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首元凶

戎首元凶,戎首:挑起战争的首犯;元凶:制造祸端的大头目。指挑起战争的罪魁。

戎首元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óng shǒu yuán xiōng
成语简拼
RSYX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戎首元兇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戎首:挑起战争的首犯;元凶:制造祸端的大头目。指挑起战争的罪魁。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戎首元凶”几个大字。

(2)红旗农场中学民的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戎首元凶”。

(3)画画不会写成语“戎首元凶”的最后一个字。

(4)健健写不出成语“戎首元凶”,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

(5)熙雅大哥哥给苏悦和煜淑讲了“戎首元凶”的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分字解释

戎首

戎首:1、发动战争的人;挑起争端的人。《礼记·檀弓下》:『毋为戎首,不亦善乎?』2、军队主帅。《晋书·谢玄传》:『复命臣荷戈前驱,董司戎首。』

元凶

元凶:[yuánxiōng] 罪魁。桴鼓,震而元凶折首。――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捉拿元凶。

戎:róng 1、<名>兵器;武器。《礼记·月令》:『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2、<名>战车。《殽之战》:『梁弘御戎,莱驹为右。』3、<名>士兵;军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戎阵整齐。』4、<名>军事;战争。柳宗元《封建论》:『列侯骄盈,黩货事戎。』5、<名>古代泛称我国西部各少数民族。《五蠹》:『行仁义而怀西戎。』[戎首] (1)发动战争的人;挑起争端的人。(2)军队主帅。

首:shǒu 1、<名>头。《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2、<名>首领;首脑。《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名>物体的前部。《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4、<动>首倡;起首。《史记·陈涉世家》:『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5、<动>开头;开端;起始。《过小孤山大孤山》:『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6、<名>首要;首位;第一。《韩非子·心度》:『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7、<动>告发;自首。《谭嗣同》:『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8、<量>篇。用于诗、词、文、赋等。《宋书·谢庄传》:『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9、<量>面。用于旗帜。《儒林外史》:『在南京做了二十首大红缎子绣龙的旗。』

元:yuán 1、<名>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2、<形>为首的。《荀子·王制》:『元恶不待教诛。』3、<数>第一。《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4、朝代名(1271年1368年),开国君王忽必烈。5、<名>黑色。清朝避康熙帝的改『玄』为『元』。《治平篇》:『自此而元焉。』6、<名>天。《淮南子·原道》:『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7、<名>指帝王的年号。《〈指南录〉后序》:『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元本] (1)首要。(2)元代刊刻的书籍。[元妃] 诸侯的正妻。[元后] (1)远古帝王。(2)后世帝王的正妻。[元气] (1)道家称天地未开时的混浊之气。(2)生命活力。

凶:xiōng 1、<形>不吉利。《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趋吉避凶者为君子。』2、<名>灾祸;灾害。《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又] <动>遇到饥荒。《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3、<名>不幸的事,特指丧事。《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4、<形>凶恶;凶暴。《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5、<名>凶恶的人;作恶的人。《出师表》:『庶竭驽钝,攘除奸凶。』6、<动>因恐惧而喧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曹人凶惧。』[凶年] 粮食歉收的年份。[凶神] 凶恶的神灵。比喻凶恶的人。

戎:《卯集中·戈字部》《唐韵》如融切《集韵》《韵会》而融切《正韵》而中切,□音绒。《说文》兵也。《礼·月令》以习五戎。〈注〉五戎,弓殳矛戈戟也。《周礼·秋官·掌交》九戎之威。〈注〉九戎,九伐之戎也。又兵车名。大曰元戎,小曰小戎。《诗·秦风》小戎俴收。又《小雅》元戎十乗[音chéng]。又《礼·王制》西方曰戎。又大也。《诗·周颂》念兹戎功。〈笺〉戎功,大功也。《书·盘庚》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注〉戎毒,大毒也。《扬子·方言》宋鲁□卫谓大曰戎。又汝也。《诗·大雅》戎有良翰。〈又〉戎虽小子。〈注〉汝也。又相也。《诗·小雅》烝也无戎。〈传〉戎,相也。又拔也。《扬子·方言》江淮南楚之间谓拔曰戎。又姓。春秋戎律,汉戎赐,明戎廉。又《集韵》如蒸切,音仍。与扔通。《前汉·古今人表》有扔君。或作□。亦省作戎。又《韵补》叶而主切,音汝。《诗·大雅》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本作□。俗作〈牛戎〉。

