步亦步,趋亦趋。又《任昉·述异记》水际谓之步。上虞县有石駞步,吴中有瓜步,吴江中有鱼步、龟步,湘中有灵妃步。按吴楚间谓浦为步,语之讹耳。《水经注》赣水迳豫章郡北为津步,步即水渚也。《青箱亲记》岭南谓村市为墟,水津为步。又《柳宗元·铁炉步志》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韩愈·孔戣墓志》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税。通作埠。今人呼船侩曰埠头。埠音如步。又《尔雅·释乐》徒击鼓谓之步。〈疏〉凡八音备作曰乐。一音独作不得以乐名也。又人才特出谓之独步。《晋书·王坦之传》江东独步王文度。又马步,谓神为灾害马者。一曰行神。《周礼·夏官·校人》冬祭马步。又人物烖害之神皆曰步。《周礼·夏官·校人疏》□冥之步,人鬼之步是也。又《地官·族师·祭酺注》酺者,为人物烖害之神。故书酺为步,盖步与酺字异而音义同也。又习马曰步马。《左传·襄二十六年》左师见夫人之步马者。又牵行也。《礼·曲礼》步路马必中道。又行师曰步师。《左传·僖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又行爵曰步爵。《礼·少仪》未步爵,不尝羞。又推正曰步正。《左传·文元年疏》日月转运於天,犹如人之行步,故推正谓之步正。《后汉·杨厚传》就同郡郑伯山,受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陆机·演连珠》仪天步晷,而修短可量。又《律正》,书名,五星为五步。见《汉制考》。又运也,国运曰国步,天运曰天步。《诗·小雅》国步蔑资。〈又〉天步艰难。又陟大位曰攺步。《周语》攺玉攺步。又步骤。《后汉·曹褒传》三五步骤,优劣殊轨。〈注〉《孝经钩命决》曰: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宋均注云:步谓德□道用,日月为步,时事弥顺,日月亦骤,勤思不已,日月乃驰,是优劣也。又姓。《广韵》晋有步场,食采於步,后因氏焉。孔子弟子有步叔乗[音chéng],三国吴丞相步骘。又三字姓。《后魏书》有步六孤氏,后改为陆氏。又西方步鹿根氏,后改为步氏。又《北齐书》有步大汗氏。又百步,溪名。《广舆记》在台州临海县,一呼恶溪。又千步,香名。《任昉·述异记》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闻千步。今海嵎有千步草,是其种也。《亲贡籍》曰:南郡贡千步香。又步光,刃名,见《越绝书》。又步摇,妇人首饰名。见《采兰亲志》。《俗书正讹》从□,反止也。从少,非。□字仅在步字中使用,日人将步简化为歩,便利步字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