首:《戌集下·首字部》《广韵》书久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手。《说文》头也。《易·说卦》乾为首。《周礼·春官·大祝》辨九□,一曰□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注〉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又元首,君也。《书·益稷》元首起哉。又《广韵》始也。《公羊传·隐六年》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注〉首,始也。时,四时也。过,正也。春以正月为始,夏以四月为始,秋以七月为始,冬以十月为始。又《扬子·方言》人之初生谓之首。又魁帅也。《礼·檀弓》毋为戎首,不亦善乎。〈注〉为兵主来攻伐曰戎首。又标表也。《礼·间传》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集说》首者,标表之义,盖显示其内心之哀痛于外也。又要领也。《书·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传〉衆[音zhòng]言之本要。又《左传·僖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大夫反首拔舍从之。〈注〉反首,谓头发下垂。又《左传·成十六年》塞井□竈,□於军中,而疏行首。〈注〉疏行首者,当阵前决开营垒为战道。又《礼·曲礼》进刃者左首。〈疏〉首,刃拊环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五分其晋围,去一以为首围。〈注〉首,殳上鐏也。又狸首,乐章名。《周礼·春官·乐师》凡射,诸侯以狸首为节。又《礼·檀弓》狸首之斑然。〈注〉木文之华。又官名。《史记·犀首传》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注〉司马彪曰:若今虎牙将军。又山名。《书·禹贡》壶口雷首。〈疏〉在河东蒲坂县南,一名首山。左传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即此。又邑名。《春秋·僖五年》会王世子於首止。〈注〉卫地,□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公羊传》作首戴。又《左传·昭二十八年》韩固为马首大夫。〈注〉今寿阳县。又牛首,郑邑,见《左传·桓十四年》。又刳首,晋地,见《左传·文七年》。又国名。《山海经》有三首国。又咳首,八蛮之一,见《风俗通》。又马名。《尔雅·释兽》马四蹢皆白,首。〈注〉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为踏雪马。又《礼·月令》首种不入。〈注〉首种谓稷。〈疏〉百谷稷先种,故云。又豕首,茢甄别名。见《尔雅·释草》。又姓。《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广韵》自首前罪。《正字通》有咎自□,及告人罪,曰首。《前汉·文三王传》骄嫚不首。〈注〉不首,谓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又服也。《后汉·西域传》虽有降首,曾莫惩革。〈注〉首,犹服也,音式救反。又头向也。《礼·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注〉首,生气也。《释文》首,手又反。又《战国策》以秦之疆首之者。〈注〉言以兵向之。又叶诗纸切,音始。《扬子·太□经》冻登赤天,阴作首也。虚羸踦踦,擅无已也。又叶赏语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赞》神母告符,朱旗廼举。粤蹈秦郊,婴来稽首。又叶舂御切,音恕。《晋书·乐志鼓吹曲》征辽东,敌失据。威灵迈日域,公孙既授首。考证:(《周礼·春官·大祝》三曰空首。〈注〉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首也。)谨照原文拜首改拜手。(《春秋·僖五年》诸侯盟于首止。〈注〉卫地,在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谨照五年经文改为会王世子於首止。并照原注陈留上省在字。

元:《子集下·儿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愚袁切,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在人身则为体之长。《易·乾卦》元者,善之长也。又《尔雅·释诂》元,始也。又《广韵》长也。又大也。《前汉·哀帝纪》夫基事之元命。〈注〉师古曰:更受天之大命。又首也。《书·益稷》元首明哉。《前汉·班固叙传》上正元服。〈注〉师古曰:元,首也。故谓冠为元服。又本也。《后汉·班固传》元元本本。又百姓曰元元。《战国策》制海内,子元元。《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注〉古者谓人云善人,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又《公羊传·隐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左传注》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罗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辞也。君即位之一年称元,古之史皆然。书太甲元年维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为法也。又气也。《公羊传注》变一为元。元者,气也。又正月一日曰元日。《书·舜典》月正元日。〈注〉朔日。又諡法,行义悦民,始建国都,主义行德,□曰元。又姓。《韵会》左传,卫大夫元咺。又后魏孝文拓拔氏为元氏,望出河南。又《韵补》叶虞云切,音輑。《桓谭·仙赋》呼则出故,翕则纳新。夭矫经引,积气关元。《史记·叙传》庄王之贤,乃复国□。既赦郑伯,班师华元。◎按新、□□非文韵。考证:(《书·尧典》月正元日。)谨照原书尧典改舜典。

凶:《子集下·凵字部》《唐韵》《正韵》许容切《集韵》《韵会》虚容切,□音胷。《说文》象地穿交陷其中。《徐曰》恶不可居。象地之堑也,恶可陷人也。《尔雅·释诂》咎也。〈疏〉谓咎恶也。又《玉篇》短折也。又与忷通。《集韵》忧惧。《晋语》敌入而凶。〈注〉凶犹凶凶,恐惧。亦作凶。《说文》扰恐也。又叶虚王切,贶平声。《东方朔·七谏》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凶)《唐韵》《集韵》《正韵》许容切《韵会》虚容切,□音胷。《说文》扰恐也。从人在凶下。《左传·僖二十八年》曹人凶惧。《玉篇》惧声也。又《增韵》凶,通作凶。《唐诗》除凶报千古。又《集韵》或作恟忷。又《唐韵》《正韵》许拱切《集韵》《韵会》诩拱切,□胷上声。义同。